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北京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程婴
国籍中国春秋晋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韩城
逝世日期约公元约前583年
职业义士,郎中
主要成就义救赵武
<h2><strong>生平</strong></h2><p>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加在赵朔之父赵盾身上,把赵氏全族诛灭(有一说法是,赵朔当时并未被诛,后被屠岸贾假传灵公之命,而自杀的)。当时只有赵朔的妻子幸免于难,因为她是晋成公之姊,在宫中避祸。朔妻身怀六甲,如果生男,则是赵氏不灭。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的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p><p>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这时程婴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p><p>不久,赵朔妻产下一个男孩。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赵朔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捕。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选择的是先去赴死。</p><p>计划已完,他俩谋取别人的婴儿(一说是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的遗孤。然后大呼:“天乎! 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求把他一个人杀了,让婴儿活下来。自然,公孙杵臼的要求未被答应(应允),他和那个婴儿都被杀了。</p><p>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已被斩断,那些附和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他成人。</p>吴秀波饰演的程婴<p>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悼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p><p>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p><p>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程婴忠实于友谊,公孙杵臼不忘旧主的品格,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p><h2><strong>传说</strong></h2><p><b>关于山西忻州南关为程婴故里的说法</b></p><p>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p><p>舍己为人,藏孤救孤的大义士程婴为忻府区南关村人,其舍生取义、救孤之壮举,世人赞扬。程婴死后,葬于南关村。为此南关村每年的九九重阳节,办庙会,唱大戏,祭祀程婴。</p><p>藏山, 地处太行山西麓, 山西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 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境内峰峦叠嶂,古刹栉比;山间神祠祀赵家遗孤之位;中华忠义苑弘扬忠孝爱国之情;志士仁人视为圣洁忠义之地,千百年来留名篇佳作无数。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誉为晋东第一名山。</p><p><b>医神程婴济黎民</b><br/> 古时侯,偌大的程婴坟地上长满了各种草药,每月的初一、十五祭祀程婴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有人从坟地采回药草给亲人服用,想不到药到病除,治病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卧牛城里人人皆知。采药的人多,药材采得少了,甚至连野草也拔光了,人们就从坟堆上挖土回家服用,同样有治病疗效。就这样年复一年,人们在春秋两季采药、拔草、挖土治病,许愿还愿,祈求健康平安。多少年来程婴祠、程婴墓贡品不绝,香火旺盛,家乡人民视他为“白马天神”。明万历忻州药材商人在程婴墓侧建“药王庙”。