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海口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景清
国籍明
出生地陕西邠州宜禄驿
逝世日期1402年
职业官员
主要成就进士
景清,本耿姓,讹景,明陕西邠州宜禄驿(今长武县芋元乡景家河村)人。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陕西真宁县(今甘肃正宁县)辛庄里寨子村外祖母家中,入真宁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三十年春,召见,命署左佥都御史。以奏疏字误,怀印更改,为给事中所劾,下诏狱。寻宥之。诏巡察川、陕私茶,除金华知府。建文初,为北平参议。燕王与语,言论明晰,大称赏。再迁御史大夫。燕师入,诸臣死者甚众。清素预密谋,且约孝孺等同殉国,至是独诣阙自归,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绯怀刃入。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独著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景清,据说本是耿姓,讹传为景,系明真宁县新庄里寨子村(即今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
景清自小家贫如洗,但却聪颖好学,文思敏捷,读书过目成诵。就读国子监时,因家贫买不起书,经常向人借书读。有一次,他向一位姓巩的同学借1本书读,但其不肯借他,景清多次恳求,他以书系“家传秘书”为由,答应只能借读一晚,第二天凌晨就要归还。第二天,这位同学催他还书,他慌称书是自己的,并非借阅。为此双方争论不休。后来去找先生打官司,景清抢先说此书是他家的“家传秘书”,已经传了几辈人,他可熟背如流。先生让景清当面背书,景清不慌不忙,口齿清晰,声情并茂,“通篇背诵,只字不遗”。先生后让那位姓巩的同学背书,但其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张口结舌,以至于不知书的内容。见此情景,先生把书判给了景清,把那位同学严厉地批评了一通。那位同学既委屈又生气,但无话可说,只得服从。谁知景清当即把书还给了那位同学,并以实言相告:“以子过珍秘,聊特相戏尔!”先生惊叹景清少年才华不凡,日后必成大器。由于景清酷爱读书,经常废寝忘食,每至饭时,家人几叫不归,因此,当时村子里人都戏称他为“吃书娃”。至今,在景清的故里寨子村还留有“景公讲书台”和景公读过书的窑洞——“景爷窑”的遗迹。
景公在历史上既是一代忠烈,又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传说景清爷爷的墓地是一块“活墓穴”,若把鸡蛋埋入,21天就能孵化出活蹦乱跳的小鸡来。这块墓穴原是一位年已古稀的喇嘛给自己采的,因无意中泄露了天机,偶尔被景清的爹知道了,后来景清的爷爷死了,为图福佑后代,就埋葬在这里,所以景家后世才出了景清这个“文曲星”。景清小时候就不是一个凡人,他在罗川(今罗川乡政府所在地)上义学时,有一天,诗兴大发,在城隍庙泥塑的城隍爷袍子下写了一首诗:“城隍,城隍,你给我作篇锦绣文章,如果作不出锦绣文章,我把你打到北国草场(据传是宁夏以北的荒凉地方)!”城隍爷大概是官小位卑,也惧怕景清三分,当夜给景清的先生托梦求救。第二天早上,先生果然发现城隍爷袍下有诗,如梦境所述。他让一个学生去擦,可不论怎么擦也擦不下来。学生们轮流着去擦,累得汗流满面,还是一个字也擦不下来,最后让景清去擦,景清用手轻轻一抹,就擦的干干净净了,先生十分惊奇,视景清为神童。后来学堂借用文庙大成殿的侧殿作教室,这殿里泥塑神像围成一圈,中间非常狭窄。一天,先生外出给亲戚行情,轮到景清值日打扫卫生,因神像多打扫很不方便,景清对神像说:“你们都出去站在外边,我打扫完了再回来!”神像听言,一个个都战战兢兢挪窝至门外。景清风风火火地把卫生打扫完毕,一高兴跑到四郎河边和同学玩耍去了,而神像照旧立在门外。等到先生行完情回到学堂时,一看学生们不见了,不知何故神像立在门外,就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把学生从河边撵了回来,抡起竹板拷问学生,要他们说出是谁把神像移至门外的,学生们哭着说景清是值日生,肯定是他所为。