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上海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赵世炎
别名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
国籍中国
民族土家族
出生地重庆酉阳
出生日期1901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1927年7月19日
职业中共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书记
代表作品《说少年》、《政治生活》《遥望莫斯科》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赵世炎,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1901年4月13日出生在四川酉阳县龙潭镇。4岁入私塾,11岁进龙潭高
级小学。1914年赵世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龙潭镇高级小学。1915年,他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受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的影响,投入新文化运动中,并结识了李大钊等人。赵世炎参与主编《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赵世炎在《少年》半月刊上连续发表《说少年》等论文,分析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状态,揭露封建家庭、旧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思想束缚和毒害。在他主办的《工读》半月刊上撰文,与朋友们共同讨论中国的前途,公开评论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主张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是“最公道,最平等,无军阀、财阀,无种族界、国界经济上固然好,道德上尤其好”的社会制度。
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被师大附中学生推选为学生会干事长;组织和领导师大附中的同学走出校门,同各大、中学校的师生一起参加爱国运动。
1920年5月,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1923年,赵世炎和陈延年、王若飞等带领一批青年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应李大钊要求,赵世炎回国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各省的斗争。
1925年,发生五卅惨案,赵世炎领导和组织游行、罢工、罢课,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后组织和发动天津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天津海员大罢工和赵各庄矿工人大罢工,使北方地区的声援活动和群众斗争连成一片,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1926年3月,赵世炎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号召社会各界群众发扬五卅精神,联合起来,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以对付帝国主义的屠杀和进攻。
1927年3月21日,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和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赵世炎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和带领着150支枪的工人纠察队,勇敢地冲锋陷阵,向着直鲁联军发起冲击。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打败军阀部队,占领上海(外国控制的租界除外)。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5月,赵世炎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代理书记、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回到上海后继续坚持领导革命斗争。他主编的刊物《政治生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了提升。
1927年7月2日晚,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赵世炎在自己的住所被捕。7月19日,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枫林桥畔被砍头杀害,时年26岁。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赵世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世炎主编党的内部刊物《政治生活》,撰写了70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对提高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辑的《少年》和《赤光》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
赵世炎自幼酷爱读书,喜欢听大人讲“酉阳教案”等故事,反帝反封建等种子自小播下。1912年秋天,赵世炎入读龙潭高级小学堂,地理老师是同盟会会员王勃山,常常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有一天地理课上,王勃山讲到香港被割,九龙、澳门被租,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时,边讲边哭。当时,许多同学受老师爱国主义情绪感染,跟着痛哭。赵世炎怒目切齿,默不作声,下课后,反复高唱岳飞《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随后,在哥哥世珏的影响下,赵世炎剪掉头上的长辫子,决心与清朝统治者彻底决裂。在他的影响下,龙潭镇小学堂许多小男孩也剪了长辫子,许多小姑娘扔掉裹脚布。对赵世炎离经叛道之举,当时,母亲惊慌失措,父亲赵登之却微笑着夸奖儿子有志气。
赵世炎故居陈列馆中,赴法勤工俭学,是赵世炎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篇章。1920年5月9日清晨,赵世炎搭乘的法国阿芒贝尼克号轮驶出上海杨树浦码头,毛泽东和其他赞助勤工俭学运动的各界友人前来码头送行。船上学生120多人,还有萧三、张天翼等。
轮船经过50天航行,抵达马赛。赵世炎来到巴黎,主要为附近华人服务和帮助华人教育会做些编辑出版工作。他经常找朋友讨论勤工俭学的情况,其中包括16岁的邓小平。后来,赵世炎在巴黎西郊一家铁工厂工作,其间,经历母亲病故等悲痛。他每天坚持3小时的学习,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每到黄昏,赵世炎就独自跑到楼顶平台,借助夕阳余晖读书,并自喻“黄昏之贼”。
勤工俭学的生活实践,迅速提高赵世炎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1921年,赵世炎与李立三、刘伯坚等人共同努力,成立华工劳动学会。1921年2月 28日,赵世炎与400多名中国学生到巴黎游行示威,呼吁面包权、读书权和劳动权。随后,因反对迫害中国学生,赵世炎等被抓,囚禁法国兵营,后被李立三以 “狸猫换太子”方式巧妙营救出。
