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乌鲁木齐市 [切换城市]
本名郭沫若
别称郭开贞
字号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所处时代清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
出生时间1892年11月16日(壬辰年)
去世时间1978年6月12日(戊午年)
主要作品《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
主要成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毕业院校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语言汉语、俄语、德语、日语、英语
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配偶于立群、佐藤富子
子女郭和夫、郭博、郭复生
研究领域中华文化、中国历史
在重庆政治部处理公务时之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7年,他就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8年2月,郭前往日本避难。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随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纲领的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舞台,该书的观点被当作中小学课本的参考教材之一。郭沫若凭借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而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并借此于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国。回国后,前往南京拜谒蒋介石,然后发表了一篇《蒋委员长会见记》,对蒋介石进行颂扬,不久拜见汪精卫。
之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期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他也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台大历史系教授王远义认为郭沫若等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创了一条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学与文化道路。
郭沫若本人真实照片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郭沫若因为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而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研究员在《知识场域的桂冠:从第一届中研院院士的选举谈起》一文,叙述了这次中研院院士选举和郭沫若的当选过程。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天狗》
《笔立山头展望》
《诗的宣言》
《凤凰涅槃》
《血肉的长城》
《炉中煤》
《春莺曲》
《莺之歌》
《太阳礼赞》
《天上的街市》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罪恶的金字塔》
《夜步十里松原》
《黄浦江口》
《战声》
《骆驼》
《晨安》
《静夜》
《霁月》
《郊原的青草》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太阳问答》
《咒麻雀》
《钢,铁定的一〇七〇万吨!》
《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
《四害余生四海逃》
《流溪河水库观鱼》
《女神》
《星空》
《瓶》
《前茅》
《恢复》
《战声集》
《新华颂》
《骆驼集》
《百花齐放》
《沫若诗词选》
《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
参考资料来源:
《长春集》
《潮汐集》
《东风集》
《屈原》
《迎春曲》
《南冠草》
《武则天》
《虎符》
《卓文君》
《聂嫈》
《棠棣之花》
《王昭君》
《高渐离》
《孔雀胆》
《蔡文姬》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甲骨文研究》
《卜辞研究》
《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
《十批判书》
《奴隶制时代》
《文史论集》
《郭沫若文集》(38卷)
《茵梦湖》
《少年维特之烦恼》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雪莱诗选》
《石炭王》
《艺术的真实》
《浮士德》
《政治经济学批判》
《战争与和平》
《沫若译诗集》
《诗集女神》
《水平线下》
《我的幼年》
《漂流三部曲》
《山中杂记及其他》
《黑猫与塔》
《后悔》
《黑猫与羔羊》
《今津纪游》
《桌子跳舞》
《文艺论集续集》
《创造十年》
《豕谛》
《沫若书信集》
《北伐途次》
《甘愿做炮灰》
《羽书集》
《话剧屈原》
《蒲剑集》
《屈原研究》
《今昔集》
《青铜时代》
《先秦学说述林》
《郭沫若全集》
《波》
《苏联纪行》
《归去来》
《南京印象》
《少年时代》
《革命春秋》
《盲肠炎》
《今昔浦剑》
《历史人物》
《沸羹集》
《天地玄黄》
《地下的笑声》
《创作的道路》
《抱箭集》
《蜩螗集》
《雨后集》
《沫若文集》
《雄鸡集》
《洪波曲》
《李白与杜甫》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
郭沫若和他的书法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郭沫若
别称郭开贞
字号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所处时代清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
出生时间1892年11月16日(壬辰年)
去世时间1978年6月12日(戊午年)
主要作品《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
主要成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毕业院校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语言汉语、俄语、德语、日语、英语
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配偶于立群、佐藤富子
子女郭和夫、郭博、郭复生
研究领域中华文化、中国历史
人物生平
在重庆政治部处理公务时之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7年,他就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8年2月,郭前往日本避难。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随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纲领的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舞台,该书的观点被当作中小学课本的参考教材之一。郭沫若凭借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而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并借此于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国。回国后,前往南京拜谒蒋介石,然后发表了一篇《蒋委员长会见记》,对蒋介石进行颂扬,不久拜见汪精卫。
之后,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期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他也创作了大量话剧剧本,鼓舞民心士气,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悲剧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欢迎。台大历史系教授王远义认为郭沫若等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创了一条大众形式与精英创作结合,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学与文化道路。
郭沫若本人真实照片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郭沫若因为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而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研究员在《知识场域的桂冠:从第一届中研院院士的选举谈起》一文,叙述了这次中研院院士选举和郭沫若的当选过程。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个人成就
甲骨学
诗歌
《天狗》
《笔立山头展望》
《诗的宣言》
《凤凰涅槃》
《血肉的长城》
《炉中煤》
《春莺曲》
《莺之歌》
《太阳礼赞》
《天上的街市》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罪恶的金字塔》
《夜步十里松原》
《黄浦江口》
《战声》
《骆驼》
《晨安》
《静夜》
《霁月》
《郊原的青草》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太阳问答》
《咒麻雀》
《钢,铁定的一〇七〇万吨!》
《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
《四害余生四海逃》
《流溪河水库观鱼》
《女神》
《星空》
《瓶》
《前茅》
《恢复》
《战声集》
《新华颂》
《骆驼集》
《百花齐放》
《沫若诗词选》
《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
参考资料来源:
文学
《女神》
《长春集》
《星空》
《潮汐集》
《骆驼集》
《东风集》
《屈原》
《新华颂》
《迎春曲》
历史剧本
《屈原》
《南冠草》
《武则天》
《虎符》
《卓文君》
《聂嫈》
《棠棣之花》
《王昭君》
《高渐离》
《孔雀胆》
《蔡文姬》
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甲骨文研究》
《卜辞研究》
《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
《十批判书》
《奴隶制时代》
《文史论集》
《郭沫若文集》(38卷)
参考资料来源:
翻译书目
《茵梦湖》
《少年维特之烦恼》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雪莱诗选》
《石炭王》
《艺术的真实》
《浮士德》
《政治经济学批判》
《战争与和平》
《沫若译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
著作书目
《黄浦江口》
《诗集女神》
《瓶》
《前茅》
《恢复》
《水平线下》
《我的幼年》
《漂流三部曲》
《山中杂记及其他》
《黑猫与塔》
《后悔》
《黑猫与羔羊》
《今津纪游》
《桌子跳舞》
《文艺论集续集》
《创造十年》
《豕谛》
《沫若书信集》
《北伐途次》
《甘愿做炮灰》
《战声》
《羽书集》
《话剧屈原》
《蒲剑集》
《棠棣之花》
《虎符》
《屈原研究》
《今昔集》
《孔雀胆》
《南冠草》
《青铜时代》
《先秦学说述林》
《郭沫若全集》
《十批判书》
《波》
《苏联纪行》
《归去来》
《南京印象》
《少年时代》
《革命春秋》
《盲肠炎》
《今昔浦剑》
《历史人物》
《沸羹集》
《天地玄黄》
《地下的笑声》
《创作的道路》
《抱箭集》
《蜩螗集》
《雨后集》
《奴隶制时代》
《沫若文集》
《雄鸡集》
《洪波曲》
《蔡文姬》
《潮汐集》
《骆驼集》
《武则天》
《李白与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
文学特色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
郭沫若和他的书法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