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南昌市 [切换城市]
本名何武
字号君公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蜀郡郫县
去世时间3年
官职御史大夫、前将军
封爵氾乡侯
谥号剌侯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汉宣帝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年问多次承蒙天降祥瑞以应人君之德。而益州刺史王襄让能言善说的士人王褒颂扬汉朝政德,创作了《中和》、《乐职》、《宣布》等三篇诗。何武年纪有十四、五岁,与成都人杨覆众等人一同研习并把它们编成歌曲演唱。当时,汉宣帝遵循汉武帝时期的典章制度,寻求博识卓越的人才,于是在宣室殿召见了何武等人。汉宣帝说:“这大德之事,我怎么配得上呢!”于是起用王褒担任待诏,赏赐何武等人以布帛才完结。 </p><p>何武跟随博士学习,研习《易经》。以后以射策甲科的资格担任郎官,与翟方进志趣相投互为好友。光禄勋推荐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四行时,何武被提拔担任鄂县令,后犯法免官回家。 </p><p>何武兄弟五人,都担任郡吏,郡县之人都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总是不交纳租税,总是亏欠县里的租赋。县里的啬夫官求商捉拿侮辱何显家,何显愤怒,想用官吏之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我家租赋徭役不在众人之前完成,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不也就应该这样吗!”何武最后告诉了太守,太守征召求商担任卒吏,州里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敬服何武。 </p><p>很久以后,太仆王音推举何武为贤良方正,何武被征召进行对策考试,结果被提拔担任谏大夫,调任扬州刺史。他所纠举的二千石长吏,一定先显露出来,使被劾者知道,知而服罪者减除其罪状,免官而已;知而不服罪者,将其上奏,施行最重的刑罚,使其抵罪或者处死。 </p><h3><strong>秉公执法</strong></h3><p>九江太守戴圣,是因《礼经》称为小戴的人,政行大多不循法规,前任刺史因为他是著名的儒生,宽容了他。到何武担任刺史,便巡视部属,考察刑政,审察并记录囚犯的罪状,有被检举的则将其交给郡国。戴圣说:“何武这后进生知道什么,只是想扰乱别人的治理工作!”都没有什么决断。何武派从事查获了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动辞职。戴圣后来做了博士。在朝廷里诋毁何武。何武听说这件事,最终没有公开他的罪行。而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成群盗,官吏将其捕捉,拘囚在庐江,戴圣自认为他的儿子一定会被处死。何武公平地判决了这件事,他的儿子最后没有被处死。从此以后,戴圣内心惭愧而敬服何武。何武每次到京城奏事,戴圣没有不登门谢恩的。 </p><h3><strong>出任地方</strong></h3><p>何武担任刺史,二千石有罪,他就随时列举其罪状而上奏,其他有才能与没有才能的都敬之如一,因此郡国之人都尊重他们的守相,州中太平。何武巡视其部属时,一定先到学校,让学生出来,考试他们讲说一书,询问他们所得收获,然后进入传舍。拿出教命之书询问垦田多少,五谷好坏,完了后才拜见二千石,何武巡视时总是按照这一顺序。 </p><p>起初,何武担任郡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与其同姓,所以特别厚待他。后来何寿担任大司农,他的侄子担任庐江长史。当时何武招待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旧友杨覆众等,酒兴正浓时,何寿让他的侄子出来拜见何显等人,说:“此人为扬州刺史,才能低下,至今没有被识拔。”何显等人很惭愧,走了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武,何武说:“刺史自古以来为地方官,皇上任命我担任这一职务,是要求做一州的表率,其职责在于进善退恶。官吏的政绩有特别卓越的,百姓有隐居的,就应当召见,不能暗地里询问点滴事情。”何显、杨覆众极力劝说他,没办法召见了何寿的侄子,赐给他一卮酒。这一年中,庐江太守推荐了他。何武谨慎守法到这种程度。 </p><p>何武担任扬州刺史五年后,进朝担任丞相司直,丞相薛宣敬重他。