</p><p><b>程侯神鞭赠尉迟</b><br/> 相传唐朝初年,朔方突厥胡人侵扰三关,唐王李世民派大将尉迟恭屯驻忻州程侯山练兵布防。由于当地连年灾荒,乡民饥寒交迫,驻扎将士难以筹集粮饷。一天,尉迟恭登山察看,路过程婴祠参拜程婴塑像。程侯看他仪表堂堂,乃护国济民之才,心下甚喜。当尉迟恭走出庙门之际,遂化作道人坐在了庙门对面巨石之上。尉迟恭走近向道人讨教,道人含颌微笑,说:“将军不必为军饷发愁”。遂递过一支钢鞭,传授他开山之法。尉迟恭听罢欣喜不已,双手合掌谢过。他走到山腰凹处,赫然有六个紧闭的石门,按照老道指点,甩开钢鞭一指念道:“洞门快快开,尉迟取宝来”。只听空中嘎啦一声亮如闪电,那六个洞门应声而开,金、银、铜、铁、硫磺、蜜蜂洞口呈现眼前,尉迟恭先后进入一二洞中,只见金碧辉煌,光芒四射。他脱下战袍,分别在两个洞中包了砂土,背到山下小河中淘筛起来,瞬间淘出斗金斗银,解决了军饷不足的难题,随后尉迟恭心想,“民以食为天”,何不救救四方灾民,就将节省的金银筹粮,赈救了周围的百姓。乡民们为了感谢程婴显灵和尉迟恭的恩德,又把程侯山叫作金山,把山下小河叫作淘金河,淘过金银的小水泊起名金瓮和银瓮,将战马饮水的七岭河改称牧马河,把河的发源之山称作白马山。<br/> 南关九月“白菜会”<br/> 相传,程婴、王阿后年轻时成婚于南关新宅南寺湾的窑洞里,男耕女织,恩爱相惜,程婴行医种菜,阿后缝织裁剪,为人们所羡慕。不久,相国赵盾返乡巡视,闻程婴医术精湛,为人敦厚,着令程婴回相府任差,程婴欣然告别父老,携妻同赴国都……。程婴就义后,就葬回老家窑洞上面,在程婴原种过菜的畦地里,“二和白”大白菜年年大丰收,以管心大、帮子脆、香绵可口而驰名晋北,二州五县之人纷纷前来购买,乡民认为这是程婴夫妇留给家乡的礼物。<br/> 于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下白菜的时候,南关人民都坚持举办庙会祭祀程婴,唱大戏、闹红火、挠羊赛好不热闹。因此人们称南关的庙会是程婴白菜会。<br/> 阿母娘娘俏娃娃<br/> 过去,南关红塘巷阿后庙长年香火旺盛,奉祀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参拜祭奠,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俏儿俏女,向娘娘烧香磕头上供许愿,许愿供品为面桃,还愿供品为面男面女,许愿者临走时带走男面孩或女面孩,据说十分灵验。还愿者中不少人立碑表达谢意,当时东西殿前还愿者石碑不下百余通,可见当年庙会之盛况。<br/> 现今忻州老年人中带俏字者甚多,如“俏明、俏和、俏根、俏贤、俏婵、俏凤、俏龙……”重名者不在少数。</p><p><b>白马神钟移忻城<br/> </b> 金大定二十九年,在都维那张鼎的主持下为忻州钟楼铸钟,选定由朔州铸钟工匠赵世俊、赵孝宁、赵孝尔一家在当地制作。钟为生铁,重约六吨,钟身布满鸟兽花纹,铭文镌刻春秋晋义士程婴赞词。<br/> 铸好后,忻州遭遇空前兵灾人祸,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城郭内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残状,惊动了程婴天神,一夜之间把宏钟移回忻州城,挂在了城东门的龙王庙,从此警钟长鸣,教化人们崇道德良善,尊礼仪廉耻。<br/> 程婴祠里金香炉<br/> 南关程婴祠里千百年来流传有民谣:里七步,外八步,里面有个金香炉。历朝历代的兵匪、盗贼常常光顾寻找“金香炉”,把程婴祠、墓内外七步挖了个底朝天,终究依然没有找到,因此,金香炉的存在成了一个谜。</p><p>话说当年宋王爷(神宗)为报程婴忠义救祖之恩德,追封程婴为“诚信侯”。下旨让州官在程婴墓北重建祠庙,祠庙完工后,宋王爷亲自来忻州祭祀,来时带来了金香炉,为防被盗,让工匠把香炉里外裱的严严实实并涂上黑漆,看上去好像是石头香炉或生铁香炉。原来,金香炉护身秘诀是:里漆布,外漆布,里面有个金香炉。如念动秘诀,金香炉熠熠生辉,不念秘诀如生铁顽石,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浩劫。明朝末年,程婴祠被毁,什件被掠,金香炉又成为一个谜中之谜。</p><p>神人赐瓜李孝子<br/> 清康熙年间,忻州孝子李友直年少丧母,事继母如亲生。继母生病后,侍奉周全,眼见终日诊治,不见好转,心中十分着急。其时听有人说尝患者粪便甘苦可判生死,于是在倒厕盂时尝了继母粪便味苦,继续寻医为母诊治,告医生其母病可治愈,医问其故,他答:“人言病者粪苦可好,今吾母粪便真苦,你快治吧”。医又问:“你尝过?”他答:“是”!医生为之感动,精心把脉,调剂药方,果有起色。十八年后,继母旧病复发,医生束手无策,令他十分着急。吃饭时,母亲提出想吃西瓜,时值四月初旬,北方哪里有瓜,愁得他在门外徘徊。瞬间,忽有一位白须老丈怀抱西瓜而至,友直欣喜而问:“能卖我乎?”老丈曰:“行也。”便将老丈引至家门,将瓜送至母亲榻前,待取出钱两出门酬谢,老丈已不见踪影,经人指点向西南方向寻去,走到红塘巷上方大枟地界,祥光四射,好不庄严,猛省到原来到了程婴墓前,刚才老丈系程婴爷现身。闾里弄堂均为程婴赐瓜啧啧称奇。