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北京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匡章
别称章子、匡子
职业将军
贡献破燕、伐楚,败秦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伐燕</strong></h3><p>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匡章参与徐州相王,并与魏国国相惠施辩论。</p><p>齐威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20年),秦军准备通过韩、魏二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匡章为将应战。匡章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匡章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这时齐军的探兵回来说匡章率齐降秦,齐威王听后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匡章已经率齐军降秦,齐威王听后还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匡章已经率齐军降秦,可是齐威王仍然没有什么反应。如此经过几次报告,一个朝臣就请求齐威王说:“都说匡章打了败仗,报告的人虽然不同,可是内容却相同。君王为何不遣将发兵攻打?”齐威王回答说:“匡章绝对不会背叛寡人,为什么要派兵攻打他呢?” </p><p>此时传来捷报,齐军大获全胜,秦军大败溃退,秦惠文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而派特使向齐国谢罪请和,这时齐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说:“大王怎么知道匡章绝对不降秦呢?”齐威王回答说:“匡章的母亲启,由于得罪他的父亲,就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马棚下,当寡人任命匡章为将军时,寡人曾勉励他说:‘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一定要改葬将军的母亲。’当时匡章说:‘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不允许臣改葬。假如臣得不到父亲的允许而改葬母亲,岂不是等于背弃亡父的在天之灵。所以臣才不敢为亡母改葬。’由此可见,作为人子竟不敢欺负死去的父亲,难道他作人臣还能欺辱活着的君王吗!” </p><p>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 </p><p>齐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于齐楚边境。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救。秦胜楚于丹阳,遂派兵救魏伐燕地。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秦军樗里疾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齐军在濮水一战中失利。匡章败逃。燕国复国。</p><h3><strong>征楚</strong></h3><p>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国派唐昧率军迎击,两军在沘水两岸驻扎下来。联军因不了解沘水的深浅情况,不敢贸然渡水作战,与楚军相持6个多月。齐宣王在国内不耐烦,派周最(即周冣)到阵地言辞苛刻地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覚得自己辛辛苦苦、谨慎指挥还受如此委屈,便対周最说:「対于我来说,撤了我的职,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随后,匡章令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了河辺。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一听,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幕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败楚军。楚将唐眛因为联军六个多月没有多大的动静,放松戒备,等知联军上岸后才仓卒调兵应战。楚军大败,2万多人被杀,楚将唐眛战死。之后,韩、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阳市)、叶(河南叶县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 </p><h3><strong>攻秦</strong></h3><p>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魏、韩一些侵地后,三国联军才退去。 </p><p>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函谷关被攻破,秦昭王急谋割地自救。齐相孟尝君听信韩庆之言与秦议和,放弃灭亡秦国的良机。燕残中山,齐军回师攻燕,战于权。燕军大败。此役后,而齐国南破楚、西服秦、北败燕,威震天下,匡章之功不可没也。</p><h2><strong>史料记载</strong></h2><p>《战国策·齐策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p><h2><strong>家庭情况</strong></h2><h3><strong>父子分开的原因</strong></h3><p>齐国人都认为匡章不是个孝子,但是孟子却不这么看。他很清楚匡章和父亲分开的真实原因:“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匡章太爱他的父亲,以致于不能容忍父亲的任何瑕疵,所以最终两人不再见面。匡章觉得自己使父亲失去了天伦之乐,如果自己却在享受这种快乐是不道德的,所以就“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庄子略带讽刺地评论道:“孔子不见母亲,匡子不见父亲,这就是‘义’的祸患呵!”(正如当年徐州相王时匡章挖苦他的老相好惠子一样)韩非子曾记载,匡章的父亲田鲔教导他说:“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故自恃无恃人。”从匡章后来的表现来看,他显然是不赞同父亲的观点的,这也可能就是导致“子父责善”的深层原因吧 。</p><h3><strong>匡章对父亲的爱</strong></h3><p>不过匡章的父亲可能是一个专制的家长,而在当时的齐国,男性家长对家人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匡章的母亲叫启,她得罪了丈夫,被他杀死,埋于马栈之下。由于匡章和父亲分离,所以匡章虽然知道此事却也无从插手。前320年,秦军攻齐右壤,齐威王想让老将田朌迎敌,而田朌则看出齐王身边的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有成为一代名将的潜质,于是便提议让匡章为将。齐威王和匡章相处十多年,对他非常了解,他任命匡章为将,并给予高度的信任,将国家的安危完全交托给他,真可以说是不折不扣地做到了“用人不疑”。而他之所以对匡章如此信任,除了因为十多年的了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战前,他说如果齐军得胜,就要为匡章的母亲更葬。而匡章则说,父亲并没有在生前对我交待过母亲的事情,我这么做不等于是欺骗死去的父亲吗?齐威王放心地说:他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欺骗,又怎么会背叛我这个活着的君王呢?可见,匡章对父亲的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而匡章对晚年的齐威王如此忠诚,是否是因为他从老王的身上依稀看到了远离身边十多年,父亲的身影呢?当齐闵王在垂沙之战中对他口出恶言时,他或许会对这位新王有几份不屑:“他怎么能和威王比呢……算了,为了齐国,为了‘父亲’……” </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匡章