后出任清河太守,几年后,因受到郡中百分之十四以上的地方遭受灾害的牵连被免官。很久以后,大司马曲阳侯王根推荐何武,皇上征召他担任谏大夫。调任兖州刺史,进朝担任司隶校尉,调任京兆尹。二年后,因举方正,被推举的人在被召见时行礼容拜,有司认为这是违众虚伪之举。何武获罪降职担任楚内史,后升任沛郡太守,又进朝担任廷尉。绥和三年,御史大夫孔光降职担任廷尉,何武升任御史大夫。汉成帝想修建大学,开三公馆,就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何武改任大司空,被封为汜乡侯,食邑一千户。汜乡在琅讶不其,汉哀帝刚即位,奖赏大臣,又把南阳郡荤县的博望乡作为汜乡侯的封国,增加食邑一千户。 </p><h3><strong>举荐人才</strong></h3><p>何武为人仁慈厚道,喜欢引荐士人,劝勉、赞许别人的长处。担任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两人,在沛郡时看重唐林、唐尊二人,到担任公卿后,就将他们向朝廷推荐。这四人之所以能在世上出名,是因为何武的大力推荐,世人因此对何武进贤很尊重。但何武憎恨拉帮结派,察问文官一定要察问读书人.察问读书人一定要察问文官,以相参照。打算提拔官吏,首先制定法令条例以防止私相嘱托。他在所任官职上也没有赫赫名声,但离开后总是被人思念。 </p><p>到担任御史大夫司空时,何武与丞相翟方进共同上奏说:“过去诸侯王审理、判决案件处理政事,内史管理监狱之事,郡相统管法纪辅佐诸侯王,中尉防备盗贼。现在诸侯王不处理案件参与政事,中尉官被废置,其职掌并入内史,郡国守相放弃重任,是为了让百姓相信而依附他。现在内史地位卑下而权力重大,威信和职权大大超过,这些不在尊者的统领之下,就难以治理好国家。我们请求郡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来使尊卑秩序顺通,使轻重权力公正。”诏书批示说:“行。”以内史为中尉。起初何武担任九卿时,上奏说应设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同上奏罢停刺史,改置州牧,后来都又恢复原样,只有内史职事在施行。 </p><h3><strong>宦海沉浮</strong></h3><p>何武举奏很多,称得上繁杂细碎,但不能称得上贤能的三公官。其功绩名位与薛宣差不多相同,但其才去赶不上,而经学正直超过了他。何武的后母在郡国,干也派官回去接来。正碰上汉成帝驾崩。官吏恐怕在道路上有盗贼,后母停止前往,汉哀帝的侧近之臣有的指责何武侍奉亲人不忠诚。汉哀帝也想改换大臣,于是下诏免掉何武的官职。说:“你举置繁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没办法做众人表率。应当上交大司空印绶,罢官回到封国。”过了五年,谏大夫鲍宣多次声称冤枉了他,汉哀帝感于丞相王嘉的奏对,而高安侯董贤也荐举何武,因此又被征召担任御史大夫。一月后,调任前将军。</p><p>在这之前,新都侯王莽回到封国,过了几年,汉哀帝因太皇太后王政君的缘故征召王莽回到京城。王莽的堂弟成都侯王邑担任侍中,假称王政君旨意来告诉哀帝,替王莽求取特进给事中。汉哀帝又召见他,但事情被发觉。王政君替王邑道歉,汉哀帝因王政君的缘故不忍心杀死他,但将王邑降职担任西河属国都尉,削减一千户。以后汉哀帝又下诏召举太常,王莽暗中跟随何武请求被举荐,何武不敢举荐。几月后,汉哀帝驾崩,王政君调王莽进入朝廷,收回大司马董贤的印绶,下诏有司举荐能够担任大司马的人。王莽原来是大司马,让位以躲避丁、傅两家,众人称赞王莽,认为他贤能,再加上他是王政君的近亲,故从大司徒孔光以下全朝廷都举荐王莽。</p><p>何武为前将军,平常与左将军公孙禄相好,二人单独谋划,认为过去惠帝、昭帝年幼主政时期,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乎危及国家,如今成帝、哀帝接连几代没有继嗣,应当选立皇帝的亲近之人来辅佐幼主,不应让异姓大臣掌权,亲疏相杂,对国家的方针大计有利。于是何武荐举公孙禄能任大司马,而公孙禄也荐举何武能任大司马。太后最终自己起用王莽担任大司马。王莽暗示有司上奏揭发何武、公孙禄互相荐举的罪状,结果何武、公孙禄二人都被免官。 </p><h3><strong>被迫自尽</strong></h3><p>何武回到封国后,王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担任了宰相,暗地里诛杀不依附自己的人。</p><p>元始三年(3年),吕宽等人的事发生。当时大司空甄丰秉承王莽的旨意,派遣使者乘坐传车查处其同党,把所有自己想杀的人牵连进去,上党的鲍宣、南阳的彭伟、杜公子、郡国中的豪杰受牵连被处死的有几百人。何武也在指控中,大理正用监车征召何武,何武自杀。众人多认为何武冤枉,王莽想满足众人的意思,让何武的儿子何况继承侯爵,给何武谥号为刺侯。