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太原市 [切换城市]
本名田不礼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去世时间前295年
<h2><strong>人物经历</strong></h2><p>田不礼(?—前295年),一作佃不礼。《墨子》与《吕氏春秋》记载宋国有田不禋,禋与繁体的礼字形相近,故可以确定为同一人。</p><p>田不礼,宋国重臣。《墨子》与《吕氏春秋》把田不禋和唐鞅并列,称此二人是宋康王的重臣,也是宋康王亡国的两个最大罪臣。前299年,由于齐韩魏联盟的强势,秦国独力难支,急需盟友。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赵武灵王在这时为了给赵国创造完美的灭中山时机而展开了一系列的合纵联盟活动,他派楼缓相秦、仇郝相宋,富丁入魏,正中秦、宋下怀,秦赵宋联盟达成。<b>所以我推理出</b>,作为与赵臣仇郝相宋的交换,<b>田不礼应该正是在这一年被宋国官方指派仕赵</b>。公元前299年,田不礼离开宋国。公元前286年,宋国为齐所灭(齐在前288——前286三年间三次伐宋,最终灭宋)。虽然距离田不礼离开宋国有十四年之久,但事实上在前288年齐第一次伐宋之前,宋就爆发过宋康王与其太子之间的惨烈内战,所以早在田不禋离开宋国时应当已有亡国之兆,故将田不禋与唐鞅并列视作宋国亡国两大罪臣应当是可信的。</p><p>公元前299年,醉心于灭中山的赵武灵王为了专心致志于军事,把王位传给了十岁左右的少子王子何。公元前296年,赵彻底灭亡中山(赵灭中山,自公元前300——公元前296年共激战五年。精通军事指挥的赵武灵王在关键时刻让位于王子何,放弃日常政务而专心执掌军事)。同年赵武灵王封其长子赵章为代安阳君,派田不礼出任安阳君的相,以辅助安阳君治理代地。安阳君因失去王位继承权而心怀不满,阴谋反叛。田不礼不加制止,反而助纣为虐。二人狼狈为奸,暗中培植私党,等待叛乱时机。</p><p>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想法的背后是赵武灵王要收回赵王何的实权,重新亲掌朝政。赵武灵王毕竟正值四十六岁的壮年,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消化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时的赵国由于没有参与中原国家的混战,实力比较强,国力仅次于秦。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在自己主动放弃王位,禅让赵何以后,赵武灵王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赵何在肥义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一号人物。</p><p>赵武灵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设想失败了。尽管赵王何是赵武灵王亲自立为王的,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荣誉的赵武灵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潜意识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来越明晰,说到底,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p><p>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起初,肥义以为立公子章为代王是赵武灵王的过分溺爱。但慢慢的,肥义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真实用意。肥义是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国家的相,那么就要为国家负责,自己是赵王何的老师,那就要对赵王何负责。在过去的四年里,肥义精心辅佐赵王何,使赵王何已经很得王的精髓。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成。根据肥义的观察,赵王何是个与他父亲一样渴望荣耀的人,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事实上,肥义也正是以铁血来教育赵王何对待王权的态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王权有所觊觎。王权不稳,国家必乱,这已不只是一个个人荣辱的问题。</p><p>肥义对赵武灵王虽然很有感情,但国家大义却不允许他支持赵武灵王的悖逆。支持赵武灵王的想法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义是深深知道地,对于公子章暗借羽翼,肥义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肥义对赵武灵王的拒绝也采用了冠冕堂皇之词,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同时暗示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这个想法的危险性。赵武灵王悻悻而去。</p><p>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这个时候,公子成与大臣李兑听说赵武灵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后来见肥义,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来见,提醒赵王何与肥义早做准备。赵豹与肥义同为赵肃侯时的重臣,与肥义最为交好,但却不为赵武灵王所喜。李兑为肥义选拔培养的青年才骏。公子成受胡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赵王何即位后,肥义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响,为赵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公子成也为自己能够东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赵王何与肥义。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p><p>赵武灵王本以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义拒绝。肥义拒绝则赵王何更会拒绝。于是,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p><p>由于赵豹对邯郸的防卫很严密,赵王何也只是听政时才得一见,公子章与田不礼无法下手。赵王何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也控制得很严,赵武灵王知道赵王何已对自己有所防范。这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了,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p><p>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p><p>田不礼劝公子章形成杀赵王何的事实,再控制赵武灵王,既而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于是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卫,自己先去主父宫,如果自己不归即为事变。