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杭州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彭士量
别名秋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浏阳
出生日期1904年8月5日
逝世日期1943年11月15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湖北明德大学(肄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北伐东征南昌起义鄂西会战湘北会战常德会战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中将师长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04年8月5日出生于湖南浏阳镇头杨眉村。
小学就读于浏阳四大书院之一的金江书院。
1924年考入湖北明德大学,期间与发妻凌源清成婚。
1926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同年毕业后,分配到陆军第十师。在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胆识过人,尤其南浔各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27年随 蔡廷锴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起任陆军第31师副团长、陆军第87师团长。
1932年12月,考入中央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
1935年12月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陆军第83师(师长刘戡)上校参谋处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陆军第83师北上抗日,副师长傅正模出任第五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极力邀请彭士量襄助,举荐他任补充兵第三团上校团长。
1938年5月,第5补充兵训练处改编为预备第4师,彭士量改任少将参谋长、后升任副师长。该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
宜昌失守后,重庆军委会恢复第六战区(不久后并入第九战区),第75军划归该战区指挥,彭士量获得司令长官陈诚器重,1941年冬升任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谋,一度还兼任干部训练团教育处处长。
抗战期间,彭士量积极参加了重要大型抗日战役有:上海淞沪会战、山西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几乎是每战必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的武汉保卫战中,因指挥有方、重创日寇受奖,获军委授予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并受到宋庆龄女士的嘉奖。
1941年由于中日战况激烈,彭士量不愿意在后方当参谋,主动要求去最艰苦前线抗战,获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任副师长。
1942年1月,暂编五师师长郭汝瑰调往国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员后,彭士量任代理师长。1943年11月任该师师长。
1943年夏率暂编五师参加鄂西会战。同年11月,率暂五师参加常德会战。
彭士量将军于1943年11月15日在著名的常德会战时,在石门前线战斗中,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壮烈殉国,年仅39岁,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彭士量像
彭士量幼时天资聪慧,秉性刚毅,好行忠勇侠义之事。虽然家境尚可,但是从不贪图享受,刻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从小就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非常崇敬,尤其喜欢岳飞、文天祥。
小学考入浏阳金江书院。金江书院是浏阳四大书院之一,有一百多年历史。这里名师荟萃,远近闻名,思想自由开放,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浏阳首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金江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宋任穷,“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氏三兄弟(黎鳌、黎介寿、黎磊)”、何继善,彭士量、欧阳位、潘裕昆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彭士量就这样在父辈、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小小的胸怀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进入湖北明德大学学习。
1926年1月,彭士量已经在明德大学学习两年了,成绩非常优秀,还有一年后就可以毕业。当时彭士量家境尚可,他本可以选择回家继承父业,也可以在外面谋得一份相当好的工作。但是他从小就有爱国之心,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横行,认为国家不富强独立,自己工作生活再好也没有意义。当他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东征讨伐陈炯明并准备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的消息,兴奋万分,遂决心投笔从戎,立志参加革命。由于他刚成婚不久,大女儿也于1925年出生,他父亲彭清安起初坚决反对。但是他反复与其讲道理,最终说服了其父亲,踏上了去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征途,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
