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成都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孟泰
别名原名孟瑞祥,曾用名孟宪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丰润县山寨
出生日期1898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1967年9月30日
职业鞍钢工会副主席
信仰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1898年8月17日,孟泰出生在河北丰润县山王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数辈为地主扛活。父母因希望他长大能改变家中贫困境况,给全家带来好运气,给他起名“瑞祥”。
1900年春,丰润县义和团席卷各地,山王寨村亦有人参加义和团运动。
同年8月17日,孟瑞祥满2周岁。
同年9月,县清兵小队与教会势力到村中剿拿义和团,闹得全村人心慌慌,不可终日。
1901年8月17日,孟瑞祥满3周岁。
1903年,到这一年,孟瑞祥已有三个妹妹先后出生。幼小的孟瑞祥开始担负照看妹妹们的责任。
同年8月17日,孟瑞祥满5周岁。
1904年初,孟瑞祥一家分家另过,他家分得的主要财产是间半破旧的茅草房。一家人主要靠父亲给地主扛活和母亲织席维持生活。
同年春,孟瑞祥和三个妹妹都染上了瘟疫,村中染瘟疫的孩子死了十几个。孟瑞祥他们兄妹在母亲的精心护理下,大难不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相继痊愈。
1906年夏,山王寨一带遭受一场暴风雨袭击,孟瑞祥的屋顶茅草被大风刮走,炕上地下都是漏的雨水,孟瑞祥一家长夜难眠。第二天从亲友及邻居那里借找了一些茅草才把屋子修补好。
同年8月17日,孟瑞祥满8周岁。
1910年8月17日,孟瑞祥满12周岁。从1903年以来的几年中,又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出生。为了一家生活,孟瑞祥的父亲在给地主扛活的情况下,又租种了几亩产地,孟瑞祥开始帮助父母下地劳动。
同年入冬,父亲为了后人长本领,摆脱贫困境地,全家节衣缩食,送孟瑞祥上了三个月私塾。
1911年春,孟瑞祥开始帮助父母到集市上卖苇席。半年的孟瑞祥,从纺织苇席的麻烦和劳累,从运席到集上出售的艰苦和卖苇席的焦急与失望中看到穷人进几个钱不容易。
1914年,年仅16岁的孟瑞祥,出于生活所迫,同祖辈一样,给地主扛活,开始了他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的生涯。
1916年3月,未满18岁的孟瑞祥为了谋生,只身一人“闯关”。不久,即由奉天(今沈阳)辗转到了抚顺千金寨,找到远方叔叔孟镇广。一开始和叔叔在一个煤窑里当采煤工,后经叔叔托人在离开千金寨不远的粟子沟找了一个抬沙子的小工,并改名孟宪刚。
同年,孟宪刚不堪忍受共同的欺凌,通过叔叔的关系又在一家机车修理厂给一个叫毛利的日本人当学徒工。在这个厂里,孟宪刚名义上是个学徒工,实际上是毛利的仆人,受尽了日本人的凌辱。
1926年,孟宪刚因不满日本工头侮辱,愤而离开粟子沟机车修理厂,来到鞍山,通过姓马的朋友介绍进了鞍山制钢所的炼铁厂当配管,并改名孟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3年6月1日,日本株式会社昭和制铁所在鞍山正式成立,并接收了鞍山制钢所的全部业务。孟泰继续在昭和制钢所炼铁厂当配管工。
1934年,年已34岁的孟泰,同穷苦人家出身的妇女乔世英结婚。
1935年7月31日,长女孟庆珍出生。
1938年4月20日,次女孟庆兰出生。
1941年9月3日, 三女孟庆华出生。
1944年,昭和制铁所与本溪湖煤公司、东边道开发社合并,改称“满洲制铁株式会社”,原昭和制钢所为其鞍山本社,先后4次遭美机轰炸,大部分设备被毁而停产。
同年12月5日,四女孟庆芬出生。
1946年4月15日,国民党经济部东北特派员办公处接收了鞍山钢铁厂。
1947年,孟泰看到国民党接收大员们鱼肉工厂,感到国民党政府恢复生产无望,毅然离开鞍山钢铁厂,到海城乔世英的娘家务农。秋后因遭灾欠收,生活无着落,又被迫返回鞍山苦熬岁月。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不久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办事处鞍山钢铁厂成立,郝希英任厂长。
同年7月,孟泰带领全家6口人离开鞍山,随辽东财经办转移到普兰店,参加了工人训练班。
同年8月,由于盘踞在沈阳的国民党军尚未被最后消灭,形势动荡不安,孟泰听从组织安排,带领全家人到了吉林省通化,协助通化炼铁厂修复两座小高炉。为此,孟泰受到了炼铁厂领导的表彰,他的妻子乔世英也得到他家一张奖状。
同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孟泰回到了鞍山,并回到了炼铁厂修理场担任配管组副组长。他不顾刮风下雪,跑遍厂区,并动员本组十几个伙伴,战冰雪,斗严寒,搜集废旧材料和零备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搜集了千种材料,上万种零备件,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就是后来誉满全国的“孟泰仓库”。
1949年3月19日,五女孟庆梅出生。
同年春,二号高炉开始修复,“孟泰仓库”起到了极大作用,整座高炉的配管材料,几乎全部是孟泰及其伙伴们捡来的,计有300余件。
同年5月,孟泰先进事迹初次被有关负责人肯定,并受到表彰。
同年6月27日,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座高炉——炼铁厂二号高炉开工生产,孟泰及其伙伴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年7月9日,在庆祝鞍钢开工典礼大会上,中共鞍山市委、鞍山职工总会和鞍山钢铁公司命名孟泰为一等功臣。
同年8月1日,孟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工人党员。
同年8月15日,在鞍山市纪念“八.一五”光复4周年暨鞍钢立功竞赛运动庆功大会上,孟泰又获得了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同年9月7日,鞍钢炼铁厂1号高炉修复投产,其配管材料亦为孟泰及伙伴们捡来的。孟泰的事迹开始见诸鞍山市《工人生活报》(《鞍山日报》的前身)。
同年10月份,鞍钢党组织公开。孟泰转为正式党员并担任配管组组长兼工人技术员。他先后为瓦斯贮藏器装上了防尘罩,为检修高炉的架工师傅设计并制作了卷扬机。
同年底,鞍钢第一次评工资,论贡献,工人和厂领导一致评孟泰一等工资,然而,孟泰坚决不拿一等,把一等工资推让给别人,自己拿了二等工资。
1950年春,在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很少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家什么时候搬到鞍山市铁东区对炉山新居,五女儿什么时候出生的他都不知道。
同年8月23日,在鞍山市第一次劳动模范大会上,孟泰与郭英忱、孙照森、张文翰、杨明远等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代表。
同年9月25日,孟泰作为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主席团成员,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同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不断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在这紧张危险关头,孟泰不顾工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夜守护在高炉上。
同年8月,4号高炉的炉皮烧穿,发生了铁水遇冷却水爆炸事故,孟泰闻声冲上炉台,冒着生命危险摸到水阀门前,关闭了阀门,排出了险情,制止了恶性事故的继续发生,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
同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孟泰的妻子乔世英带着5个女儿暂行疏散到了弓长岭,孟泰一个人搬到了炼铁厂,誓与高炉共存亡。
1952年8月2日,鞍山市召开第四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孟泰同志被命名为特等劳动模范。孟泰精神从这时起已成为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
