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本名:钱佐
别称:钱弘佐
字号:字元佑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928年
去世时间:947年
身份:吴越国君主
钱佐(928年—947年),原名钱弘佐,字元佑 (一作字祐)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君主,941年―947年在位。
钱佐参与事件/话题
钱佐个人资料
钱佐简介
  • 本名钱佐

  • 别称钱弘佐

  • 字号字元佑

  •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时间928年

  • 去世时间947年

  • 身份吴越国君主

  • 在位时间941年―947年

  • 谥号忠献王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父死继位</strong></h3><p>钱佐,原名钱弘佐,字元佑&nbsp;(一作字祐)&nbsp;,吴越王钱元瓘第六子,母许氏。&nbsp;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八月,钱元瓘病重不能起身,他发现内都监章德安为人忠厚,能够决断大事,便想把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他,对他说:“弘佐年纪小,应当选择宗室中的年长者立之为主。”章德安说:“弘佐虽然年轻,但是众臣下佩服他的英明敏捷,请您不要为此忧虑!”钱元瓘说:“你能好好辅助他,我就没有忧虑。”八月二十四日,钱元瓘去世。&nbsp;</p><p>起初,内牙指挥使戴恽受到钱元瓘的亲信依靠,钱元瓘把军事全部委托给他。钱元瓘养子钱弘侑的乳母,是戴恽妻子的亲戚,有人告发戴恽蓄谋拥立钱弘侑。章德安便把钱元瓘去世的消息封锁,不发表讣告,并同诸将密谋,在幕后埋伏带甲士兵。八月二十五日,戴恽进入王府,伏兵将其抓住杀死,章德安废掉钱弘侑为平民,恢复姓孙,幽禁在明州。同日,将吏根据钱元瓘的遗命,奉承中原朝廷制命任用镇海、镇东副大使钱佐为节度使,钱佐时年十四岁(一作十三岁)。&nbsp;九月初三日,钱佐继承王位&nbsp;,任命丞相曹仲达摄掌政务。&nbsp;</p><h3><strong>勤理政务</strong></h3><p>钱佐性格温和谦恭,喜好读书,礼贤下士,亲自勤理政务,发现剔指隐伏不当之事,人们不能欺骗他。庶民中有人奉献嘉禾,钱佐问司掌仓库的官吏:“现在粮食蓄积有多少?”官吏回答说:“能用十年。”钱佐说:“那么军粮是足够,可以对我的民众松宽一些。”于是命令免除境内税三年不纳。&nbsp;</p><p>天福六年(94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后晋册封钱佐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吴越国王。&nbsp;</p><h3><strong>援救闽国</strong></h3><p>钱佐刚刚继位,上统军使阚璠强横霸道,排斥异己,钱佐无法辖制他;内牙上都监使章德安多次同他争执,右都监使李文庆也不依附于阚璠。天福八年(943年)七月二十九日,钱佐把章德安贬官到处州(一作明州),李文庆贬到睦州。&nbsp;阚璠与右统军使胡进思从此更加专横。&nbsp;同年十一月十四日,钱佐纳仰仁诠的女儿仰氏为妃。&nbsp;</p><p>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出兵攻打闽国,闽国君主王延政派遣使者向吴越国上表称臣,请求作为吴越国的附庸以求得救援。&nbsp;钱佐为恤邻保境,不顾臣下反对,下令发兵三万相救,终于取得胜利,保障南部边境安宁。&nbsp;</p><h3><strong>铲除权臣</strong></h3><p>开运二年(94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钱佐诛杀内都监使杜昭达;十一月二十六日,诛杀内牙上统军使、明州刺史阚璠&nbsp;,由此吴越国吏民都畏惧恐慌。&nbsp;</p><p>开运四年(947年)二月,当时吴越国的内都监程昭悦聚积众多门客,收贮兵器,并和方士交往。钱佐想诛杀他,对水丘昭券说:“你今天傍晚带领甲士一千人包围程昭悦的宅第。”水丘昭券说:“程昭悦是家臣,有罪应该明正典刑、当众处决,不宜于夜晚兴兵问罪。”钱佐认为水丘昭券说的很对,于是命内牙指挥使储温等待程昭悦回家,将其抓送东府审讯。二月二十三日,将程昭悦处死。&nbsp;</p><p>同年三月,钱佐任命其弟东府安抚使钱弘倧为丞相。&nbsp;六月,钱佐因病去世,时年二十岁,谥号忠献王。&nbsp;遗命委任丞相钱弘倧(钱倧)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nbsp;</p><h2><strong>历史评价</strong></h2><p>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佐幼好书,性温恭,能为五七言诗,凡官属遇雪月佳景,必同宴赏,由此士人归心。”&nbsp;</p><p>司马光《资治通鉴》:“弘佐温恭,好书,礼士,躬勤政务,发擿奸伏,人不能欺。”&nbsp;</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nbsp;</p><p>《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吴越世家第七》&nbsp;</p><p>《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至卷二百八十七</p>

觅知友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