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郑州市 [切换城市]
本名李显
别称李哲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时间656年11月26日
去世时间710年7月3日
主要作品《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登骊山高顶寓目》
主要成就神龙政变,恢复唐朝
年号嗣圣,神龙,景龙
庙号中宗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陵寝唐定陵(陕西富平)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五日,李显生于长安, 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他的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开耀二年(682年)正月,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出生,高宗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在重润满月时改年号为永淳,并且还破天荒地将这位襁褓中的孙子立为皇太孙。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承皇帝位。
嗣圣元年(684年)改年号为嗣圣。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事后,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十四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他被囚禁后不久,李旦上表逊位,母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中宗闻听后也是心惊胆颤。这期间,扬州发生了徐敬业等人的兵变。不久,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相继起兵。他们都打出了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这一形势,不仅没有让被废的中宗皇帝看到多少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剧了内心的忧惧。中宗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梦惊醒。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在房陵忐忑度日,一度惶恐异常想要自杀,韦氏劝慰他说:“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死呢,何必现在就去。”此后,李显与韦氏多年同甘共苦,情义非常深厚。李显向韦氏许愿,如果有一天重见天日,绝不会辜负她。
武则天称帝后,由谁来继承帝位,一直困扰着她。她在立子还是立侄上犹豫不决。此时,狄仁杰进言:“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武则天顿时感悟。当日,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梦见鹦鹉两翼折断,是何征兆?”狄仁杰借题发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至此,武则天主意就定下来了 。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九月,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李显被重立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子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
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
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病居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朝中大臣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为首,也见机秘密谋划,准备除掉二张,拥立中宗。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在迎仙宫杀张易之、张昌宗。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强警备,配合行动。武则天无奈,先令太子监国,次日传位,隔了一天,中宗复位称帝,大赦天下。他先把弟弟相王李旦加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给妹妹太平公主加了镇国太平公主的称号,以表彰二人的拥立之功。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晋爵。二月,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唐朝规复。
李显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 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将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婉儿为昭容。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杀大权。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十分信用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李显对此也无能为力。
景龙四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显病逝,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五月中宗病逝后,韦后立中宗幼子温王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临淄王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政变。乃废少帝,奉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转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重用韦氏
为彰显对韦氏的信任,李显还不顾众人反对把韦玄贞破格封王。 李显年经气盛,还对裴炎脱口说出:“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还吝惜一侍中吗?”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武则天召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炜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率禁军入宫,宣太后令,废李显为庐陵王,流放均州。李显高声喊冤“我有什么过错?”,武则天回答:“你要把天下给韦玄贞,这还不是大罪吗?”。由此,李显降格成了卢陵王 。