友直终其身如一日,广施善德,享寿九十四春。李氏后人以孝为荣,为友直建祠祭祀,立“神人赐瓜处”碑一通,昭世孝行。今此碑清晰可辨,藏于南关新宅街边。<br/> <b>白马天神救白马</b><br/> 唐贞观十八年,蒲州人薛遵度奉圣旨采集玉芝云母,走到牧马河畔,遥望西方独担山风光奇特,山势险峻。于是将坐骑白马系在木耳村边树上,徒步登山观光,只见山顶巨石上两位老人对弈,一时难分胜负,遵度默不咋声,时而蹲下,时而站起,只见山上树木一会发芽,一会儿落叶,反反复复。两位老人下过几局后抬起头道:“看你鞋子咋啦。”遵度脚下一看,竟不知鞋底早已沤掉,方想起自己的白马,转身回到木耳村,那白马早已无影无踪,经向一位老者打听,老者说:听先人传言,过路官人将马拴于此地没有回来,白马饥渴哀鸣之际,有位白须道人解开绳索,把马向东赶跑了,跑到大南宋村边用蹄一趵,清泉喷涌,马吃饱喝好后跑得无影无踪,人们称此泉为“白马趵泉”,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了。遵度猛然一惊,回头一看栓马处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白马天神救白马。自忖这是白马天神程婴点化,心中好不懊悔,就重返山巅,只见石棋盘依旧,两老者不见,遵度坐在石头上一会儿化作一尊石像。山下乡民为经念这位贤士真诚,在独担山建庙,尊其为灵显王,每年四月初四拜山神、唱大戏、看棋盘。当今逯家庄贤士田建中捐刻的“仙人棋盘”赫然醒目。<br/> <b>程侯显灵守诚信<br/> </b> 传说很久以前,城里关外人家做事筵,如果缺下桌凳碗碟灶具,只要到程婴祠求神就能借到,借东西的前一天,到庙里给程婴爷上香叩头,祈祷求借,第二天就可以到庙里如愿借到东西,用完后按照承诺勤借勤还,有求必应,人们对程婴爷十分感激。<br/> 久而久之,有些人动了歪脑筋,要么多借少还,要么少三缺四,很不象活。这样一来,程婴爷生了气,收回神力,人们再也借不成东西了。大家说,不能怨天怨地,只能怨那些不讲诚信的小人坏了好事。</p><h2><strong>记载</strong></h2><p><b>《史记·赵世家》:</b></p><p>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p>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p>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p><p>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p><p>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p><h2><strong>典故</strong></h2><p><b>赵氏孤儿</b></p><p><b>1.故事来源</b></p><p>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史书《史记》时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p><p><b>2.发生地点</b></p><p>山西省盂县藏山</p><p><b>3.主要人物</b></p><p>程婴(乡间医生)</p><p>赵武(赵氏孤儿)</p><p>屠岸贾(晋国将军)</p><p>韩厥 (晋国将军)</p><p><b>4.其他相关</b></p><p>程婴墓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多公里处的堡安村,有三义墓,为赵武,公孙杵臼,以及程婴的墓,原有祠堂祭祀,毁于抗战时期,现存墓葬,有碑记和墓碑。</p><p><b>5.史籍翻译</b></p><p>据《邢台县志》记裁:“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p><p>“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怀着孩子,躲在宫中藏起来。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雪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p><p>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伴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p><p>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p><h2><strong>影响</strong></h2><p><b>忠烈千秋</b></p><p>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这段传奇的故事,战国时代的名门望族赵氏何能复兴?何能有后来雄霸天下的赵简子赵襄子?