“在当时,湖南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他深受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更目睹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横行霸道,逐渐萌发了打倒军阀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其长子彭子健回忆其父亲。)
1926年10月毕业后,彭士量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随大军参加北伐作战。同在第四军的,还有林彪、粟裕、陈赓等。
由于彭士量作战勇敢,连达目标,更是在南浔线的战斗中,以少胜多击溃孙传芳军队,为歼灭孙传芳部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凭借其战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彭士量力倡抗日、共御外辱,积极参加了上海淞沪会战、山西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这些战役全是惨烈的大型抗日战役,“彭士量将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1941年中日战况激烈,彭士量将军此时任第六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本可以在后方为抗日出谋划策,但是他不愿意待在后方,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前线作战,上级调他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任副师长。
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残酷的年代,日军集中优势兵力,侵犯洞庭湖粮区,彭士量将军率领暂编第五师官兵参加鄂西会战,在华容县城郊一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在彭将军的指挥下,全师官兵不惧敌人的猛烈炮火,宁死不退,我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敌人的尸体躺满了前沿阵地,我军士气高昂。双方相持数月,屡挫日寇进攻,我阵地巍然不动,日军在暂五师的战线前没有前进半步,因伤亡惨重,攻势毫无进展,只能败退而归。这一仗,打出了暂五师的军威,顺利完成保收夏粮的任务。连日军电台广播也称七十三军暂五师为“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大公报1944年2月5日彭故师长生平事迹)
1940年日军侵入浏阳镇头,当时彭士量的妻子凌氏及其子女在老家照顾彭士量年迈的父母。由于没来得及逃走,彭士量11岁的长子(子健)被凶残的日军抓走。家里人悲痛欲绝,不知道该怎么办,却始终不敢告诉正在长沙前线的彭士量,怕他担忧而影响抗战。庆幸的是其长子继承了父亲的聪慧,趁夜偷偷逃了出来,还将一同村同被抓的八岁小孩带回。两人沿路乞讨两个多月,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浏阳老家。后来彭士量回家探亲方知道此事,愤然说到:“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
“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彭士量在赴前线与其夫人王氏离别时,再一次如此说到。
1943年10月下旬,彭将军从石门前线返回当时部队司令部行营所在地桃源汇报时,在随军的家里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天未亮,就要匆匆赶赴石门。临别时,彭夫人忧心忡忡:“秋湖,两个儿子(四子纪杰和三子纪伦)都在出麻疹,能多住几天吗?”彭士量看到两个孩子的病都很重,不知道能否保住生命,不觉心如刀绞。但军情紧急,实在不能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只得心情沉重地说“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就奔赴前线了。哪知这竟成了彭将军生前对夫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彭将军牺牲前两天,他的最小的儿子纪杰因出麻疹而夭折了。两三天里彭家人同时失去两位亲人,悲痛万分。而这一切,将军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了!
1943年11月初,日军为钳制中国兵力,破坏我军的反攻,决定夺取川贵的门户——常德战略要地,纠集海陆空7个师团约10万精锐部队进攻常德,常德会战爆发。战区总指挥孙连仲紧急部署调动队伍,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集团军司令王瓒绪以第四十四军久战疲乏撤过澧水,而让三湘子弟组成的第七十三军据守石门,七十三军军长汪之斌匆匆率部赶到石门后大吃一惊,这个湘西防务的中枢居然没有像样的防御工事,电令中所指的“国防工事”,只是一条20多公里的散兵壕。而原守防的第四十四军已调出澧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依的状况。军长只好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以暂五师坚守石门,第七十七师与第十五师则在外围展开,进行阻击战。
11月2日,日军向常德、桃源一线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常德会战开始。常德西北之石门是常德前哨,易攻难守,日军对此是意在必得,如果打不下石门,北面日军整整四个师团都不能南下常德。暂五师进驻阵地后,师长彭士量将军当即命令部队构筑工事,补充弹药,并号召全师将士与阵地共存亡,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
第七十三军刚赶到石门,日军两个师团紧紧尾随其后,在飞机、大炮和浅水舰艇的强大火力支援下猛攻石门。七十三军的第七十七师、第十五师虽然拚死抵抗,但难以阻挡。七十七师在十八节桠的师指挥所被日军突入,师特务连拼死力搏,第二三一团的赵绪伦连长见状,亲率全连冲锋,高呼“中国万岁”杀入敌阵白刃拼杀,全连尽没。但这些英雄烈举,并没能挽救第七十三军。