同年10月日,孟泰与鞍钢的另一名市特等劳动模范张明山一起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国庆观礼。
同年10月份,鞍钢开始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孟泰担任炼铁厂修理厂厂长。
1953年春,孟泰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成员,慰问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指战员。在桧仓郡,孟泰满怀深情祭扫了烈士陵园,凭吊了英勇牺牲的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邱少云、毛岸英等优秀中华儿女。赴朝归来,孟泰到各厂作报告,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介绍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迹,使职工们深受鼓舞。
1953年5月2日,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
1954年1月,孟泰率鞍钢访问团到吉林省农村访问。
同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到鞍山视察时,到孟泰、王秀兰等劳动模范家中探望了孟泰、王秀兰及其家属。
同年9月4日,应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邀请,孟泰去黑海休养。
同年9月15日至28日,孟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从此,他的社会活动增多了,并开始深入到鞍山市、鞍钢各个厂、矿、农村,协助各方面解决了许多生产和社会问题。为改善党群关系,加强工农联盟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7年9月10日,孟泰在鞍山冶金建筑公司,参加了当时所谓的“反右”斗争。
同年11月7日,孟泰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在苏联莫斯科参加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祝典礼活动。
同年12月,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再次当选为执行委员。
1958年6月,孟泰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同年8月17日,孟泰60周岁。
1959年4月18日至28日,孟泰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同年10月1日,孟泰应邀出席国庆宴会,并坐在周恩来总理身边。
同年10月26日,孟泰出席了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亲切接见。
同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第十个春天》,形象而生动地纪录了孟泰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1960年春,乡下亲戚进城看望孟泰,顺便给孟泰送来两头小猪崽,经过次女孟庆兰清早贪黑上山下地,剜野菜、割山草、捋树叶搜集饲料,崽全家人的精心饲养下,小猪越长越肥实。
同年3月30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孟泰再一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留下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并出席了这次会议。
同年,生活困难时期,孟泰主动要求办农场,为职工解决生活问题,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农场办得很有起色。对此,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长诗“追踪老孟泰的脚步”作了深情地描写。
同年底,孟泰把徒弟们找到家里,让他们将全家人精心饲养的两头肥猪宰杀,把猪肉无偿地送到了厂里食堂,给职工们改善生活。
1964年7月16日,冶金工业部任命孟泰为鞍钢炼铁厂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他已经66岁了,却依然老当益壮,坚持不脱离劳动人民本色,不断为人民做出新贡献。
同年12月,孟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又一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1965年10月1日,大庆铁人王进喜应邀到鞍山参加国庆活动,受到孟泰、王崇伦等热烈欢迎。
同日,孟泰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孟泰被扣上种种莫须有罪名,但他立场坚定、刚直不阿,同林彪、“四人帮”一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工人阶级的高风亮节。
1967年5月18日,周恩来总理致电孟泰,特邀他进京。在北京他请人代笔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信,反映鞍钢的真实情况。
同年6月13日下午,在李富春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鞍山代表时,孟泰急于反映权利,猝然病发,被送进医院。
同年8月1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及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处理鞍山问题的决定》,鞍钢实行军管。
同年9月30日,孟泰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逝,终年69岁。
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孟泰遗体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77年9月30日,鞍钢党委举行“孟泰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会”,会上,中共鞍山市委第一书记兼鞍钢党委书记李东冶同志宣读鞍钢党委《关于向孟泰同志学习的决定》。
苦尽甜来
孟泰,1898年8月17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山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17年,丰润一带遭大旱,为了找一条活路,19岁的孟泰只身闯关东,受尽磨难后在抚顺机车修理场干了10年铆工,练就了娴熟的技术。
1927年初一天,他痛打欺侮自己的日本工头毛利后连夜逃到鞍山。不久,由好友马金山介绍考入鞍山制铁所作配管工,改名孟泰。1934年,他与穷苦农家女乔世英结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鞍钢遭到国民党接收大员们的抢掠,物价飞涨,孟泰领着一家6口挣扎度日。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解放军送来的粮食使孟泰全家饱餐了多年来的第一顿高梁米干饭。1948年4月4日,鞍山钢铁厂成立。为避免战争破坏,钢铁厂组织一批政治可靠、有技术专长的工人向后方根据地抢运器材。当时长期受日伪、国民党统治的鞍山老百姓中有些人对共产党能不能坐稳天下表示疑惑。孟泰义无反顾地当着工友和家人表示:"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他积极参加抢运重要器材,全家随一批解放军干部辗转到达通化。在通化孟泰为抢修2座小型高炉立了功。
爱厂如家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孟泰奉调回鞍钢。孟泰回到炼铁厂修理场后,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回收各种管件4000多件,并用玻璃粉除垢,然后修复成能用的管件,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孟泰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中共鞍山市委和鞍钢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交器材运动。在修复炼铁厂2号高炉中,所用的管件大部分取之"孟泰仓库"。1949年6月27日,修复后的2号高炉生产出第一炉铁水。
