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上海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郑敏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0年
职业诗人
郑敏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至今。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郑敏是在冯至的引领下与哲学也与里尔克的诗结下一生的情缘。她嗜读里尔克的诗,特别是对里尔克的名作《豹》更是情有独钟。她与里尔克一样,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建国前写的《金黄的稻束》就是这样的作品。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心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近邻》,十四行体组诗 《诗人与死》是受其诗友唐祈之死的触动写成,是她早年对生死问题进行哲理思索的延续。全诗借唐祈的死来关注和思考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我们都是火烈鸟/终生踩着赤色的火焰/穿过地狱,烧断了天桥/没有发出失去身份的呻吟我们羡慕火烈鸟/在草丛中找到甘甜的清水/在草丛上有无边的天空邈邈/它们会突然起飞/鲜红的细脚后垂。”诗一发表即引来好评,说“这组诗没有过多的哀婉和温情,整饬的十四行恰如死亡行进本身一样,严厉、冷静、必然,但暗中却布满了愤怒、悲伤、叹息、诅咒,种种情感的旋涡和潜流”。可见,郑敏对生死问题的诗性哲理观照,是建立在她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基础之上的,而决非哲理的直陈,真正实现了知性生命化的诗学追求。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郑敏《金黄的稻束》。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郑敏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0年
职业诗人
女诗人
郑敏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至今。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郑敏是在冯至的引领下与哲学也与里尔克的诗结下一生的情缘。她嗜读里尔克的诗,特别是对里尔克的名作《豹》更是情有独钟。她与里尔克一样,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建国前写的《金黄的稻束》就是这样的作品。
人物经历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心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近邻》,十四行体组诗 《诗人与死》是受其诗友唐祈之死的触动写成,是她早年对生死问题进行哲理思索的延续。全诗借唐祈的死来关注和思考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我们都是火烈鸟/终生踩着赤色的火焰/穿过地狱,烧断了天桥/没有发出失去身份的呻吟我们羡慕火烈鸟/在草丛中找到甘甜的清水/在草丛上有无边的天空邈邈/它们会突然起飞/鲜红的细脚后垂。”诗一发表即引来好评,说“这组诗没有过多的哀婉和温情,整饬的十四行恰如死亡行进本身一样,严厉、冷静、必然,但暗中却布满了愤怒、悲伤、叹息、诅咒,种种情感的旋涡和潜流”。可见,郑敏对生死问题的诗性哲理观照,是建立在她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基础之上的,而决非哲理的直陈,真正实现了知性生命化的诗学追求。
诗歌作品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郑敏《金黄的稻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