先生责问景清,景清说与其他人无关,是他打扫卫生时支出去的,因忙着去玩,忘记了让神像回到原处。先生虽说根本不相信有此等怪事,但早知该生年幼不凡,也就未加批评,说:“你既然能将神像支出去,就必然能将神像支回去。现在我看着,你如果能让神像自己回到原处,便不责怪你,否则我就用竹板打你!”景清不慌不忙,走到神像跟前说:“你们都傻了,站到这里就不知道回去了,立在这里咋哩,现在都各回各位!”神像听了他的话,都很顺从地回到原位。先生大吃一惊,叹曰:“此生是神人下凡,连神也听他的话,非凡人所能比啊!”景清的故乡新庄里寨子村,离县府罗川有50余里,多为山路,传说景清读书时,早上下川,晚上返回,脚心有毛,行走如飞,暗有神人保护,即便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在炕筒里烧的洋芋拿到学校去吃还是滚烫滚烫的。还有人说景清有两个神娘娘保护,肩上3盏神灯为他照明,每到夜晚这3盏灯就亮起来,脚心的毛也端立起来,他想走那里,即刻便到。这是神仙赐给这位“文曲星”的“神力”。这3盏灯本是3个大仙,1个是狼仙,1个是狐仙,1个是狗仙。据说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有1位老汉在胡同里见到过这3位大仙,他们个个戴着草帽,1个穿着黄衣,1个穿着白衣,1个穿着黑衣。这3个大仙脸上都长着长毛,把这个老汉吓得失声喊叫,这3个大仙也受惊现了原形。原来是1只大黄狼,1只白狐狸,1条大黑狗。听说后来景清肩上3盏灯都一一熄灭了。第一盏灯是因为给罗川一位寡妇写了一纸诉状,收过10文钱润笔费而熄灭;第二盏灯是因给一位强人写了一份言辞过激的讼词而熄灭;第三盏灯是因为刺杀明成祖朱棣未遂遭诛,剥皮装草悬于长安门骂了门神爷秦琼、敬德不得巡夜而熄灭。传说景清还能治“妖”,景清初赴举时,路过陕西淳化县,有一天天黑了,去沿路的一个人家住宿,这家人不让他住,说其女儿年方二八,被“妖”所缠,折腾月余,闹得人心惶惶,请了不少阴阳、法师、巫神也没有办法,眼看天色已黑,妖怪又要来了,他们一家担惊受怕,哪有心事留外人住宿。景清请求在他家门道蹲一晚,言说方保无事,这家人答应了。果然当晚妖怪未来。第二日早上景清离去后,妖怪又来了,借这家女子的口说:“吾避景秀才也。”这家人才知昨夜住宿的人实非凡人,立即骑马去追,追上后请景清返回为其降妖。景清怕误考期,写了一个“景清在此”的帖子,让来人回去贴在其门道,这家人照此做后,“妖遂绝”。从此,人们把景清奉若神明,凡谁家发生了奇事、怪事、邪事,只要在门上贴一张“景清在此”的帖子,就方保平安,万事大吉。景清的故事很多,《明语林·卷四》、《明语林·卷八》、《庆阳府志》、《真宁县志》等史志书籍均有明确的记载。在景清的故里真宁县和邻县也多有流传,妇孺皆知。至今在正宁、旬邑、彬县一带,还留有在住宅院落里贴“景清在此”帖子的民俗。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榜眼及第(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旋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他,命署为左佥都御史。有一次因“奏疏字误,怀印更改”,被给事中弹劾进了监狱,时隔不久就被释,奉诏去川、陕一带巡察私茶,后升为金华知府。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任北平参议。同驻北平的燕王朱棣过从甚密,言谈之中,因言论明晰,受到赏识。建文二年(1400年),晋升为御史大夫。此间,惠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公开反对,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号称“靖难”。景清表面追随燕王,暗地里联络齐泰、练子宁、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起誓结盟,谋划讨伐叛逆,力保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渡过长江,攻陷应天(南京)城,惠帝朱允炆被火烧死,朝臣死者甚多。齐泰、练子宁、方孝孺等人同殉国难,唯有景清幸免。朱棣登基,改国号为永乐。明成祖永乐元年癸末(1403年),朱棣复命景清为御史大夫。