何能有韩赵魏三分晋国?何能有后世的“三晋”称谓? 后世为纪念忠烈千秋的程婴,公孙杵臼,在藏山立庙以祀。庙曰“文子祠”以赵武之谥号赵文子命名。现存山门、牌楼、戏台、钟鼓楼。碑坊正殿、寝宫、梳洗楼等三十余处遗迹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气势万千。当地爱我论坛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战国城”,增设了群雄殿、将相府、忠烈馆、古战场等新的仿古建筑,使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三晋历史。</p><p><b>《中国孤儿》</b></p><p>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p>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p>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p><p>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p>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p>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曾于1775年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p><p><b>赵氏搜孤救孤</b></p><p>程婴(婴邈),程伯符第十四世孙。公自程适晋主于赵宣孟,宣孟子朔贤而友焉。大夫屠岸贾灭朔之族,朔有遗腹子武。贾索之,朔客公孙杵臼,公相与协谋存立赵孤。迨赵武既立,公自杀以报宣孟公孙杵臼于地下。武服斋衰三年,封忠诚君,配享宣子。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2年)诏淮大理寺丞吴处厚奏立祚德庙于绛州,封诚信侯。墓在绛州西南下与赵大夫冢北,曾塑像。高宗绍兴十一年诏立祚德庙于浙之临安。十六年七月进封忠节诚信侯,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加封忠翊疆济公。(此系春秋战国时著名典故《赵氏搜孤救孤》,详见林汉达所编《中国历史故事集》)。娶安定胡开女,生四子伯丕、伯先、伯桃、伯恭。</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程婴
国籍中国春秋晋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韩城
逝世日期约公元约前583年
职业义士,郎中
主要成就义救赵武
<h2><strong>生平</strong></h2><p>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加在赵朔之父赵盾身上,把赵氏全族诛灭(有一说法是,赵朔当时并未被诛,后被屠岸贾假传灵公之命,而自杀的)。当时只有赵朔的妻子幸免于难,因为她是晋成公之姊,在宫中避祸。朔妻身怀六甲,如果生男,则是赵氏不灭。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的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p><p>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这时程婴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p><p>不久,赵朔妻产下一个男孩。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赵朔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捕。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选择的是先去赴死。</p><p>计划已完,他俩谋取别人的婴儿(一说是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的遗孤。然后大呼:“天乎! 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求把他一个人杀了,让婴儿活下来。自然,公孙杵臼的要求未被答应(应允),他和那个婴儿都被杀了。</p><p>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已被斩断,那些附和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他成人。