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合肥市 [切换城市]
本名王诩
别称鬼谷子、王禅、王利、刘务滋
字号号玄微子
所处时代东周时期卫国或魏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一说卫国朝歌,一说魏国邺地
出生时间公元前400年(辛巳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320年(辛丑年)
主要作品《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
主要成就纵横家之鼻祖 ,道家著名代表
学派兵家
弟子苏秦、张仪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p>鬼谷子确有其人</p><p>《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p><p>《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p><p>《史记》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离鬼谷子、苏秦、张仪所处的年代最近,可信性较强。从西汉以后,亦有其他典籍记述有鬼谷子的事迹,如:多大的</p><p>扬雄《法言·渊骞》:“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日:‘诈人也,圣人恶诸。”’</p><p>王充《论衡·明雩》:“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p><p>王充《论衡·答佞》:“术则纵横,师则鬼谷也。传日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日:‘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p><p>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箴戒》:“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人海求玉蔬金菜,并一寸椹。”</p><p>另外,王嘉的《拾遗记》、刘勰的《文心雕龙》、杜光庭的《录异记》、《仙传拾遗》、洪迈的《容斋随笔》、洪适的《盘洲文集》、李畴的《太平广记》,以及明、清的一些典籍中亦有鬼谷子生平的记载。</p><p>然而,前述典籍多为志怪小说、札记、随感、评论等体裁,且这些记载多以《史记》为蓝本和依据,以民间传说附益之,可信程度不高。如《金楼子》中说,秦始皇与鬼谷子见面,遂派遣徐福“人海”,如果此事为真,那么鬼谷子至少要活一二百年,这显然不符合历史。</p><p>2.鬼谷子是一个虚构人物</p><p>唐人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引乐一注谓“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认为苏秦为自己而编造了一个鬼谷子,目的是将自己神秘化。另外,《意林》、《旧唐书》、《新唐书》等书也持类似观点。</p><p>3.鬼谷子是一位神仙</p><p>这种观点认为,鬼谷子是一个超越时空力量的化身。最早持这一说的是《金楼子》,其后出现的《录异记》、《太平广记》、《道藏目录详注》等都持这种观点。</p><h2><strong>主要贡献</strong></h2><p>鬼谷生于战国时期,比老子、孔子稍晚。据史料记载鬼谷子只有两位弟子。</p><p>《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p><p>《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p><p>《史记》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离鬼谷子、苏秦、张仪所处的年代最近,可信性较强。从西汉以后,亦有其他典籍记述有鬼谷子的事迹,如:</p><p>扬雄《法言·渊骞》:“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日:‘诈人也,圣人恶诸。”’</p><p>王充《论衡·明雩》:“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p><p>王充《论衡·答佞》:“术则纵横,师则鬼谷也。传日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日:‘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p><p>另有其他弟子之说如庞涓、孙膑、商鞅、史疾、甘茂、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李牧、魏僚都是《东周列国志》等野史小说演义之流一笑而已。</p><h2><strong>主要著作</strong></h2><h3><strong>鬼谷子</strong></h3><p>《鬼谷子》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在其后的史书及其他文献典籍也多有记载。《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鬼谷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转丸,却已失传。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p><p>纵横家(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裨阖”的社会活动之中;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p><p>《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p>王诩像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然而,就是这一本赫赫有名的书籍,因为所崇尚的是谋略,权术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更有禁而毁之者,私下却时而习之,乐此不疲。<p>《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是乱世之学说,乱世之哲学。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侩同,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p><p>《鬼谷子》这部两千多年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它集中了国人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为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该书以政治、军事斗争案例和商用案例为经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谋略,本着批判地继承之的原则,去其阿谀奉承等封建糟粕,汲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华;去其弄权斗术等封建糟粕,汲取谋略方法的精华。