李显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明确韦氏的皇后身份,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教训在前,李显丝毫不吸取教训,又允许韦氏参预朝政 。
交结武氏
重新为太子后,李显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他把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李显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
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显而易见,张易之、张昌宗已对李显一家构成了威胁。
复辟唐朝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进入,甚至连宰相也难见她。 张柬之和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决定乘机诛杀张易之,逼病重的武则天让位,复辟唐朝 。
张柬之利用职权迅速安排桓、敬二人担任羽林将军,掌握禁兵,为政变提供保障。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和敬晖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因为张柬之早年在外地担任刺史时,曾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谈起武周的乱象,两人相互约定:“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于是,张柬之此时便推荐杨元琰担任羽林将军,共同筹划政变 。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
对于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动,当时和后来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态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赋四相诗·中书令汉阳王张柬之》一诗中写道:“周历革元命,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古。 ”
北面的突厥进犯骚扰,西面的吐蕃也发兵滋事,最后,中宗只得将养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结婚,这才平息了西部边境。这次联姻和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外嫁不同。一为松赞干布的求婚,彰显了大唐的领导地位;一为兵临城下,被迫把女儿嫁出去求和。
《旧唐书》评价:廉士可以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孝和皇帝越自负扆,迁于房陵,崎岖瘴疠之乡,契阔幽囚之地。所以张汉阳徘徊于克复,狄梁公哽咽以奏论,遂得生还,庸非己力。洎涤除金虎,再握璇衡,不能罪己以谢万方,而更漫游以隳八政。纵艳妻之煽党,则棸、楀争衡;信妖女以挠权,则彝伦失序。桓、敬由之覆族,节愍所以兴戈,竟以元首之尊,不免齐眉之祸。比汉、晋之惠、盈辈为优,苟非继以命世之才,则土德去也 。
《新唐书》评价: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则天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则天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全唐诗》收录李显诗词七首: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登骊山高顶寓目》
《幸秦始皇陵》
《立春日游苑迎春》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石淙》(又名《太子时作》)
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
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女皇武则天
兄: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李弘(同母)、章怀太子李贤(同母)
弟:唐睿宗李旦(同母)
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安定思公主(同母)
妹:太平公主(同母)
和思皇后赵氏(赵皇后、结发妻)
韦皇后
昭容上官婉儿
儿子
长子李重润:即“懿德太子”。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武则天讳,改名李重润,生母是韦后。701年,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706年李显再次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号墓为陵。
第二子李重福:庶人。生母是后宫某氏,初封唐昌王,705年封谯王。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碎尸示众,废为庶人,以三品礼下葬,年31岁。
第三子李重俊:即“节愍太子”。生母是后宫某氏,初封义兴郡王,705年封卫王,706年立为太子。707年7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史称景龙政变,攻击皇宫失败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唐睿宗即位,追封为节愍太子,陪葬定陵。
第四子李重茂,即唐殇帝。也是幺子,生母是后宫某氏。初为温王。710年5月,立为太子。3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史称唐殇帝。6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废黜李重茂,恢复其温王爵位,先后幽禁于集州、房州。714年,李重茂忧郁过度而死,年20岁。
女儿
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
宜城公主,初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
定安公主,初封新宁郡主,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
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开元十六年,慎交死,主更嫁苏彦伯。务廉卒坐赃数十万,废终身
永寿公主,下嫁韦鐬。早薨,长安初追赠。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辉,以郡主身份下嫁武延基。大足中,忤张易之,为武则天所杀。帝追赠,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安乐公主,李裹儿,七公主。帝迁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儿。姝秀辩敏,韦后、中宗尤爱之。下嫁武崇训。被政变军一刀刺死。
成安公主,字季姜,初封新平郡主,下嫁韦捷。捷以韦后从子诛,主后薨。公主逝世后,其女韦氏,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被封为东光公主。和亲外族,下嫁奚的首领李鲁苏。