11月6日,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的精锐部队,在优势火力的支援下分三路合围石门(一路由河口渡澧水向石门进攻;一路由王家厂、杨树捶向新安进攻;另一路由暖水街向南猛扑新堰口街店子)。彭土量将军指挥暂五师将士顽强抵抗,屡屡挫败日军进攻。经过两日血战,因日军动用大批飞机、重炮狂轰滥炸,暂五师伤亡惨重。
11月8日,日军第三师团、第十二师团包围了石门,并在日本空军的配合下开始猛攻石门城。密集的日军像潮水一样涌向我防线,彭士量将军知道部队已陷入日军重围,仍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置生死于度外,怀着与石门城共存亡之决心,凡是敌攻击之重点,必亲临前线指挥,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将进攻的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
日军不断增兵,加强攻势,暂五师伤亡惨重,石门城下日军尸体亦堆积如山。残酷的战斗越打越烈,伤亡越来越多,但在彭将军指挥下,暂五师官兵们仍然奋勇杀敌。彭将军亲临争夺战最为激烈的大尖山阵地前沿,高呼:“不能让敌人进来一步!”官兵顿时精神抖擞,勇气倍增,无不奋勇争先,一次次与突入阵地上的日军白刃搏击,往返冲杀。
13日晨,日军对七十三军合围,日军发动车轮式进攻,以强大兵力与火力发起猛烈冲击,更以无数小股部队为尖刀穿插袭击。七十三军全体官兵在残酷环境中发扬其一贯的“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战至最后一颗子弹”的精神,一寸土一寸血,与日军浴血苦战,战斗惨烈。
14日晨,日军与暂五师在川店铺、双溪桥一线展开大战,敌军多次猛扑均未得逞,这时日寇疯狂到极点,竟违反国际禁令,施放毒气,致使暂五师在红土坡的一个加强营近千人全部壮烈牺牲。这时,县城北面防线被敌人突破,部分日军趁势进入城内河街,彭将军率兵巷战,将窜入之敌全部歼灭。入夜,日寇围攻更激,城厢被炸火光冲天,阵地几乎全毁、敌人数次冲锋,又以云梯攻城,局势危急,彭将军亲自到西城巡查,令增筑工事,谕官兵死守,并电呈上峰:“决与石门共存亡”。
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此时重庆军委会慌了手脚,当时军令部次长不思调集援军,反而越过第六战区,电告集团军司令,下达七十三军后撤、放弃石门之命令。由于七十三军正与日军全线激战,根本无法脱离接触,为了挽救整个七十三军,暂五师师长彭士量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接下掩护全军撤退的重任。
正当日军攻入城北七十三军指挥部所在地时,彭士量将军率警卫连冲杀,找到了被打散的军长,请命让暂五师坚守石门、掩护军部率大军西撤突围。此后,彭将军亲督一线指挥,暂五师与日军激战,阵地上尸体枕藉,但暂五师无一人屈服于敌。
15日天刚明,敌人几度攻城均被暂五师击退,暂五师虽然万分困难,但浴血奋战,使石门屹立无恙。此时彭将军他们已连续苦战了八昼夜,部队伤亡过半,下午三时许,几处城垣忽被突破,暂五师余下的官兵继续在城内与敌展开残酷的肉搏战,彭将军身先士卒,街、巷、民房皆成厮杀战场。
当掩护七十三军撤退任务完成后,暂五师于15日黄昏奉命撤出石门,但此时日军已在澧水对岸布阵封锁。暂五师在渡河时立即遭到围击,彭士量师长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不幸在南岩门口被敌飞机机枪射中,壮烈殉职。据幸存的警卫人员报告,彭将军中弹倒地后,慨然叹道:“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身受重伤仍喊杀不绝,忠勇之气感动在场的官兵,立誓要为彭将军报仇。暂五师从14日夜晚到15日黄昏激战一天一夜,该师从师长到士兵几乎全部阵亡,仅有极小部分强渡澧水突围成功。
暂5师坚守石门八昼夜,以全师官兵几近伤亡殆尽的代价,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拖延了日军进攻常德的时间,使驻守临澧、澧县、桃源、常德的军队得以充分准备,为常德会战赢得最终胜利,“彭师长厥功甚伟”。
彭士量将军成为抗战中亲临前线,与日军拚搏战死沙场的著名爱国将领之一,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彭士量将军是一个爱国军人,常年在外为国征战,极少有时间回家尽孝,有机会回家探亲也是一身戎装,匆匆骑马而回,又匆匆而去,长子被日军抓走、小儿子在其牺牲前两日夭折的事情都毫不知情。
彭士量家庭照
自古忠孝两难全,但是他还是抓住一切机会孝敬父母。由于担心母亲怕冷,他把他在武汉保卫战中受宋庆龄奖励的苏联毛毯送回老家,给母亲御寒。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盖着这床毛毯归山的。 (其儿媳宾秀芝回忆彭士量)
彭士量牺牲前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彭士量将军无愧于这句话。正是无数像彭士量将军这样优秀的爱国中华儿女,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早在石门战役刚刚打响后的11月12日,彭士量将军就在硝烟与炮火中立下了遗嘱。
在收殓彭将军的遗体时,发现了遗嘱两份,其黄埔爱国心肠,跃然纸上:
其一: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命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灭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憾,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任务。
其二:余廉洁自守,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待翁姑,抚育儿女,俾余子女以教育成材,以继余志,此嘱。
彭士量将军学生出身,廉洁朴实,身居要职,不事产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牺牲后家庭度日艰难。(1943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导《彭故师长家世》)
