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上海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武宏
国籍中国
出生地陕西咸阳
出生日期1923年10月
职业司令员
主要成就为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h2><strong>戎马一生</strong></h2><p>1923年10月,武宏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司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p>用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将军的话说:“武宏是个苦孩子。幼小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3个哥哥艰难度日,9岁时便被卖到地主家扛活,武宏的童年可以说是在苦水中泡大的。”1937年1月,14岁的武宏遇上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的邓(邓华)宋(宋时轮)支队。于是没有通知家人,就自作主张,参加了红军队伍,当年武宏14岁。人虽然年纪小,但个头大,性格倔强,能吃苦,明白事理,工作积极负责,进步很快。1938年8月才15岁的武宏就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 <h2><strong>战争年代</strong></h2><p>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武宏同志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司号长、游击队长、管理员、游击中队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和敌后根据地的艰险战斗环境中,武宏同志参加了延庆县二道河子突围,平谷县耳东山突围,玉田县大观渠伏击日寇战斗,蓟县十棵树突围,八间房突围、窝洛沽偷袭战、黄土坎战斗、白宫屯突围、蓟玉遵破交战,攻打下仓镇、八里庄伏击战、胡家楼反击战,冀东赵各庄歼灭战等无数次的险战、恶仗。在战斗中,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带过的班、排、连都是不屈不挠,骁勇善战,特别能战斗的一把尖刀,每次战斗都担任最关键、最危险的突击和攻坚任务,且不负重托,常能化险为夷,克敌制胜,重创敌军。在战斗中,他6次负伤,其中5次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的战斗岁月中,他克服了文化低的困难,在战友的帮助下积极学习,灵活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不仅积累了攻坚战、游击战的战斗经验,提高了组织领导能力,而且促进了革命人生观的形成,磨炼了意志、品质。为了民族的解放,革命的胜利,他不避艰险,视死如归,越战越勇,逢战都积极请缨。每次负伤,他都坚持战斗到结束。在当时艰苦的战斗环境下,既无医院、医生,也无药物治疗,仅在老百姓家养伤,且每次都不等伤口痊愈就返回部队,又主动投入战斗的行列。他的这种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不仅影响、感召了一大批人,赢得了所在部队的尊敬和爱戴,上级领导的热爱和信赖,还逐渐形成部队的战斗作风。这种作风也为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冀东一带独立开辟根据地,独立组织完成作战任务,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奠定了基础。</p><p>抗日战争刚刚结束,遵照党中央关于对国民党反动派要“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决不容许蒋介石下山摘取胜利果实的指示,1945年9月,武宏所在的特务连便在攻克宝坻城的战斗中俘虏敌军千余人,伪县长刘益璞,伪县党书记王西尧在战斗中毙命,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战斗结束,特务连扩编为特务营,下辖五个连队,武宏由连长升任营长。10月,任热中纵队二十四旅七0团副团长的武宏左赴东北战场。1946年春,武宏又奉命回冀东十八军分区组建宁河支队。</p><p>在宁河,他率组织给他调拔的13个人,几十条破旧杂牌枪,深入秀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扩编部队。他采取边战斗,边补充的办法,经过一年零三个月时间,组织大小战斗数十次,消灭敌军数千人,部队发展到5个连队8个区小队,1300多人。随着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配合我东北解放区的斗争,武宏同志率宁河县支队,在北宁铁路、北京至天津、塘山一线展开了夜袭芦台、南胡庄阻击战,捣毁茶淀变电所、北孙庄歼敌军一个团部和一个整营,火烧敌船队,夜袭美军弹药库、北塘战斗,打伙会,活抓宋宝林,“蹲门打狗”袭盐警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神出鬼没,机智巧妙的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打得敌人魂飞胆丧。对上述战斗,天津和冀东地区的敌伪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尤其是袭击美军弹药库一一这个美军在华北地区的最大弹药库,对驻华美军震动很大,天津《大公报》曾以《新河美军又遭攻击,一度恶战》为题报道了这次战斗。