王莽篡位后,把何况免为庶人。 </p><h2><strong>历史评价</strong></h2><p>班固:何武之举,王嘉之争,师丹之议,考其祸福,乃效于后。当王莽之作,外内咸服,董贤之爱,疑于亲戚,武、嘉区区,以一蒉障江河,用没其身。丹与董宏更受赏罚,哀哉!故曰“依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p><p>常璩:进贤为国,稽考典型。</p><p>宋祁:氾乡为人,鲠固清明。嫉恶比周,直鞅安行。先问儒官,已乃事事。望侈德充,晚相天子,天子倚之。奸臣内增,天丧道消,卒为贼乘。玉折不挠,身没名升。 </p><h2><strong>后世纪念</strong></h2><p>何武作为贤人,他的人品学识,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称赞,甚至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西汉景帝末年,文翁担任蜀郡郡守时创办了石室学校,至今已有两千余年。文翁石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政府的官办学校。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宋仁宗嘉桔二年(公元1057年),宋祁为益州牧,次年修建文翁祠堂,立像于祠,又画蜀先贤司马相如等九人像于东西壁以配祠,何武即九人之一。 </p><h2><strong>墓冢变迁</strong></h2><p>何武死后33年,其子何况将其墓迁葬于郫。据《西京杂记》记载:“何武葬于(北)邙山薄龙坂王家冢东北一里,后其子迁归于郫。”清嘉庆《四川通志》引《郫县大姓谱序》也说:“子况,载武丧如北邙山瘗焉,庐其下”。所以如今人们见到的是东汉的砖室墓,而非西汉的土坑墓。又据乾隆时撰《郫县志》载,北宋赵清献公(赵汴)作太守时,令郫县县令,在墓南建祠,“俾桑梓有所钦式,用以劝忠也”。</p><p>如今,何武墓冢位于郫县一中,人们习惯尊称为何公墓,现辟为何公园。何武墓状若丘山,成直角形,墓上林荫蔽日,其墓廓有三,皆向北并列。左墓长10米,宽3.6米,高3.2米;中墓长8米,宽3.6米,高3米;右墓长6米,宽3.6米,高2米。其中墓为何武之墓,左右两墓则当是何氏族人之墓。整个何公园内约有各类植物数百种,花木茂盛,四季常绿。</p><h2><strong>史书记载</strong></h2><p>《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何武
字号君公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蜀郡郫县
去世时间3年
官职御史大夫、前将军
封爵氾乡侯
谥号剌侯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汉宣帝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年问多次承蒙天降祥瑞以应人君之德。而益州刺史王襄让能言善说的士人王褒颂扬汉朝政德,创作了《中和》、《乐职》、《宣布》等三篇诗。何武年纪有十四、五岁,与成都人杨覆众等人一同研习并把它们编成歌曲演唱。当时,汉宣帝遵循汉武帝时期的典章制度,寻求博识卓越的人才,于是在宣室殿召见了何武等人。汉宣帝说:“这大德之事,我怎么配得上呢!”于是起用王褒担任待诏,赏赐何武等人以布帛才完结。 </p><p>何武跟随博士学习,研习《易经》。以后以射策甲科的资格担任郎官,与翟方进志趣相投互为好友。光禄勋推荐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四行时,何武被提拔担任鄂县令,后犯法免官回家。 </p><p>何武兄弟五人,都担任郡吏,郡县之人都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总是不交纳租税,总是亏欠县里的租赋。县里的啬夫官求商捉拿侮辱何显家,何显愤怒,想用官吏之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我家租赋徭役不在众人之前完成,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不也就应该这样吗!”何武最后告诉了太守,太守征召求商担任卒吏,州里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敬服何武。 </p><p>很久以后,太仆王音推举何武为贤良方正,何武被征召进行对策考试,结果被提拔担任谏大夫,调任扬州刺史。他所纠举的二千石长吏,一定先显露出来,使被劾者知道,知而服罪者减除其罪状,免官而已;知而不服罪者,将其上奏,施行最重的刑罚,使其抵罪或者处死。 </p><h3><strong>秉公执法</strong></h3><p>九江太守戴圣,是因《礼经》称为小戴的人,政行大多不循法规,前任刺史因为他是著名的儒生,宽容了他。到何武担任刺史,便巡视部属,考察刑政,审察并记录囚犯的罪状,有被检举的则将其交给郡国。戴圣说:“何武这后进生知道什么,只是想扰乱别人的治理工作!”都没有什么决断。何武派从事查获了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动辞职。戴圣后来做了博士。在朝廷里诋毁何武。何武听说这件事,最终没有公开他的罪行。而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成群盗,官吏将其捕捉,拘囚在庐江,戴圣自认为他的儿子一定会被处死。何武公平地判决了这件事,他的儿子最后没有被处死。从此以后,戴圣内心惭愧而敬服何武。何武每次到京城奏事,戴圣没有不登门谢恩的。 </p><h3><strong>出任地方</strong></h3><p>何武担任刺史,二千石有罪,他就随时列举其罪状而上奏,其他有才能与没有才能的都敬之如一,因此郡国之人都尊重他们的守相,州中太平。何武巡视其部属时,一定先到学校,让学生出来,考试他们讲说一书,询问他们所得收获,然后进入传舍。拿出教命之书询问垦田多少,五谷好坏,完了后才拜见二千石,何武巡视时总是按照这一顺序。 </p><p>起初,何武担任郡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与其同姓,所以特别厚待他。后来何寿担任大司农,他的侄子担任庐江长史。当时何武招待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旧友杨覆众等,酒兴正浓时,何寿让他的侄子出来拜见何显等人,说:“此人为扬州刺史,才能低下,至今没有被识拔。”何显等人很惭愧,走了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武,何武说:“刺史自古以来为地方官,皇上任命我担任这一职务,是要求做一州的表率,其职责在于进善退恶。官吏的政绩有特别卓越的,百姓有隐居的,就应当召见,不能暗地里询问点滴事情。”何显、杨覆众极力劝说他,没办法召见了何寿的侄子,赐给他一卮酒。这一年中,庐江太守推荐了他。何武谨慎守法到这种程度。 </p><p>何武担任扬州刺史五年后,进朝担任丞相司直,丞相薛宣敬重他。后出任清河太守,几年后,因受到郡中百分之十四以上的地方遭受灾害的牵连被免官。很久以后,大司马曲阳侯王根推荐何武,皇上征召他担任谏大夫。调任兖州刺史,进朝担任司隶校尉,调任京兆尹。二年后,因举方正,被推举的人在被召见时行礼容拜,有司认为这是违众虚伪之举。何武获罪降职担任楚内史,后升任沛郡太守,又进朝担任廷尉。绥和三年,御史大夫孔光降职担任廷尉,何武升任御史大夫。汉成帝想修建大学,开三公馆,就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何武改任大司空,被封为汜乡侯,食邑一千户。汜乡在琅讶不其,汉哀帝刚即位,奖赏大臣,又把南阳郡荤县的博望乡作为汜乡侯的封国,增加食邑一千户。 </p><h3><strong>举荐人才</strong></h3><p>何武为人仁慈厚道,喜欢引荐士人,劝勉、赞许别人的长处。担任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两人,在沛郡时看重唐林、唐尊二人,到担任公卿后,就将他们向朝廷推荐。这四人之所以能在世上出名,是因为何武的大力推荐,世人因此对何武进贤很尊重。但何武憎恨拉帮结派,察问文官一定要察问读书人.察问读书人一定要察问文官,以相参照。打算提拔官吏,首先制定法令条例以防止私相嘱托。他在所任官职上也没有赫赫名声,但离开后总是被人思念。 </p><p>到担任御史大夫司空时,何武与丞相翟方进共同上奏说:“过去诸侯王审理、判决案件处理政事,内史管理监狱之事,郡相统管法纪辅佐诸侯王,中尉防备盗贼。现在诸侯王不处理案件参与政事,中尉官被废置,其职掌并入内史,郡国守相放弃重任,是为了让百姓相信而依附他。现在内史地位卑下而权力重大,威信和职权大大超过,这些不在尊者的统领之下,就难以治理好国家。我们请求郡相如太守,内史如都尉,来使尊卑秩序顺通,使轻重权力公正。”诏书批示说:“行。”以内史为中尉。起初何武担任九卿时,上奏说应设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同上奏罢停刺史,改置州牧,后来都又恢复原样,只有内史职事在施行。 </p><h3><strong>宦海沉浮</strong></h3><p>何武举奏很多,称得上繁杂细碎,但不能称得上贤能的三公官。其功绩名位与薛宣差不多相同,但其才去赶不上,而经学正直超过了他。何武的后母在郡国,干也派官回去接来。正碰上汉成帝驾崩。官吏恐怕在道路上有盗贼,后母停止前往,汉哀帝的侧近之臣有的指责何武侍奉亲人不忠诚。