遵照彭士量的遗嘱,夫人凌源清带着儿女回到烈士浏阳老家,赡养老人、善待翁姑,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成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一生未再嫁,将儿子彭子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虽然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彭家饱受所谓“国民党军官”家庭的磨难,但是彭士量永远是彭家的骄傲,也永远是浏阳的骄傲!。 彭子健始终牢记其父的遗志,一生以父为荣,矢志不渝的教书育人52载,桃李满天下,去世前3年还站在三尺讲台上。
二夫人王苏政及其三个子女住在先龙潭17号,艰苦度日,后去重庆。住过防空洞,摆过地摊,流离失所,终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次子彭纪俊,退休前为北京建筑装饰协会总工程师;三子彭纪伦,退休前为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次女彭纪德退休前为第四军医大学主治医生。
彭士量将军的子女们都牢记其父亲的遗志,默默地工作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为建设现代化的富强中国而奉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彭士量遗嘱
父亲:彭光谱(字清安),母亲:冯氏。
兄:彭士赵, 弟:彭士伟,姐妹四个:彭玉一、彭福二、彭静松、彭肖松。
由于受兄长彭士量的影响,两个堂弟彭士觉(字帧迪),彭士伸(字勋甫)相继考入黄埔军校,陆续参加了抗日战争。
(一)发妻:凌源清
彭以文(秋湖长女,1925年生),彭子健(秋湖长子,1929年生,名业裘);
侄:彭子洪(名业远),彭子铨(名业亿)、彭子钧(名业渠);
孙:彭果林、彭果克,孙女:彭安玲、彭小娟;
曾孙:彭康定、彭登、彭康平、彭慧(女)、彭璆(女)、张献、张帆(女)、刘雯(女)。
(二)二夫人:王苏政
彭纪德(秋湖次女,1936年生),彭纪俊(秋湖次子,1937年生),彭纪伦(秋湖三子,1942年生)
孙:彭凯、彭微(女),彭方、彭源, 外孙:赵伟、赵军、赵燕(女)。
彭家家谱 (以上为烈士部分家人,根据“彭家家谱彭士量部分”及相关新闻整理而成)
彭士量将军牺牲后,《新华日报》、《中央日报》、美国《前锋论坛报》、英国《伦敦新闻记事报》等中外各报对此会战都有很高的评价。
台湾记录的常德会战中写道:此役73军奉命撤退,痛失重镇、蹉跌良将,给73军造成重大损失。但73军暂五师在彭师长率领下与日寇死拼战斗,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拖延了敌人攻略的时间,使我军得以充分准备,为常德会战赢得最终胜利,“彭师长厥功甚伟”。
1943年12月24日《中央日报》社论《发扬民族精神》“彭士量等将军忠勇为国慷慨牺牲博得全世界人士的一致赞美,这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崇高的表现。”
“彭士量将军学生出身,廉洁朴实,身居要职,不事产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牺牲后家庭度日艰难。彭士量将军是廉洁奉公的楷模,投身北伐和抗日战争,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抗日骁将为国捐躯,实为我民族大损失。”(1943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导《彭故师长家世》)
彭士量将军是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之一,是陆军大学十一期高材生,抗日战争中在常德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将军。彭师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深得部属爱戴。尤以智勇见称,每战辄能功绩辉煌,在滨湖诸役和常德会战中,最为显赫。彭士量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中将。
2004年9月,原中顾委委员、老革命家李锐在石门访问时如此评价:“每一个石门人,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彭士量!”
1944年5月8日蒋中正签署渝字673号,批准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等将军入祀首都忠烈祠。
1944年5月14日,在常德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第五师师长彭士量烈士遗体运至中山纪念堂,长沙军、政、工、商、学各界人士过万人汇集在此举行了公祭活动,出殡时民众沿途拜祭,将其公葬于南岳。
文革中彭士量墓惨遭损毁,后修复。
1992年10月,为配合政府寿岳衡山规划,彭士量墓由忠烈祠驾鹤峰寿苑迁移至忠烈祠东岗。2000年左右,在政府和亲友的帮助下,其长子彭子健亲自监工,再次将烈士墓修葺一新。现在烈士墓四周青松翠柏,辉映成趣。
南岳忠烈祠有烈士的纪念碑、遗书和墓地。台北忠烈祠有烈士的灵位、大幅照片和中英日三种文字的事迹介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在缅怀他。
南岳忠烈祠及殉国处纪念碑
1985年,其长子彭子健在湖南浏阳,三子彭纪伦在四川资阳分别为其申请烈士。最后四川的申请先得到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经国家民政部批准,(1985)79号文正式同意追认为彭士量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5日,罗芳珪、齐学启、萧山令、李必蕃、彭士量、吕旃蒙等国民党抗日将领首次入驻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 是首批入驻湖南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国军抗日将领。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12月,抗日名将彭士量将军殉国处纪念碑正式落成。
彭士量殉国处纪念碑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彭士量
别名秋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浏阳
出生日期1904年8月5日
