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南昌市 [切换城市]
本名朱高煦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北平
出生时间1380年12月30日
去世时间1426年10月6日
主要成就随父靖难,参与夺嫡
爵位高阳郡王→汉王→庶人
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曾与诸王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明太祖对他非常厌恶。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煦被封为高阳郡王。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同入朝。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朱高煦非但不听,还盗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今北京)。归途之中,朱高煦经常杀死官民,还在涿州击杀驿丞,朝臣都因此指责燕王。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1400年(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并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后来,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南军,将朱棣救出。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又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亲率军队力战,终于将南军击退。
靖难之役时,朱棣多次濒临危难,在朱高煦的力战下方转败为胜,因此认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并恃功骄纵,多行不法之事。后来,朱棣继位,是为明成祖,命朱高煦率军前往开平防守边境。
当时,朝廷正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都喜欢朱高煦,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的功劳,请求立朱高煦为太子。成祖难以决断,最终还是认为世子朱高炽仁贤,又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过失太多,没有同意。
1404年(永乐二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随巡北京时,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成祖无奈,只得同意。
后来,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护卫,行事更加放纵。他自负勇武,又常跟随成祖左右,便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1415年(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1416年(永乐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
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成祖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将他的亲信诛杀。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三月,成祖将朱高煦徙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并命他即日起程。朱高煦到达封地后,心怀怨念,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朱高煦仍不肯悔改。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当时正在北京,窥视朝廷举动,朱高煦也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明仁宗知道后,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
1425年(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不久,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对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的赏赐厚于其他王府。
后来,朱高煦向宣宗提出请求,敷陈利国安民四事。宣宗命有关官员将其建议予以实施,又复信答谢。此后,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请求,宣宗都按照他的意见一一照办,朱高煦却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
当时,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谋反,改名换姓,由小路赶往北京告变。明宣宗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赐书信给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压阵,面南而坐会见侯泰,并道:“永乐年间皇帝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你回去告诉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侯泰非常恐惧,只好返回京师。宣宗问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据实回答。
同月,朱高煦派百户陈刚上疏,又给公侯大臣写信,多有指斥之词。宣宗叹道:“汉王果然谋反了。”于是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御驾亲征。张辅奏道:“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宣宗道:“你确实可以平定叛乱,但我刚刚继位,也许还有心怀二意的小人,若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朱高煦起初听闻薛禄率军,非常高兴,认为容易对付,及至得知宣宗亲征,方才害怕。后来,宣宗致信给朱高煦道:“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杀,成于伍被。现在大军压境,你只要交出怂恿谋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过失,恩惠礼遇与原先一样,不然的话,一开战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当成奇货绑了献于朕,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征讨大军前锋到达乐安后,朱高煦下战书,约定明晨开战。宣宗命大军疾行,驻军在乐安城北,包围四门,并发射神机铳箭,震慑叛军,又不顾众将请求,再次把劝降书信射入城内,朱高煦仍不理会。
