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长春市 [切换城市]
本名李继隆
别称李忠武
字号字霸图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上党(今山西长治)
出生时间950年
去世时间1005年3月17日
主要成就参与平后蜀、江南,败耶律休哥,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
官职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封爵陇西郡开国公
追赠中书令
谥号忠武
李继隆祖籍上党,其父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即宋太祖)撮合嫁与赵光义(即宋太宗)为妻,即后来的明德皇后。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兄长慕容延钊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天游猎练武等待机会。
乾德二年(964年),北宋讨伐后蜀的战争爆发,李继隆作为将门之家,年方弱冠就毅然从军,校军场上他每射必中受到赏识,被任命为果、阆州监军。慈母见到年轻的爱子将要远征不免非常担心,找来一些当年丈夫的老部下辅佐李继隆。没想到李继隆一口回绝道:“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就此踏上了漫长的征途。军人的生涯充满了危险,蜀道更是艰难,在胜利归来的路上李继隆连人带马掉入了山沟,幸运的是给一棵树挂住,人马无恙被救了上来。
随后,李继隆和三百士兵被派到长沙,去剿灭数千名当地的蛮族,武器只有刀和盾牌。但是年轻气盛的李继隆冒着蛮族不断施放的毒箭身先士卒,以伤亡100多人的代价打败了敌军。战斗中,他的手臂被敌人的毒箭贯穿,危在旦夕,好在部下得到解药,才获救治。此战,李继隆以勇猛传遍了全军。宋太祖听闻后对其赞赏有加,开宝七年(974年)攻南唐时,就派李继隆负责水路运输补给。唐军全力攻击宋军的水运,但李继隆屡屡击败南唐水军,并且斩杀了敌军一位高级将领,有力的保障了宋军补给。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继隆转任六宅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李继隆担任四面提举都监,一如既往“奋以先登,勇常冠军”。在与李汉琼攻打太原西城时,一次敌军投石机投出的石头,正好落在他身边,一位随从亲兵当场被击中身亡,但他仍然毫无惧色,从容战斗在第一线。北汉在宋军的打击下终于投降,李继隆为统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北汉灭亡后,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第一次幽州战役,与郭守文领先锋军击破契丹数千人。包围范阳时,又与郭守文担任先锋,大败契丹于湖翟河南。此时,因太宗的失误,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受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的反击,遭遇惨败,宋军各路人马都慌忙败退,只有李继隆所属部队且战且退,安全撤离,耶律休哥看后也大吃一惊。
战后,李继隆因功被命为镇州都监。辽军随后转入反攻,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韩匡嗣带领大军直抵满城。宋军按照太宗的部署分为八阵对峙,宋军有人提出八阵的部署力量过于分散,应该改为二阵,但大将崔翰犹豫不决,恐怕违反太宗的命令不好交待。当时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有了李继隆拍胸脯,宋军于是大胆的做了违背太宗意图的正确变阵。一场大战过后辽军惨败,被斩首万级、俘三万,杀敌约八万人。其后李继隆调任迁宫苑使、领妫州刺史,护三交屯兵。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辽人再次卷土重来,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李继隆跟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击溃了辽军。李继隆和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一直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同时,其他各路宋军也捷报传来,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也取得了胜利,辽军损失惨重,入侵计划全面崩溃。战后,李继隆改任改定州驻泊都监。