逝世日期1943年11月15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湖北明德大学(肄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北伐东征
南昌起义
鄂西会战
湘北会战
常德会战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中将师长
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1904年8月5日出生于湖南浏阳镇头杨眉村。
小学就读于浏阳四大书院之一的金江书院。
1924年考入湖北明德大学,期间与发妻凌源清成婚。
1926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同年毕业后,分配到陆军第十师。在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胆识过人,尤其南浔各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27年随 蔡廷锴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起任陆军第31师副团长、陆军第87师团长。
1932年12月,考入中央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
1935年12月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陆军第83师(师长刘戡)上校参谋处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陆军第83师北上抗日,副师长傅正模出任第五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极力邀请彭士量襄助,举荐他任补充兵第三团上校团长。
1938年5月,第5补充兵训练处改编为预备第4师,彭士量改任少将参谋长、后升任副师长。该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
宜昌失守后,重庆军委会恢复第六战区(不久后并入第九战区),第75军划归该战区指挥,彭士量获得司令长官陈诚器重,1941年冬升任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谋,一度还兼任干部训练团教育处处长。
抗战期间,彭士量积极参加了重要大型抗日战役有:上海淞沪会战、山西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几乎是每战必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的武汉保卫战中,因指挥有方、重创日寇受奖,获军委授予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并受到宋庆龄女士的嘉奖。
1941年由于中日战况激烈,彭士量不愿意在后方当参谋,主动要求去最艰苦前线抗战,获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任副师长。
1942年1月,暂编五师师长郭汝瑰调往国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员后,彭士量任代理师长。1943年11月任该师师长。
1943年夏率暂编五师参加鄂西会战。同年11月,率暂五师参加常德会战。
彭士量将军于1943年11月15日在著名的常德会战时,在石门前线战斗中,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壮烈殉国,年仅39岁,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彭士量像
主要事迹
少有爱国志
彭士量幼时天资聪慧,秉性刚毅,好行忠勇侠义之事。虽然家境尚可,但是从不贪图享受,刻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从小就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非常崇敬,尤其喜欢岳飞、文天祥。
小学考入浏阳金江书院。金江书院是浏阳四大书院之一,有一百多年历史。这里名师荟萃,远近闻名,思想自由开放,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浏阳首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金江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宋任穷,“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氏三兄弟(黎鳌、黎介寿、黎磊)”、何继善,彭士量、欧阳位、潘裕昆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彭士量就这样在父辈、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小小的胸怀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投笔从戎
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进入湖北明德大学学习。
1926年1月,彭士量已经在明德大学学习两年了,成绩非常优秀,还有一年后就可以毕业。当时彭士量家境尚可,他本可以选择回家继承父业,也可以在外面谋得一份相当好的工作。但是他从小就有爱国之心,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横行,认为国家不富强独立,自己工作生活再好也没有意义。当他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东征讨伐陈炯明并准备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的消息,兴奋万分,遂决心投笔从戎,立志参加革命。由于他刚成婚不久,大女儿也于1925年出生,他父亲彭清安起初坚决反对。但是他反复与其讲道理,最终说服了其父亲,踏上了去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征途,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