1924年,赵世炎回到北平,被任命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协助李大钊具体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秘密工作环境里,赵世炎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他经常开会时用英、法、俄三种语言给外国朋友演讲做翻译。散会时,他总是率先离开说:“我先走,把泥巴带走,免得麻烦你们。”泥巴”是当时大家给反动政府暗探取的绰号。
有一次,赵世炎去参加一个会议,发现被特务跟踪,怎么都甩不掉。开会时间将到,着急时,赵世炎发现对面来了一个和自己打扮一模一样的青年。青年靠近他悄悄说:“躲进那边饭馆,我来对付特务!”赵世炎这才认出,青年是区委机关里的夏之栩。
随后,赵世炎一直询问夏之栩为何知道他被特务跟踪,夏总是笑而不答。其实,后来成为赵世炎妻子的夏之栩,当时因为李大钊对赵世炎的赞许,已把赵世炎当作了自己的意中人,随时关心他,惦记着他的安全。
1923年,李大钊赞扬赵世炎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4年,《救国时报》曾称颂道:“赵先生为有名的北方评论政治主编,其言论风采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赵世炎之名遂洋溢于全国。”
1927年赵世炎牺牲后,聂荣臻称赞赵世炎:“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工作中深入群众,生活上艰苦朴素,对敌斗争奋不顾身,对同志坚持原则而又热情可亲,世炎同志是一个高尚的共产主义者。”邓颖超称赞赵世炎:“他那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他那认真负责细致不苟的工作作风,他那既严肃又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态度,他那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牺牲的气概,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
2009年,赵世炎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1年4月2日,重庆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在酉阳赵世炎烈士纪念馆举行了“我们的节日·清明”来纪念赵世炎诞辰110周年诵读追思会。
2011年,酉阳县政府将酉阳一中高一·十九班、龙潭希望小学五年级五班命名为“赵世炎班”。
赵世炎纪念馆坐落于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2010年4月修缮一新后对外免费开放。馆内以文物、历史照片、文字资料为主体,以时间为序,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通过五大部分展现了赵世炎烈士一生的革命历程,同时还展示了赵氏家族另几位重要成员——赵世兰、赵君陶姐妹和革命母亲夏娘娘、黄友梅女士的主要革命事迹。
赵世炎故居位于酉阳县龙冬乡龙潭镇赵庄,占地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其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共有房屋32间。旧居大门上方,有邓小平现场亲笔手书“赵世炎同志故居”字迹,院内有赵世炎同志塑像。院内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映。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赵世炎
别名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
国籍中国
民族土家族
出生地重庆酉阳
出生日期1901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1927年7月19日
职业中共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书记
代表作品《说少年》、《政治生活》《遥望莫斯科》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孩童时代
赵世炎,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1901年4月13日出生在四川酉阳县龙潭镇。4岁入私塾,11岁进龙潭高
级小学。1914年赵世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龙潭镇高级小学。1915年,他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革命岁月
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受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的影响,投入新文化运动中,并结识了李大钊等人。赵世炎参与主编《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赵世炎在《少年》半月刊上连续发表《说少年》等论文,分析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状态,揭露封建家庭、旧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思想束缚和毒害。在他主办的《工读》半月刊上撰文,与朋友们共同讨论中国的前途,公开评论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主张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是“最公道,最平等,无军阀、财阀,无种族界、国界经济上固然好,道德上尤其好”的社会制度。
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五四”运动中被师大附中学生推选为学生会干事长;组织和领导师大附中的同学走出校门,同各大、中学校的师生一起参加爱国运动。
1920年5月,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与张申府、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1923年,赵世炎和陈延年、王若飞等带领一批青年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应李大钊要求,赵世炎回国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委员长、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各省的斗争。
1925年,发生五卅惨案,赵世炎领导和组织游行、罢工、罢课,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后组织和发动天津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天津海员大罢工和赵各庄矿工人大罢工,使北方地区的声援活动和群众斗争连成一片,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1926年3月,赵世炎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号召社会各界群众发扬五卅精神,联合起来,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以对付帝国主义的屠杀和进攻。