报道中说:“共军武宏部队约数百人,携带迫击炮4门,于4日(1947年4月4日)晚11时许突向新河西北二道桥之美军陆军陆战队弹药库袭击”,造成两大炎药库爆炸,炸声震动离塘沽30里之外的天津市。事后不几天,美军驻华北司令便易人。这些胜利,大大提高了军威,鼓舞了部队士气,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影响。武宏也被冀东一带特别是宁河人民称“大武宏”,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大武宏”出奇制胜、勇斗顽敌的传奇故事在冀东一带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冀东乡村还流传着“大武宏,骑白马,白盔白甲把敌杀”的顺口溜。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部队进一步发展壮大,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巩固。1947年9月,宁河县支队改编为冀东军区警备一团,武宏任团长。为配合全国性的战略反攻,武宏率警备一团参加了武清战役,京津破交战,亮甲店战斗、北孙庄战斗等一系列战斗的主攻任务,大获全胜。警备一团被冀东军区授予“大功团”的光荣称号。</p>1948年初,警备一团改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五师十三团,武宏继续任团长。不久,又编入野战军第一兵团八纵独一旅六十七团(1948年底,该团编为华北二兵团八纵二十三旅六十七团;1949年1月,该团编为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五八0团,武宏同志均任团长),由地方武装升级为野战部队,由分散活动的游击战转变为打运动战、攻坚战为主的大兵团作战。骁勇善战的武宏率团参加了八达岭战斗、攻打保定、新保安、北平和平解放,攻打太原,解放兰州,解放西北,进军宁夏剿匪等重大战役、战斗,屡战屡胜,为解放全中国再立新功。 <h2><strong>建国以后</strong></h2><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宏赴朝参战。在五次战役中,他敢打敢拼,勇猛穿插,率团冲过三八线,突入敌人纵深,一直打到汉城郊区,在与侧翼和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巧妙迂回,设法带部队越过重围,安全返回。在防御战期间,武宏率领全团积极向敌人反击,打死打伤敌人千余人。1952年12月,武宏任一九四师副师长。1953年10胜利回国。1954年6月,赴华北军区第一速成中学学习文化半年。1956年12月调任一九五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7年10月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两年。1960年8月任一九五师师长。</p>1961年9月,一九五师改为工程兵建筑第五十二师,归工程兵建制,武宏任师长。调工程兵后,即担负102工程这一重要的国防工程建设任务。那年冬天,下着大雪,部队离开营房开进白雪茫茫的山区。当时困难重重:一是由步兵改为技术兵种,由打仗、转为国防施工,干部、战士都面临一个由不会到会的学习、实践的转变过程;二是由营区进入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生活环境艰苦,施工任务繁重、危险,苦乐观、生死观面临新的重大考验;三是处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供应不足,部队和临时来队家属吃不饱,情绪和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四是受到来自各方面极“左”思潮的干扰,国防施工、农副业生产、部队管理等都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排除这些干扰,武宏同志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紧紧团结、依靠师党委一班人带领干部、战士虚心向内行求教,向书本学习,边干边学,不断总结提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推广完善来自基层的经验。施工前期,他带领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忍着饥饿,翻山越岭,踏遍近百平方公里、海拔一、二千公尺的群山,实地勘察,反复比较,选址、定点,参与设计。有时饿得走不动了,到老乡家买点红著充饥,渴了到山溪中喝点水。他主持提交的选址、定点方案,经总参首长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完全赞同,一次通过。施工过程中,他天天在坑道中检查、指导,掘进、被复的关键阶段,他一连几周吃住在坑道中。在他的影响下,师机关各级部门的领导,团、营的领导,都纷纷盯在作业面上,不敢懈怠。开始,单面掘进日进度1—2米。他嫌进度太慢,积极想办法搞试点。有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说,能这样下去已经不错了。但他决心大,不动摇,硬是在几个团先后试验成功了合理布点、选准打眼入角,密实装药爆破的掘进方法及科学组织、快速递浆、流水作业的被复方法,加以推广。在某国防工程施工中,创造了大跨度坑道单面日掘进8—9米,混凝土月被复由原来的100米左右达到1100多米的当时最高纪录。在后来的两个大型国防工程施工中,这纪录又被刷新,单面日掘进达11米,月汽车出碴达1万多立方米。<p>为了改善部队的供应状况,武宏同志不等不靠,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动员部队大搞养猪种莱,提出每人种1 0棵瓜果、开垦3—10平方米荒地的指标,在驻地和工地开荒种粮种莱。