</p>吴秀波饰演的程婴<p>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悼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p><p>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p><p>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程婴忠实于友谊,公孙杵臼不忘旧主的品格,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p><h2><strong>传说</strong></h2><p><b>关于山西忻州南关为程婴故里的说法</b></p><p>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p><p>舍己为人,藏孤救孤的大义士程婴为忻府区南关村人,其舍生取义、救孤之壮举,世人赞扬。程婴死后,葬于南关村。为此南关村每年的九九重阳节,办庙会,唱大戏,祭祀程婴。</p><p>藏山, 地处太行山西麓, 山西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 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
境内峰峦叠嶂,古刹栉比;山间神祠祀赵家遗孤之位;中华忠义苑弘扬忠孝爱国之情;志士仁人视为圣洁忠义之地,千百年来留名篇佳作无数。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誉为晋东第一名山。</p><p><b>医神程婴济黎民</b><br/> 古时侯,偌大的程婴坟地上长满了各种草药,每月的初一、十五祭祀程婴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有人从坟地采回药草给亲人服用,想不到药到病除,治病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卧牛城里人人皆知。采药的人多,药材采得少了,甚至连野草也拔光了,人们就从坟堆上挖土回家服用,同样有治病疗效。就这样年复一年,人们在春秋两季采药、拔草、挖土治病,许愿还愿,祈求健康平安。多少年来程婴祠、程婴墓贡品不绝,香火旺盛,家乡人民视他为“白马天神”。明万历忻州药材商人在程婴墓侧建“药王庙”。</p><p><b>程侯神鞭赠尉迟</b><br/> 相传唐朝初年,朔方突厥胡人侵扰三关,唐王李世民派大将尉迟恭屯驻忻州程侯山练兵布防。由于当地连年灾荒,乡民饥寒交迫,驻扎将士难以筹集粮饷。一天,尉迟恭登山察看,路过程婴祠参拜程婴塑像。程侯看他仪表堂堂,乃护国济民之才,心下甚喜。当尉迟恭走出庙门之际,遂化作道人坐在了庙门对面巨石之上。尉迟恭走近向道人讨教,道人含颌微笑,说:“将军不必为军饷发愁”。遂递过一支钢鞭,传授他开山之法。尉迟恭听罢欣喜不已,双手合掌谢过。他走到山腰凹处,赫然有六个紧闭的石门,按照老道指点,甩开钢鞭一指念道:“洞门快快开,尉迟取宝来”。只听空中嘎啦一声亮如闪电,那六个洞门应声而开,金、银、铜、铁、硫磺、蜜蜂洞口呈现眼前,尉迟恭先后进入一二洞中,只见金碧辉煌,光芒四射。他脱下战袍,分别在两个洞中包了砂土,背到山下小河中淘筛起来,瞬间淘出斗金斗银,解决了军饷不足的难题,随后尉迟恭心想,“民以食为天”,何不救救四方灾民,就将节省的金银筹粮,赈救了周围的百姓。乡民们为了感谢程婴显灵和尉迟恭的恩德,又把程侯山叫作金山,把山下小河叫作淘金河,淘过金银的小水泊起名金瓮和银瓮,将战马饮水的七岭河改称牧马河,把河的发源之山称作白马山。<br/> 南关九月“白菜会”<br/> 相传,程婴、王阿后年轻时成婚于南关新宅南寺湾的窑洞里,男耕女织,恩爱相惜,程婴行医种菜,阿后缝织裁剪,为人们所羡慕。不久,相国赵盾返乡巡视,闻程婴医术精湛,为人敦厚,着令程婴回相府任差,程婴欣然告别父老,携妻同赴国都……。程婴就义后,就葬回老家窑洞上面,在程婴原种过菜的畦地里,“二和白”大白菜年年大丰收,以管心大、帮子脆、香绵可口而驰名晋北,二州五县之人纷纷前来购买,乡民认为这是程婴夫妇留给家乡的礼物。<br/> 于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下白菜的时候,南关人民都坚持举办庙会祭祀程婴,唱大戏、闹红火、挠羊赛好不热闹。因此人们称南关的庙会是程婴白菜会。<br/> 阿母娘娘俏娃娃<br/> 过去,南关红塘巷阿后庙长年香火旺盛,奉祀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举行参拜祭奠,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纷纷前来俏儿俏女,向娘娘烧香磕头上供许愿,许愿供品为面桃,还愿供品为面男面女,许愿者临走时带走男面孩或女面孩,据说十分灵验。还愿者中不少人立碑表达谢意,当时东西殿前还愿者石碑不下百余通,可见当年庙会之盛况。<br/> 现今忻州老年人中带俏字者甚多,如“俏明、俏和、俏根、俏贤、俏婵、俏凤、俏龙……”重名者不在少数。