雍熙二年(985年),党项人李继迁诱杀曹光实,攻陷河西三寨,银州等地进围抚宁。李继隆又赴西北讨伐党项,他和王诜等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李继迁狼狈逃走。收复银州后,宋军再破悉利族,斩三千余级,出开光谷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岌伽罗腻十四族不愿归顺,李继隆与尹宪发动攻击,俘斩七千余级。战后,李继隆以辉煌战功,被加封为环州团练使,并护高阳关屯兵。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发动了第二次幽州战役。李继隆隶属曹彬一路,他作战勇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契丹将领一名,但因太宗与曹彬的错误,宋军遭到了惨败,各路人马伤亡惨重。但李继隆部队“军成列,虏不敢击”,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驻扎。当时有数万败兵溃散到定州,形势混乱,李继隆按照太宗指示,从容的安置败兵,受到太宗的表彰,改任侍卫马军都虞候、武州防御使。
同年冬,辽军反击全线展开,宋辽战于河间君子馆,宋军刘廷让领兵数万迎战,时任沧州都部署的李继隆率一万精兵为援。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死者数万。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优势兵力袭击,虽然王李二人顽强抵抗杀死了大批辽军,但终究寡不敌众。李继隆考虑到气候等形势对宋方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李继隆的撤退命令是完全正确的举动,但此却成为刘廷让推脱责任的把柄。战后,太宗震怒,下令李继隆赴京,对其进行调查,但事实很快大白天下,李继隆无罪释放。一年后,加领本州观察使。
端拱元年(988年),李继隆获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保顺节度使。九月,李继隆终于被任命为定州都部署,不过他面对的局面是险恶的,宋军精锐几乎在之前的歧沟关和君子馆两战中丧失殆尽,《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缘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皆无复斗志,河朔震恐”。
同年冬,辽军大将耶律休哥再次大举入侵,攻克涿州,陷长城口。李继隆领兵北上增援,不敌耶律休哥,宋军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领八万精骑继续南下,陷满城,南下祁州。李继隆再次赴战,路上遇敌激战之后斩获不少,最后依据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耶律休哥的精锐铁骑也没闲着,如风雷一般迅速扑向了唐河。面对辽军凌厉攻势,李继隆一面招来镇州都部署郭守文增援,一面在北岸设下二千名伏兵准备背后偷袭。耶律休哥很快发现了宋军伏兵,他首先对宋军伏兵实施攻击。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荆嗣出战救援,荆嗣杀入重围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抵抗。辽将耶律休哥亲率骑兵主力登上烽火台求战,然后全力冲击。勇将荆嗣顽强抵抗,战斗拉锯了好几个回合后,荆嗣军抵敌不住且战且退撤到南岸和李继隆主力会合。辽军见势迅速杀过河桥。李继隆的部下袁继忠见此慷慨陈词道“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但黄门林延寿等却拿出太宗不许出战的诏书。李继隆早已下定决心一战,他喝斥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下令田敏带领其数百名静塞骑兵来到阵前,“静塞”这个番号是北宋的精锐骑兵部队,史载:“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田敏不负众望带着骑兵“摧锋先入”。李继隆,荆嗣,郭守文乘势掩杀,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战后,辽军南下的势头被初步遏制。大将裴济本与李继隆不和,但此战中,二人摒弃前嫌,奋力拼杀,与敌军短兵相接,因而成为莫逆之交。
端拱二年(989年),耶律休哥再率三万铁骑南侵,旨在切断威虏军的补给。宋朝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建议放弃威虏军。李继隆表示反对,他召集镇,定,高阳关精锐万人,毅然出发运粮,归途中渡过徐河后遭到耶律休哥追击。李继隆派麾下大将尹继伦偷偷进至辽军后背。到了凌晨尹继伦乘耶律休哥不备,突然从背后袭击辽军,辽军正在用餐不及防备,顿时陷入混乱。尹继伦杀入辽军指挥部,劈面一刀,耶律休哥手臂差点被砍断,狼狈逃窜,但辽军毕竟人多,很快组织反击,尹继伦渐渐支持不住,连连败退。此刻李继隆和大将王杲,范廷召领兵杀到增援。辽军败状据《宋史》记载“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宋军追击了几十里,辽军在曹河遭到宋军孔守正伏击,又死伤不少。徐河战后,宋辽战争的形势为之一振,此后十年辽军没敢再次大举进攻。
