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呼和浩特市 [切换城市]
本名杜正伦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相州洹水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658年
主要作品《杜正伦集》
官职同三品→中书令
爵位南阳县侯→襄阳县公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 </p><h3><strong>累职升迁</strong></h3><p>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能古今无比。唐太宗遂擢升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并对他道:“我让大臣推荐行能出众之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有益处。而对于宗室勋臣中品行才干不佳的人,我绝对不会任用他们。我现在任用你,是因你忠诚正直,希望你能称职。” </p><p>贞观二年(628年),杜正伦又改任给事中,负责记载《起居注》。唐太宗曾道:“我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先思考这句话是否有益于百姓,所以我不敢多说话。”杜正伦答道:“君主言行都要记录在史书中,我的职责便是撰写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不仅会对当今百姓造成损害,即使千年之后都会有损圣德。希望陛下慎重。”太宗大悦,赐其绢帛二百段。 </p><p>贞观四年(630年),杜正伦进拜中书侍郎。贞观六年(632年),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一同上疏奏事。唐太宗设宴款待,并道:“我发现历代人臣如遇开明之主,就能竭尽忠诚规劝谏诤,至于像龙逢、比干这样的忠贞之臣,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杀戮。为君不易,为臣更难。龙有逆鳞,君主也有逆鳞,你们却敢于去碰触。如果能经常这样,我哪还有什么危亡的忧虑!”又对他们大加赏赐。 </p><p>不久,杜正伦改任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并加散骑常侍。唐太宗嘱咐道:“太子自古便是国家根本,一定要选有道德的人来辅佐。现在太子年纪幼小,志向思想还没确定,我如能早晚都见到他,还能随时随事对他告诫约束。我如今让他监国,又不能把他留在身边。你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能坚持正道,所以我只能让你离开我去辅助太子,你应该知道这个委任的分量。” </p><h3><strong>连遭贬谪</strong></h3><p>贞观十年(636年),杜正伦再次出任中书侍郎,仍兼太子左庶子,并赐爵南阳县侯。唐太宗曾嘱咐杜正伦:“我儿患有足疾,只是小事,但却好狎昵小人,以致没有好的名声,你要时时规劝。如果他不听教导,你就来告诉我。”后来,杜正伦数次劝谏太子李承乾,都未被接受,便将太宗的话告知于他。李承乾上表抗辩。唐太宗质问道:“你为何把我的话告诉太子?”杜正伦答道:“我劝导他,他不接受,所以就用陛下的话来吓唬他,希望他有所畏惧,或许可以改恶从善。”唐太宗大怒,将杜正伦外放为谷州刺史,又贬交州都督。 </p><p>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意图谋反,被废为庶人。经查证,李承乾曾命侯君集赠送金带给杜正伦。唐太宗于是将杜正伦流放驩州(在今越南境内)。 后来,杜正伦又历任郢州刺史、石州刺史。 </p><h3><strong>担任宰相</strong></h3><p>显庆元年(656年),杜正伦被授为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 </p><p>显庆二年(657年),杜正伦兼任度支尚书,又升任中书令,兼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进封襄阳县公。 他与刘祥道曾上疏唐高宗,认为入流品官过多,乃是为政弊端。高宗便让杜正伦与刘祥道一同负责精简品官,但因阻力过大,最终无果而终。 </p><h3><strong>贬死横州</strong></h3><p>显庆三年(658年),中书令李义府因与杜正伦不睦,诬告杜正伦与中书侍郎李友益结党营私。唐高宗遂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并削去他的封邑。不久,杜正伦病死于贬所。 </p><h2><strong>主要成就</strong></h2><p>贞观年间,杜正伦被唐太宗选为东宫辅臣,教导太子李承乾。他出入于皇帝所在的太极宫与太子所在的东宫,参与机密,以干练著称。 担任宰相后,杜正伦又上疏高宗,建议精简入流品官。 </p><h2><strong>轶事典故</strong></h2><p>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他曾请求与京兆杜氏连宗,却被拒绝,便怀恨在心。京兆杜氏聚居处名为杜固,相传有旺盛发达的地气,因此世代高门。杜正伦拜相后,以疏通水道为名建议朝廷开凿杜固,想借此破坏杜固的风水。杜固被凿后,川流如血,十日方止,从此南杜(北杜居于杜曲)一蹶不振。 </p><h2><strong>人物评价</strong></h2><p>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 </p><p>裴潾:贞观已来,左右起居有褚遂良、杜正伦、吕向、韦述等,咸能竭其忠诚,悉心规谏。 </p><p>刘昫:正伦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承乾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p><p>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p><p>王夫之: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太宗所任以辅己者也,贬死黜废,不能以一日安矣,保禄位以令终,唯怀奸之李勣耳。自是而外,若韩瑗、来济、杜正伦、刘仁轨、上官仪、刘祥道,较无覆之伤,而斥罪旋加,幸免者亦托于守边以免祸。 </p><h2><strong>个人作品</strong></h2><p>杜正伦著有文集十卷、《春坊要录》四卷、《百行章》一卷。 </p><p>《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二首:《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玄武门侍宴》。 </p><p>《全唐文》收录有其表疏三篇:《弹将军张瑾等文》、《弹将军李子和文》、《请慎言疏》。 《唐文拾遗》则补录铭文一篇:《释法护葬铭》。 </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杜正伦