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盛大开工典礼。会上,表彰了在护厂、抢运、献交器材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孟泰
等9人被授予特等功臣。同年8月1日,孟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员,他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几次空袭警报响起,孟泰都是手拎大管钳,飞跑到高炉总水门旁准备随时用身体护卫,抱定与高炉共存亡。
1950年8月中旬的一天,4号高炉炉皮烧穿,铁水与顺炉皮而下的冷水相遇产生爆炸。孟泰将生死置之度外,冲上炉台抢险,迅速用铁板将水流引离炉皮,并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的事故。这年初冬的一个晚上,高炉水门被堵,孟泰踹碎水道表面冰层,跳入其中,俯身抠除堵塞的杂物,使高炉循环水线恢复畅通。工友们把孟泰从冰水中拉上来时,他已冻得浑身颤抖,嘴唇发紫。经历十几次抢险之后,铁厂工人敬佩地称呼孟泰为"老英雄"。
1950年9月25日,孟泰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1953年5月,在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全总执行委员。同年9月,孟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孟泰几十年与高炉循环水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维护操作法。孟泰只要把手伸向流淌的循环水水流,便可准确判断出水的温度、压力及管路流通的状况。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
传播友情
1953年春,孟泰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成员,慰问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指战员。在桧仓郡,孟泰满怀深情祭扫了烈士陵园,凭吊了英勇牺牲的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邱少云、毛岸英等优秀
中华儿女。孟泰向志愿军指战员讲述了鞍钢的生产工艺流程,矿石如何经过高炉、平炉、轧钢千锤百炼最后成为钢材;讲述了自己旧社会如何当奴隶、新社会如何做主人的两种不同命运;介绍了鞍钢工人如何忘我劳动支援抗美援朝。回到国内孟泰到各厂作报告,介绍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迹,使职工们深受鼓舞。
1956年9月4日,孟泰等一行17人应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之邀,组成中国工人疗养团赴黑海疗养院疗养。在黑海著名疗养胜地索奇,孟泰结识了一批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的劳动模范,传播了中国工人与这些国家工人的友情。
1957年10月,孟泰又以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的身份,第二次赴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祝典礼。
孟泰的事迹广为传播之后,慕名前来造访的人逐渐增多,有解放军和志愿军的代表,有作家、画家和演员,有新闻记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孟泰的老朋友。著名诗人郭小川曾发表叙事诗《追踪着老孟泰的脚步》,著名电影剧本作家于敏曾写了《老孟泰的故事》一书,画家路坦创作了石版画组画《孟泰》,作家们用生动的笔触讴歌了孟泰这位可亲可敬的劳动英雄。
1957年6月,孟泰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12月,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全总执委。
攻克技术难关
1959年4月,孟泰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主席团成员。同年10月,孟泰参加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建、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再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这时的孟泰已与名扬全国的技术革新闯将王崇伦结成一对忘年交。1959年,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孟泰连续半个多月炉上炉下转了多次,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将高炉循环水管路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方案。经过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
1959年,鞍钢在孟泰、王崇伦的倡议和带动下,形成 了一支以各级先进模范人物为骨干的1500多人 的技术革新队伍。1960年初,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孟泰、王崇伦迅速动员和组织了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此项重大技术攻关的告捷,在当时的全国冶金战线轰动一时,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多年来,孟泰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研制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试制成功的瓦斯灰防尘罩,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组织的提高更换高炉风口、铁口速度的技术攻关,刷新了铁厂生产的历史纪录。为了表彰孟泰在技术革新中的特殊贡献,1960年5月18日,经鞍山钢铁公司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孟泰由副技师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鞍钢职工贴心人
孟泰在鞍钢炼铁厂担任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58年的一天,孟泰到配矿槽了解生产状况,发现这个岗位由于上道工序厂家运送来的烧结矿热量未散而高温难耐,最高温度接近80℃,工人整天汗水淋漓。他立即召集能工巧匠到现场研究降温方案,并亲手画出安装冷却水管线的草图。经过一番苦战,冷却系统起动运转,作业环境的温度降到规定标准以下。一个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如此为生产工人排忧的好事,孟泰年年都要办上十几件。在遭爱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日子里,孟泰看见炉前工人勒紧裤腰带干繁重的活,体力日渐不支,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中,一狠心就把几个女儿靠挖野菜喂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当厂党委书记在食堂里激动地告诉大家,孟泰全家吃菜团子,却把家中孩子千辛万苦喂大的两口肥猪献给厂里时,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1962年3月,孟泰从一位医生的口中得知鞍钢立山医院由于缺少病床,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此入不成院而影响了身体康复。孟泰挤出时间到供应处,无缝钢管厂、焊管厂等单位联系,替医院买了几吨废钢管。孟泰又从厂里带来青年突击队成员利用工余时间自制铁床。一周之后,50多张床整整齐齐搬入病房之中,为医院解决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