淳化五年(994年),西北党项赵保忠(李继捧)与李继迁共谋反宋。李继隆再次出征,部下认为宋军兵少不如先在石堡城休整待情况而动,李继隆却说:“径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众寡。若先据石堡,众寡已露,岂复能进”宋军迅速行动开赴夏州,赵保忠被擒拿。
至道二年(996年),李继隆再次征讨李继迁,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因部署欠周密加之粮食不足,最终无功而返。
至道三年(997年),李继隆重建了镇戎军,这个要塞在以后的宋夏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真宗即位后,改命李继隆领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一个月后被召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去兵权,回到镇安军任职。
咸平二年(999年),遭逢母亲去世,旋即起复任职。
咸平四年(1001年),加检校太师。后改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出判许州。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军南下,李继隆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先于真宗前往澶州,与石保吉率军抵御。
景德二年(1005年)春,李继隆随真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共计一万四百户)及实封食邑(共计三千五百户)。适逢李继隆病发,真宗亲往慰问 。同年二月初五(3月17日),李继隆逝世,享年五十六岁。真宗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为他辍朝五日,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皇祐三年(1051年),宋仁宗御赐李继隆神道碑的碑额为“显功”。
石保吉在澶渊之战后推让功劳,评价李继隆道:布列行陈,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
杨亿在为李继隆作《墓志铭》时赞道:哲王建官,仰鉴悬象。紫微端门,实列贵相。文昌法宫,乃有上将。唯公践之,令问令望。国之大事,时惟五兵。入董藩卫,朕师不惊。出总戎律,乱略以清。唯公尸之,七德以贞。二矛重弓。高牙长(阙),雕戈淑旗。屏我王国,弩矢前驱。列鼎而食,殊邻不庭。拊剑太息,黼黻公衮。山(阙)陆离,赤舄几几。貂冠蝉緌,书日三接。宴见畴咨,启沃忠荩。行无越思,中山之师。辙乱旗靡,抗章请行。投袂而起,帝嘉旧勋。虑其劳止,旰食咨嗟。玺书褒美,控(阙)之骑。饮马于河,銮辂薄伐。战功居多,时龙驻跸。天骄请和,宣室饮至。朔陲止戈,帝居穆清。体貌尤异,中外式瞻。安危注意,事君致身。忧国尽瘁,呜呼彼苍。胡不憗遗,心领襄汉。镇兹璧田,河润九里。民戴二天,邑广千乗。禄逾万钱,乐只君子。胡不永年,岁将暮兮寒风冽,天皑皑兮飞密雪,繐帐俨兮犹悬,灵輀隐兮进辙,路悠远兮野苍茫,归夜台兮从先王,英魂邈兮骑箕尾,忠功蔼兮书太常,泉扃閴兮宿草荒,人生共尽兮吁可伤,唯勋名之不灭兮等维,嵩之峻极与洛水而灵长。
利瓦伊在奏议配享真宗庙庭人选时,称赞道: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沈毅有勇,倜傥好谋。从幸澶渊,实总兵要,奋威却敌,厥功茂焉。
王称在《东都事略》中评价:独澶渊之役,石保吉与李继隆不矜其功,更相推逊于上前,为可嘉也,保吉曰:“布列行陈,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继隆曰:“宣力用心,躬率将士,臣不如保吉。”岂不贤哉。
脱脱在《元史》中对其作出总评:继隆出贵胄,善骑射,晓音律,感慨自树,深沉有城府,严于御下。好读《春秋左氏传》,喜名誉,宾礼儒士。在太宗朝,特被亲信,每征行,必委以机要。真宗以元舅之亲,不欲烦以军旅,优游近藩,恩礼甚笃。然多智用,能谦谨保身。
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中赞道:隆戍邵州,领卒三百。蛮贼数千,一战逐北。获将送京,道中病革。斩首上闻,喜权有得。城破有机,隆先奏白。果如其言,至期报克。契丹犯边,战遵诏额。隆急破之,违诏愿责。从征幽州,一人功窄。传众丧师,令军生色。保忠继迁,运谋作贼。继隆讨之,擒遁两迫。后纵无功,亦称奇特。
《历代群英歌》称赞:王旦裁抑奔竞,继隆(李继隆)不附权臣。
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评价:继隆出于贵胄,感慨自立,在太宗朝,特被亲信,每征行,必总戎政。帝以元舅之故,不欲烦之军旅,优游近籓,恩礼甚笃,继隆亦多智,用能谦谨保身。
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评价五路出讨李继迁事件时提及李继隆:至若至道二年之五路出师,李继隆等不战即还,王超、范廷召,虽战退继迁,亦即回镇,彼殆视庙谟之无成算,姑为是因循推诿,聊作壁上观乎?然威日堕而寇且日深矣!