同时,亲自到天津塘沽征荒地3万多亩,下大决心,硬是把3万多亩盐碱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继尔,又在官厅水库附近,征荒地3000多亩,大同征地100多亩,作为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年粮食收成达500多万斤,基本解决了部队的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养的猪还被国家调往苏联还债。后来,又与京棉三厂联系,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在官厅建起了纺纱织布厂,年纯利润当时达100多万元,不仅缓解了部队布匹供应不足的问题,还支援了兵种机关和兄弟部队。1964年,天津发生洪涝,几万亩秧苗被淹,武宏同志亲临指挥,一方面调运抽水机,一方面亲自带领部队起早贪黑地用脸盆往外舀水。那年,附近的部队农场收成大减,而五十二师的农场却获得大丰收。有一年,桑干河发洪水,官厅农场受冲,武宏同志又火速调兵遣将,亲自指挥,用3个多小时就筑起了一条挡水坝,为了保险,又接着修了第二道挡水坝。汗水换来了丰收,也招来了风言风语。有的干部甚至领导干部说:“小满秧多打粮,突出政治靠一边”,“只要宝贝秧,冲了天天读”。并反映到兵种机关。武宏同志硬是顶着困难和各种阻力、压力,坚持狠抓国防施工和农副业生产不松劲。经过数年奋斗,优质圆满地完成了某国防工程任务。在艰险的国防施工中,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锻炼、培养了部队作风和纪律,保证了部队的生活和正常的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干部走上了连、营、团、师、军的领导岗位,其中后来走上军和兵种一级领导岗位的就达10多人。</p><p>武宏所在师经过完成繁重、艰险的某国防工程施工任务的磨炼,不仅保持和发扬了能打善战的战斗作风,而且成为工程兵部队中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技术熟练,施工效率高,突击能力强的生力军。</p><p>1969年9月,武宏同志任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0年3月,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70年9月免去他兼任的工程兵后勤部部长职务,分管作战和国防工程工作。1975年8月,工程兵领导班子重组时,又被任命为工程兵第一副司令员。在担任工程兵主要领导的工作岗位上,除参与工程兵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分管作战、国防工程建设等工作外,亲自参与勘察、定点并组织指挥完成了另外两个大型国防工程的施工任务及华北地区一系列国防工程及天安门城楼翻修,首都机场、天津机场、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等工程,为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武宏
国籍中国
出生地陕西咸阳
出生日期1923年10月
职业司令员
主要成就为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h2><strong>戎马一生</strong></h2><p>1923年10月,武宏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司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p>用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将军的话说:“武宏是个苦孩子。幼小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3个哥哥艰难度日,9岁时便被卖到地主家扛活,武宏的童年可以说是在苦水中泡大的。”1937年1月,14岁的武宏遇上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的邓(邓华)宋(宋时轮)支队。于是没有通知家人,就自作主张,参加了红军队伍,当年武宏14岁。人虽然年纪小,但个头大,性格倔强,能吃苦,明白事理,工作积极负责,进步很快。1938年8月才15岁的武宏就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 <h2><strong>战争年代</strong></h2><p>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武宏同志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司号长、游击队长、管理员、游击中队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和敌后根据地的艰险战斗环境中,武宏同志参加了延庆县二道河子突围,平谷县耳东山突围,玉田县大观渠伏击日寇战斗,蓟县十棵树突围,八间房突围、窝洛沽偷袭战、黄土坎战斗、白宫屯突围、蓟玉遵破交战,攻打下仓镇、八里庄伏击战、胡家楼反击战,冀东赵各庄歼灭战等无数次的险战、恶仗。在战斗中,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带过的班、排、连都是不屈不挠,骁勇善战,特别能战斗的一把尖刀,每次战斗都担任最关键、最危险的突击和攻坚任务,且不负重托,常能化险为夷,克敌制胜,重创敌军。在战斗中,他6次负伤,其中5次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的战斗岁月中,他克服了文化低的困难,在战友的帮助下积极学习,灵活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不仅积累了攻坚战、游击战的战斗经验,提高了组织领导能力,而且促进了革命人生观的形成,磨炼了意志、品质。