</p><h3><strong>关令尹喜内传</strong></h3><p>《关令尹喜内传》,始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史部,署名鬼谷先生撰。《旧唐书·艺文志》亦著录。唐代王悬河的《三洞珠囊》引录有《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内传》,并注为“鬼谷先生撰”。</p><p>文中着重宣传了道家的理论原则,即推崇自然、清静无为和斋戒、中食。阐发了贪心短寿、心诚得道、作恶受罚的道理,主张以“道”来普度众生,反映了 道家的理论和观点。</p><h2><strong>评述</strong></h2><h3><strong>影响</strong></h3><p>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p><p>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p><p>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鬼谷子核心思想: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p><h3><strong>评价</strong></h3><p>《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隋书》中说:“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历代虽然存在着对纵横之学的偏见和歧视,但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事物能用于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价值。</p><h2><strong>文献描述</strong></h2><p>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p><p>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渺渺,每环奥义<b>。</b>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文心雕龙<b>·</b>诸子》</p><p>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录异记》</p><p>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道藏目录详注》</p><p>却说关内云阳,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名诩,晋平公时人,在云雾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那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异引,平地飞升。——《东周列国志》</p><h2><strong>神话传说</strong></h2><h3><strong>“鬼谷井”</strong></h3><p>鬼谷子晚年归隐云梦山,一则聚徒讲学,二则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如今为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娘无他求,我死后,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龙聚汇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为娘的身影。”话刚说完,就谢世归天了。</p><p>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热泪在九龙聚汇之处安葬了母亲。为早日再见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亲的容颜。朝看母亲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星转斗移,天长日久,鬼谷子又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气阴晴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故曰“鬼谷井”。</p><h3><strong>夜识无字天书</strong></h3><p>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p><h3><strong>纵横家书</strong></h3><p>一时兴致倍增,一口气读将下去,从头至尾背之成诵。原来上面录着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十三篇。</p><p>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p><p>第二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p><p>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p><p>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p><p>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p><p>第六篇大意说:要想说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长短,比较优劣,自身才质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战胜他人。