景清复命为御史大夫后,不但受命不辞,还委蛇朝右,当时有人暗地里讥笑他,说景清“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景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仍以“伪装”出现,委曲求全,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明成祖,为故主报仇雪耻。有一天,景清上朝,面见明成祖,因步履反常引起了怀疑,加之事先钦天监急奏“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因此明成祖早有提防。朝毕,景清奋扑上前,将要犯驾,明成祖命左右拿下搜身,果然发现景清外披朝服,内着绯衣,腰藏短剑。明成祖责问他要干什么。景清见谋刺败露,慨然喝斥:“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并且破口大骂:“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明成祖听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景清以血口喷龙颜、龙案、龙袍。成祖命令以“磔刑”处死景清,把景清肢体分裂,并将景清剥了皮,在腹中装进茅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接着又实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诛灭九族”,但“转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几乎斩尽杀绝,还杀了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景清的外甥刘固、刘国随舅舅在京,闻知舅舅遇难,明知自己在劫难逃,极度悲愤,自刎而死。这次非人的“瓜蔓抄”共株连了数百人,其状惨不忍睹,被称为“天下奇冤”。景清的故居也被付之一炬,村庄成了瓦砾遍地、满目疮痍的废墟。真宁县官见此惨状,暗示景姓人隐姓埋名,流亡异地逃一条活命。经县官这么一提醒,据说景姓人在高处一站就姓高,在石头上一坐便姓石,才幸存下几户人。据考证,今寨子村的高姓及石姓人家确系景族人的后裔。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诏天下纂编实录。根据建文帝是合法皇帝而明成祖朱棣是篡权谋位的事实,下令为建文帝殉难的方孝孺、练子宁平反昭雪,称其为大明忠臣。真宁县儒学教谕王正考证景清的忠烈事迹,上疏奏请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诏追封,谥号“忠烈”。并在各地儒学为方孝孺、景清建祠纪念。《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明确记载:“方、景诸公的祠甚是巍峨……”。在景清故里真宁县城罗川修建“景公祠”、“榜眼坊”、“景爷庙”。今山河城东有“明都御史景清墓”遗址,真宁人称“景爷坟”。明清两代拜谒景清的人很多,有本地为官者,亦有慕名而来的远方官吏和文人墨客,写了不少祭奠景清的诗词,有的因年久已失传,有的在史志书中还有记载。
景清善属文,多已散佚,今天能够见到的有《乞旌母褚氏贞节疏》、《褚太安人旌节建坊赠诗》、《题正宁县境》3篇(首)。(文正廉)
翁方纲〈景忠壮公墨迹跋〉云:
明建文殉节御史大夫景公事具史传,乾隆四十一年奉诏赐諡 忠壮 。公之诗文翰札世无知者。此轴行书唐人「太乙近天都」五律一首,後署洪武二十八年乙亥秋日,在其殉节前八年。书格清腴,兼有逸气,信乎日星虹月之照、丹心碧血之垂,非徒翰墨之珍已也。(或谓本姓耿,讹作景,然此迹自书姓实是「景」字,印亦同。)(复初斋文集,卷31)
此可见公书法人格,亦可见一作耿姓者,未碻也.乾隆赐諡 忠壮 ,与一般言 忠烈 者亦不同,可补阙.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景清