这时,城内叛军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宣宗。朱高煦大惊,暗中派人到行营面见宣宗,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许。当夜,朱高煦把兵器与通谋书信全部烧毁。次日,宣宗移驻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劝阻,只得假意回到汉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
这时,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许,还把弹劾奏章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朱高煦余党全部被擒后,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朱高煦曾与兄长朱高炽同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行走,不慎跌了个跟头。朱高煦在后讪笑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皇太孙朱瞻基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顾失色。
谷应泰:①高煦为文皇第二子,强力善骑射。燕藩兵起,摧锋陷敌,从征有功。而仁宗之在青宫也,性仁柔,体肥足壖,高煦轻之,以为可取而代也。于是潜谋夺长,飞语倾危,私造兵器,阴养死士,中伤东宫官属,自比天策上将。而驸马王宁、淇国公丘福,亦复官府交通,阴图翼戴。自非居守功高,嫡长分定,又且张妃执爨,阴教克修,则成师名子,如意类吾,文皇之意亦未保其克终也。然而煦者,不过桀骜不臣,非有深图远算,特以成祖喜其猛鸷,昭帝曲加友爱,于时父兄见骄,恃爱肆奸。封云南,则恚怒不去,封青州,则托故不行。支解无罪,僭用乘舆,逆节所萌,有自来矣。然而煦之谋,非有湘东刻檀之狡也;煦之才,非有曹植自试之铭也;地不过乐安,煦非有吴、楚七国之强也;人不过王斌、朱烜,煦非有贯高、伍被之佐也。乃以宣宗初御,轻其年少,陈兵踞坐,声罪朝廷。所幸神机内断,亲督六师。煦不先争济南,转躏河北,而困守孤城,束身就缚,岂非外多夸诈,内实怯懦,宣宗料敌真神算也。②其后逍遥城中,煦婴锁絷。槛猿未尝不牢,缚虎未尝不急,而忽伸一足,勾上踣地,以致铜缸燃炭,身首为灰。彼岂真有阍戕戴吴,筑击秦庭之智哉!要不过桀骜不臣,适以杀其躯耳。
张永山:朱高煦不过是一个在政治上怀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制造叛乱,违逆军心民意的野心家。在军事上,朱高煦是无谋无断、无深图远算之人。他在违逆形势的情况下发动叛乱,既在政治上负叛乱之名,又在军事上仓促盲动,困守乐安,自取灭亡。
父亲:朱棣,明成祖。
母亲:徐氏,仁孝文皇后,徐达之女。
大哥:朱高炽,明仁宗。
三弟:朱高燧,封赵王。
四弟:朱高爔,早夭。
长子:朱瞻壑,懿庄世子。
次子:朱瞻圻,封汉世子,后被废为庶人,圈禁凤阳。
三子:朱瞻坦,封汉世子。
四子:朱瞻垐,封济阳王。
五子:朱瞻域,封临淄王。
六子:朱瞻垶,封昌乐王。
七子:朱瞻墿,封淄川王。
八子:朱瞻坪,封齐东王。
九子:朱瞻壔,封任城王。
十子:朱瞻□,封海丰王。
十一子:朱瞻垹,封新泰王。
《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
《国朝献徵录·卷二·宗室二·汉庶人传》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朱高煦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北平
出生时间1380年12月30日
去世时间1426年10月6日
主要成就随父靖难,参与夺嫡
爵位高阳郡王→汉王→庶人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曾与诸王子一同被明太祖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明太祖对他非常厌恶。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煦被封为高阳郡王。
靖难建功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同入朝。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朱高煦非但不听,还盗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今北京)。归途之中,朱高煦经常杀死官民,还在涿州击杀驿丞,朝臣都因此指责燕王。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出征,经常作为前锋。1400年(建文二年),朱高煦参加白沟河之战,并率精骑冲阵,斩杀都督瞿能。后来,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南军,将朱棣救出。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南军击败,朱高煦率军赶到。朱棣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又抚摸着他的背部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朱高煦亲率军队力战,终于将南军击退。
参与夺嫡
靖难之役时,朱棣多次濒临危难,在朱高煦的力战下方转败为胜,因此认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并恃功骄纵,多行不法之事。后来,朱棣继位,是为明成祖,命朱高煦率军前往开平防守边境。
当时,朝廷正商议立储之事。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都喜欢朱高煦,常在成祖面前称赞他的功劳,请求立朱高煦为太子。成祖难以决断,最终还是认为世子朱高炽仁贤,又是太祖所立,而朱高煦过失太多,没有同意。
1404年(永乐二年),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煦道:“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随巡北京时,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成祖无奈,只得同意。
后来,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护卫,行事更加放纵。他自负勇武,又常跟随成祖左右,便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
1415年(永乐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疑心他有夺嫡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煦还是不肯动身,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
就藩乐安
1416年(永乐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