</p><p>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p><p>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p><p>第九篇大意说: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p><p>第十篇大意说: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向导,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向导是谋略,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p><p>第十一篇大意说: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p><p>第十二篇大意说: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p><p>第十三篇大意是:游说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用什么办法和说辞。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讲话的技巧。</p><p>读完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绝,平素与真人辩论从未有主动之时,原来真人有如此金书,不知者怎可与之争强。不禁想起与师父一起生活研习的时光,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的心酸,不时又加几分孤寂。于是,息了明火,钻进被窝睡去。夜间少不得梦见金书在手游说天下。</p><h3><strong>兵法</strong></h3><p>第二天醒来觉得十分困顿,但还是放心不下金书,又打开想细细推敲,不料书中又一字皆无。鬼谷子从头翻至书尾还是一字不见,更觉此书乃师父至宝,要十分珍重,走进内洞将其摊在卧榻之上。然后走出洞门照师父所嘱练功,作法,一日三餐虽不香甜,倒也好打发日子。不觉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内洞上榻休息,只见金书闪着金光,字迹依稀可见,鬼谷子越觉奇了,原来月光从天窗射进来照在金书上,至此鬼谷子发现这金书原属阴性,见日则不显,在月光,灯光下才显其缕缕金文,真乃旷世奇书。</p><p>鬼谷子走出内洞,到石桌边,掌上烛明火把,又读将起来。</p><p>怎么换了文章,昨天读的本是纵横之言,如今怎么成了兵法?于是把竹简细细翻一遍,还是兵法,并无纵横之术。这书更加奇了。于是一口气读将下去,仍然是十三篇。</p><p>第一篇大意说:纵横捭阖乃万物之先,是方略、圆略、出入的门户。治世安民,一统天下,兵非良策。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以战而止战才为上策。</p><p>第二篇大意是说:兵机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胜之谋,必须审其情,定其基。掌握敌隋要快、要全,暴露给敌人的要少、要慢,阴谋与阳谋,阳谋与阴谋,方略与圆略,圆略与方略,要交替运用,不可固守一端。兵无定策,策无定形,使人无可乘之机,这就是“天神”。</p><p>第三篇大意说:君臣上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君臣之间远远听到声音就思念,那是因为计谋相同,等待他来决策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君主要重用,将帅就要出仕,建功立业。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在这个时候卸甲归田才是上策。</p><p>第四篇大意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的。圣明君主,见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设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几种,世可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抬则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权就要夺取,诸侯之间的征伐是不可胜数的,这时参与争霸才是上策。</p><p>第五篇大意说:凡要决定远近征伐,就要权衡力量优劣。要考虑敌我双方的财力、外交、环境、上下关系,那些有隐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实力去威慑。然后,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听我摆布。</p><p>第六篇大意说: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成就大业,需有全面计谋,要能携四海包诸侯。不是圣明君子,不能通过深层的智谋,则不能统帅国家,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较双方长短远近,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运用自如。</p><p>第七篇大意说:要策划国家大事,就必须会揣测他国的想法,如果不会揣测,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揣测是计谋的根本。</p><p>第八篇大意说:主持练兵,使军队能打胜仗而士兵又没畏惧感,使军队常在不动兵器、不花费钱物的情况下就能取得胜利,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谋略,而谋略是否成功,关键又在于周密。</p><p>第九篇大意说:善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国的土地人口、财富、地形、谋略、团结、外交、天时、人才、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决策。</p><p>第十篇大意说: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p><p>第十一篇大意说:凡是要做出决断,都是因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分析来决断的。而军中大事,各方面头绪十分复杂,难于决断时,可以用占筮的方法决断大事。</p><p>第十二篇大意说:在用兵将之时要赏罚严明,用赏最重要的是公正。赏罚严明才能无往不胜。</p><p>第十三篇大意说:举事欲成乃人之常情,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所擅长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穷困。</p><p>鬼谷子的这十三篇兵法与后世所传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鬼谷子所传为文兵法,而孙武所传为武兵法。鬼谷子主张以圆略致强兵,孙子则主张以方略而致全胜。