国籍明
出生地陕西邠州宜禄驿
逝世日期1402年
职业官员
主要成就进士
《明史》中的记载
景清,本耿姓,讹景,明陕西邠州宜禄驿(今长武县芋元乡景家河村)人。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陕西真宁县(今甘肃正宁县)辛庄里寨子村外祖母家中,入真宁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三十年春,召见,命署左佥都御史。以奏疏字误,怀印更改,为给事中所劾,下诏狱。寻宥之。诏巡察川、陕私茶,除金华知府。建文初,为北平参议。燕王与语,言论明晰,大称赏。再迁御史大夫。燕师入,诸臣死者甚众。清素预密谋,且约孝孺等同殉国,至是独诣阙自归,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绯怀刃入。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独著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乡土记载
个人简介
景清,据说本是耿姓,讹传为景,系明真宁县新庄里寨子村(即今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
景清自小家贫如洗,但却聪颖好学,文思敏捷,读书过目成诵。就读国子监时,因家贫买不起书,经常向人借书读。有一次,他向一位姓巩的同学借1本书读,但其不肯借他,景清多次恳求,他以书系“家传秘书”为由,答应只能借读一晚,第二天凌晨就要归还。第二天,这位同学催他还书,他慌称书是自己的,并非借阅。为此双方争论不休。后来去找先生打官司,景清抢先说此书是他家的“家传秘书”,已经传了几辈人,他可熟背如流。先生让景清当面背书,景清不慌不忙,口齿清晰,声情并茂,“通篇背诵,只字不遗”。先生后让那位姓巩的同学背书,但其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张口结舌,以至于不知书的内容。见此情景,先生把书判给了景清,把那位同学严厉地批评了一通。那位同学既委屈又生气,但无话可说,只得服从。谁知景清当即把书还给了那位同学,并以实言相告:“以子过珍秘,聊特相戏尔!”先生惊叹景清少年才华不凡,日后必成大器。由于景清酷爱读书,经常废寝忘食,每至饭时,家人几叫不归,因此,当时村子里人都戏称他为“吃书娃”。至今,在景清的故里寨子村还留有“景公讲书台”和景公读过书的窑洞——“景爷窑”的遗迹。
景清童年时期
景公在历史上既是一代忠烈,又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传说景清爷爷的墓地是一块“活墓穴”,若把鸡蛋埋入,21天就能孵化出活蹦乱跳的小鸡来。这块墓穴原是一位年已古稀的喇嘛给自己采的,因无意中泄露了天机,偶尔被景清的爹知道了,后来景清的爷爷死了,为图福佑后代,就埋葬在这里,所以景家后世才出了景清这个“文曲星”。景清小时候就不是一个凡人,他在罗川(今罗川乡政府所在地)上义学时,有一天,诗兴大发,在城隍庙泥塑的城隍爷袍子下写了一首诗:“城隍,城隍,你给我作篇锦绣文章,如果作不出锦绣文章,我把你打到北国草场(据传是宁夏以北的荒凉地方)!”城隍爷大概是官小位卑,也惧怕景清三分,当夜给景清的先生托梦求救。第二天早上,先生果然发现城隍爷袍下有诗,如梦境所述。他让一个学生去擦,可不论怎么擦也擦不下来。学生们轮流着去擦,累得汗流满面,还是一个字也擦不下来,最后让景清去擦,景清用手轻轻一抹,就擦的干干净净了,先生十分惊奇,视景清为神童。后来学堂借用文庙大成殿的侧殿作教室,这殿里泥塑神像围成一圈,中间非常狭窄。一天,先生外出给亲戚行情,轮到景清值日打扫卫生,因神像多打扫很不方便,景清对神像说:“你们都出去站在外边,我打扫完了再回来!”神像听言,一个个都战战兢兢挪窝至门外。景清风风火火地把卫生打扫完毕,一高兴跑到四郎河边和同学玩耍去了,而神像照旧立在门外。等到先生行完情回到学堂时,一看学生们不见了,不知何故神像立在门外,就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把学生从河边撵了回来,抡起竹板拷问学生,要他们说出是谁把神像移至门外的,学生们哭着说景清是值日生,肯定是他所为。