别称章子、匡子
职业将军
贡献破燕、伐楚,败秦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伐燕</strong></h3><p>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匡章参与徐州相王,并与魏国国相惠施辩论。</p><p>齐威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20年),秦军准备通过韩、魏二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匡章为将应战。匡章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匡章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这时齐军的探兵回来说匡章率齐降秦,齐威王听后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匡章已经率齐军降秦,齐威王听后还没什么反应。不一会儿,又一个探兵来报告,说匡章已经率齐军降秦,可是齐威王仍然没有什么反应。如此经过几次报告,一个朝臣就请求齐威王说:“都说匡章打了败仗,报告的人虽然不同,可是内容却相同。君王为何不遣将发兵攻打?”齐威王回答说:“匡章绝对不会背叛寡人,为什么要派兵攻打他呢?” </p><p>此时传来捷报,齐军大获全胜,秦军大败溃退,秦惠文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而派特使向齐国谢罪请和,这时齐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说:“大王怎么知道匡章绝对不降秦呢?”齐威王回答说:“匡章的母亲启,由于得罪他的父亲,就被他的父亲杀死埋在马棚下,当寡人任命匡章为将军时,寡人曾勉励他说:‘先生的能力很强,过几天率领全部军队回来时,一定要改葬将军的母亲。’当时匡章说:‘臣并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不允许臣改葬。假如臣得不到父亲的允许而改葬母亲,岂不是等于背弃亡父的在天之灵。所以臣才不敢为亡母改葬。’由此可见,作为人子竟不敢欺负死去的父亲,难道他作人臣还能欺辱活着的君王吗!” </p><p>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 </p><p>齐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楚怀王背弃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于齐楚边境。匡章率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救。秦胜楚于丹阳,遂派兵救魏伐燕地。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秦军樗里疾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齐军在濮水一战中失利。匡章败逃。燕国复国。</p><h3><strong>征楚</strong></h3><p>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与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楚国派唐昧率军迎击,两军在沘水两岸驻扎下来。联军因不了解沘水的深浅情况,不敢贸然渡水作战,与楚军相持6个多月。齐宣王在国内不耐烦,派周最(即周冣)到阵地言辞苛刻地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覚得自己辛辛苦苦、谨慎指挥还受如此委屈,便対周最说:「対于我来说,撤了我的职,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随后,匡章令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了河辺。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一听,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幕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败楚军。楚将唐眛因为联军六个多月没有多大的动静,放松戒备,等知联军上岸后才仓卒调兵应战。楚军大败,2万多人被杀,楚将唐眛战死。之后,韩、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阳市)、叶(河南叶县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 </p><h3><strong>攻秦</strong></h3><p>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魏、韩一些侵地后,三国联军才退去。 </p><p>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函谷关被攻破,秦昭王急谋割地自救。齐相孟尝君听信韩庆之言与秦议和,放弃灭亡秦国的良机。燕残中山,齐军回师攻燕,战于权。燕军大败。此役后,而齐国南破楚、西服秦、北败燕,威震天下,匡章之功不可没也。</p><h2><strong>史料记载</strong></h2><p>《战国策·齐策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p><h2><strong>家庭情况</strong></h2><h3><strong>父子分开的原因</strong></h3><p>齐国人都认为匡章不是个孝子,但是孟子却不这么看。他很清楚匡章和父亲分开的真实原因:“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匡章太爱他的父亲,以致于不能容忍父亲的任何瑕疵,所以最终两人不再见面。匡章觉得自己使父亲失去了天伦之乐,如果自己却在享受这种快乐是不道德的,所以就“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庄子略带讽刺地评论道:“孔子不见母亲,匡子不见父亲,这就是‘义’的祸患呵!”(正如当年徐州相王时匡章挖苦他的老相好惠子一样)韩非子曾记载,匡章的父亲田鲔教导他说:“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故自恃无恃人。”从匡章后来的表现来看,他显然是不赞同父亲的观点的,这也可能就是导致“子父责善”的深层原因吧 。</p><h3><strong>匡章对父亲的爱</strong></h3><p>不过匡章的父亲可能是一个专制的家长,而在当时的齐国,男性家长对家人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匡章的母亲叫启,她得罪了丈夫,被他杀死,埋于马栈之下。由于匡章和父亲分离,所以匡章虽然知道此事却也无从插手。前320年,秦军攻齐右壤,齐威王想让老将田朌迎敌,而田朌则看出齐王身边的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有成为一代名将的潜质,于是便提议让匡章为将。齐威王和匡章相处十多年,对他非常了解,他任命匡章为将,并给予高度的信任,将国家的安危完全交托给他,真可以说是不折不扣地做到了“用人不疑”。而他之所以对匡章如此信任,除了因为十多年的了解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战前,他说如果齐军得胜,就要为匡章的母亲更葬。而匡章则说,父亲并没有在生前对我交待过母亲的事情,我这么做不等于是欺骗死去的父亲吗?齐威王放心地说:他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欺骗,又怎么会背叛我这个活着的君王呢?可见,匡章对父亲的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而匡章对晚年的齐威王如此忠诚,是否是因为他从老王的身上依稀看到了远离身边十多年,父亲的身影呢?当齐闵王在垂沙之战中对他口出恶言时,他或许会对这位新王有几份不屑:“他怎么能和威王比呢……算了,为了齐国,为了‘父亲’……”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