“在当时,湖南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他深受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更目睹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横行霸道,逐渐萌发了打倒军阀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其长子彭子健回忆其父亲。)
北伐东征
1926年10月毕业后,彭士量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随大军参加北伐作战。同在第四军的,还有林彪、粟裕、陈赓等。
由于彭士量作战勇敢,连达目标,更是在南浔线的战斗中,以少胜多击溃孙传芳军队,为歼灭孙传芳部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凭借其战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主动要求去一线抗战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彭士量力倡抗日、共御外辱,积极参加了上海淞沪会战、山西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这些战役全是惨烈的大型抗日战役,“彭士量将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1941年中日战况激烈,彭士量将军此时任第六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本可以在后方为抗日出谋划策,但是他不愿意待在后方,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前线作战,上级调他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任副师长。
“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
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残酷的年代,日军集中优势兵力,侵犯洞庭湖粮区,彭士量将军率领暂编第五师官兵参加鄂西会战,在华容县城郊一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在彭将军的指挥下,全师官兵不惧敌人的猛烈炮火,宁死不退,我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敌人的尸体躺满了前沿阵地,我军士气高昂。双方相持数月,屡挫日寇进攻,我阵地巍然不动,日军在暂五师的战线前没有前进半步,因伤亡惨重,攻势毫无进展,只能败退而归。这一仗,打出了暂五师的军威,顺利完成保收夏粮的任务。连日军电台广播也称七十三军暂五师为“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大公报1944年2月5日彭故师长生平事迹)
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
1940年日军侵入浏阳镇头,当时彭士量的妻子凌氏及其子女在老家照顾彭士量年迈的父母。由于没来得及逃走,彭士量11岁的长子(子健)被凶残的日军抓走。家里人悲痛欲绝,不知道该怎么办,却始终不敢告诉正在长沙前线的彭士量,怕他担忧而影响抗战。庆幸的是其长子继承了父亲的聪慧,趁夜偷偷逃了出来,还将一同村同被抓的八岁小孩带回。两人沿路乞讨两个多月,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浏阳老家。后来彭士量回家探亲方知道此事,愤然说到:“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
“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彭士量在赴前线与其夫人王氏离别时,再一次如此说到。
1943年10月下旬,彭将军从石门前线返回当时部队司令部行营所在地桃源汇报时,在随军的家里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天未亮,就要匆匆赶赴石门。临别时,彭夫人忧心忡忡:“秋湖,两个儿子(四子纪杰和三子纪伦)都在出麻疹,能多住几天吗?”彭士量看到两个孩子的病都很重,不知道能否保住生命,不觉心如刀绞。但军情紧急,实在不能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只得心情沉重地说“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就奔赴前线了。哪知这竟成了彭将军生前对夫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彭将军牺牲前两天,他的最小的儿子纪杰因出麻疹而夭折了。两三天里彭家人同时失去两位亲人,悲痛万分。而这一切,将军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了!
铁血将军最后的悲壮
1943年11月初,日军为钳制中国兵力,破坏我军的反攻,决定夺取川贵的门户——常德战略要地,纠集海陆空7个师团约10万精锐部队进攻常德,常德会战爆发。战区总指挥孙连仲紧急部署调动队伍,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集团军司令王瓒绪以第四十四军久战疲乏撤过澧水,而让三湘子弟组成的第七十三军据守石门,七十三军军长汪之斌匆匆率部赶到石门后大吃一惊,这个湘西防务的中枢居然没有像样的防御工事,电令中所指的“国防工事”,只是一条20多公里的散兵壕。而原守防的第四十四军已调出澧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依的状况。军长只好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以暂五师坚守石门,第七十七师与第十五师则在外围展开,进行阻击战。
11月2日,日军向常德、桃源一线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常德会战开始。常德西北之石门是常德前哨,易攻难守,日军对此是意在必得,如果打不下石门,北面日军整整四个师团都不能南下常德。暂五师进驻阵地后,师长彭士量将军当即命令部队构筑工事,补充弹药,并号召全师将士与阵地共存亡,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