为了民族的解放,革命的胜利,他不避艰险,视死如归,越战越勇,逢战都积极请缨。每次负伤,他都坚持战斗到结束。在当时艰苦的战斗环境下,既无医院、医生,也无药物治疗,仅在老百姓家养伤,且每次都不等伤口痊愈就返回部队,又主动投入战斗的行列。他的这种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不仅影响、感召了一大批人,赢得了所在部队的尊敬和爱戴,上级领导的热爱和信赖,还逐渐形成部队的战斗作风。这种作风也为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冀东一带独立开辟根据地,独立组织完成作战任务,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奠定了基础。</p><p>抗日战争刚刚结束,遵照党中央关于对国民党反动派要“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决不容许蒋介石下山摘取胜利果实的指示,1945年9月,武宏所在的特务连便在攻克宝坻城的战斗中俘虏敌军千余人,伪县长刘益璞,伪县党书记王西尧在战斗中毙命,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战斗结束,特务连扩编为特务营,下辖五个连队,武宏由连长升任营长。10月,任热中纵队二十四旅七0团副团长的武宏左赴东北战场。1946年春,武宏又奉命回冀东十八军分区组建宁河支队。</p><p>在宁河,他率组织给他调拔的13个人,几十条破旧杂牌枪,深入秀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扩编部队。他采取边战斗,边补充的办法,经过一年零三个月时间,组织大小战斗数十次,消灭敌军数千人,部队发展到5个连队8个区小队,1300多人。随着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配合我东北解放区的斗争,武宏同志率宁河县支队,在北宁铁路、北京至天津、塘山一线展开了夜袭芦台、南胡庄阻击战,捣毁茶淀变电所、北孙庄歼敌军一个团部和一个整营,火烧敌船队,夜袭美军弹药库、北塘战斗,打伙会,活抓宋宝林,“蹲门打狗”袭盐警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神出鬼没,机智巧妙的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打得敌人魂飞胆丧。对上述战斗,天津和冀东地区的敌伪报纸都进行了报道,尤其是袭击美军弹药库一一这个美军在华北地区的最大弹药库,对驻华美军震动很大,天津《大公报》曾以《新河美军又遭攻击,一度恶战》为题报道了这次战斗。报道中说:“共军武宏部队约数百人,携带迫击炮4门,于4日(1947年4月4日)晚11时许突向新河西北二道桥之美军陆军陆战队弹药库袭击”,造成两大炎药库爆炸,炸声震动离塘沽30里之外的天津市。事后不几天,美军驻华北司令便易人。这些胜利,大大提高了军威,鼓舞了部队士气,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的影响。武宏也被冀东一带特别是宁河人民称“大武宏”,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大武宏”出奇制胜、勇斗顽敌的传奇故事在冀东一带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冀东乡村还流传着“大武宏,骑白马,白盔白甲把敌杀”的顺口溜。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部队进一步发展壮大,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巩固。1947年9月,宁河县支队改编为冀东军区警备一团,武宏任团长。为配合全国性的战略反攻,武宏率警备一团参加了武清战役,京津破交战,亮甲店战斗、北孙庄战斗等一系列战斗的主攻任务,大获全胜。警备一团被冀东军区授予“大功团”的光荣称号。</p>1948年初,警备一团改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五师十三团,武宏继续任团长。不久,又编入野战军第一兵团八纵独一旅六十七团(1948年底,该团编为华北二兵团八纵二十三旅六十七团;1949年1月,该团编为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五八0团,武宏同志均任团长),由地方武装升级为野战部队,由分散活动的游击战转变为打运动战、攻坚战为主的大兵团作战。骁勇善战的武宏率团参加了八达岭战斗、攻打保定、新保安、北平和平解放,攻打太原,解放兰州,解放西北,进军宁夏剿匪等重大战役、战斗,屡战屡胜,为解放全中国再立新功。 <h2><strong>建国以后</strong></h2><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宏赴朝参战。在五次战役中,他敢打敢拼,勇猛穿插,率团冲过三八线,突入敌人纵深,一直打到汉城郊区,在与侧翼和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巧妙迂回,设法带部队越过重围,安全返回。在防御战期间,武宏率领全团积极向敌人反击,打死打伤敌人千余人。1952年12月,武宏任一九四师副师长。1953年10胜利回国。1954年6月,赴华北军区第一速成中学学习文化半年。1956年12月调任一九五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7年10月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两年。1960年8月任一九五师师长。</p>1961年9月,一九五师改为工程兵建筑第五十二师,归工程兵建制,武宏任师长。调工程兵后,即担负102工程这一重要的国防工程建设任务。那年冬天,下着大雪,部队离开营房开进白雪茫茫的山区。