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中文名:帝喾
别名:高辛氏、姬夋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480年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2345年
职业:部落联盟首领
主要成就: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
帝喾(kù):姬姓,高辛氏,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黄帝的曾孙,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号高辛氏。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帝尧、帝挚之父,商、周两朝先祖。
帝喾参与事件/话题
帝喾个人资料
帝喾简介
  • 中文名帝喾

  • 别名高辛氏、姬夋

  • 民族华夏族

  • 出生地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480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2345年

  • 职业部落联盟首领

  • 主要成就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

  • 陵寝商丘帝喾陵、颛顼帝喾陵

  • 子女弃、契、帝挚、尧、嫦娥等

  • 堂叔父颛顼

  • 追封诸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帝喾因为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岁时,被堂叔父帝颛顼选为助手,因有功被封于辛。

  即位亳都  

颛顼死后,侄子高辛即位,是为     帝喾    ,时年三十岁。因他出生并兴起于高辛,故史称高辛氏。帝喾即位(     部落首领    )后,能够明察秋毫,顺从民意,为老百姓着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使天下人民信服。可见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诚服的帝王。后订立节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迁都亳。以亳为都城,避免了部落受洪水侵袭,并彻底消除共工余部。帝喾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帝喾成功缔造盛世,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长寿百岁  

帝喾在位70年,享寿105岁(年份有争议)。生子挚,挚承喾的帝位。死后在故地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建有帝喾陵。

  为政举措  

  迁都于亳  

迁都于亳,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因为这里十分的土地,山区占去四分,丘陵占去四分,剩下的两分是平原。一旦洪水暴发,人民可以转移到山上去。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共工氏余部的反抗不停息,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击退外敌游牧民族——犬戎之后 ,并没有趁机穷追猛打,为的是将风险最小化。后将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问题。

  订立节气  

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知人善任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

  缔造盛世  

帝喾的部落,《春秋纬》中一本叫《命历序》的书说传10世,400年,《易纬》中的《稽览图》说是350年。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一要博爱于人,二要让民获利。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历代帝王所推崇,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后世评价  

司马迁《史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曹植《帝喾赞》:“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

  轶事典故  

  凤凰来朝  

帝喾非常喜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古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

  嫁女盘瓠  

帝喾时期,刘氏皇后夜梦天降娄金狗下界托生,醒来耳内疼痛,旨召名医医出一希奇美秀三寸长的金虫,以玉盘贮养,以瓠叶为盖,一日长一寸,身长一丈二,形似凤凰,取名麟狗,号称盘瓠,身纹锦绣,头有二十四斑黄点。其时犬戎兴兵来犯,帝喾下诏求贤,提出谁如果能斩番王头,就把三公主(帝喾之女)嫁他为妻。龙犬揭榜后即往敌国,乘番王酒醉,咬断其头,回国献给帝喾。帝喾因他是犬而想悔婚。三公主听说后认为不应该违背承诺,请求出嫁。于是帝喾同意了女儿的要求,盘瓠与公主结了婚。婚后,公主随盘瓠入居深山,以狩猎和山耕为生。生三子一女,长子姓盘,名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儿嫁给钟智深(亦作“字”)。畲族人民世代相传和歌颂始祖盘瓠的功绩。盘瓠是畲族图腾崇拜的物件。畲族先民以拟人化的手法,把盘瓠描塑成神奇、机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为畲族的始祖。

  姓氏来历  

传说,高辛氏原来不叫高辛氏,本姓姬。后来颛顼听说他聪明多智,就请姬帮助他出点子。姬说:“九个国家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颛顼说:“以你之见呢?”姬说:“九国敌人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了吗?”颛顼一想:对呀!姬想这个办法就是好。于是就派人分别到九国敌人中调拨他们的关系,很快使他们彼此发起了战争。后来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九国之乱。颛顼看姬有能耐,就把他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那时,这儿经常闹水灾,水来了,老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而重新迁徙的地方又闹了水灾,老百姓便又重新迁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老是不能安居乐业。高辛氏又想了一个办法: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夜里,姬睡不着,便跑到天上跟玉皇辩理,说:“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玉皇辩不过他,便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被洪水赶得乱跑了。从此“辛”便称为“高辛”,姬便被称为“高辛氏”。

  相关争议  

帝喾之名初见于春秋时史料中。有说法为:商朝人祭祀帝喾。 而又有说法却说“商朝人祭奠舜”, 三国韦昭认为“舜”当为“喾”字之误。殷都甲骨卜辞载商人高祖夔,据王国维考定,“夔”为“帝喾”之名,因形讹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神话中,唯“夋”写作“帝俊”,为全书中最主要最显赫的一个上帝神。“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晋郭璞至近代学者多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是“喾”与“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来已可论定。

其后唯“喾”与“舜”进入历史文献中。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都说他与简狄因玄鸟生契。舜除《国语》(韦昭已改为喾)中仍保持其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余文献皆与尧并举,成为“三王”前的二帝,失去商祖身份。后因与夏禹、后稷等全境诸族融合成华夏族,帝喾便被编排入黄帝世系中。到《五帝德》提出第一种“五帝说”,他便为五帝之一;第二种、第三种两“五帝说”没有他;第四种“五帝说”又有他。至于他与高辛氏的关系,正如颛顼和高阳氏的关系一样,也是到《五帝德》、《帝系》中才合而为一的。以后遂成了历史的定说。