先生责问景清,景清说与其他人无关,是他打扫卫生时支出去的,因忙着去玩,忘记了让神像回到原处。先生虽说根本不相信有此等怪事,但早知该生年幼不凡,也就未加批评,说:“你既然能将神像支出去,就必然能将神像支回去。现在我看着,你如果能让神像自己回到原处,便不责怪你,否则我就用竹板打你!”景清不慌不忙,走到神像跟前说:“你们都傻了,站到这里就不知道回去了,立在这里咋哩,现在都各回各位!”神像听了他的话,都很顺从地回到原位。先生大吃一惊,叹曰:“此生是神人下凡,连神也听他的话,非凡人所能比啊!”景清的故乡新庄里寨子村,离县府罗川有50余里,多为山路,传说景清读书时,早上下川,晚上返回,脚心有毛,行走如飞,暗有神人保护,即便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在炕筒里烧的洋芋拿到学校去吃还是滚烫滚烫的。还有人说景清有两个神娘娘保护,肩上3盏神灯为他照明,每到夜晚这3盏灯就亮起来,脚心的毛也端立起来,他想走那里,即刻便到。这是神仙赐给这位“文曲星”的“神力”。这3盏灯本是3个大仙,1个是狼仙,1个是狐仙,1个是狗仙。据说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有1位老汉在胡同里见到过这3位大仙,他们个个戴着草帽,1个穿着黄衣,1个穿着白衣,1个穿着黑衣。这3个大仙脸上都长着长毛,把这个老汉吓得失声喊叫,这3个大仙也受惊现了原形。原来是1只大黄狼,1只白狐狸,1条大黑狗。听说后来景清肩上3盏灯都一一熄灭了。第一盏灯是因为给罗川一位寡妇写了一纸诉状,收过10文钱润笔费而熄灭;第二盏灯是因给一位强人写了一份言辞过激的讼词而熄灭;第三盏灯是因为刺杀明成祖朱棣未遂遭诛,剥皮装草悬于长安门骂了门神爷秦琼、敬德不得巡夜而熄灭。传说景清还能治“妖”,景清初赴举时,路过陕西淳化县,有一天天黑了,去沿路的一个人家住宿,这家人不让他住,说其女儿年方二八,被“妖”所缠,折腾月余,闹得人心惶惶,请了不少阴阳、法师、巫神也没有办法,眼看天色已黑,妖怪又要来了,他们一家担惊受怕,哪有心事留外人住宿。景清请求在他家门道蹲一晚,言说方保无事,这家人答应了。果然当晚妖怪未来。第二日早上景清离去后,妖怪又来了,借这家女子的口说:“吾避景秀才也。”这家人才知昨夜住宿的人实非凡人,立即骑马去追,追上后请景清返回为其降妖。景清怕误考期,写了一个“景清在此”的帖子,让来人回去贴在其门道,这家人照此做后,“妖遂绝”。从此,人们把景清奉若神明,凡谁家发生了奇事、怪事、邪事,只要在门上贴一张“景清在此”的帖子,就方保平安,万事大吉。景清的故事很多,《明语林·卷四》、《明语林·卷八》、《庆阳府志》、《真宁县志》等史志书籍均有明确的记载。在景清的故里真宁县和邻县也多有流传,妇孺皆知。至今在正宁、旬邑、彬县一带,还留有在住宅院落里贴“景清在此”帖子的民俗。
景清身居官场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榜眼及第(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旋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他,命署为左佥都御史。有一次因“奏疏字误,怀印更改”,被给事中弹劾进了监狱,时隔不久就被释,奉诏去川、陕一带巡察私茶,后升为金华知府。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任北平参议。同驻北平的燕王朱棣过从甚密,言谈之中,因言论明晰,受到赏识。建文二年(1400年),晋升为御史大夫。此间,惠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公开反对,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号称“靖难”。景清表面追随燕王,暗地里联络齐泰、练子宁、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起誓结盟,谋划讨伐叛逆,力保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渡过长江,攻陷应天(南京)城,惠帝朱允炆被火烧死,朝臣死者甚多。齐泰、练子宁、方孝孺等人同殉国难,唯有景清幸免。朱棣登基,改国号为永乐。明成祖永乐元年癸末(1403年),朱棣复命景清为御史大夫。