金城公主,李奴奴,邠王李守礼之女,唐中宗养女。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中可见一斑。赋中写道: “百丈城兴,九层版缩,璇琢琼雕,栏目磴复。其上也,楼观翚飞,帘牙鸟啄。其下也,芙蓉池开,琵琶亭续。其井也,黄琉八角以金镶。其城也,白石千紊而玉矗。由是人疑仙子,境胜蓬莱,珠帘星卷,宝镜月开,巧梳蝉鬓,淡抹鱼腮,眉间晕柳,额上妆梅,温柔香去,脂粉气来。”李显的住所不但建筑豪华,所用奢侈,就连嫔妃们也仍然妖娆、雍容。这些浓郁的宫廷文化特色,是影响和发展房陵地方文化的基础 。
李显流放房陵时,所随人员300多人,不只是嫔妃、子女,还有近臣、侍从,其中不乏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宫廷氛围中,熟悉和掌握宫廷生活方式,他们代表着最高端的宫廷文化。来到房陵后,他们通过与民间百姓的交往、交流而推广宫廷文化。民间则在向往中效仿宫廷生活、礼仪而接受宫廷文化,从而实现了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 。
李显奉诏返回洛阳是秘密进行的,轻车简从,只有家人随行,其保密程度到了身为宰相的狄仁杰在宫中见到李显时也大吃一惊。跟随李显一起来到房陵的近臣、侍从们,绝大多数留在了房陵,许多人甚至入乡随俗,成为房陵的永久居民。这些人成为宫廷文化的传承人以及宫廷文化、民间文化融合统一的促成人 。
房陵地域依旧流传着李显的许多传说。有一次,李显向空中抛一石子,说: “我若还能当皇帝,石头不落。”结果石头恰好搁在树杈上,当真没落下来。
房陵黄酒,中外驰名,其复杂、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其与气温、水质紧密依存的关系,使其有几分神秘。相传,此酒是李显被贬为庐陵王后,将宫廷中的酿酒秘方带到房州,然后在酒曲中加入本地特有的植物,用房陵本地出产的糯米,用房陵的地下井水,酿制出了甘甜、可口、醇香的米酒。此酒性温和、口感好,有活血养颜功效,因而备受世人青睐。千百年来,房县有着 “交了九月九,家家户户做黄酒”的民俗,而且房县人都爱喝黄酒,用黄酒招待尊贵的客人 。
李显不仅对家人好,对自己也不差。早些年,他颠沛流离,吃了很多苦,所以当了皇帝后,想着一定要善待自己。他特别爱玩儿,最热衷打毬。这个“毬”有点儿像现代的足球,但是既可以打,又可以踢,还可以骑在马上拿球杆打。中宗最喜欢的是打马毬。
俗话说上行下效,当时整个上流社会都以打为最高时尚。李显的两个女婿,也就是长宁公主的夫婿杨慎交和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延秀,为了讨好老丈人,都拼命地苦练艺,就跟《水浒传》的高俅一样,没事就一门心思地玩。就这样,打马毬。在当时成为一项风靡一时的娱乐活动。不仅大唐的贵族打,连边塞的吐蕃人也打,而且水平相当不错。
景龙三年(709年),唐朝和吐蕃结束了长期的军事摩擦后,再次建立友好联系。吐蕃使者到长安提出打一场友谊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打出了国威。这四个王牌运动员中两个就是中宗的女婿。还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 。
武三思与韦后关系暧昧。有一天,两人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钱,唐中宗上完早朝之后,见二人正赌,还兴致勃勃地帮人家数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兴!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景龙元年(707年)发动羽林军共三千多人,杀死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众寡悬殊,两李被杀。韦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
有个时期,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就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后的怂恿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唐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又有一次,唐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唐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按照这个说法,韦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 。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
中宗应该不是被毒死的。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 。
第二个理由,完全把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来对待的《旧唐书》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但是却根本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显然,这样的重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袒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 。
第三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 。
第四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她们当时的准备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狗急跳墙,毒死皇帝的记载并不可信,属于当时胜利者的谎言 。
唐中宗的死因还有以下几种可能。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
另外,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的情况下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
<table log-set-param="\"table_view\"" class="\"table-view" width="\"658\"">
2012年魏子瑜长篇古典章回体小说《朱雀门》中的李显幼年时备受唐高宗、武则天夫妇宠爱的李显,用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愚孝”,但是其原配发妻赵氏的死,却给这个太平皇子投下了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从此对曾经慈爱母亲的恐惧开始笼罩他的人生。他本是只甘于清享富贵的太平皇子,却因两个兄长的相继离世而被拱上了东宫的储位,进而最终坐上了皇位。他一生孝事父母、悌爱兄弟、笃爱妻子、慈爱子女。而最终他却一无所有的离开,留下了历史上“一生软弱”、终生被挚爱操纵的“傀儡”丑名!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李显
别称李哲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时间656年11月26日
去世时间710年7月3日
主要作品《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登骊山高顶寓目》
主要成就神龙政变,恢复唐朝
年号嗣圣,神龙,景龙