1964年12月,孟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8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孟泰的名声越大,找他反映问题和求助解决困难的人就自然多起来。为此,他常常是连吃饭都顾不得。女儿们心疼年迈的父亲,有时就出面"挡驾",孟泰得知后,严肃地批评了她们。孟泰多次敞开心扉动情地说:"当人民代表就得心甘情愿给人民办事,自己少吃几顿饭,晚睡几会觉都是值得的。把老百姓姓反映的事解决好,才能吃得香,睡得着,才配当人民代表。"凡经孟泰接待的事,件件有回音,能解决的都较快地得到了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孟泰精神永留芳
1966年1月,孟泰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鞍钢的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主持鞍山市
委、鞍钢工作卓有成绩的王鹤寿等一批老干部被打倒,孟泰面对每况愈下的鞍钢生产现状,忧心如焚。他顶着各种压力,多次向广大工会积极分子和技协活动积极分子反复宣传任何时候都要维护鞍钢正常生产这个大局。当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煸动"红卫兵"到鞍钢厂区搞大串联、冲击鞍钢生产指挥中枢大白楼时,孟泰挺身而出,与十多位劳动模范分赴鞍钢厂区的主要入口的大门,劝阻住了"红卫兵",使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破坏鞍钢生产的阴谋未能得逞。
1967年,孟泰作为周恩来总理特邀的代表,带着几十万职工的意愿进京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鞍钢的情况。在北京孟泰一下子病倒,住进北京医大附属医院,失去了活动和讲话的能力。
1967年9月30日,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医大附属医院病逝,终年69岁。逝世之后,一伙追随林彪、"四人帮"的别有用心的人,曾冲击八宝山灵堂,企图把孟泰的骨灰清出八宝山,但最终没能得逞。粉碎"四人帮"之后,推翻了强加在老英雄孟泰头上的一切诬陷之词,恢复了他的名誉。
1979年12月6日,鞍钢举行孟泰同志追悼大会。中 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王鹤寿、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冶金工业部、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的领导同志及各界代表人士8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1986年4月30日,鞍钢公司在大白楼前隆重举行孟泰塑像揭幕仪式。孟泰塑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题词:"孟泰精神永放光芒"。
1993年4月30日,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在立山公园建造的孟泰全身塑像落成,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王鹤寿亲笔题写了孟泰公园的匾额。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孟泰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在文革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84岁老人王芝新听说老英雄孟泰候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主动联系,要给大家讲讲当年“老英雄孟泰的真实故事”
“先前,孟泰老家遭了旱灾,他为了寻条活路只身闯关东,扛过沙子、做过苦工辗转才到鞍山的……因为哥哥跟孟泰很熟,所以,我也比其他工友更了解一些孟泰的情况”,王芝新说,“他经验多、心又细,据说很快就摸透了生产的全套技术,真是让人敬佩啊。”
孟泰大哥用他的一言一行感染了工友们!”在王芝新的眼里,孟泰是当时厂里工友们的“偶像”。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的飞机总在鞍钢上空盘旋,在所有人忙着往农村疏散时,孟泰冒着被空袭的危险,硬是把行李扛到高炉上,表示“高炉在、孟泰在”。许多工友看见孟泰大哥这样捍卫高炉,也都留了下来。王芝新说,这件事儿,让大伙都为之感动!用王芝新的话说,孟泰“老英雄”的称号实在是实至名归。
孟泰的那股干劲感染了许多人,在那个年代堪称是时代偶像。但王芝新眼里,孟泰却更是他的老大哥,“如果说单位像一个家,他就像个大哥一样,向来都是干多活,干重活。”王芝新说起孟泰来,激动不已。“虽然我现在80多岁了,但是今天,我要为孟泰做一件时髦的事,为他拉回票!”
孟泰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本色,又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显然,孟泰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厂,是创新和奉献。发扬孟泰精神,就要崇尚劳动价值,珍惜物力惟艰,讲求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弘扬无私奉献,倡导高尚情操,以此影响和改造社会的主流风气。而无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还是建设节约型企业,这种精神都是最根本的。
孟泰作为一个普通工人,把共和国的经济建设看成最重要的事情,主动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风格,自己自觉并发动工友回收废弃配件,为新中国的第一家重点钢铁企业恢复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当今的企业生产中,如果所有的工人也能像当年的孟泰一样,以厂为家,爱厂如家,把用旧了更换下来的配件收集起来,修理好,擦洗好,整理好,就可以为企业节省开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完全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的题中本意。
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
“孟泰”,在鞍钢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为一个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群体。42年来,鞍钢已涌现出2000多个孟泰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鞍钢人铸就了以“孟泰精神”为主体的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精神,总共向共和国贡献了2亿吨钢,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李鹏总理在视察鞍钢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题词说:“发扬八十年代孟泰精神,走中国式发展钢铁道路。”
功勋卓著的孟泰已成为鞍山市劳动人民的一面光辉旗帜,在炼铁厂,他那爱国精神已经贯彻到每个工人的行动中。仅有10名工人的孟泰配管班,已出现了7名劳动模范和功臣。鞍山市的中小学校,都把“孟泰精神”当做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活教材。
1986年4月,鞍钢公司为孟泰同志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基座上镌刻着“孟泰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3年4月,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为孟泰同志在立山公园建造了全身塑像,并将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孟泰塑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题词:"孟泰精神永放光芒"。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孟泰