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中总结满城之战的胜利原因时,将李继隆与赵延进一并评价道:同时亦显示赵延进、李继隆二将,对于军事颇有见地。尤其可贵者,二将“倘有丧师,独当其责”之负责精神。
兄弟友爱
自宋太宗淳化年间后,李继隆长年在边关任职,其弟李继和常常随行,兄弟之间非常友爱,李继隆常让李继和入奏机密之事。李继隆被罢去兵权后,亲手抄录唐初名臣李勣遗下的训诫授给李继和,说:“吾门不坠者在尔矣。”
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赵桢即位,李继隆与李沆、王旦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李继隆位列其中。在明代成书的《广名将传》中,李继隆位列其中。
李直,不仕。
祖父
李肇,在后唐官至都壕寨使、检校司徒,后在与契丹的战斗中战死,累赠尚书令。
祖母
赵氏,累封莱国太夫人。
父亲
李处耘,字正元,北宋开国功臣,卒后追赠宣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累赠中书令,追封豳王。
母亲
吴氏,封齐国太夫人。
妹妹
明德皇后李氏,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
弟弟
李继和,字周叔,历任供奉官、洛苑使、西上阁门使、殿前都虞候、端州防御使,追赠镇国军节度使。
李继恂,官至洛苑使、顺州刺史,追赠左神武大将军。
李昭庆,李继隆之子,任洛苑使。
杨亿《武夷新集·李继隆墓志》
钱若水《太宗实录》
沈括《梦溪笔谈》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脱脱《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
吴广成《西夏书事》
嵇璜《钦定续通志·卷三百》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李继隆
别称李忠武
字号字霸图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上党(今山西长治)
出生时间950年
去世时间1005年3月17日
主要成就参与平后蜀、江南,败耶律休哥,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
官职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封爵陇西郡开国公
追赠中书令
谥号忠武
人物生平
将门出身
李继隆祖籍上党,其父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即宋太祖)撮合嫁与赵光义(即宋太宗)为妻,即后来的明德皇后。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兄长慕容延钊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天游猎练武等待机会。
南征北战
乾德二年(964年),北宋讨伐后蜀的战争爆发,李继隆作为将门之家,年方弱冠就毅然从军,校军场上他每射必中受到赏识,被任命为果、阆州监军。慈母见到年轻的爱子将要远征不免非常担心,找来一些当年丈夫的老部下辅佐李继隆。没想到李继隆一口回绝道:“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就此踏上了漫长的征途。军人的生涯充满了危险,蜀道更是艰难,在胜利归来的路上李继隆连人带马掉入了山沟,幸运的是给一棵树挂住,人马无恙被救了上来。
随后,李继隆和三百士兵被派到长沙,去剿灭数千名当地的蛮族,武器只有刀和盾牌。但是年轻气盛的李继隆冒着蛮族不断施放的毒箭身先士卒,以伤亡100多人的代价打败了敌军。战斗中,他的手臂被敌人的毒箭贯穿,危在旦夕,好在部下得到解药,才获救治。此战,李继隆以勇猛传遍了全军。宋太祖听闻后对其赞赏有加,开宝七年(974年)攻南唐时,就派李继隆负责水路运输补给。唐军全力攻击宋军的水运,但李继隆屡屡击败南唐水军,并且斩杀了敌军一位高级将领,有力的保障了宋军补给。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继隆转任六宅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李继隆担任四面提举都监,一如既往“奋以先登,勇常冠军”。在与李汉琼攻打太原西城时,一次敌军投石机投出的石头,正好落在他身边,一位随从亲兵当场被击中身亡,但他仍然毫无惧色,从容战斗在第一线。北汉在宋军的打击下终于投降,李继隆为统一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幽州战役