</p><p><b>白马神钟移忻城<br/> </b> 金大定二十九年,在都维那张鼎的主持下为忻州钟楼铸钟,选定由朔州铸钟工匠赵世俊、赵孝宁、赵孝尔一家在当地制作。钟为生铁,重约六吨,钟身布满鸟兽花纹,铭文镌刻春秋晋义士程婴赞词。<br/> 铸好后,忻州遭遇空前兵灾人祸,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城郭内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残状,惊动了程婴天神,一夜之间把宏钟移回忻州城,挂在了城东门的龙王庙,从此警钟长鸣,教化人们崇道德良善,尊礼仪廉耻。<br/> 程婴祠里金香炉<br/> 南关程婴祠里千百年来流传有民谣:里七步,外八步,里面有个金香炉。历朝历代的兵匪、盗贼常常光顾寻找“金香炉”,把程婴祠、墓内外七步挖了个底朝天,终究依然没有找到,因此,金香炉的存在成了一个谜。</p><p>话说当年宋王爷(神宗)为报程婴忠义救祖之恩德,追封程婴为“诚信侯”。下旨让州官在程婴墓北重建祠庙,祠庙完工后,宋王爷亲自来忻州祭祀,来时带来了金香炉,为防被盗,让工匠把香炉里外裱的严严实实并涂上黑漆,看上去好像是石头香炉或生铁香炉。原来,金香炉护身秘诀是:里漆布,外漆布,里面有个金香炉。如念动秘诀,金香炉熠熠生辉,不念秘诀如生铁顽石,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浩劫。明朝末年,程婴祠被毁,什件被掠,金香炉又成为一个谜中之谜。</p><p>神人赐瓜李孝子<br/> 清康熙年间,忻州孝子李友直年少丧母,事继母如亲生。继母生病后,侍奉周全,眼见终日诊治,不见好转,心中十分着急。其时听有人说尝患者粪便甘苦可判生死,于是在倒厕盂时尝了继母粪便味苦,继续寻医为母诊治,告医生其母病可治愈,医问其故,他答:“人言病者粪苦可好,今吾母粪便真苦,你快治吧”。医又问:“你尝过?”他答:“是”!医生为之感动,精心把脉,调剂药方,果有起色。十八年后,继母旧病复发,医生束手无策,令他十分着急。吃饭时,母亲提出想吃西瓜,时值四月初旬,北方哪里有瓜,愁得他在门外徘徊。瞬间,忽有一位白须老丈怀抱西瓜而至,友直欣喜而问:“能卖我乎?”老丈曰:“行也。”便将老丈引至家门,将瓜送至母亲榻前,待取出钱两出门酬谢,老丈已不见踪影,经人指点向西南方向寻去,走到红塘巷上方大枟地界,祥光四射,好不庄严,猛省到原来到了程婴墓前,刚才老丈系程婴爷现身。闾里弄堂均为程婴赐瓜啧啧称奇。友直终其身如一日,广施善德,享寿九十四春。李氏后人以孝为荣,为友直建祠祭祀,立“神人赐瓜处”碑一通,昭世孝行。今此碑清晰可辨,藏于南关新宅街边。<br/> <b>白马天神救白马</b><br/> 唐贞观十八年,蒲州人薛遵度奉圣旨采集玉芝云母,走到牧马河畔,遥望西方独担山风光奇特,山势险峻。于是将坐骑白马系在木耳村边树上,徒步登山观光,只见山顶巨石上两位老人对弈,一时难分胜负,遵度默不咋声,时而蹲下,时而站起,只见山上树木一会发芽,一会儿落叶,反反复复。两位老人下过几局后抬起头道:“看你鞋子咋啦。”遵度脚下一看,竟不知鞋底早已沤掉,方想起自己的白马,转身回到木耳村,那白马早已无影无踪,经向一位老者打听,老者说:听先人传言,过路官人将马拴于此地没有回来,白马饥渴哀鸣之际,有位白须道人解开绳索,把马向东赶跑了,跑到大南宋村边用蹄一趵,清泉喷涌,马吃饱喝好后跑得无影无踪,人们称此泉为“白马趵泉”,距今已有好几百年了。遵度猛然一惊,回头一看栓马处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白马天神救白马。自忖这是白马天神程婴点化,心中好不懊悔,就重返山巅,只见石棋盘依旧,两老者不见,遵度坐在石头上一会儿化作一尊石像。山下乡民为经念这位贤士真诚,在独担山建庙,尊其为灵显王,每年四月初四拜山神、唱大戏、看棋盘。当今逯家庄贤士田建中捐刻的“仙人棋盘”赫然醒目。<br/> <b>程侯显灵守诚信<br/> </b> 传说很久以前,城里关外人家做事筵,如果缺下桌凳碗碟灶具,只要到程婴祠求神就能借到,借东西的前一天,到庙里给程婴爷上香叩头,祈祷求借,第二天就可以到庙里如愿借到东西,用完后按照承诺勤借勤还,有求必应,人们对程婴爷十分感激。<br/> 久而久之,有些人动了歪脑筋,要么多借少还,要么少三缺四,很不象活。这样一来,程婴爷生了气,收回神力,人们再也借不成东西了。大家说,不能怨天怨地,只能怨那些不讲诚信的小人坏了好事。</p><h2><strong>记载</strong></h2><p><b>《史记·赵世家》:</b></p><p>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p>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p>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p><p>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p><p>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p><h2><strong>典故</strong></h2><p><b>赵氏孤儿</b></p><p><b>1.