别名原名孟瑞祥,曾用名孟宪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丰润县山寨
出生日期1898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1967年9月30日
职业鞍钢工会副主席
信仰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童年时期
1898年8月17日,孟泰出生在河北丰润县山王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上数辈为地主扛活。父母因希望他长大能改变家中贫困境况,给全家带来好运气,给他起名“瑞祥”。
1900年春,丰润县义和团席卷各地,山王寨村亦有人参加义和团运动。
同年8月17日,孟瑞祥满2周岁。
同年9月,县清兵小队与教会势力到村中剿拿义和团,闹得全村人心慌慌,不可终日。
1901年8月17日,孟瑞祥满3周岁。
1903年,到这一年,孟瑞祥已有三个妹妹先后出生。幼小的孟瑞祥开始担负照看妹妹们的责任。
同年8月17日,孟瑞祥满5周岁。
1904年初,孟瑞祥一家分家另过,他家分得的主要财产是间半破旧的茅草房。一家人主要靠父亲给地主扛活和母亲织席维持生活。
同年春,孟瑞祥和三个妹妹都染上了瘟疫,村中染瘟疫的孩子死了十几个。孟瑞祥他们兄妹在母亲的精心护理下,大难不死,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才相继痊愈。
1906年夏,山王寨一带遭受一场暴风雨袭击,孟瑞祥的屋顶茅草被大风刮走,炕上地下都是漏的雨水,孟瑞祥一家长夜难眠。第二天从亲友及邻居那里借找了一些茅草才把屋子修补好。
同年8月17日,孟瑞祥满8周岁。
1910年8月17日,孟瑞祥满12周岁。从1903年以来的几年中,又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出生。为了一家生活,孟瑞祥的父亲在给地主扛活的情况下,又租种了几亩产地,孟瑞祥开始帮助父母下地劳动。
同年入冬,父亲为了后人长本领,摆脱贫困境地,全家节衣缩食,送孟瑞祥上了三个月私塾。
1911年春,孟瑞祥开始帮助父母到集市上卖苇席。半年的孟瑞祥,从纺织苇席的麻烦和劳累,从运席到集上出售的艰苦和卖苇席的焦急与失望中看到穷人进几个钱不容易。
开始谋生
1914年,年仅16岁的孟瑞祥,出于生活所迫,同祖辈一样,给地主扛活,开始了他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的生涯。
1916年3月,未满18岁的孟瑞祥为了谋生,只身一人“闯关”。不久,即由奉天(今沈阳)辗转到了抚顺千金寨,找到远方叔叔孟镇广。一开始和叔叔在一个煤窑里当采煤工,后经叔叔托人在离开千金寨不远的粟子沟找了一个抬沙子的小工,并改名孟宪刚。
同年,孟宪刚不堪忍受共同的欺凌,通过叔叔的关系又在一家机车修理厂给一个叫毛利的日本人当学徒工。在这个厂里,孟宪刚名义上是个学徒工,实际上是毛利的仆人,受尽了日本人的凌辱。
1926年,孟宪刚因不满日本工头侮辱,愤而离开粟子沟机车修理厂,来到鞍山,通过姓马的朋友介绍进了鞍山制钢所的炼铁厂当配管,并改名孟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3年6月1日,日本株式会社昭和制铁所在鞍山正式成立,并接收了鞍山制钢所的全部业务。孟泰继续在昭和制钢所炼铁厂当配管工。
中年时期
1934年,年已34岁的孟泰,同穷苦人家出身的妇女乔世英结婚。
1935年7月31日,长女孟庆珍出生。
1938年4月20日,次女孟庆兰出生。
1941年9月3日, 三女孟庆华出生。
1944年,昭和制铁所与本溪湖煤公司、东边道开发社合并,改称“满洲制铁株式会社”,原昭和制钢所为其鞍山本社,先后4次遭美机轰炸,大部分设备被毁而停产。
同年12月5日,四女孟庆芬出生。
1946年4月15日,国民党经济部东北特派员办公处接收了鞍山钢铁厂。
1947年,孟泰看到国民党接收大员们鱼肉工厂,感到国民党政府恢复生产无望,毅然离开鞍山钢铁厂,到海城乔世英的娘家务农。秋后因遭灾欠收,生活无着落,又被迫返回鞍山苦熬岁月。
受到表彰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不久东北行政委员会辽东办事处鞍山钢铁厂成立,郝希英任厂长。
同年7月,孟泰带领全家6口人离开鞍山,随辽东财经办转移到普兰店,参加了工人训练班。
同年8月,由于盘踞在沈阳的国民党军尚未被最后消灭,形势动荡不安,孟泰听从组织安排,带领全家人到了吉林省通化,协助通化炼铁厂修复两座小高炉。为此,孟泰受到了炼铁厂领导的表彰,他的妻子乔世英也得到他家一张奖状。
同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孟泰回到了鞍山,并回到了炼铁厂修理场担任配管组副组长。他不顾刮风下雪,跑遍厂区,并动员本组十几个伙伴,战冰雪,斗严寒,搜集废旧材料和零备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搜集了千种材料,上万种零备件,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就是后来誉满全国的“孟泰仓库”。
1949年3月19日,五女孟庆梅出生。
同年春,二号高炉开始修复,“孟泰仓库”起到了极大作用,整座高炉的配管材料,几乎全部是孟泰及其伙伴们捡来的,计有300余件。
同年5月,孟泰先进事迹初次被有关负责人肯定,并受到表彰。
同年6月27日,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座高炉——炼铁厂二号高炉开工生产,孟泰及其伙伴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年7月9日,在庆祝鞍钢开工典礼大会上,中共鞍山市委、鞍山职工总会和鞍山钢铁公司命名孟泰为一等功臣。
同年8月1日,孟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工人党员。
同年8月15日,在鞍山市纪念“八.一五”光复4周年暨鞍钢立功竞赛运动庆功大会上,孟泰又获得了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同年9月7日,鞍钢炼铁厂1号高炉修复投产,其配管材料亦为孟泰及伙伴们捡来的。孟泰的事迹开始见诸鞍山市《工人生活报》(《鞍山日报》的前身)。
同年10月份,鞍钢党组织公开。孟泰转为正式党员并担任配管组组长兼工人技术员。他先后为瓦斯贮藏器装上了防尘罩,为检修高炉的架工师傅设计并制作了卷扬机。
同年底,鞍钢第一次评工资,论贡献,工人和厂领导一致评孟泰一等工资,然而,孟泰坚决不拿一等,把一等工资推让给别人,自己拿了二等工资。
1950年春,在修复高炉的那些日子里,孟泰很少回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家什么时候搬到鞍山市铁东区对炉山新居,五女儿什么时候出生的他都不知道。
当选劳模
同年8月23日,在鞍山市第一次劳动模范大会上,孟泰与郭英忱、孙照森、张文翰、杨明远等被推选出席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代表。
同年9月25日,孟泰作为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主席团成员,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同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把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不断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地区进行狂轰滥炸。在这紧张危险关头,孟泰不顾工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夜守护在高炉上。
同年8月,4号高炉的炉皮烧穿,发生了铁水遇冷却水爆炸事故,孟泰闻声冲上炉台,冒着生命危险摸到水阀门前,关闭了阀门,排出了险情,制止了恶性事故的继续发生,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
同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孟泰的妻子乔世英带着5个女儿暂行疏散到了弓长岭,孟泰一个人搬到了炼铁厂,誓与高炉共存亡。
1952年8月2日,鞍山市召开第四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孟泰同志被命名为特等劳动模范。孟泰精神从这时起已成为鞍钢工人阶级的精神。
同年10月日,孟泰与鞍钢的另一名市特等劳动模范张明山一起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国庆观礼。
同年10月份,鞍钢开始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孟泰担任炼铁厂修理厂厂长。
辉煌人生