景清最后的结局
景清复命为御史大夫后,不但受命不辞,还委蛇朝右,当时有人暗地里讥笑他,说景清“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景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仍以“伪装”出现,委曲求全,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明成祖,为故主报仇雪耻。有一天,景清上朝,面见明成祖,因步履反常引起了怀疑,加之事先钦天监急奏“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因此明成祖早有提防。朝毕,景清奋扑上前,将要犯驾,明成祖命左右拿下搜身,果然发现景清外披朝服,内着绯衣,腰藏短剑。明成祖责问他要干什么。景清见谋刺败露,慨然喝斥:“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并且破口大骂:“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明成祖听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景清以血口喷龙颜、龙案、龙袍。成祖命令以“磔刑”处死景清,把景清肢体分裂,并将景清剥了皮,在腹中装进茅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接着又实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诛灭九族”,但“转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几乎斩尽杀绝,还杀了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景清的外甥刘固、刘国随舅舅在京,闻知舅舅遇难,明知自己在劫难逃,极度悲愤,自刎而死。这次非人的“瓜蔓抄”共株连了数百人,其状惨不忍睹,被称为“天下奇冤”。景清的故居也被付之一炬,村庄成了瓦砾遍地、满目疮痍的废墟。真宁县官见此惨状,暗示景姓人隐姓埋名,流亡异地逃一条活命。经县官这么一提醒,据说景姓人在高处一站就姓高,在石头上一坐便姓石,才幸存下几户人。据考证,今寨子村的高姓及石姓人家确系景族人的后裔。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诏天下纂编实录。根据建文帝是合法皇帝而明成祖朱棣是篡权谋位的事实,下令为建文帝殉难的方孝孺、练子宁平反昭雪,称其为大明忠臣。真宁县儒学教谕王正考证景清的忠烈事迹,上疏奏请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诏追封,谥号“忠烈”。并在各地儒学为方孝孺、景清建祠纪念。《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明确记载:“方、景诸公的祠甚是巍峨……”。在景清故里真宁县城罗川修建“景公祠”、“榜眼坊”、“景爷庙”。今山河城东有“明都御史景清墓”遗址,真宁人称“景爷坟”。明清两代拜谒景清的人很多,有本地为官者,亦有慕名而来的远方官吏和文人墨客,写了不少祭奠景清的诗词,有的因年久已失传,有的在史志书中还有记载。
景清善属文,多已散佚,今天能够见到的有《乞旌母褚氏贞节疏》、《褚太安人旌节建坊赠诗》、《题正宁县境》3篇(首)。(文正廉)
翁方纲〈景忠壮公墨迹跋〉云:
明建文殉节御史大夫景公事具史传,乾隆四十一年奉诏赐諡 忠壮 。公之诗文翰札世无知者。此轴行书唐人「太乙近天都」五律一首,後署洪武二十八年乙亥秋日,在其殉节前八年。书格清腴,兼有逸气,信乎日星虹月之照、丹心碧血之垂,非徒翰墨之珍已也。(或谓本姓耿,讹作景,然此迹自书姓实是「景」字,印亦同。)(复初斋文集,卷31)
此可见公书法人格,亦可见一作耿姓者,未碻也.乾隆赐諡 忠壮 ,与一般言 忠烈 者亦不同,可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