庙号中宗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陵寝唐定陵(陕西富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五日,李显生于长安, 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他的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开耀二年(682年)正月,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出生,高宗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在重润满月时改年号为永淳,并且还破天荒地将这位襁褓中的孙子立为皇太孙。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承皇帝位。
嗣圣元年(684年)改年号为嗣圣。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事后,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
被废庐陵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十四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他被囚禁后不久,李旦上表逊位,母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中宗闻听后也是心惊胆颤。这期间,扬州发生了徐敬业等人的兵变。不久,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相继起兵。他们都打出了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这一形势,不仅没有让被废的中宗皇帝看到多少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剧了内心的忧惧。中宗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梦惊醒。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在房陵忐忑度日,一度惶恐异常想要自杀,韦氏劝慰他说:“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死呢,何必现在就去。”此后,李显与韦氏多年同甘共苦,情义非常深厚。李显向韦氏许愿,如果有一天重见天日,绝不会辜负她。
武则天称帝后,由谁来继承帝位,一直困扰着她。她在立子还是立侄上犹豫不决。此时,狄仁杰进言:“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武则天顿时感悟。当日,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梦见鹦鹉两翼折断,是何征兆?”狄仁杰借题发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飞。”至此,武则天主意就定下来了 。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九月,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李显被重立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子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中宗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
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
二度为帝
长安四年(704年),武则天病居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朝中大臣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为首,也见机秘密谋划,准备除掉二张,拥立中宗。
神龙元年(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在迎仙宫杀张易之、张昌宗。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强警备,配合行动。武则天无奈,先令太子监国,次日传位,隔了一天,中宗复位称帝,大赦天下。他先把弟弟相王李旦加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给妹妹太平公主加了镇国太平公主的称号,以表彰二人的拥立之功。张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晋爵。二月,复国号为唐,一应典制,悉复唐永淳前旧,唐朝规复。
李显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 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将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婉儿为昭容。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杀大权。韦后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十分信用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李显对此也无能为力。
晚年逝世
景龙四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显病逝,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五月中宗病逝后,韦后立中宗幼子温王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改元“唐隆”,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后故事。同年六月,相王旦三子临淄王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政变。乃废少帝,奉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转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
为政举措
政治
重用韦氏
为彰显对韦氏的信任,李显还不顾众人反对把韦玄贞破格封王。 李显年经气盛,还对裴炎脱口说出:“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还吝惜一侍中吗?”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武则天召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炜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率禁军入宫,宣太后令,废李显为庐陵王,流放均州。李显高声喊冤“我有什么过错?”,武则天回答:“你要把天下给韦玄贞,这还不是大罪吗?”。由此,李显降格成了卢陵王 。
李显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明确韦氏的皇后身份,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教训在前,李显丝毫不吸取教训,又允许韦氏参预朝政 。
交结武氏