1953年春,孟泰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成员,慰问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指战员。在桧仓郡,孟泰满怀深情祭扫了烈士陵园,凭吊了英勇牺牲的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邱少云、毛岸英等优秀中华儿女。赴朝归来,孟泰到各厂作报告,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介绍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迹,使职工们深受鼓舞。
1953年5月2日,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
1954年1月,孟泰率鞍钢访问团到吉林省农村访问。
同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到鞍山视察时,到孟泰、王秀兰等劳动模范家中探望了孟泰、王秀兰及其家属。
同年9月4日,应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邀请,孟泰去黑海休养。
同年9月15日至28日,孟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从此,他的社会活动增多了,并开始深入到鞍山市、鞍钢各个厂、矿、农村,协助各方面解决了许多生产和社会问题。为改善党群关系,加强工农联盟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7年9月10日,孟泰在鞍山冶金建筑公司,参加了当时所谓的“反右”斗争。
同年11月7日,孟泰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在苏联莫斯科参加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祝典礼活动。
同年12月,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再次当选为执行委员。
1958年6月,孟泰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同年8月17日,孟泰60周岁。
1959年4月18日至28日,孟泰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同年10月1日,孟泰应邀出席国庆宴会,并坐在周恩来总理身边。
同年10月26日,孟泰出席了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亲切接见。
同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第十个春天》,形象而生动地纪录了孟泰的工作和生活情景。
1960年春,乡下亲戚进城看望孟泰,顺便给孟泰送来两头小猪崽,经过次女孟庆兰清早贪黑上山下地,剜野菜、割山草、捋树叶搜集饲料,崽全家人的精心饲养下,小猪越长越肥实。
同年3月30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孟泰再一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留下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并出席了这次会议。
同年,生活困难时期,孟泰主动要求办农场,为职工解决生活问题,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农场办得很有起色。对此,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长诗“追踪老孟泰的脚步”作了深情地描写。
同年底,孟泰把徒弟们找到家里,让他们将全家人精心饲养的两头肥猪宰杀,把猪肉无偿地送到了厂里食堂,给职工们改善生活。
1964年7月16日,冶金工业部任命孟泰为鞍钢炼铁厂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他已经66岁了,却依然老当益壮,坚持不脱离劳动人民本色,不断为人民做出新贡献。
同年12月,孟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又一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1965年10月1日,大庆铁人王进喜应邀到鞍山参加国庆活动,受到孟泰、王崇伦等热烈欢迎。
同日,孟泰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
晚年时期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孟泰被扣上种种莫须有罪名,但他立场坚定、刚直不阿,同林彪、“四人帮”一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工人阶级的高风亮节。
1967年5月18日,周恩来总理致电孟泰,特邀他进京。在北京他请人代笔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信,反映鞍钢的真实情况。
同年6月13日下午,在李富春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鞍山代表时,孟泰急于反映权利,猝然病发,被送进医院。
同年8月1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及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处理鞍山问题的决定》,鞍钢实行军管。
同年9月30日,孟泰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逝,终年69岁。
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孟泰遗体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77年9月30日,鞍钢党委举行“孟泰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会”,会上,中共鞍山市委第一书记兼鞍钢党委书记李东冶同志宣读鞍钢党委《关于向孟泰同志学习的决定》。
个人故事
苦尽甜来
孟泰,1898年8月17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山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17年,丰润一带遭大旱,为了找一条活路,19岁的孟泰只身闯关东,受尽磨难后在抚顺机车修理场干了10年铆工,练就了娴熟的技术。
1927年初一天,他痛打欺侮自己的日本工头毛利后连夜逃到鞍山。不久,由好友马金山介绍考入鞍山制铁所作配管工,改名孟泰。1934年,他与穷苦农家女乔世英结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鞍钢遭到国民党接收大员们的抢掠,物价飞涨,孟泰领着一家6口挣扎度日。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解放军送来的粮食使孟泰全家饱餐了多年来的第一顿高梁米干饭。1948年4月4日,鞍山钢铁厂成立。为避免战争破坏,钢铁厂组织一批政治可靠、有技术专长的工人向后方根据地抢运器材。当时长期受日伪、国民党统治的鞍山老百姓中有些人对共产党能不能坐稳天下表示疑惑。孟泰义无反顾地当着工友和家人表示:"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他积极参加抢运重要器材,全家随一批解放军干部辗转到达通化。在通化孟泰为抢修2座小型高炉立了功。
爱厂如家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孟泰奉调回鞍钢。孟泰回到炼铁厂修理场后,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回收各种管件4000多件,并用玻璃粉除垢,然后修复成能用的管件,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孟泰艰苦创业的精神受到中共鞍山市委和鞍钢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交器材运动。在修复炼铁厂2号高炉中,所用的管件大部分取之"孟泰仓库"。1949年6月27日,修复后的2号高炉生产出第一炉铁水。
1949年7月9日,鞍钢举行盛大开工典礼。会上,表彰了在护厂、抢运、献交器材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孟泰