两部兵法都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p><h3><strong>发现奥秘</strong></h3><p>鬼谷子从发现了金书的奥秘以后,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p><p>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讲“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此法由鬼谷子传给计然、吕不韦、白圭等人。</p><p>第四夜读到的是《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讲盛神靠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术。五气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这四者不衰,静和养气才能成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诀传茅潆、徐福,以后又传陶弘景诸人。</p><p>第五夜读到推命相面术,里面讲天武经;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此法亦由鬼谷子传给茅潆,以后又传给司马季主、李虚中等人。</p><p>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p><p><b>斩草为马 撒豆为兵</b></p><p>过了一段时间,鬼谷子见二人的基本功已扎实。他将孙膑和庞涓叫到身边说:“你二人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今天,我教你们排兵布阵。”孙膑和庞涓相互对视了一下,面露难色。鬼谷子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说:“你们是不是想说:没有兵将,如何排兵布阵。”</p><p>“正是。”</p><p>“你们看。”鬼谷子指着桌上说,“这不是兵将吗?”</p><p>孙膑和庞涓往桌上看去,见只有一碗绿豆,心里觉得好笑,可又不敢笑。鬼谷子知道二人的小心思,于是带着二人来到演兵岭上,手抓一把豆,口中念念有词,说了声“疾!”随手将豆撒了出去,说来也怪,这些绿豆一落地,都变成了活的兵将,并且分成了赤、皂两队人马。演兵岭上顿时人声鼎沸,战马嘶鸣。三人已经站在高台上。孙膑和庞涓都看呆了,连先生叫他们都没有听见。鬼谷子命孙膑为赤军帅,庞涓为皂军帅,各领已军与对方交战,鬼谷子在一旁指导;有时鬼谷子为赤方帅,孙、庞为皂方帅。经过多次演练,孙膑和庞涓的本领大长。稍事休息,鬼谷子又教起布阵来。鬼谷子说:“布阵之要诀在于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攻则摧枯拉朽,守则固若金汤。先看此阵。”说着,鬼谷子随手一挥,兵将排列出一阵,婉蜒起伏,犹如长蛇一般。鬼谷子说:“此阵以其象形而名,叫长蛇阵。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至,击中则首尾俱至。其它阵法,大致如此。你二人可细心研读兵法,将书中所言,与实际运用结合,融汇贯通,方能得其真谛。”</p><p>孙膑、庞涓在鬼谷子的指点下,在演兵岭摆开了各种阵法。有风后握奇阵、黄帝八卦阵、周易师卦阵、鬼谷子的颠倒八门阵。斩草为马,撒豆为兵,云梦山演兵岭成了孙、庞斗智斗勇的战场。</p><p><b>墨泼天书崖</b></p><p>相传,云梦山中的天书崖,原来是一方字迹清晰、洋洋数万言的天书。白天藏在崖壁右上方的藏书阁内,晚上层铺在石崖上,专供有心人阅读。</p><p>花果山中的白猿猴,听说云梦山上有此宝书,想来领略一下天书的真谛。一天深夜,它来到天书崖,站在崖下一块巨石之上,抬头上望,洋洋一片,一时使它眼花缭乱,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心想:天书这么大,在这里阅读,劳神费力何时读完,不如把天书带回洞府,细心阅读,好不自在。它左右环顾,没有发现人迹,于是一个筋斗跃进藏书阁,慌慌张张找了一遍,却不见天书的踪影。挠挠腮帮,定睛四顾,发现天书崖下一池碧水,清莹如镜,一轮明月映在池中,像一个洁白的玉盘,贪玩的白猿,顿生奇心,想捞出水中的月亮玩一玩。把盗书的事却忘得一千二净。于是伸直双臂,纵身一跳,欲去池中捞月。</p><p>鬼谷子在水帘洞中闭目打坐,突感心血涌动,掐指一算,忙把孙膑、庞涓叫到跟前说:“花果山上的白猿前来盗取天书。此白猿并非等闲之辈,天书若被它盗走,天下就不会安宁。为了匡世济民,天书不仅不能让其盗走,而且看也不许它看。趁它欲去池中捞月嬉戏,你们多备神墨,泼上天书崖,将真迹匿盖,好好看守。我再施个定身法,将它定在壁上。”</p><p>孙庞俩师兄弟,遵照师傅的安排,速赶到天书崖,见白猿正向池中跳跃,他们二话没说,手持神墨,一股脑儿泼向天书崖。从此,天书崖上只留下斑斑墨迹,一个字也看不到了。于是就成了无字天书。</p><p>时至今日,天书崖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墨迹,而白猿猴却被永远定在天书崖上,始终没有跳入水中。后人评说:</p><p>白猿盗天书似水中捞月,</p><p>孙庞泼神墨如釜底抽薪。</p><h2><strong>艺术形象</strong></h2><h3><strong>主要作品</strong></h3><p>有关鬼谷子的文学刻画</p>甚多,主要有文学刻画与民间传奇两类。文学刻画主要有下述作品:<ol class="custom_num para-list list-paddingleft-1"><p>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p><p>杨景淐的《鬼谷四友志》</p><p>寒川子的《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p></ol><p>其中对鬼谷子及其弟子的个性描写,尤以《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最为成功。</p><h2><strong>后世纪念</strong></h2><h3><strong>授课地点</strong></h3><p>相传鬼谷先生早期授课的地方位于鬼谷。村中有一石洞贯穿整座山,前后连接,传说为鬼谷先生的住所,洞中有石凳,石筷,不过由于缺乏管理已经被当地的人给毁的差不多啦。原国防部副部长伍修权题字“天下第一军校”,旨在对鬼谷老先生教育出的杰出军事家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致以崇高的敬意。</p><h3><strong>非遗项目</strong></h3><p>2015年9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外公布73个非遗项目,其中“鬼谷子传说”、“嵩山内养功法”等在列。如今,鬼谷子文化深受当代政界、商界、管理和公关等海内外人士所推崇。 </p><p>河南省文化厅一负责人称,鬼谷子的传说被世人传颂,其留下的传世名作《鬼谷子》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享誉海内外。 </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王诩