重新为太子后,李显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他把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李显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
长安元年(701年)九月,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不过,因为牵扯面不大,武则天并没有深究。显而易见,张易之、张昌宗已对李显一家构成了威胁。
复辟唐朝
长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进入,甚至连宰相也难见她。 张柬之和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决定乘机诛杀张易之,逼病重的武则天让位,复辟唐朝 。
张柬之利用职权迅速安排桓、敬二人担任羽林将军,掌握禁兵,为政变提供保障。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和敬晖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因为张柬之早年在外地担任刺史时,曾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谈起武周的乱象,两人相互约定:“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于是,张柬之此时便推荐杨元琰担任羽林将军,共同筹划政变 。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
对于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动,当时和后来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态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赋四相诗·中书令汉阳王张柬之》一诗中写道:“周历革元命,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古。 ”
外交
北面的突厥进犯骚扰,西面的吐蕃也发兵滋事,最后,中宗只得将养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领尺带珠丹结婚,这才平息了西部边境。这次联姻和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外嫁不同。一为松赞干布的求婚,彰显了大唐的领导地位;一为兵临城下,被迫把女儿嫁出去求和。
人物评价
《旧唐书》评价:廉士可以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孝和皇帝越自负扆,迁于房陵,崎岖瘴疠之乡,契阔幽囚之地。所以张汉阳徘徊于克复,狄梁公哽咽以奏论,遂得生还,庸非己力。洎涤除金虎,再握璇衡,不能罪己以谢万方,而更漫游以隳八政。纵艳妻之煽党,则棸、楀争衡;信妖女以挠权,则彝伦失序。桓、敬由之覆族,节愍所以兴戈,竟以元首之尊,不免齐眉之祸。比汉、晋之惠、盈辈为优,苟非继以命世之才,则土德去也 。
《新唐书》评价: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则天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则天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个人作品
《全唐诗》收录李显诗词七首: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登骊山高顶寓目》
《幸秦始皇陵》
《立春日游苑迎春》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石淙》(又名《太子时作》)
家族成员
家世
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
父母
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女皇武则天
兄弟姐妹
兄: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李弘(同母)、章怀太子李贤(同母)
弟:唐睿宗李旦(同母)
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安定思公主(同母)
妹:太平公主(同母)
后妃
和思皇后赵氏(赵皇后、结发妻)
韦皇后
昭容上官婉儿
子女
儿子
长子李重润:即“懿德太子”。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武则天讳,改名李重润,生母是韦后。701年,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706年李显再次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号墓为陵。
第二子李重福:庶人。生母是后宫某氏,初封唐昌王,705年封谯王。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碎尸示众,废为庶人,以三品礼下葬,年31岁。
第三子李重俊:即“节愍太子”。生母是后宫某氏,初封义兴郡王,705年封卫王,706年立为太子。707年7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史称景龙政变,攻击皇宫失败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唐睿宗即位,追封为节愍太子,陪葬定陵。
第四子李重茂,即唐殇帝。也是幺子,生母是后宫某氏。初为温王。710年5月,立为太子。3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史称唐殇帝。6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废黜李重茂,恢复其温王爵位,先后幽禁于集州、房州。714年,李重茂忧郁过度而死,年20岁。
女儿
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
宜城公主,初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
定安公主,初封新宁郡主,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
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开元十六年,慎交死,主更嫁苏彦伯。务廉卒坐赃数十万,废终身
永寿公主,下嫁韦鐬。早薨,长安初追赠。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秾辉,以郡主身份下嫁武延基。大足中,忤张易之,为武则天所杀。帝追赠,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安乐公主,李裹儿,七公主。帝迁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儿。姝秀辩敏,韦后、中宗尤爱之。下嫁武崇训。被政变军一刀刺死。
成安公主,字季姜,初封新平郡主,下嫁韦捷。捷以韦后从子诛,主后薨。公主逝世后,其女韦氏,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被封为东光公主。和亲外族,下嫁奚的首领李鲁苏。
金城公主,李奴奴,邠王李守礼之女,唐中宗养女。
相关史籍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
轶事典故