故事来源</b></p><p>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史书《史记》时间: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p><p><b>2.发生地点</b></p><p>山西省盂县藏山</p><p><b>3.主要人物</b></p><p>程婴(乡间医生)</p><p>赵武(赵氏孤儿)</p><p>屠岸贾(晋国将军)</p><p>韩厥 (晋国将军)</p><p><b>4.其他相关</b></p><p>程婴墓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多公里处的堡安村,有三义墓,为赵武,公孙杵臼,以及程婴的墓,原有祠堂祭祀,毁于抗战时期,现存墓葬,有碑记和墓碑。</p><p><b>5.史籍翻译</b></p><p>据《邢台县志》记裁:“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p><p>“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怀着孩子,躲在宫中藏起来。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雪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p><p>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伴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p><p>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p><h2><strong>影响</strong></h2><p><b>忠烈千秋</b></p><p>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这段传奇的故事,战国时代的名门望族赵氏何能复兴?何能有后来雄霸天下的赵简子赵襄子?何能有韩赵魏三分晋国?何能有后世的“三晋”称谓? 后世为纪念忠烈千秋的程婴,公孙杵臼,在藏山立庙以祀。庙曰“文子祠”以赵武之谥号赵文子命名。现存山门、牌楼、戏台、钟鼓楼。碑坊正殿、寝宫、梳洗楼等三十余处遗迹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气势万千。当地爱我论坛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战国城”,增设了群雄殿、将相府、忠烈馆、古战场等新的仿古建筑,使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三晋历史。</p><p><b>《中国孤儿》</b></p><p>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p>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p>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p><p>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p>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p>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元代(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曾于1775年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p><p><b>赵氏搜孤救孤</b></p><p>程婴(婴邈),程伯符第十四世孙。公自程适晋主于赵宣孟,宣孟子朔贤而友焉。大夫屠岸贾灭朔之族,朔有遗腹子武。贾索之,朔客公孙杵臼,公相与协谋存立赵孤。迨赵武既立,公自杀以报宣孟公孙杵臼于地下。武服斋衰三年,封忠诚君,配享宣子。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2年)诏淮大理寺丞吴处厚奏立祚德庙于绛州,封诚信侯。墓在绛州西南下与赵大夫冢北,曾塑像。高宗绍兴十一年诏立祚德庙于浙之临安。十六年七月进封忠节诚信侯,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加封忠翊疆济公。(此系春秋战国时著名典故《赵氏搜孤救孤》,详见林汉达所编《中国历史故事集》)。娶安定胡开女,生四子伯丕、伯先、伯桃、伯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