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成祖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将他的亲信诛杀。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三月,成祖将朱高煦徙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并命他即日起程。朱高煦到达封地后,心怀怨念,更加着急地策划谋反。朱高炽虽多次致书劝诫,朱高煦仍不肯悔改。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朱高煦之子朱瞻圻当时正在北京,窥视朝廷举动,朱高煦也派遣心腹入京,伺机叛乱。明仁宗知道后,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
1425年(洪熙元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猝,没有成功。不久,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对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的赏赐厚于其他王府。
后来,朱高煦向宣宗提出请求,敷陈利国安民四事。宣宗命有关官员将其建议予以实施,又复信答谢。此后,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请求,宣宗都按照他的意见一一照办,朱高煦却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起兵造反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
当时,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谋反,改名换姓,由小路赶往北京告变。明宣宗仍不忍用兵,派宦官侯泰赐书信给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压阵,面南而坐会见侯泰,并道:“永乐年间皇帝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你回去告诉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侯泰非常恐惧,只好返回京师。宣宗问起朱高煦所言,侯泰不敢据实回答。
同月,朱高煦派百户陈刚上疏,又给公侯大臣写信,多有指斥之词。宣宗叹道:“汉王果然谋反了。”于是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御驾亲征。张辅奏道:“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宣宗道:“你确实可以平定叛乱,但我刚刚继位,也许还有心怀二意的小人,若不亲征,便不能安定小人的反叛。”
朱高煦起初听闻薛禄率军,非常高兴,认为容易对付,及至得知宣宗亲征,方才害怕。后来,宣宗致信给朱高煦道:“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杀,成于伍被。现在大军压境,你只要交出怂恿谋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过失,恩惠礼遇与原先一样,不然的话,一开战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当成奇货绑了献于朕,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征讨大军前锋到达乐安后,朱高煦下战书,约定明晨开战。宣宗命大军疾行,驻军在乐安城北,包围四门,并发射神机铳箭,震慑叛军,又不顾众将请求,再次把劝降书信射入城内,朱高煦仍不理会。
这时,城内叛军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宣宗。朱高煦大惊,暗中派人到行营面见宣宗,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许。当夜,朱高煦把兵器与通谋书信全部烧毁。次日,宣宗移驻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劝阻,只得假意回到汉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
被杀
这时,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许,还把弹劾奏章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朱高煦余党全部被擒后,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轶事典故
朱高煦曾与兄长朱高炽同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行走,不慎跌了个跟头。朱高煦在后讪笑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皇太孙朱瞻基应声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顾失色。
人物评价
谷应泰:①高煦为文皇第二子,强力善骑射。燕藩兵起,摧锋陷敌,从征有功。而仁宗之在青宫也,性仁柔,体肥足壖,高煦轻之,以为可取而代也。于是潜谋夺长,飞语倾危,私造兵器,阴养死士,中伤东宫官属,自比天策上将。而驸马王宁、淇国公丘福,亦复官府交通,阴图翼戴。自非居守功高,嫡长分定,又且张妃执爨,阴教克修,则成师名子,如意类吾,文皇之意亦未保其克终也。然而煦者,不过桀骜不臣,非有深图远算,特以成祖喜其猛鸷,昭帝曲加友爱,于时父兄见骄,恃爱肆奸。封云南,则恚怒不去,封青州,则托故不行。支解无罪,僭用乘舆,逆节所萌,有自来矣。然而煦之谋,非有湘东刻檀之狡也;煦之才,非有曹植自试之铭也;地不过乐安,煦非有吴、楚七国之强也;人不过王斌、朱烜,煦非有贯高、伍被之佐也。乃以宣宗初御,轻其年少,陈兵踞坐,声罪朝廷。所幸神机内断,亲督六师。煦不先争济南,转躏河北,而困守孤城,束身就缚,岂非外多夸诈,内实怯懦,宣宗料敌真神算也。②其后逍遥城中,煦婴锁絷。槛猿未尝不牢,缚虎未尝不急,而忽伸一足,勾上踣地,以致铜缸燃炭,身首为灰。彼岂真有阍戕戴吴,筑击秦庭之智哉!要不过桀骜不臣,适以杀其躯耳。
张永山:朱高煦不过是一个在政治上怀有野心,居功自傲,蓄意制造叛乱,违逆军心民意的野心家。在军事上,朱高煦是无谋无断、无深图远算之人。他在违逆形势的情况下发动叛乱,既在政治上负叛乱之名,又在军事上仓促盲动,困守乐安,自取灭亡。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朱棣,明成祖。
母亲:徐氏,仁孝文皇后,徐达之女。
兄弟
大哥:朱高炽,明仁宗。
三弟:朱高燧,封赵王。
四弟:朱高爔,早夭。
儿子
长子:朱瞻壑,懿庄世子。
次子:朱瞻圻,封汉世子,后被废为庶人,圈禁凤阳。
三子:朱瞻坦,封汉世子。
四子:朱瞻垐,封济阳王。
五子:朱瞻域,封临淄王。
六子:朱瞻垶,封昌乐王。
七子:朱瞻墿,封淄川王。
八子:朱瞻坪,封齐东王。
九子:朱瞻壔,封任城王。
十子:朱瞻□,封海丰王。
十一子:朱瞻垹,封新泰王。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
《国朝献徵录·卷二·宗室二·汉庶人传》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