北汉灭亡后,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第一次幽州战役,与郭守文领先锋军击破契丹数千人。包围范阳时,又与郭守文担任先锋,大败契丹于湖翟河南。此时,因太宗的失误,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受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的反击,遭遇惨败,宋军各路人马都慌忙败退,只有李继隆所属部队且战且退,安全撤离,耶律休哥看后也大吃一惊。
战后,李继隆因功被命为镇州都监。辽军随后转入反攻,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韩匡嗣带领大军直抵满城。宋军按照太宗的部署分为八阵对峙,宋军有人提出八阵的部署力量过于分散,应该改为二阵,但大将崔翰犹豫不决,恐怕违反太宗的命令不好交待。当时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有了李继隆拍胸脯,宋军于是大胆的做了违背太宗意图的正确变阵。一场大战过后辽军惨败,被斩首万级、俘三万,杀敌约八万人。其后李继隆调任迁宫苑使、领妫州刺史,护三交屯兵。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辽人再次卷土重来,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李继隆跟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击溃了辽军。李继隆和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一直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同时,其他各路宋军也捷报传来,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也取得了胜利,辽军损失惨重,入侵计划全面崩溃。战后,李继隆改任改定州驻泊都监。
雍熙二年(985年),党项人李继迁诱杀曹光实,攻陷河西三寨,银州等地进围抚宁。李继隆又赴西北讨伐党项,他和王诜等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李继迁狼狈逃走。收复银州后,宋军再破悉利族,斩三千余级,出开光谷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岌伽罗腻十四族不愿归顺,李继隆与尹宪发动攻击,俘斩七千余级。战后,李继隆以辉煌战功,被加封为环州团练使,并护高阳关屯兵。
第二次幽州战役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发动了第二次幽州战役。李继隆隶属曹彬一路,他作战勇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契丹将领一名,但因太宗与曹彬的错误,宋军遭到了惨败,各路人马伤亡惨重。但李继隆部队“军成列,虏不敢击”,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驻扎。当时有数万败兵溃散到定州,形势混乱,李继隆按照太宗指示,从容的安置败兵,受到太宗的表彰,改任侍卫马军都虞候、武州防御使。
同年冬,辽军反击全线展开,宋辽战于河间君子馆,宋军刘廷让领兵数万迎战,时任沧州都部署的李继隆率一万精兵为援。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死者数万。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优势兵力袭击,虽然王李二人顽强抵抗杀死了大批辽军,但终究寡不敌众。李继隆考虑到气候等形势对宋方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李继隆的撤退命令是完全正确的举动,但此却成为刘廷让推脱责任的把柄。战后,太宗震怒,下令李继隆赴京,对其进行调查,但事实很快大白天下,李继隆无罪释放。一年后,加领本州观察使。
双雄争锋
端拱元年(988年),李继隆获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保顺节度使。九月,李继隆终于被任命为定州都部署,不过他面对的局面是险恶的,宋军精锐几乎在之前的歧沟关和君子馆两战中丧失殆尽,《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缘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皆无复斗志,河朔震恐”。