等9人被授予特等功臣。同年8月1日,孟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孟泰主动当了护厂队员,他把行李扛到高炉上。几次空袭警报响起,孟泰都是手拎大管钳,飞跑到高炉总水门旁准备随时用身体护卫,抱定与高炉共存亡。
1950年8月中旬的一天,4号高炉炉皮烧穿,铁水与顺炉皮而下的冷水相遇产生爆炸。孟泰将生死置之度外,冲上炉台抢险,迅速用铁板将水流引离炉皮,并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避免了一场炉毁人亡的事故。这年初冬的一个晚上,高炉水门被堵,孟泰踹碎水道表面冰层,跳入其中,俯身抠除堵塞的杂物,使高炉循环水线恢复畅通。工友们把孟泰从冰水中拉上来时,他已冻得浑身颤抖,嘴唇发紫。经历十几次抢险之后,铁厂工人敬佩地称呼孟泰为"老英雄"。
1950年9月25日,孟泰光荣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1953年5月,在中国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全总执行委员。同年9月,孟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孟泰几十年与高炉循环水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维护操作法。孟泰只要把手伸向流淌的循环水水流,便可准确判断出水的温度、压力及管路流通的状况。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同行们送了他一个绰号"高炉神仙"。
传播友情
1953年春,孟泰作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成员,慰问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指战员。在桧仓郡,孟泰满怀深情祭扫了烈士陵园,凭吊了英勇牺牲的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邱少云、毛岸英等优秀
中华儿女。孟泰向志愿军指战员讲述了鞍钢的生产工艺流程,矿石如何经过高炉、平炉、轧钢千锤百炼最后成为钢材;讲述了自己旧社会如何当奴隶、新社会如何做主人的两种不同命运;介绍了鞍钢工人如何忘我劳动支援抗美援朝。回到国内孟泰到各厂作报告,介绍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迹,使职工们深受鼓舞。
1956年9月4日,孟泰等一行17人应苏联工会中央理事会之邀,组成中国工人疗养团赴黑海疗养院疗养。在黑海著名疗养胜地索奇,孟泰结识了一批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的劳动模范,传播了中国工人与这些国家工人的友情。
1957年10月,孟泰又以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的身份,第二次赴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祝典礼。
孟泰的事迹广为传播之后,慕名前来造访的人逐渐增多,有解放军和志愿军的代表,有作家、画家和演员,有新闻记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孟泰的老朋友。著名诗人郭小川曾发表叙事诗《追踪着老孟泰的脚步》,著名电影剧本作家于敏曾写了《老孟泰的故事》一书,画家路坦创作了石版画组画《孟泰》,作家们用生动的笔触讴歌了孟泰这位可亲可敬的劳动英雄。
1957年6月,孟泰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12月,孟泰出席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全总执委。
攻克技术难关
1959年4月,孟泰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主席团成员。同年10月,孟泰参加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建、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再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这时的孟泰已与名扬全国的技术革新闯将王崇伦结成一对忘年交。1959年,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孟泰连续半个多月炉上炉下转了多次,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将高炉循环水管路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方案。经过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
1959年,鞍钢在孟泰、王崇伦的倡议和带动下,形成 了一支以各级先进模范人物为骨干的1500多人 的技术革新队伍。1960年初,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的威胁。孟泰、王崇伦迅速动员和组织了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此项重大技术攻关的告捷,在当时的全国冶金战线轰动一时,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多年来,孟泰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研制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试制成功的瓦斯灰防尘罩,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组织的提高更换高炉风口、铁口速度的技术攻关,刷新了铁厂生产的历史纪录。为了表彰孟泰在技术革新中的特殊贡献,1960年5月18日,经鞍山钢铁公司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孟泰由副技师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鞍钢职工贴心人
孟泰在鞍钢炼铁厂担任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58年的一天,孟泰到配矿槽了解生产状况,发现这个岗位由于上道工序厂家运送来的烧结矿热量未散而高温难耐,最高温度接近80℃,工人整天汗水淋漓。他立即召集能工巧匠到现场研究降温方案,并亲手画出安装冷却水管线的草图。经过一番苦战,冷却系统起动运转,作业环境的温度降到规定标准以下。一个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如此为生产工人排忧的好事,孟泰年年都要办上十几件。在遭爱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日子里,孟泰看见炉前工人勒紧裤腰带干繁重的活,体力日渐不支,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中,一狠心就把几个女儿靠挖野菜喂养大的两口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当厂党委书记在食堂里激动地告诉大家,孟泰全家吃菜团子,却把家中孩子千辛万苦喂大的两口肥猪献给厂里时,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1962年3月,孟泰从一位医生的口中得知鞍钢立山医院由于缺少病床,一批急待住院的职工因此入不成院而影响了身体康复。孟泰挤出时间到供应处,无缝钢管厂、焊管厂等单位联系,替医院买了几吨废钢管。孟泰又从厂里带来青年突击队成员利用工余时间自制铁床。一周之后,50多张床整整齐齐搬入病房之中,为医院解决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费用。
1964年12月,孟泰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8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孟泰的名声越大,找他反映问题和求助解决困难的人就自然多起来。为此,他常常是连吃饭都顾不得。女儿们心疼年迈的父亲,有时就出面"挡驾",孟泰得知后,严肃地批评了她们。孟泰多次敞开心扉动情地说:"当人民代表就得心甘情愿给人民办事,自己少吃几顿饭,晚睡几会觉都是值得的。把老百姓姓反映的事解决好,才能吃得香,睡得着,才配当人民代表。"
凡经孟泰接待的事,件件有回音,能解决的都较快地得到了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孟泰精神永留芳