汉哀帝也想改换大臣,于是下诏免掉何武的官职。说:“你举置繁苛,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没办法做众人表率。应当上交大司空印绶,罢官回到封国。”过了五年,谏大夫鲍宣多次声称冤枉了他,汉哀帝感于丞相王嘉的奏对,而高安侯董贤也荐举何武,因此又被征召担任御史大夫。一月后,调任前将军。</p><p>在这之前,新都侯王莽回到封国,过了几年,汉哀帝因太皇太后王政君的缘故征召王莽回到京城。王莽的堂弟成都侯王邑担任侍中,假称王政君旨意来告诉哀帝,替王莽求取特进给事中。汉哀帝又召见他,但事情被发觉。王政君替王邑道歉,汉哀帝因王政君的缘故不忍心杀死他,但将王邑降职担任西河属国都尉,削减一千户。以后汉哀帝又下诏召举太常,王莽暗中跟随何武请求被举荐,何武不敢举荐。几月后,汉哀帝驾崩,王政君调王莽进入朝廷,收回大司马董贤的印绶,下诏有司举荐能够担任大司马的人。王莽原来是大司马,让位以躲避丁、傅两家,众人称赞王莽,认为他贤能,再加上他是王政君的近亲,故从大司徒孔光以下全朝廷都举荐王莽。</p><p>何武为前将军,平常与左将军公孙禄相好,二人单独谋划,认为过去惠帝、昭帝年幼主政时期,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乎危及国家,如今成帝、哀帝接连几代没有继嗣,应当选立皇帝的亲近之人来辅佐幼主,不应让异姓大臣掌权,亲疏相杂,对国家的方针大计有利。于是何武荐举公孙禄能任大司马,而公孙禄也荐举何武能任大司马。太后最终自己起用王莽担任大司马。王莽暗示有司上奏揭发何武、公孙禄互相荐举的罪状,结果何武、公孙禄二人都被免官。 </p><h3><strong>被迫自尽</strong></h3><p>何武回到封国后,王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担任了宰相,暗地里诛杀不依附自己的人。</p><p>元始三年(3年),吕宽等人的事发生。当时大司空甄丰秉承王莽的旨意,派遣使者乘坐传车查处其同党,把所有自己想杀的人牵连进去,上党的鲍宣、南阳的彭伟、杜公子、郡国中的豪杰受牵连被处死的有几百人。何武也在指控中,大理正用监车征召何武,何武自杀。众人多认为何武冤枉,王莽想满足众人的意思,让何武的儿子何况继承侯爵,给何武谥号为刺侯。王莽篡位后,把何况免为庶人。 </p><h2><strong>历史评价</strong></h2><p>班固:何武之举,王嘉之争,师丹之议,考其祸福,乃效于后。当王莽之作,外内咸服,董贤之爱,疑于亲戚,武、嘉区区,以一蒉障江河,用没其身。丹与董宏更受赏罚,哀哉!故曰“依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p><p>常璩:进贤为国,稽考典型。</p><p>宋祁:氾乡为人,鲠固清明。嫉恶比周,直鞅安行。先问儒官,已乃事事。望侈德充,晚相天子,天子倚之。奸臣内增,天丧道消,卒为贼乘。玉折不挠,身没名升。 </p><h2><strong>后世纪念</strong></h2><p>何武作为贤人,他的人品学识,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称赞,甚至把他作为学习的楷模。西汉景帝末年,文翁担任蜀郡郡守时创办了石室学校,至今已有两千余年。文翁石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省级地方政府的官办学校。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宋仁宗嘉桔二年(公元1057年),宋祁为益州牧,次年修建文翁祠堂,立像于祠,又画蜀先贤司马相如等九人像于东西壁以配祠,何武即九人之一。 </p><h2><strong>墓冢变迁</strong></h2><p>何武死后33年,其子何况将其墓迁葬于郫。据《西京杂记》记载:“何武葬于(北)邙山薄龙坂王家冢东北一里,后其子迁归于郫。”清嘉庆《四川通志》引《郫县大姓谱序》也说:“子况,载武丧如北邙山瘗焉,庐其下”。所以如今人们见到的是东汉的砖室墓,而非西汉的土坑墓。又据乾隆时撰《郫县志》载,北宋赵清献公(赵汴)作太守时,令郫县县令,在墓南建祠,“俾桑梓有所钦式,用以劝忠也”。</p><p>如今,何武墓冢位于郫县一中,人们习惯尊称为何公墓,现辟为何公园。何武墓状若丘山,成直角形,墓上林荫蔽日,其墓廓有三,皆向北并列。左墓长10米,宽3.6米,高3.2米;中墓长8米,宽3.6米,高3米;右墓长6米,宽3.6米,高2米。其中墓为何武之墓,左右两墓则当是何氏族人之墓。整个何公园内约有各类植物数百种,花木茂盛,四季常绿。</p><h2><strong>史书记载</strong></h2><p>《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