命令准备使者,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p><p>肥义入主父宫后,果然觉得气氛不对。没有见到主父,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公子章与田不礼见以主父的名义都调不动赵王何,知道赵王何已有所准备。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以快制胜。在杀了肥义后,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再遣使者调赵王何,如其不来,则立即进攻。公子章与田不礼暗中养有众多武士。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果然肥义被杀。信期怒斩使者,率军保卫主父宫,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p><p>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被杀,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其入。信期、李兑、公子成围主父宫。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说:"以目前之势,如果请示赵王何,赵王何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亲口诛其父兄。如此一来,围主父宫,赶杀公子章就会成为信期、李兑、公子成的罪过。而如果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p><p>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对主父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p><h2><strong>史料记载</strong></h2><p><b>《史记》(赵世家)</b></p><p>“三年,灭中山,迁其王於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还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b>田不礼</b>相章也”;</p><p>“<b>田不礼</b>之为人也,忍杀而骄”</p><p>“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与<b>田不礼</b>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b>田不礼</b>,灭其党贼而定王室”</p><p><b>《资治通鉴》(周纪四</b>)</p><p>“……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b>田不礼</b>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田不礼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去世时间前295年
<h2><strong>人物经历</strong></h2><p>田不礼(?—前295年),一作佃不礼。《墨子》与《吕氏春秋》记载宋国有田不禋,禋与繁体的礼字形相近,故可以确定为同一人。</p><p>田不礼,宋国重臣。《墨子》与《吕氏春秋》把田不禋和唐鞅并列,称此二人是宋康王的重臣,也是宋康王亡国的两个最大罪臣。前299年,由于齐韩魏联盟的强势,秦国独力难支,急需盟友。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赵武灵王在这时为了给赵国创造完美的灭中山时机而展开了一系列的合纵联盟活动,他派楼缓相秦、仇郝相宋,富丁入魏,正中秦、宋下怀,秦赵宋联盟达成。<b>所以我推理出</b>,作为与赵臣仇郝相宋的交换,<b>田不礼应该正是在这一年被宋国官方指派仕赵</b>。公元前299年,田不礼离开宋国。公元前286年,宋国为齐所灭(齐在前288——前286三年间三次伐宋,最终灭宋)。虽然距离田不礼离开宋国有十四年之久,但事实上在前288年齐第一次伐宋之前,宋就爆发过宋康王与其太子之间的惨烈内战,所以早在田不禋离开宋国时应当已有亡国之兆,故将田不禋与唐鞅并列视作宋国亡国两大罪臣应当是可信的。</p><p>公元前299年,醉心于灭中山的赵武灵王为了专心致志于军事,把王位传给了十岁左右的少子王子何。公元前296年,赵彻底灭亡中山(赵灭中山,自公元前300——公元前296年共激战五年。精通军事指挥的赵武灵王在关键时刻让位于王子何,放弃日常政务而专心执掌军事)。同年赵武灵王封其长子赵章为代安阳君,派田不礼出任安阳君的相,以辅助安阳君治理代地。安阳君因失去王位继承权而心怀不满,阴谋反叛。田不礼不加制止,反而助纣为虐。二人狼狈为奸,暗中培植私党,等待叛乱时机。</p><p>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这个想法的背后是赵武灵王要收回赵王何的实权,重新亲掌朝政。赵武灵王毕竟正值四十六岁的壮年,在攻灭中山、赶走林胡、消化楼烦后,赵武灵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时的赵国由于没有参与中原国家的混战,实力比较强,国力仅次于秦。赵武灵王在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后,还要做中原的霸主。为了实现他心里的这个伟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夺回王位,重做赵王。在自己主动放弃王位,禅让赵何以后,赵武灵王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赵何在肥义的辅佐下,名正言顺地取代赵武灵王成为赵国的一号人物。</p><p>赵武灵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设想失败了。尽管赵王何是赵武灵王亲自立为王的,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荣誉的赵武灵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潜意识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来越明晰,说到底,就是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p><p>赵武灵王把要立公子章为代王的想法同肥义说了,肥义不同意。起初,肥义以为立公子章为代王是赵武灵王的过分溺爱。但慢慢的,肥义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真实用意。肥义是个忠厚能干的胡人后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国家的相,那么就要为国家负责,自己是赵王何的老师,那就要对赵王何负责。在过去的四年里,肥义精心辅佐赵王何,使赵王何已经很得王的精髓。肥义为赵王何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势力范围,赵王何的羽翼已成。根据肥义的观察,赵王何是个与他父亲一样渴望荣耀的人,如果赵国再出现一个王的话,不管是谁,赵王何都不会容许,赵国必然要有一场血战。事实上,肥义也正是以铁血来教育赵王何对待王权的态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王权有所觊觎。王权不稳,国家必乱,这已不只是一个个人荣辱的问题。