同年冬,辽军大将耶律休哥再次大举入侵,攻克涿州,陷长城口。李继隆领兵北上增援,不敌耶律休哥,宋军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领八万精骑继续南下,陷满城,南下祁州。李继隆再次赴战,路上遇敌激战之后斩获不少,最后依据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耶律休哥的精锐铁骑也没闲着,如风雷一般迅速扑向了唐河。面对辽军凌厉攻势,李继隆一面招来镇州都部署郭守文增援,一面在北岸设下二千名伏兵准备背后偷袭。耶律休哥很快发现了宋军伏兵,他首先对宋军伏兵实施攻击。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荆嗣出战救援,荆嗣杀入重围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抵抗。辽将耶律休哥亲率骑兵主力登上烽火台求战,然后全力冲击。勇将荆嗣顽强抵抗,战斗拉锯了好几个回合后,荆嗣军抵敌不住且战且退撤到南岸和李继隆主力会合。辽军见势迅速杀过河桥。李继隆的部下袁继忠见此慷慨陈词道“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但黄门林延寿等却拿出太宗不许出战的诏书。李继隆早已下定决心一战,他喝斥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下令田敏带领其数百名静塞骑兵来到阵前,“静塞”这个番号是北宋的精锐骑兵部队,史载:“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田敏不负众望带着骑兵“摧锋先入”。李继隆,荆嗣,郭守文乘势掩杀,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战后,辽军南下的势头被初步遏制。大将裴济本与李继隆不和,但此战中,二人摒弃前嫌,奋力拼杀,与敌军短兵相接,因而成为莫逆之交。
端拱二年(989年),耶律休哥再率三万铁骑南侵,旨在切断威虏军的补给。宋朝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建议放弃威虏军。李继隆表示反对,他召集镇,定,高阳关精锐万人,毅然出发运粮,归途中渡过徐河后遭到耶律休哥追击。李继隆派麾下大将尹继伦偷偷进至辽军后背。到了凌晨尹继伦乘耶律休哥不备,突然从背后袭击辽军,辽军正在用餐不及防备,顿时陷入混乱。尹继伦杀入辽军指挥部,劈面一刀,耶律休哥手臂差点被砍断,狼狈逃窜,但辽军毕竟人多,很快组织反击,尹继伦渐渐支持不住,连连败退。此刻李继隆和大将王杲,范廷召领兵杀到增援。辽军败状据《宋史》记载“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宋军追击了几十里,辽军在曹河遭到宋军孔守正伏击,又死伤不少。徐河战后,宋辽战争的形势为之一振,此后十年辽军没敢再次大举进攻。
老骥伏枥
淳化五年(994年),西北党项赵保忠(李继捧)与李继迁共谋反宋。李继隆再次出征,部下认为宋军兵少不如先在石堡城休整待情况而动,李继隆却说:“径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众寡。若先据石堡,众寡已露,岂复能进”宋军迅速行动开赴夏州,赵保忠被擒拿。
至道二年(996年),李继隆再次征讨李继迁,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因部署欠周密加之粮食不足,最终无功而返。
至道三年(997年),李继隆重建了镇戎军,这个要塞在以后的宋夏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解罢兵柄
宋真宗即位后,改命李继隆领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一个月后被召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去兵权,回到镇安军任职。
咸平二年(999年),遭逢母亲去世,旋即起复任职。
咸平四年(1001年),加检校太师。后改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出判许州。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军南下,李继隆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先于真宗前往澶州,与石保吉率军抵御。
景德二年(1005年)春,李继隆随真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一千户(共计一万四百户)及实封食邑(共计三千五百户)。适逢李继隆病发,真宗亲往慰问 。同年二月初五(3月17日),李继隆逝世,享年五十六岁。真宗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为他辍朝五日,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皇祐三年(1051年),宋仁宗御赐李继隆神道碑的碑额为“显功”。
人物评价
石保吉在澶渊之战后推让功劳,评价李继隆道:布列行陈,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