当时困难重重:一是由步兵改为技术兵种,由打仗、转为国防施工,干部、战士都面临一个由不会到会的学习、实践的转变过程;二是由营区进入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生活环境艰苦,施工任务繁重、危险,苦乐观、生死观面临新的重大考验;三是处于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供应不足,部队和临时来队家属吃不饱,情绪和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四是受到来自各方面极“左”思潮的干扰,国防施工、农副业生产、部队管理等都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排除这些干扰,武宏同志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紧紧团结、依靠师党委一班人带领干部、战士虚心向内行求教,向书本学习,边干边学,不断总结提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推广完善来自基层的经验。施工前期,他带领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忍着饥饿,翻山越岭,踏遍近百平方公里、海拔一、二千公尺的群山,实地勘察,反复比较,选址、定点,参与设计。有时饿得走不动了,到老乡家买点红著充饥,渴了到山溪中喝点水。他主持提交的选址、定点方案,经总参首长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完全赞同,一次通过。施工过程中,他天天在坑道中检查、指导,掘进、被复的关键阶段,他一连几周吃住在坑道中。在他的影响下,师机关各级部门的领导,团、营的领导,都纷纷盯在作业面上,不敢懈怠。开始,单面掘进日进度1—2米。他嫌进度太慢,积极想办法搞试点。有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说,能这样下去已经不错了。但他决心大,不动摇,硬是在几个团先后试验成功了合理布点、选准打眼入角,密实装药爆破的掘进方法及科学组织、快速递浆、流水作业的被复方法,加以推广。在某国防工程施工中,创造了大跨度坑道单面日掘进8—9米,混凝土月被复由原来的100米左右达到1100多米的当时最高纪录。在后来的两个大型国防工程施工中,这纪录又被刷新,单面日掘进达11米,月汽车出碴达1万多立方米。<p>为了改善部队的供应状况,武宏同志不等不靠,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动员部队大搞养猪种莱,提出每人种1 0棵瓜果、开垦3—10平方米荒地的指标,在驻地和工地开荒种粮种莱。同时,亲自到天津塘沽征荒地3万多亩,下大决心,硬是把3万多亩盐碱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继尔,又在官厅水库附近,征荒地3000多亩,大同征地100多亩,作为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年粮食收成达500多万斤,基本解决了部队的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养的猪还被国家调往苏联还债。后来,又与京棉三厂联系,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在官厅建起了纺纱织布厂,年纯利润当时达100多万元,不仅缓解了部队布匹供应不足的问题,还支援了兵种机关和兄弟部队。1964年,天津发生洪涝,几万亩秧苗被淹,武宏同志亲临指挥,一方面调运抽水机,一方面亲自带领部队起早贪黑地用脸盆往外舀水。那年,附近的部队农场收成大减,而五十二师的农场却获得大丰收。有一年,桑干河发洪水,官厅农场受冲,武宏同志又火速调兵遣将,亲自指挥,用3个多小时就筑起了一条挡水坝,为了保险,又接着修了第二道挡水坝。汗水换来了丰收,也招来了风言风语。有的干部甚至领导干部说:“小满秧多打粮,突出政治靠一边”,“只要宝贝秧,冲了天天读”。并反映到兵种机关。武宏同志硬是顶着困难和各种阻力、压力,坚持狠抓国防施工和农副业生产不松劲。经过数年奋斗,优质圆满地完成了某国防工程任务。在艰险的国防施工中,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锻炼、培养了部队作风和纪律,保证了部队的生活和正常的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干部走上了连、营、团、师、军的领导岗位,其中后来走上军和兵种一级领导岗位的就达10多人。</p><p>武宏所在师经过完成繁重、艰险的某国防工程施工任务的磨炼,不仅保持和发扬了能打善战的战斗作风,而且成为工程兵部队中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技术熟练,施工效率高,突击能力强的生力军。</p><p>1969年9月,武宏同志任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0年3月,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70年9月免去他兼任的工程兵后勤部部长职务,分管作战和国防工程工作。1975年8月,工程兵领导班子重组时,又被任命为工程兵第一副司令员。在担任工程兵主要领导的工作岗位上,除参与工程兵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分管作战、国防工程建设等工作外,亲自参与勘察、定点并组织指挥完成了另外两个大型国防工程的施工任务及华北地区一系列国防工程及天安门城楼翻修,首都机场、天津机场、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等工程,为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