</p><p>肥义对赵武灵王虽然很有感情,但国家大义却不允许他支持赵武灵王的悖逆。支持赵武灵王的想法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义是深深知道地,对于公子章暗借羽翼,肥义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为代王,立即就会有大批的臣民归附他。赵武灵王就更不用说了。肥义对赵武灵王的拒绝也采用了冠冕堂皇之词,以国无二日、百姓方宁来明说立公子章为代王的不可,同时暗示赵武灵王重新执政这个想法的危险性。赵武灵王悻悻而去。</p><p>肥义在送走赵武灵王后,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向赵王何讲了。赵王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与肥义商议了对策,赵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义代办,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领信期日夜守护赵王何。这个时候,公子成与大臣李兑听说赵武灵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后来见肥义,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王效劳。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来见,提醒赵王何与肥义早做准备。赵豹与肥义同为赵肃侯时的重臣,与肥义最为交好,但却不为赵武灵王所喜。李兑为肥义选拔培养的青年才骏。公子成受胡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赵王何即位后,肥义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响,为赵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公子成也为自己能够东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赵王何与肥义。肥义让李兑与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赵王何的兵符,准备随时起兵勤王。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卒入城。赵王何则严控兵符,肥义则注意收集情报、统筹安排。</p><p>赵武灵王本以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义拒绝。肥义拒绝则赵王何更会拒绝。于是,赵武灵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意在激公子章与赵王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重新执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p><p>由于赵豹对邯郸的防卫很严密,赵王何也只是听政时才得一见,公子章与田不礼无法下手。赵王何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也控制得很严,赵武灵王知道赵王何已对自己有所防范。这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了,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p><p>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王何没有办法,只得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p><p>田不礼劝公子章形成杀赵王何的事实,再控制赵武灵王,既而以奉赵武灵王之命的名义称王。于是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觉不对,要赵王何与信期加强防卫,自己先去主父宫,如果自己不归即为事变。命令准备使者,如果一旦发生变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勤王。</p><p>肥义入主父宫后,果然觉得气氛不对。没有见到主父,却见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礼,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公子章与田不礼见以主父的名义都调不动赵王何,知道赵王何已有所准备。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以快制胜。在杀了肥义后,公子章与田不礼决定再遣使者调赵王何,如其不来,则立即进攻。公子章与田不礼暗中养有众多武士。赵王何见肥义未归,而使者又至,知道发生事变。信期逼问使者,果然肥义被杀。信期怒斩使者,率军保卫主父宫,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p><p>李兑与公子成很快也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赵王何的军队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被杀,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主父纳其入。信期、李兑、公子成围主父宫。李兑想向赵王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说:"以目前之势,如果请示赵王何,赵王何很难下达赶尽杀绝的命令,亲口诛其父兄。如此一来,围主父宫,赶杀公子章就会成为信期、李兑、公子成的罪过。而如果不请示赵王何,自己处置,赵王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
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主父不能制止。</p><p>公子成尽出主父宫人,不许主父出宫。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围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对主父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p><h2><strong>史料记载</strong></h2><p><b>《史记》(赵世家)</b></p><p>“三年,灭中山,迁其王於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还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主父又使<b>田不礼</b>相章也”;</p><p>“<b>田不礼</b>之为人也,忍杀而骄”</p><p>“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与<b>田不礼</b>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b>田不礼</b>,灭其党贼而定王室”</p><p><b>《资治通鉴》(周纪四</b>)</p><p>“……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b>田不礼</b>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