别称鬼谷子、王禅、王利、刘务滋
字号号玄微子
所处时代东周时期卫国或魏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一说卫国朝歌,一说魏国邺地
出生时间公元前400年(辛巳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320年(辛丑年)
主要作品《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
主要成就纵横家之鼻祖 ,道家著名代表
学派兵家
弟子苏秦、张仪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p>鬼谷子确有其人</p><p>《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p><p>《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p><p>《史记》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离鬼谷子、苏秦、张仪所处的年代最近,可信性较强。从西汉以后,亦有其他典籍记述有鬼谷子的事迹,如:多大的</p><p>扬雄《法言·渊骞》:“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日:‘诈人也,圣人恶诸。”’</p><p>王充《论衡·明雩》:“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p><p>王充《论衡·答佞》:“术则纵横,师则鬼谷也。传日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日:‘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p><p>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箴戒》:“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人海求玉蔬金菜,并一寸椹。”</p><p>另外,王嘉的《拾遗记》、刘勰的《文心雕龙》、杜光庭的《录异记》、《仙传拾遗》、洪迈的《容斋随笔》、洪适的《盘洲文集》、李畴的《太平广记》,以及明、清的一些典籍中亦有鬼谷子生平的记载。</p><p>然而,前述典籍多为志怪小说、札记、随感、评论等体裁,且这些记载多以《史记》为蓝本和依据,以民间传说附益之,可信程度不高。如《金楼子》中说,秦始皇与鬼谷子见面,遂派遣徐福“人海”,如果此事为真,那么鬼谷子至少要活一二百年,这显然不符合历史。</p><p>2.鬼谷子是一个虚构人物</p><p>唐人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引乐一注谓“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认为苏秦为自己而编造了一个鬼谷子,目的是将自己神秘化。另外,《意林》、《旧唐书》、《新唐书》等书也持类似观点。</p><p>3.鬼谷子是一位神仙</p><p>这种观点认为,鬼谷子是一个超越时空力量的化身。最早持这一说的是《金楼子》,其后出现的《录异记》、《太平广记》、《道藏目录详注》等都持这种观点。</p><h2><strong>主要贡献</strong></h2><p>鬼谷生于战国时期,比老子、孔子稍晚。据史料记载鬼谷子只有两位弟子。</p><p>《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p><p>《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p><p>《史记》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离鬼谷子、苏秦、张仪所处的年代最近,可信性较强。从西汉以后,亦有其他典籍记述有鬼谷子的事迹,如:</p><p>扬雄《法言·渊骞》:“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日:‘诈人也,圣人恶诸。”’</p><p>王充《论衡·明雩》:“苏秦、张仪悲说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p><p>王充《论衡·答佞》:“术则纵横,师则鬼谷也。传日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掘地为坑,日:‘下说令我泣出,则耐分人君之地。’苏秦下,说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张仪不若。”</p><p>另有其他弟子之说如庞涓、孙膑、商鞅、史疾、甘茂、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李牧、魏僚都是《东周列国志》等野史小说演义之流一笑而已。</p><h2><strong>主要著作</strong></h2><h3><strong>鬼谷子</strong></h3><p>《鬼谷子》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在其后的史书及其他文献典籍也多有记载。《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鬼谷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转丸,却已失传。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p><p>纵横家(以《鬼谷子》为代表)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其纵横“裨阖”的社会活动之中;纵横策士们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p><p>《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p>王诩像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然而,就是这一本赫赫有名的书籍,因为所崇尚的是谋略,权术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更有禁而毁之者,私下却时而习之,乐此不疲。<p>《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是乱世之学说,乱世之哲学。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侩同,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p><p>《鬼谷子》这部两千多年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它集中了国人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为当代政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所必读。