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合肥市 [切换城市]
本名杜淹
字号字执礼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杜陵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628年
官职吏部尚书,参豫朝政
爵位安吉郡公
谥号襄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杜淹年轻时聪慧明辨,学识广博,颇有美誉,与同乡韦福嗣是莫逆之交。他对韦福嗣道:“皇帝喜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因此一同隐居在太白山,其实是在沽名钓誉。隋文帝听闻,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后来,杜淹返回乡里,得到雍州司马高孝基的举荐,授为承奉郎,累迁至御史中丞。 </p><h3><strong>归附唐朝</strong></h3><p>武德二年(619年),杜淹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 四月,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 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杜某(名不详)被杀。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郑国为官,也遭到囚禁。 </p><p>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杜楚客便请他加以营救。杜如晦不允,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经害死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营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残杀,真是令人悲痛。”杜如晦感悟,向李世民求情,方免去杜淹的死罪。 后来,杜淹因久不升职,欲投靠太子李建成,被负责选官的封德彝告知房玄龄。房玄龄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会对李世民造成威胁,便举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p><p>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起兵叛乱,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杜淹未能劝导李世民,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和东宫属官王珪、韦挺一同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李世民知道杜淹无罪,只是受到牵累而已,赠他黄金三百两。 </p><h3><strong>担任宰相</strong></h3><p>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杜淹被召回朝中,授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食实封四百户。唐太宗知道杜淹熟知历代典制,让他主持东宫仪式簿领的裁订工作。 </p><p>贞观元年(627年),杜淹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他前后举荐四十余人,最终都成为知名官员。当时,杜淹身兼二职,却无清廉之誉,又和勋臣长孙无忌不和,因此受到舆论的非议。 </p><h3><strong>病重去世</strong></h3><p>贞观二年(628年),杜淹患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并赏赐绢帛三百匹。 </p><p>同年十月,杜淹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p><h2><strong>轶事典故</strong></h2><p>杜淹曾举荐刑部员外郎郅怀道,并道:“怀道在隋朝担任吏部主事时便有清慎之名。当时炀帝下江都,百官都随声附和,唯独怀道反对。”唐太宗问道:“那你当时的意见呢?”杜淹答道:“我同意去。”太宗道:“对待君主应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你既然认为郅怀道的意见正确,为什么反而不劝谏呢?”杜淹道:“我官职卑微,而且就算进谏皇帝也不会采纳,白白送死于事无补。”太宗道:“如果认为君主无道,为何还是要在他的朝廷做官?既然做官,又怎能不匡正他的过失?” </p><p>太宗又笑问杜淹:“你在隋朝的时候,可以因为人微言轻不去进谏。那你后来在王世充的朝廷做官,为什么仍不劝谏?”杜淹道:“我劝谏过,他不肯采纳。”太宗道:“王世充如果修德从善,应当不会灭亡;他既然无道拒谏,你又怎能免祸?”杜淹无言以对。 </p><p>太宗再问:“你现在是宰相,还能极力劝谏吗?”杜淹道:“臣一定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必极力劝谏。春秋时期,百里奚在虞国为官,虞国灭亡,后在秦国为官,却辅佐秦国称霸天下。臣一直以百里奚自比。”太宗大笑。 </p><h2><strong>人物评价</strong></h2><p>褚遂良:陛下任一杜淹,得七十馀人,天下称之。此则偏委忠良,不必众举之明效也。 </p><p>刘昫:时淹兼二职,而无清洁之誉,又素与无忌不协,为时论所讥。 </p><p>宋祁: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 </p><h2><strong>个人作品</strong></h2><p>《全唐文》收录有其文章一篇:《文中子世家》。 </p><p>《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三首:《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罡》、《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寄赠齐公》。 </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杜淹
字号字执礼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杜陵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628年
官职吏部尚书,参豫朝政
爵位安吉郡公
谥号襄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杜淹年轻时聪慧明辨,学识广博,颇有美誉,与同乡韦福嗣是莫逆之交。他对韦福嗣道:“皇帝喜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因此一同隐居在太白山,其实是在沽名钓誉。隋文帝听闻,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后来,杜淹返回乡里,得到雍州司马高孝基的举荐,授为承奉郎,累迁至御史中丞。 </p><h3><strong>归附唐朝</strong></h3><p>武德二年(619年),杜淹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 四月,王世充僭号称帝,建立郑国,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他非常信任。 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杜某(名不详)被杀。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郑国为官,也遭到囚禁。 </p><p>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杜楚客便请他加以营救。杜如晦不允,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经害死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营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残杀,真是令人悲痛。”杜如晦感悟,向李世民求情,方免去杜淹的死罪。 后来,杜淹因久不升职,欲投靠太子李建成,被负责选官的封德彝告知房玄龄。房玄龄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会对李世民造成威胁,便举荐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p><p>武德七年(624年),庆州刺史杨文干起兵叛乱,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杜淹未能劝导李世民,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和东宫属官王珪、韦挺一同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李世民知道杜淹无罪,只是受到牵累而已,赠他黄金三百两。 </p><h3><strong>担任宰相</strong></h3><p>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唐太宗。杜淹被召回朝中,授为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食实封四百户。唐太宗知道杜淹熟知历代典制,让他主持东宫仪式簿领的裁订工作。 </p><p>贞观元年(627年),杜淹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他前后举荐四十余人,最终都成为知名官员。当时,杜淹身兼二职,却无清廉之誉,又和勋臣长孙无忌不和,因此受到舆论的非议。 </p><h3><strong>病重去世</strong></h3><p>贞观二年(628年),杜淹患病,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并赏赐绢帛三百匹。 </p><p>同年十月,杜淹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 </p><h2><strong>轶事典故</strong></h2><p>杜淹曾举荐刑部员外郎郅怀道,并道:“怀道在隋朝担任吏部主事时便有清慎之名。当时炀帝下江都,百官都随声附和,唯独怀道反对。”唐太宗问道:“那你当时的意见呢?”杜淹答道:“我同意去。”太宗道:“对待君主应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你既然认为郅怀道的意见正确,为什么反而不劝谏呢?”杜淹道:“我官职卑微,而且就算进谏皇帝也不会采纳,白白送死于事无补。”太宗道:“如果认为君主无道,为何还是要在他的朝廷做官?既然做官,又怎能不匡正他的过失?” </p><p>太宗又笑问杜淹:“你在隋朝的时候,可以因为人微言轻不去进谏。那你后来在王世充的朝廷做官,为什么仍不劝谏?”杜淹道:“我劝谏过,他不肯采纳。”太宗道:“王世充如果修德从善,应当不会灭亡;他既然无道拒谏,你又怎能免祸?”杜淹无言以对。 </p><p>太宗再问:“你现在是宰相,还能极力劝谏吗?”杜淹道:“臣一定不会隐瞒自己的观点,必极力劝谏。春秋时期,百里奚在虞国为官,虞国灭亡,后在秦国为官,却辅佐秦国称霸天下。臣一直以百里奚自比。”太宗大笑。 </p><h2><strong>人物评价</strong></h2><p>褚遂良:陛下任一杜淹,得七十馀人,天下称之。此则偏委忠良,不必众举之明效也。 </p><p>刘昫:时淹兼二职,而无清洁之誉,又素与无忌不协,为时论所讥。 </p><p>宋祁:淹典二职,贵重于朝矣,而亡清白名,获讥当世。 </p><h2><strong>个人作品</strong></h2><p>《全唐文》收录有其文章一篇:《文中子世家》。 </p><p>《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三首:《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罡》、《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寄赠齐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