第七十三军刚赶到石门,日军两个师团紧紧尾随其后,在飞机、大炮和浅水舰艇的强大火力支援下猛攻石门。七十三军的第七十七师、第十五师虽然拚死抵抗,但难以阻挡。七十七师在十八节桠的师指挥所被日军突入,师特务连拼死力搏,第二三一团的赵绪伦连长见状,亲率全连冲锋,高呼“中国万岁”杀入敌阵白刃拼杀,全连尽没。但这些英雄烈举,并没能挽救第七十三军。
11月6日,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的精锐部队,在优势火力的支援下分三路合围石门(一路由河口渡澧水向石门进攻;一路由王家厂、杨树捶向新安进攻;另一路由暖水街向南猛扑新堰口街店子)。彭土量将军指挥暂五师将士顽强抵抗,屡屡挫败日军进攻。经过两日血战,因日军动用大批飞机、重炮狂轰滥炸,暂五师伤亡惨重。
11月8日,日军第三师团、第十二师团包围了石门,并在日本空军的配合下开始猛攻石门城。密集的日军像潮水一样涌向我防线,彭士量将军知道部队已陷入日军重围,仍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置生死于度外,怀着与石门城共存亡之决心,凡是敌攻击之重点,必亲临前线指挥,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将进攻的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
日军不断增兵,加强攻势,暂五师伤亡惨重,石门城下日军尸体亦堆积如山。残酷的战斗越打越烈,伤亡越来越多,但在彭将军指挥下,暂五师官兵们仍然奋勇杀敌。彭将军亲临争夺战最为激烈的大尖山阵地前沿,高呼:“不能让敌人进来一步!”官兵顿时精神抖擞,勇气倍增,无不奋勇争先,一次次与突入阵地上的日军白刃搏击,往返冲杀。
13日晨,日军对七十三军合围,日军发动车轮式进攻,以强大兵力与火力发起猛烈冲击,更以无数小股部队为尖刀穿插袭击。七十三军全体官兵在残酷环境中发扬其一贯的“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战至最后一颗子弹”的精神,一寸土一寸血,与日军浴血苦战,战斗惨烈。
14日晨,日军与暂五师在川店铺、双溪桥一线展开大战,敌军多次猛扑均未得逞,这时日寇疯狂到极点,竟违反国际禁令,施放毒气,致使暂五师在红土坡的一个加强营近千人全部壮烈牺牲。这时,县城北面防线被敌人突破,部分日军趁势进入城内河街,彭将军率兵巷战,将窜入之敌全部歼灭。入夜,日寇围攻更激,城厢被炸火光冲天,阵地几乎全毁、敌人数次冲锋,又以云梯攻城,局势危急,彭将军亲自到西城巡查,令增筑工事,谕官兵死守,并电呈上峰:“决与石门共存亡”。
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此时重庆军委会慌了手脚,当时军令部次长不思调集援军,反而越过第六战区,电告集团军司令,下达七十三军后撤、放弃石门之命令。由于七十三军正与日军全线激战,根本无法脱离接触,为了挽救整个七十三军,暂五师师长彭士量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接下掩护全军撤退的重任。
正当日军攻入城北七十三军指挥部所在地时,彭士量将军率警卫连冲杀,找到了被打散的军长,请命让暂五师坚守石门、掩护军部率大军西撤突围。此后,彭将军亲督一线指挥,暂五师与日军激战,阵地上尸体枕藉,但暂五师无一人屈服于敌。
15日天刚明,敌人几度攻城均被暂五师击退,暂五师虽然万分困难,但浴血奋战,使石门屹立无恙。此时彭将军他们已连续苦战了八昼夜,部队伤亡过半,下午三时许,几处城垣忽被突破,暂五师余下的官兵继续在城内与敌展开残酷的肉搏战,彭将军身先士卒,街、巷、民房皆成厮杀战场。
当掩护七十三军撤退任务完成后,暂五师于15日黄昏奉命撤出石门,但此时日军已在澧水对岸布阵封锁。暂五师在渡河时立即遭到围击,彭士量师长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不幸在南岩门口被敌飞机机枪射中,壮烈殉职。据幸存的警卫人员报告,彭将军中弹倒地后,慨然叹道:“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身受重伤仍喊杀不绝,忠勇之气感动在场的官兵,立誓要为彭将军报仇。暂五师从14日夜晚到15日黄昏激战一天一夜,该师从师长到士兵几乎全部阵亡,仅有极小部分强渡澧水突围成功。
暂5师坚守石门八昼夜,以全师官兵几近伤亡殆尽的代价,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拖延了日军进攻常德的时间,使驻守临澧、澧县、桃源、常德的军队得以充分准备,为常德会战赢得最终胜利,“彭师长厥功甚伟”。
彭士量将军成为抗战中亲临前线,与日军拚搏战死沙场的著名爱国将领之一,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
彭士量将军是一个爱国军人,常年在外为国征战,极少有时间回家尽孝,有机会回家探亲也是一身戎装,匆匆骑马而回,又匆匆而去,长子被日军抓走、小儿子在其牺牲前两日夭折的事情都毫不知情。
彭士量家庭照
自古忠孝两难全,但是他还是抓住一切机会孝敬父母。由于担心母亲怕冷,他把他在武汉保卫战中受宋庆龄奖励的苏联毛毯送回老家,给母亲御寒。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盖着这床毛毯归山的。 (其儿媳宾秀芝回忆彭士量)
彭士量牺牲前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彭士量将军无愧于这句话。正是无数像彭士量将军这样优秀的爱国中华儿女,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没置产业 ,望妻子节俭以活
早在石门战役刚刚打响后的11月12日,彭士量将军就在硝烟与炮火中立下了遗嘱。
在收殓彭将军的遗体时,发现了遗嘱两份,其黄埔爱国心肠,跃然纸上:
其一: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命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灭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憾,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任务。
其二:余廉洁自守,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待翁姑,抚育儿女,俾余子女以教育成材,以继余志,此嘱。
彭士量将军学生出身,廉洁朴实,身居要职,不事产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牺牲后家庭度日艰难。(1943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导《彭故师长家世》)