该书以政治、军事斗争案例和商用案例为经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谋略,本着批判地继承之的原则,去其阿谀奉承等封建糟粕,汲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华;去其弄权斗术等封建糟粕,汲取谋略方法的精华。</p><h3><strong>关令尹喜内传</strong></h3><p>《关令尹喜内传》,始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史部,署名鬼谷先生撰。《旧唐书·艺文志》亦著录。唐代王悬河的《三洞珠囊》引录有《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内传》,并注为“鬼谷先生撰”。</p><p>文中着重宣传了道家的理论原则,即推崇自然、清静无为和斋戒、中食。阐发了贪心短寿、心诚得道、作恶受罚的道理,主张以“道”来普度众生,反映了 道家的理论和观点。</p><h2><strong>评述</strong></h2><h3><strong>影响</strong></h3><p>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p><p>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p><p>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鬼谷子核心思想: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p><h3><strong>评价</strong></h3><p>《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隋书》中说:“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历代虽然存在着对纵横之学的偏见和歧视,但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事物能用于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价值。</p><h2><strong>文献描述</strong></h2><p>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p><p>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渺渺,每环奥义<b>。</b>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文心雕龙<b>·</b>诸子》</p><p>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录异记》</p><p>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道藏目录详注》</p><p>却说关内云阳,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名诩,晋平公时人,在云雾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那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异引,平地飞升。——《东周列国志》</p><h2><strong>神话传说</strong></h2><h3><strong>“鬼谷井”</strong></h3><p>鬼谷子晚年归隐云梦山,一则聚徒讲学,二则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如今为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娘无他求,我死后,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龙聚汇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为娘的身影。”话刚说完,就谢世归天了。</p><p>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热泪在九龙聚汇之处安葬了母亲。为早日再见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亲的容颜。朝看母亲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星转斗移,天长日久,鬼谷子又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气阴晴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故曰“鬼谷井”。</p><h3><strong>夜识无字天书</strong></h3><p>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p><h3><strong>纵横家书</strong></h3><p>一时兴致倍增,一口气读将下去,从头至尾背之成诵。原来上面录着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十三篇。</p><p>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p><p>第二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p><p>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p><p>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p><p>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p><p>第六篇大意说:要想说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长短,比较优劣,自身才质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战胜他人。