1966年1月,孟泰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鞍钢的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主持鞍山市
委、鞍钢工作卓有成绩的王鹤寿等一批老干部被打倒,孟泰面对每况愈下的鞍钢生产现状,忧心如焚。他顶着各种压力,多次向广大工会积极分子和技协活动积极分子反复宣传任何时候都要维护鞍钢正常生产这个大局。当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煸动"红卫兵"到鞍钢厂区搞大串联、冲击鞍钢生产指挥中枢大白楼时,孟泰挺身而出,与十多位劳动模范分赴鞍钢厂区的主要入口的大门,劝阻住了"红卫兵",使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破坏鞍钢生产的阴谋未能得逞。
1967年,孟泰作为周恩来总理特邀的代表,带着几十万职工的意愿进京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鞍钢的情况。在北京孟泰一下子病倒,住进北京医大附属医院,失去了活动和讲话的能力。
1967年9月30日,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医大附属医院病逝,终年69岁。逝世之后,一伙追随林彪、"四人帮"的别有用心的人,曾冲击八宝山灵堂,企图把孟泰的骨灰清出八宝山,但最终没能得逞。粉碎"四人帮"之后,推翻了强加在老英雄孟泰头上的一切诬陷之词,恢复了他的名誉。
1979年12月6日,鞍钢举行孟泰同志追悼大会。中 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王鹤寿、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冶金工业部、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的领导同志及各界代表人士8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1986年4月30日,鞍钢公司在大白楼前隆重举行孟泰塑像揭幕仪式。孟泰塑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题词:"孟泰精神永放光芒"。
1993年4月30日,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在立山公园建造的孟泰全身塑像落成,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王鹤寿亲笔题写了孟泰公园的匾额。
主要荣誉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孟泰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之一。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孟泰仓库”。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重大贡献,8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在文革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外界评价
84岁老人王芝新听说老英雄孟泰候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主动联系,要给大家讲讲当年“老英雄孟泰的真实故事”
“先前,孟泰老家遭了旱灾,他为了寻条活路只身闯关东,扛过沙子、做过苦工辗转才到鞍山的……因为哥哥跟孟泰很熟,所以,我也比其他工友更了解一些孟泰的情况”,王芝新说,“他经验多、心又细,据说很快就摸透了生产的全套技术,真是让人敬佩啊。”
孟泰大哥用他的一言一行感染了工友们!”在王芝新的眼里,孟泰是当时厂里工友们的“偶像”。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的飞机总在鞍钢上空盘旋,在所有人忙着往农村疏散时,孟泰冒着被空袭的危险,硬是把行李扛到高炉上,表示“高炉在、孟泰在”。许多工友看见孟泰大哥这样捍卫高炉,也都留了下来。王芝新说,这件事儿,让大伙都为之感动!用王芝新的话说,孟泰“老英雄”的称号实在是实至名归。
孟泰的那股干劲感染了许多人,在那个年代堪称是时代偶像。但王芝新眼里,孟泰却更是他的老大哥,“如果说单位像一个家,他就像个大哥一样,向来都是干多活,干重活。”王芝新说起孟泰来,激动不已。“虽然我现在80多岁了,但是今天,我要为孟泰做一件时髦的事,为他拉回票!”
孟泰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本色,又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显然,孟泰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爱厂,是创新和奉献。发扬孟泰精神,就要崇尚劳动价值,珍惜物力惟艰,讲求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弘扬无私奉献,倡导高尚情操,以此影响和改造社会的主流风气。而无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还是建设节约型企业,这种精神都是最根本的。
孟泰作为一个普通工人,把共和国的经济建设看成最重要的事情,主动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风格,自己自觉并发动工友回收废弃配件,为新中国的第一家重点钢铁企业恢复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当今的企业生产中,如果所有的工人也能像当年的孟泰一样,以厂为家,爱厂如家,把用旧了更换下来的配件收集起来,修理好,擦洗好,整理好,就可以为企业节省开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完全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的题中本意。
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
1977年9月30日,鞍钢党委举行“孟泰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会”,会上,中共鞍山市委第一书记兼鞍钢党委书记李东冶同志宣读鞍钢党委《关于向孟泰同志学习的决定》。
“孟泰”,在鞍钢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成为一个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群体。42年来,鞍钢已涌现出2000多个孟泰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鞍钢人铸就了以“孟泰精神”为主体的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精神,总共向共和国贡献了2亿吨钢,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李鹏总理在视察鞍钢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题词说:“发扬八十年代孟泰精神,走中国式发展钢铁道路。”
功勋卓著的孟泰已成为鞍山市劳动人民的一面光辉旗帜,在炼铁厂,他那爱国精神已经贯彻到每个工人的行动中。仅有10名工人的孟泰配管班,已出现了7名劳动模范和功臣。鞍山市的中小学校,都把“孟泰精神”当做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活教材。
1986年4月,鞍钢公司为孟泰同志举行了塑像揭幕仪式,基座上镌刻着“孟泰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3年4月,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为孟泰同志在立山公园建造了全身塑像,并将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
孟泰塑像的基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题词:"孟泰精神永放光芒"。
1993年4月30日,鞍钢工会与鞍山市立山区政府共同在立山公园建造的孟泰全身塑像落成,立山公园更名为孟泰公园。王鹤寿亲笔题写了孟泰公园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