  家族状况  

  祖辈  

曾祖:黄帝

祖父:玄嚣

父亲:蟜极

  妻子  

元妃:姜嫄:生一子,名弃,史称后稷,其后代姬发(周武王)建立了周朝

次妃:简狄:生一子,名契(xie),据传契为商朝的祖先,契的后代成汤建立商朝

三妃:庆都:又名陈丰氏、陈酆氏,据传是喾之。第三妃。陈之一字,由左边的旌旗、右边的车轮的象形组成。酆即蜜峰,文为蜂头,丰为蜂尾,逢为飞翔时的蜜蜂。生子放勋,即唐尧

四妃:常仪:据传是喾之第四妃。娵訾氏是娵与訾的合婚族。娵訾氏与帝喾联姻生子挚。

  儿子  

弃:即后稷,元妃姜原生,被周族人认作是其始祖

契:次妃简狄生,商族人认其为先祖

尧:次妃庆都生,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

挚:次妃常仪生,挚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帝尧

台玺:第五子。台玺与儿子叔均都曾为周部族首领

  后裔  

  (1)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本名姬己挚,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名姬夋,又名姬夒或姬夔)—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     商朝       开国       君主    )—太丁、外丙、仲壬

  (2)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     商部族首领    ,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3)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弃(史称后稷,本名姬弃)—不窋(kū)—鞠—公刘(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姬类)—周太王(又称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王季(也称季历,本名姬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周朝       开国       君主    )

  (4)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台玺—叔均(     也被周朝奉为先祖    )

  (5)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     尧    (又称     帝尧    或     唐尧    )—丹朱

  (6)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帝喾—     挚    (即     帝挚    )

  (7)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己—大骆—秦非子(     秦国首任国君    )—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秦始皇(嬴政,     中国       首位       皇帝    )

  (8)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     赵国始祖    )—明祖—明父—公明—赵成子(赵衰)、赵夙

  (9)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业父—大业—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费昌(     费国始祖    ,     费姓始祖    )

  (10)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蟜极—挥公(     张姓始祖    )

  (11)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昧祖—昧父—     昧    —     台骀  

  (12)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     重    (句芒)、     该    (蓐收)、     穷奇    、     般    、     倍伐    、穷申、瞽目

  (13)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配附宝)—黄帝(姬轩辕,配嫘祖)—昌意(黄帝次子)—颛顼—鲧曾—鲧祖—鲧父—鲧—禹(大禹/夏禹,本名姒文命,     夏朝       开国       君主    )—姒启(夏启)—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观

  (14)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陶父—皋陶(     李唐皇帝       的始祖    ,也是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15)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     古蜀王    、魍魉、梼杌

  (16)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又称帝舜或虞舜)—商均—……—遏父(或称虞阏父,是商均的三十二世孙)—陈胡公(     陈国开国君主    )

  (17)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又名卷章)—吴回—陆终—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宴安)、季连(季姓、熊姓、芈姓、屈姓、景姓、昭姓始祖、     楚国       始祖    ):

  ①    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     鬻熊    (本名熊蚤)—熊丽(鬻熊长子)—熊狂—熊绎(熊狂长子)—熊艾

  ②    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     鬻熊    (本名熊蚤)—熊丽(鬻熊长子)—熊狂—屈紃(熊狂次子)

  ③    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儃—熊俊—     鬻熊    (本名熊蚤)—端木侸(鬻熊次子,史称侸叔)—端木典(端木姓得姓始祖)

  (18)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     重黎    (     晋朝       皇帝的始祖    )

帝喾一脉中,子契繁衍400多个姓氏,子后稷繁衍1000多个姓氏,子尧繁衍60多个姓氏,帝喾后裔繁衍古今姓氏有据可查的合计达1500多个。粗略统计当今全国300个大姓,帝喾后裔有王、刘、杨、周、吴等131种姓氏,其后裔主要散布在长江南北地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3%。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艺文类聚·卷十一·帝王部一》

帝喾是三皇五帝里唯一有出土文物证实存在的,甲骨文里被称为帝夔。

  后世纪念  

  河南商丘帝喾陵  

帝喾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镇。陵前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现仅存明代碑刻一通。现存的墓地为一高大丘,长200余米,宽100余米。帝喾陵维修于西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庙堂内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绘有彩龙,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在原址上重新修葺的帝喾陵,高大壮观,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30米。陵前一高耸的石碑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唐玉润先生书写的“帝喾陵”三个字,整座陵墓庄严肃穆。

  河南安阳二帝陵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帝喾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乡三阳庄村西北土岗上。帝喾陵与颛顼墓为邻,称“二帝陵”。墓前立石碑一块,上书“帝喾陵”。附近建有甬道和围墙。 陵墓坐北面南,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占地面积350余亩。1986年,二帝陵被世人发现,后经对陵墓区和祭祀区上面厚厚的积沙进行初步清理,元、明、清历代御祭碑碣165通展现于世人面前,中轴线上御桥、山门、陵冢、拜殿等唐至清代12处建筑和基址也连续被发现。2000年晋升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觅知友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