</p><p>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p><p>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p><p>第九篇大意说: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p><p>第十篇大意说: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向导,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向导是谋略,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p><p>第十一篇大意说: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p><p>第十二篇大意说: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p><p>第十三篇大意是:游说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用什么办法和说辞。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讲话的技巧。</p><p>读完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绝,平素与真人辩论从未有主动之时,原来真人有如此金书,不知者怎可与之争强。不禁想起与师父一起生活研习的时光,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的心酸,不时又加几分孤寂。于是,息了明火,钻进被窝睡去。夜间少不得梦见金书在手游说天下。</p><h3><strong>兵法</strong></h3><p>第二天醒来觉得十分困顿,但还是放心不下金书,又打开想细细推敲,不料书中又一字皆无。鬼谷子从头翻至书尾还是一字不见,更觉此书乃师父至宝,要十分珍重,走进内洞将其摊在卧榻之上。然后走出洞门照师父所嘱练功,作法,一日三餐虽不香甜,倒也好打发日子。不觉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内洞上榻休息,只见金书闪着金光,字迹依稀可见,鬼谷子越觉奇了,原来月光从天窗射进来照在金书上,至此鬼谷子发现这金书原属阴性,见日则不显,在月光,灯光下才显其缕缕金文,真乃旷世奇书。</p><p>鬼谷子走出内洞,到石桌边,掌上烛明火把,又读将起来。</p><p>怎么换了文章,昨天读的本是纵横之言,如今怎么成了兵法?于是把竹简细细翻一遍,还是兵法,并无纵横之术。这书更加奇了。于是一口气读将下去,仍然是十三篇。</p><p>第一篇大意说:纵横捭阖乃万物之先,是方略、圆略、出入的门户。治世安民,一统天下,兵非良策。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以战而止战才为上策。</p><p>第二篇大意是说:兵机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胜之谋,必须审其情,定其基。掌握敌隋要快、要全,暴露给敌人的要少、要慢,阴谋与阳谋,阳谋与阴谋,方略与圆略,圆略与方略,要交替运用,不可固守一端。兵无定策,策无定形,使人无可乘之机,这就是“天神”。</p><p>第三篇大意说:君臣上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君臣之间远远听到声音就思念,那是因为计谋相同,等待他来决策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君主要重用,将帅就要出仕,建功立业。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在这个时候卸甲归田才是上策。</p><p>第四篇大意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的。圣明君主,见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设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几种,世可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抬则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权就要夺取,诸侯之间的征伐是不可胜数的,这时参与争霸才是上策。</p><p>第五篇大意说:凡要决定远近征伐,就要权衡力量优劣。要考虑敌我双方的财力、外交、环境、上下关系,那些有隐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实力去威慑。然后,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听我摆布。</p><p>第六篇大意说: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成就大业,需有全面计谋,要能携四海包诸侯。不是圣明君子,不能通过深层的智谋,则不能统帅国家,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较双方长短远近,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运用自如。</p><p>第七篇大意说:要策划国家大事,就必须会揣测他国的想法,如果不会揣测,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揣测是计谋的根本。</p><p>第八篇大意说:主持练兵,使军队能打胜仗而士兵又没畏惧感,使军队常在不动兵器、不花费钱物的情况下就能取得胜利,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谋略,而谋略是否成功,关键又在于周密。</p><p>第九篇大意说:善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国的土地人口、财富、地形、谋略、团结、外交、天时、人才、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决策。</p><p>第十篇大意说: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p><p>第十一篇大意说:凡是要做出决断,都是因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分析来决断的。而军中大事,各方面头绪十分复杂,难于决断时,可以用占筮的方法决断大事。</p><p>第十二篇大意说:在用兵将之时要赏罚严明,用赏最重要的是公正。赏罚严明才能无往不胜。</p><p>第十三篇大意说:举事欲成乃人之常情,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所擅长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穷困。</p><p>鬼谷子的这十三篇兵法与后世所传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鬼谷子所传为文兵法,而孙武所传为武兵法。鬼谷子主张以圆略致强兵,孙子则主张以方略而致全胜。