1927年3月21日,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和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赵世炎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和带领着150支枪的工人纠察队,勇敢地冲锋陷阵,向着直鲁联军发起冲击。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打败军阀部队,占领上海(外国控制的租界除外)。这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5月,赵世炎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代理书记、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回到上海后继续坚持领导革命斗争。他主编的刊物《政治生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了提升。
被捕牺牲
1927年7月2日晚,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赵世炎在自己的住所被捕。7月19日,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枫林桥畔被砍头杀害,时年26岁。
成就贡献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赵世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为北伐军在江浙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世炎主编党的内部刊物《政治生活》,撰写了70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对提高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辑的《少年》和《赤光》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
家庭成员
轶事典故
痛剪长辫
赵世炎自幼酷爱读书,喜欢听大人讲“酉阳教案”等故事,反帝反封建等种子自小播下。1912年秋天,赵世炎入读龙潭高级小学堂,地理老师是同盟会会员王勃山,常常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有一天地理课上,王勃山讲到香港被割,九龙、澳门被租,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大好河山支离破碎时,边讲边哭。当时,许多同学受老师爱国主义情绪感染,跟着痛哭。赵世炎怒目切齿,默不作声,下课后,反复高唱岳飞《满江红》:“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随后,在哥哥世珏的影响下,赵世炎剪掉头上的长辫子,决心与清朝统治者彻底决裂。在他的影响下,龙潭镇小学堂许多小男孩也剪了长辫子,许多小姑娘扔掉裹脚布。对赵世炎离经叛道之举,当时,母亲惊慌失措,父亲赵登之却微笑着夸奖儿子有志气。
黄昏之贼
赵世炎故居陈列馆中,赴法勤工俭学,是赵世炎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篇章。1920年5月9日清晨,赵世炎搭乘的法国阿芒贝尼克号轮驶出上海杨树浦码头,毛泽东和其他赞助勤工俭学运动的各界友人前来码头送行。船上学生120多人,还有萧三、张天翼等。
轮船经过50天航行,抵达马赛。赵世炎来到巴黎,主要为附近华人服务和帮助华人教育会做些编辑出版工作。他经常找朋友讨论勤工俭学的情况,其中包括16岁的邓小平。后来,赵世炎在巴黎西郊一家铁工厂工作,其间,经历母亲病故等悲痛。他每天坚持3小时的学习,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每到黄昏,赵世炎就独自跑到楼顶平台,借助夕阳余晖读书,并自喻“黄昏之贼”。
勤工俭学的生活实践,迅速提高赵世炎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1921年,赵世炎与李立三、刘伯坚等人共同努力,成立华工劳动学会。1921年2月 28日,赵世炎与400多名中国学生到巴黎游行示威,呼吁面包权、读书权和劳动权。随后,因反对迫害中国学生,赵世炎等被抓,囚禁法国兵营,后被李立三以 “狸猫换太子”方式巧妙营救出。
古都烟火
1924年,赵世炎回到北平,被任命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协助李大钊具体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秘密工作环境里,赵世炎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他经常开会时用英、法、俄三种语言给外国朋友演讲做翻译。散会时,他总是率先离开说:“我先走,把泥巴带走,免得麻烦你们。”泥巴”是当时大家给反动政府暗探取的绰号。
有一次,赵世炎去参加一个会议,发现被特务跟踪,怎么都甩不掉。开会时间将到,着急时,赵世炎发现对面来了一个和自己打扮一模一样的青年。青年靠近他悄悄说:“躲进那边饭馆,我来对付特务!”赵世炎这才认出,青年是区委机关里的夏之栩。
随后,赵世炎一直询问夏之栩为何知道他被特务跟踪,夏总是笑而不答。其实,后来成为赵世炎妻子的夏之栩,当时因为李大钊对赵世炎的赞许,已把赵世炎当作了自己的意中人,随时关心他,惦记着他的安全。
人物评价
1923年,李大钊赞扬赵世炎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4年,《救国时报》曾称颂道:“赵先生为有名的北方评论政治主编,其言论风采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赵世炎之名遂洋溢于全国。”
1927年赵世炎牺牲后,聂荣臻称赞赵世炎:“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工作中深入群众,生活上艰苦朴素,对敌斗争奋不顾身,对同志坚持原则而又热情可亲,世炎同志是一个高尚的共产主义者。”邓颖超称赞赵世炎:“他那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他那认真负责细致不苟的工作作风,他那既严肃又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态度,他那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牺牲的气概,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
2009年,赵世炎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后世纪念
追思会
2011年4月2日,重庆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在酉阳赵世炎烈士纪念馆举行了“我们的节日·清明”来纪念赵世炎诞辰110周年诵读追思会。
赵世炎班
2011年,酉阳县政府将酉阳一中高一·十九班、龙潭希望小学五年级五班命名为“赵世炎班”。
纪念馆
赵世炎纪念馆坐落于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2010年4月修缮一新后对外免费开放。馆内以文物、历史照片、文字资料为主体,以时间为序,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通过五大部分展现了赵世炎烈士一生的革命历程,同时还展示了赵氏家族另几位重要成员——赵世兰、赵君陶姐妹和革命母亲夏娘娘、黄友梅女士的主要革命事迹。
故居
赵世炎故居位于酉阳县龙冬乡龙潭镇赵庄,占地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其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共有房屋32间。旧居大门上方,有邓小平现场亲笔手书“赵世炎同志故居”字迹,院内有赵世炎同志塑像。院内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