遵照彭士量的遗嘱,夫人凌源清带着儿女回到烈士浏阳老家,赡养老人、善待翁姑,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成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一生未再嫁,将儿子彭子健培养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虽然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彭家饱受所谓“国民党军官”家庭的磨难,但是彭士量永远是彭家的骄傲,也永远是浏阳的骄傲!。 彭子健始终牢记其父的遗志,一生以父为荣,矢志不渝的教书育人52载,桃李满天下,去世前3年还站在三尺讲台上。
二夫人王苏政及其三个子女住在先龙潭17号,艰苦度日,后去重庆。住过防空洞,摆过地摊,流离失所,终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次子彭纪俊,退休前为北京建筑装饰协会总工程师;三子彭纪伦,退休前为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次女彭纪德退休前为第四军医大学主治医生。
彭士量将军的子女们都牢记其父亲的遗志,默默地工作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为建设现代化的富强中国而奉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彭士量遗嘱
家庭情况
父亲:彭光谱(字清安),母亲:冯氏。
兄:彭士赵, 弟:彭士伟,姐妹四个:彭玉一、彭福二、彭静松、彭肖松。
由于受兄长彭士量的影响,两个堂弟彭士觉(字帧迪),彭士伸(字勋甫)相继考入黄埔军校,陆续参加了抗日战争。
(一)发妻:凌源清
彭以文(秋湖长女,1925年生),彭子健(秋湖长子,1929年生,名业裘);
侄:彭子洪(名业远),彭子铨(名业亿)、彭子钧(名业渠);
孙:彭果林、彭果克,孙女:彭安玲、彭小娟;
曾孙:彭康定、彭登、彭康平、彭慧(女)、彭璆(女)、张献、张帆(女)、刘雯(女)。
(二)二夫人:王苏政
彭纪德(秋湖次女,1936年生),彭纪俊(秋湖次子,1937年生),彭纪伦(秋湖三子,1942年生)
孙:彭凯、彭微(女),彭方、彭源, 外孙:赵伟、赵军、赵燕(女)。
彭家家谱 (以上为烈士部分家人,根据“彭家家谱彭士量部分”及相关新闻整理而成)
人物评价
彭士量将军牺牲后,《新华日报》、《中央日报》、美国《前锋论坛报》、英国《伦敦新闻记事报》等中外各报对此会战都有很高的评价。
台湾记录的常德会战中写道:此役73军奉命撤退,痛失重镇、蹉跌良将,给73军造成重大损失。但73军暂五师在彭师长率领下与日寇死拼战斗,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拖延了敌人攻略的时间,使我军得以充分准备,为常德会战赢得最终胜利,“彭师长厥功甚伟”。
1943年12月24日《中央日报》社论《发扬民族精神》“彭士量等将军忠勇为国慷慨牺牲博得全世界人士的一致赞美,这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崇高的表现。”
“彭士量将军学生出身,廉洁朴实,身居要职,不事产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牺牲后家庭度日艰难。彭士量将军是廉洁奉公的楷模,投身北伐和抗日战争,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抗日骁将为国捐躯,实为我民族大损失。”(1943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导《彭故师长家世》)
彭士量将军是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之一,是陆军大学十一期高材生,抗日战争中在常德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将军。彭师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深得部属爱戴。尤以智勇见称,每战辄能功绩辉煌,在滨湖诸役和常德会战中,最为显赫。彭士量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中将。
2004年9月,原中顾委委员、老革命家李锐在石门访问时如此评价:“每一个石门人,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彭士量!”
忠烈祠
1944年5月8日蒋中正签署渝字673号,批准彭士量、许国璋、孙明瑾等将军入祀首都忠烈祠。
1944年5月14日,在常德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第五师师长彭士量烈士遗体运至中山纪念堂,长沙军、政、工、商、学各界人士过万人汇集在此举行了公祭活动,出殡时民众沿途拜祭,将其公葬于南岳。
文革中彭士量墓惨遭损毁,后修复。
1992年10月,为配合政府寿岳衡山规划,彭士量墓由忠烈祠驾鹤峰寿苑迁移至忠烈祠东岗。2000年左右,在政府和亲友的帮助下,其长子彭子健亲自监工,再次将烈士墓修葺一新。现在烈士墓四周青松翠柏,辉映成趣。
南岳忠烈祠有烈士的纪念碑、遗书和墓地。台北忠烈祠有烈士的灵位、大幅照片和中英日三种文字的事迹介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在缅怀他。
南岳忠烈祠及殉国处纪念碑
革命烈士与抗日英烈
1985年,其长子彭子健在湖南浏阳,三子彭纪伦在四川资阳分别为其申请烈士。最后四川的申请先得到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经国家民政部批准,(1985)79号文正式同意追认为彭士量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5日,罗芳珪、齐学启、萧山令、李必蕃、彭士量、吕旃蒙等国民党抗日将领首次入驻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 是首批入驻湖南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国军抗日将领。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12月,抗日名将彭士量将军殉国处纪念碑正式落成。
彭士量殉国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