房陵轶事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中可见一斑。赋中写道: “百丈城兴,九层版缩,璇琢琼雕,栏目磴复。其上也,楼观翚飞,帘牙鸟啄。其下也,芙蓉池开,琵琶亭续。其井也,黄琉八角以金镶。其城也,白石千紊而玉矗。由是人疑仙子,境胜蓬莱,珠帘星卷,宝镜月开,巧梳蝉鬓,淡抹鱼腮,眉间晕柳,额上妆梅,温柔香去,脂粉气来。”李显的住所不但建筑豪华,所用奢侈,就连嫔妃们也仍然妖娆、雍容。这些浓郁的宫廷文化特色,是影响和发展房陵地方文化的基础 。
李显流放房陵时,所随人员300多人,不只是嫔妃、子女,还有近臣、侍从,其中不乏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宫廷氛围中,熟悉和掌握宫廷生活方式,他们代表着最高端的宫廷文化。来到房陵后,他们通过与民间百姓的交往、交流而推广宫廷文化。民间则在向往中效仿宫廷生活、礼仪而接受宫廷文化,从而实现了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 。
李显奉诏返回洛阳是秘密进行的,轻车简从,只有家人随行,其保密程度到了身为宰相的狄仁杰在宫中见到李显时也大吃一惊。跟随李显一起来到房陵的近臣、侍从们,绝大多数留在了房陵,许多人甚至入乡随俗,成为房陵的永久居民。这些人成为宫廷文化的传承人以及宫廷文化、民间文化融合统一的促成人 。
天子抛石
房陵地域依旧流传着李显的许多传说。有一次,李显向空中抛一石子,说: “我若还能当皇帝,石头不落。”结果石头恰好搁在树杈上,当真没落下来。
房陵黄酒
房陵黄酒,中外驰名,其复杂、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其与气温、水质紧密依存的关系,使其有几分神秘。相传,此酒是李显被贬为庐陵王后,将宫廷中的酿酒秘方带到房州,然后在酒曲中加入本地特有的植物,用房陵本地出产的糯米,用房陵的地下井水,酿制出了甘甜、可口、醇香的米酒。此酒性温和、口感好,有活血养颜功效,因而备受世人青睐。千百年来,房县有着 “交了九月九,家家户户做黄酒”的民俗,而且房县人都爱喝黄酒,用黄酒招待尊贵的客人 。
喜打马毬
李显不仅对家人好,对自己也不差。早些年,他颠沛流离,吃了很多苦,所以当了皇帝后,想着一定要善待自己。他特别爱玩儿,最热衷打毬。这个“毬”有点儿像现代的足球,但是既可以打,又可以踢,还可以骑在马上拿球杆打。中宗最喜欢的是打马毬。
俗话说上行下效,当时整个上流社会都以打为最高时尚。李显的两个女婿,也就是长宁公主的夫婿杨慎交和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延秀,为了讨好老丈人,都拼命地苦练艺,就跟《水浒传》的高俅一样,没事就一门心思地玩。就这样,打马毬。在当时成为一项风靡一时的娱乐活动。不仅大唐的贵族打,连边塞的吐蕃人也打,而且水平相当不错。
景龙三年(709年),唐朝和吐蕃结束了长期的军事摩擦后,再次建立友好联系。吐蕃使者到长安提出打一场友谊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打出了国威。这四个王牌运动员中两个就是中宗的女婿。还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 。
妻女弄权
武三思与韦后关系暧昧。有一天,两人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钱,唐中宗上完早朝之后,见二人正赌,还兴致勃勃地帮人家数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兴!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
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景龙元年(707年)发动羽林军共三千多人,杀死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众寡悬殊,两李被杀。韦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
有个时期,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就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
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后的怂恿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唐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唐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唐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死因争议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按照这个说法,韦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 。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
中宗应该不是被毒死的。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 。
第二个理由,完全把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来对待的《旧唐书》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但是却根本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显然,这样的重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袒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 。
第三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 。
第四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她们当时的准备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狗急跳墙,毒死皇帝的记载并不可信,属于当时胜利者的谎言 。
唐中宗的死因还有以下几种可能。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
另外,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的情况下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
在位年号
<table log-set-param="\"table_view\"" class="\"table-view" width="\"658\"">
文学形象
2012年魏子瑜长篇古典章回体小说《朱雀门》中的李显幼年时备受唐高宗、武则天夫妇宠爱的李显,用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愚孝”,但是其原配发妻赵氏的死,却给这个太平皇子投下了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从此对曾经慈爱母亲的恐惧开始笼罩他的人生。他本是只甘于清享富贵的太平皇子,却因两个兄长的相继离世而被拱上了东宫的储位,进而最终坐上了皇位。他一生孝事父母、悌爱兄弟、笃爱妻子、慈爱子女。而最终他却一无所有的离开,留下了历史上“一生软弱”、终生被挚爱操纵的“傀儡”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