所处时代隋唐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相州洹水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658年
主要作品《杜正伦集》
官职同三品→中书令
爵位南阳县侯→襄阳县公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 </p><h3><strong>累职升迁</strong></h3><p>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称其才能古今无比。唐太宗遂擢升杜正伦为兵部员外郎,并对他道:“我让大臣推荐行能出众之人,并不是我偏爱这种人,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有益处。而对于宗室勋臣中品行才干不佳的人,我绝对不会任用他们。我现在任用你,是因你忠诚正直,希望你能称职。” </p><p>贞观二年(628年),杜正伦又改任给事中,负责记载《起居注》。唐太宗曾道:“我坐朝理政,每讲一句话,都要先思考这句话是否有益于百姓,所以我不敢多说话。”杜正伦答道:“君主言行都要记录在史书中,我的职责便是撰写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忠职守。陛下如有片言只语违背道理,不仅会对当今百姓造成损害,即使千年之后都会有损圣德。希望陛下慎重。”太宗大悦,赐其绢帛二百段。 </p><p>贞观四年(630年),杜正伦进拜中书侍郎。贞观六年(632年),杜正伦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一同上疏奏事。唐太宗设宴款待,并道:“我发现历代人臣如遇开明之主,就能竭尽忠诚规劝谏诤,至于像龙逢、比干这样的忠贞之臣,竟然免不了被加刑杀戮。为君不易,为臣更难。龙有逆鳞,君主也有逆鳞,你们却敢于去碰触。如果能经常这样,我哪还有什么危亡的忧虑!”又对他们大加赏赐。 </p><p>不久,杜正伦改任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并加散骑常侍。唐太宗嘱咐道:“太子自古便是国家根本,一定要选有道德的人来辅佐。现在太子年纪幼小,志向思想还没确定,我如能早晚都见到他,还能随时随事对他告诫约束。我如今让他监国,又不能把他留在身边。你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能坚持正道,所以我只能让你离开我去辅助太子,你应该知道这个委任的分量。” </p><h3><strong>连遭贬谪</strong></h3><p>贞观十年(636年),杜正伦再次出任中书侍郎,仍兼太子左庶子,并赐爵南阳县侯。唐太宗曾嘱咐杜正伦:“我儿患有足疾,只是小事,但却好狎昵小人,以致没有好的名声,你要时时规劝。如果他不听教导,你就来告诉我。”后来,杜正伦数次劝谏太子李承乾,都未被接受,便将太宗的话告知于他。李承乾上表抗辩。唐太宗质问道:“你为何把我的话告诉太子?”杜正伦答道:“我劝导他,他不接受,所以就用陛下的话来吓唬他,希望他有所畏惧,或许可以改恶从善。”唐太宗大怒,将杜正伦外放为谷州刺史,又贬交州都督。 </p><p>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意图谋反,被废为庶人。经查证,李承乾曾命侯君集赠送金带给杜正伦。唐太宗于是将杜正伦流放驩州(在今越南境内)。 后来,杜正伦又历任郢州刺史、石州刺史。 </p><h3><strong>担任宰相</strong></h3><p>显庆元年(656年),杜正伦被授为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后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 </p><p>显庆二年(657年),杜正伦兼任度支尚书,又升任中书令,兼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进封襄阳县公。 他与刘祥道曾上疏唐高宗,认为入流品官过多,乃是为政弊端。高宗便让杜正伦与刘祥道一同负责精简品官,但因阻力过大,最终无果而终。 </p><h3><strong>贬死横州</strong></h3><p>显庆三年(658年),中书令李义府因与杜正伦不睦,诬告杜正伦与中书侍郎李友益结党营私。唐高宗遂将杜正伦贬为横州刺史,并削去他的封邑。不久,杜正伦病死于贬所。 </p><h2><strong>主要成就</strong></h2><p>贞观年间,杜正伦被唐太宗选为东宫辅臣,教导太子李承乾。他出入于皇帝所在的太极宫与太子所在的东宫,参与机密,以干练著称。 担任宰相后,杜正伦又上疏高宗,建议精简入流品官。 </p><h2><strong>轶事典故</strong></h2><p>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他曾请求与京兆杜氏连宗,却被拒绝,便怀恨在心。京兆杜氏聚居处名为杜固,相传有旺盛发达的地气,因此世代高门。杜正伦拜相后,以疏通水道为名建议朝廷开凿杜固,想借此破坏杜固的风水。杜固被凿后,川流如血,十日方止,从此南杜(北杜居于杜曲)一蹶不振。 </p><h2><strong>人物评价</strong></h2><p>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魏徵、王珪、虞世南、李大亮、岑文本、刘洎、马周、褚遂良、杜正伦、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 </p><p>裴潾:贞观已来,左右起居有褚遂良、杜正伦、吕向、韦述等,咸能竭其忠诚,悉心规谏。 </p><p>刘昫:正伦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承乾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p><p>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p><p>王夫之: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太宗所任以辅己者也,贬死黜废,不能以一日安矣,保禄位以令终,唯怀奸之李勣耳。自是而外,若韩瑗、来济、杜正伦、刘仁轨、上官仪、刘祥道,较无覆之伤,而斥罪旋加,幸免者亦托于守边以免祸。 </p><h2><strong>个人作品</strong></h2><p>杜正伦著有文集十卷、《春坊要录》四卷、《百行章》一卷。 </p><p>《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二首:《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玄武门侍宴》。 </p><p>《全唐文》收录有其表疏三篇:《弹将军张瑾等文》、《弹将军李子和文》、《请慎言疏》。 《唐文拾遗》则补录铭文一篇:《释法护葬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