两部兵法都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p><h3><strong>发现奥秘</strong></h3><p>鬼谷子从发现了金书的奥秘以后,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p><p>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讲“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此法由鬼谷子传给计然、吕不韦、白圭等人。</p><p>第四夜读到的是《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讲盛神靠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术。五气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这四者不衰,静和养气才能成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诀传茅潆、徐福,以后又传陶弘景诸人。</p><p>第五夜读到推命相面术,里面讲天武经;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此法亦由鬼谷子传给茅潆,以后又传给司马季主、李虚中等人。</p><p>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p><p><b>斩草为马 撒豆为兵</b></p><p>过了一段时间,鬼谷子见二人的基本功已扎实。他将孙膑和庞涓叫到身边说:“你二人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今天,我教你们排兵布阵。”孙膑和庞涓相互对视了一下,面露难色。鬼谷子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就说:“你们是不是想说:没有兵将,如何排兵布阵。”</p><p>“正是。”</p><p>“你们看。”鬼谷子指着桌上说,“这不是兵将吗?”</p><p>孙膑和庞涓往桌上看去,见只有一碗绿豆,心里觉得好笑,可又不敢笑。鬼谷子知道二人的小心思,于是带着二人来到演兵岭上,手抓一把豆,口中念念有词,说了声“疾!”随手将豆撒了出去,说来也怪,这些绿豆一落地,都变成了活的兵将,并且分成了赤、皂两队人马。演兵岭上顿时人声鼎沸,战马嘶鸣。三人已经站在高台上。孙膑和庞涓都看呆了,连先生叫他们都没有听见。鬼谷子命孙膑为赤军帅,庞涓为皂军帅,各领已军与对方交战,鬼谷子在一旁指导;有时鬼谷子为赤方帅,孙、庞为皂方帅。经过多次演练,孙膑和庞涓的本领大长。稍事休息,鬼谷子又教起布阵来。鬼谷子说:“布阵之要诀在于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攻则摧枯拉朽,守则固若金汤。先看此阵。”说着,鬼谷子随手一挥,兵将排列出一阵,婉蜒起伏,犹如长蛇一般。鬼谷子说:“此阵以其象形而名,叫长蛇阵。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至,击中则首尾俱至。其它阵法,大致如此。你二人可细心研读兵法,将书中所言,与实际运用结合,融汇贯通,方能得其真谛。”</p><p>孙膑、庞涓在鬼谷子的指点下,在演兵岭摆开了各种阵法。有风后握奇阵、黄帝八卦阵、周易师卦阵、鬼谷子的颠倒八门阵。斩草为马,撒豆为兵,云梦山演兵岭成了孙、庞斗智斗勇的战场。</p><p><b>墨泼天书崖</b></p><p>相传,云梦山中的天书崖,原来是一方字迹清晰、洋洋数万言的天书。白天藏在崖壁右上方的藏书阁内,晚上层铺在石崖上,专供有心人阅读。</p><p>花果山中的白猿猴,听说云梦山上有此宝书,想来领略一下天书的真谛。一天深夜,它来到天书崖,站在崖下一块巨石之上,抬头上望,洋洋一片,一时使它眼花缭乱,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心想:天书这么大,在这里阅读,劳神费力何时读完,不如把天书带回洞府,细心阅读,好不自在。它左右环顾,没有发现人迹,于是一个筋斗跃进藏书阁,慌慌张张找了一遍,却不见天书的踪影。挠挠腮帮,定睛四顾,发现天书崖下一池碧水,清莹如镜,一轮明月映在池中,像一个洁白的玉盘,贪玩的白猿,顿生奇心,想捞出水中的月亮玩一玩。把盗书的事却忘得一千二净。于是伸直双臂,纵身一跳,欲去池中捞月。</p><p>鬼谷子在水帘洞中闭目打坐,突感心血涌动,掐指一算,忙把孙膑、庞涓叫到跟前说:“花果山上的白猿前来盗取天书。此白猿并非等闲之辈,天书若被它盗走,天下就不会安宁。为了匡世济民,天书不仅不能让其盗走,而且看也不许它看。趁它欲去池中捞月嬉戏,你们多备神墨,泼上天书崖,将真迹匿盖,好好看守。我再施个定身法,将它定在壁上。”</p><p>孙庞俩师兄弟,遵照师傅的安排,速赶到天书崖,见白猿正向池中跳跃,他们二话没说,手持神墨,一股脑儿泼向天书崖。从此,天书崖上只留下斑斑墨迹,一个字也看不到了。于是就成了无字天书。</p><p>时至今日,天书崖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墨迹,而白猿猴却被永远定在天书崖上,始终没有跳入水中。后人评说:</p><p>白猿盗天书似水中捞月,</p><p>孙庞泼神墨如釜底抽薪。</p><h2><strong>艺术形象</strong></h2><h3><strong>主要作品</strong></h3><p>有关鬼谷子的文学刻画</p>甚多,主要有文学刻画与民间传奇两类。文学刻画主要有下述作品:<ol class="custom_num para-list list-paddingleft-1"><p>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p><p>杨景淐的《鬼谷四友志》</p><p>寒川子的《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p></ol><p>其中对鬼谷子及其弟子的个性描写,尤以《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最为成功。</p><h2><strong>后世纪念</strong></h2><h3><strong>授课地点</strong></h3><p>相传鬼谷先生早期授课的地方位于鬼谷。村中有一石洞贯穿整座山,前后连接,传说为鬼谷先生的住所,洞中有石凳,石筷,不过由于缺乏管理已经被当地的人给毁的差不多啦。原国防部副部长伍修权题字“天下第一军校”,旨在对鬼谷老先生教育出的杰出军事家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致以崇高的敬意。</p><h3><strong>非遗项目</strong></h3><p>2015年9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对外公布73个非遗项目,其中“鬼谷子传说”、“嵩山内养功法”等在列。如今,鬼谷子文化深受当代政界、商界、管理和公关等海内外人士所推崇。 </p><p>河南省文化厅一负责人称,鬼谷子的传说被世人传颂,其留下的传世名作《鬼谷子》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享誉海内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