杨亿在为李继隆作《墓志铭》时赞道:哲王建官,仰鉴悬象。紫微端门,实列贵相。文昌法宫,乃有上将。唯公践之,令问令望。国之大事,时惟五兵。入董藩卫,朕师不惊。出总戎律,乱略以清。唯公尸之,七德以贞。二矛重弓。高牙长(阙),雕戈淑旗。屏我王国,弩矢前驱。列鼎而食,殊邻不庭。拊剑太息,黼黻公衮。山(阙)陆离,赤舄几几。貂冠蝉緌,书日三接。宴见畴咨,启沃忠荩。行无越思,中山之师。辙乱旗靡,抗章请行。投袂而起,帝嘉旧勋。虑其劳止,旰食咨嗟。玺书褒美,控(阙)之骑。饮马于河,銮辂薄伐。战功居多,时龙驻跸。天骄请和,宣室饮至。朔陲止戈,帝居穆清。体貌尤异,中外式瞻。安危注意,事君致身。忧国尽瘁,呜呼彼苍。胡不憗遗,心领襄汉。镇兹璧田,河润九里。民戴二天,邑广千乗。禄逾万钱,乐只君子。胡不永年,岁将暮兮寒风冽,天皑皑兮飞密雪,繐帐俨兮犹悬,灵輀隐兮进辙,路悠远兮野苍茫,归夜台兮从先王,英魂邈兮骑箕尾,忠功蔼兮书太常,泉扃閴兮宿草荒,人生共尽兮吁可伤,唯勋名之不灭兮等维,嵩之峻极与洛水而灵长。
利瓦伊在奏议配享真宗庙庭人选时,称赞道: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沈毅有勇,倜傥好谋。从幸澶渊,实总兵要,奋威却敌,厥功茂焉。
王称在《东都事略》中评价:独澶渊之役,石保吉与李继隆不矜其功,更相推逊于上前,为可嘉也,保吉曰:“布列行陈,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继隆曰:“宣力用心,躬率将士,臣不如保吉。”岂不贤哉。
脱脱在《元史》中对其作出总评:继隆出贵胄,善骑射,晓音律,感慨自树,深沉有城府,严于御下。好读《春秋左氏传》,喜名誉,宾礼儒士。在太宗朝,特被亲信,每征行,必委以机要。真宗以元舅之亲,不欲烦以军旅,优游近藩,恩礼甚笃。然多智用,能谦谨保身。
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中赞道:隆戍邵州,领卒三百。蛮贼数千,一战逐北。获将送京,道中病革。斩首上闻,喜权有得。城破有机,隆先奏白。果如其言,至期报克。契丹犯边,战遵诏额。隆急破之,违诏愿责。从征幽州,一人功窄。传众丧师,令军生色。保忠继迁,运谋作贼。继隆讨之,擒遁两迫。后纵无功,亦称奇特。
《历代群英歌》称赞:王旦裁抑奔竞,继隆(李继隆)不附权臣。
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评价:继隆出于贵胄,感慨自立,在太宗朝,特被亲信,每征行,必总戎政。帝以元舅之故,不欲烦之军旅,优游近籓,恩礼甚笃,继隆亦多智,用能谦谨保身。
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评价五路出讨李继迁事件时提及李继隆:至若至道二年之五路出师,李继隆等不战即还,王超、范廷召,虽战退继迁,亦即回镇,彼殆视庙谟之无成算,姑为是因循推诿,聊作壁上观乎?然威日堕而寇且日深矣!
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中总结满城之战的胜利原因时,将李继隆与赵延进一并评价道:同时亦显示赵延进、李继隆二将,对于军事颇有见地。尤其可贵者,二将“倘有丧师,独当其责”之负责精神。
逸闻趣事
兄弟友爱
自宋太宗淳化年间后,李继隆长年在边关任职,其弟李继和常常随行,兄弟之间非常友爱,李继隆常让李继和入奏机密之事。李继隆被罢去兵权后,亲手抄录唐初名臣李勣遗下的训诫授给李继和,说:“吾门不坠者在尔矣。”
后世地位
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赵桢即位,李继隆与李沆、王旦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李继隆位列其中。在明代成书的《广名将传》中,李继隆位列其中。
家族成员
曾祖父
李直,不仕。
祖父母
祖父
李肇,在后唐官至都壕寨使、检校司徒,后在与契丹的战斗中战死,累赠尚书令。
祖母
赵氏,累封莱国太夫人。
父母
父亲
李处耘,字正元,北宋开国功臣,卒后追赠宣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累赠中书令,追封豳王。
母亲
吴氏,封齐国太夫人。
同辈
妹妹
明德皇后李氏,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
弟弟
李继和,字周叔,历任供奉官、洛苑使、西上阁门使、殿前都虞候、端州防御使,追赠镇国军节度使。
李继恂,官至洛苑使、顺州刺史,追赠左神武大将军。
儿子
李昭庆,李继隆之子,任洛苑使。
史料记载
杨亿《武夷新集·李继隆墓志》
钱若水《太宗实录》
沈括《梦溪笔谈》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脱脱《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
吴广成《西夏书事》
嵇璜《钦定续通志·卷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