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乌鲁木齐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戴正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66年
职业军官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戴正华(1901—1966)安徽省合肥市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军委总卫生部主任,一二0师卫生部政治委员,晋西北卫生学校副校长,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6年6月22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1901年 戴正华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县湖滨乡六家畈。幼年在六家畈、撮镇私塾读书。
1921年 去上海考入南洋专门学校学医,积极参加五卅运动。
1925年 毕业后,先后任黄浦军官学校军医、广东国民党总兵站医院内科主任、国民政府陆军四十四军卫生队队长和第五十六师少校军医。在军营生活中,他耳闻目睹官场内部的相互倾轧和社会制度的腐败,思想彷徨,亟想寻求新的生活出路。
1931年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戴正华所在的第五十六师被红军歼灭3个团,他被红军解放,便毅然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参加红三军团任军医。面对敌军的不断“围剿”和严密封锁,红军伤病员增多,医疗条件低劣,他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自制手术刀、剪子、镊子等医疗器械和药品,抢救伤病员。
1932年 春,他在根据地的永新县黄岗医院,一面克服困难治疗伤病员,一面办起医训班,自编教材讲课,培养医护人才。他懂几国语言,凡从战场缴获的进口药品,别人看不懂的,他都能一一译出,使药品得以及时提供使用。
1933年 9月,他调任湘赣军区司令部医务主任。
1934年 1月,跟随肖克、王震指挥的红军第十七师北出南浔。经受严酷战争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戴正华任六军团卫生部部长,随部队长征北上,组织上配给他的马,他让给伤病员骑,自己步行在部队的首尾,随时为伤病员治疗。经阿坝过草地时,有的战士带的干粮吃完了,他就节省一点干粮让战士吃,自己则挖野菜草根充饥。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后,他被提任中央红军总卫生部医务主任。
1940年 戴正华调任八路军一二○师卫生部政委,从延安率领一支医疗队爬山涉水,迂廻绕道,冲破日军的封锁线,辗转一个多月,到达晋西北的根据地后,在河家川创办一二○师医院,治愈了一大批抗日负伤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历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卫生主任等职,致力于军队卫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医疗事业的建设,卓有成效。
全国解放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率领医务人员志愿入朝,及时研究解决了志愿军后勤卫生部门工作中的许多困难,为保障志愿军将士的健康作出贡献。
1952年 12月,戴正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1955年 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 6月22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三军团军团部军医、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卫生部部长,湘赣军区医务主任,红六军团卫生部部长,红一方面军总卫生部教员、卫生部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军委总卫生部主任,一二○师卫生部政治委员,晋西北卫生学校副校长,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卫生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东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戴正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66年
职业军官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人物生平
戴正华(1901—1966)安徽省合肥市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军委总卫生部主任,一二0师卫生部政治委员,晋西北卫生学校副校长,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6年6月22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1901年 戴正华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县湖滨乡六家畈。幼年在六家畈、撮镇私塾读书。
1921年 去上海考入南洋专门学校学医,积极参加五卅运动。
1925年 毕业后,先后任黄浦军官学校军医、广东国民党总兵站医院内科主任、国民政府陆军四十四军卫生队队长和第五十六师少校军医。在军营生活中,他耳闻目睹官场内部的相互倾轧和社会制度的腐败,思想彷徨,亟想寻求新的生活出路。
1931年蒋介石纠集2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戴正华所在的第五十六师被红军歼灭3个团,他被红军解放,便毅然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参加红三军团任军医。面对敌军的不断“围剿”和严密封锁,红军伤病员增多,医疗条件低劣,他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自制手术刀、剪子、镊子等医疗器械和药品,抢救伤病员。
1932年 春,他在根据地的永新县黄岗医院,一面克服困难治疗伤病员,一面办起医训班,自编教材讲课,培养医护人才。他懂几国语言,凡从战场缴获的进口药品,别人看不懂的,他都能一一译出,使药品得以及时提供使用。
1933年 9月,他调任湘赣军区司令部医务主任。
1934年 1月,跟随肖克、王震指挥的红军第十七师北出南浔。经受严酷战争的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戴正华任六军团卫生部部长,随部队长征北上,组织上配给他的马,他让给伤病员骑,自己步行在部队的首尾,随时为伤病员治疗。经阿坝过草地时,有的战士带的干粮吃完了,他就节省一点干粮让战士吃,自己则挖野菜草根充饥。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后,他被提任中央红军总卫生部医务主任。
1940年 戴正华调任八路军一二○师卫生部政委,从延安率领一支医疗队爬山涉水,迂廻绕道,冲破日军的封锁线,辗转一个多月,到达晋西北的根据地后,在河家川创办一二○师医院,治愈了一大批抗日负伤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历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卫生主任等职,致力于军队卫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医疗事业的建设,卓有成效。
全国解放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为支持抗美援朝战争,曾多次率领医务人员志愿入朝,及时研究解决了志愿军后勤卫生部门工作中的许多困难,为保障志愿军将士的健康作出贡献。
1952年 12月,戴正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1955年 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 6月22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任职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三军团军团部军医、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卫生部部长,湘赣军区医务主任,红六军团卫生部部长,红一方面军总卫生部教员、卫生部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军委总卫生部主任,一二○师卫生部政治委员,晋西北卫生学校副校长,军委总卫生部医政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卫生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东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