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兰州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常香玉
别名张妙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出生日期1923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2004年06月01日
职业豫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花木兰》、《拷红》、《人欢马叫》等
主要成就豫剧常派创始人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中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配偶陈宪章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
1933年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泗州城》连演3场,轰动开封。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打土地》。
1941年秋,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艺《贩马记》。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
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不久,长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7月,次女陈小香出生。
1947年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1948年春,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剧社开始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全国巡回演出。
1952年3月4日,完成捐机任务,回到西安。
1953年4月,随赴朝慰问团到朝鲜进行慰问演出。
1956年3月4日,河南豫剧院成立,常香玉任院长。
1957年1月14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成立,常香玉担任副主席。
1959年,党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召开,常香玉为大会演出了豫剧《破洪州》。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8月14日,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2年2月2日,河南省文化局举行收徒拜师大会,常香玉收孙兰香、林秀兰等五人为徒,并在大会上发言。
1977年6月,常香玉赴北京参加电影《春天》的拍摄工作。12月27日,调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
1979年,常香玉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80年,在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常香玉当选为河南省文联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
1983年6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任命常香玉为省文化厅艺术顾问,不再担任省戏曲学校校长。
1991年5月,在河南省第三次文代会上,常香玉被推举为省文联顾问。12月,河南省剧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1996年11月,河南省剧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常香玉再次被理事会推举为名誉主席。
1997年4月25日,河南省委决定成立振兴豫剧指导委员会,常香玉任委员。12月,收山东菏泽豫剧团演员朱桂芹为徒。
1998年12月,常香玉收开封市豫剧团演员朱巧云为徒。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规范精到,富有一种阳刚之气。
唱腔
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属下五音唱法。后来逐渐融合了祥符调的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风格,同时,还吸收了曲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诸剧种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常派”唱腔。 例如《花木兰》中“自那日才改扮乔装男子”唱段里,用的河南曲剧的音调;《白蛇传·断桥》中“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唱段里,用的河北梆子的音调;《拷红》中“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唱段里,用的京韵大鼓的音调;《李双双》中“我盼你早回来同叙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调;豫剧清唱《攻关》中用的劳动号子音调等等。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首先表现在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上,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的高格调追求,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其次,还表现在对板式的灵活运用和发展上。另外,常香玉对豫剧唱腔创制的另一贡献是发展了豫剧清唱这种演出形式。例如,《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大快人心事”后面拖腔的运用贴合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立体生动,艺术感染力增强,结合音乐和力度轻重缓急恰到好处,十分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在《攻关》、《怀念毛主席》、《哭总理》、《继续长征歌》、《八十年代春来早》、《正月十五闹花灯》、《责任制是俺的聚宝盆》、《学春娥比着干》、《百年梦圆·贺香港回归》等剧目中也有体现。
润腔
常香玉带领的常派,运用的润腔方法主要有:装饰音润腔、鼻音润腔、顿挫润腔、力度及速度润腔、音色润腔、情感反应润腔等。装饰音润腔就是不改变旋律的骨干音,运用上下滑音及颤音等装饰音来润饰唱腔,起到“正字”的作用。鼻音润腔,就是根据人物需要,在演唱韵尾是鼻音的字时,把韵尾归入鼻腔内行腔,使之起到润腔作用,如《拷红》中“俺红娘心肠硬(n),“硬”字后面20多小节的拖腔全用鼻音来唱。顿音润腔是运用丹田作用,使唱腔乍停又行,若断若续,方法是使吸气肌与呼气肌形成快速反复的对抗与还原,就产生一股又冲击力的气流,这种气流冲击声带以后,使唱腔出现停顿,就叫顿音润腔。如《拷红》“尊姑娘……”花腔中红娘性格表现更加突出,旋律上运用了级进、小跳和大跳的手法,使唱腔喜剧色彩浓郁另外跳音润腔和顿音润腔基本一致。嗽音润腔在常派唱腔中经常使用,喉部肌肉作较大幅度收缩,有意识让喉头上下抖动,发出若断若续的强音,音色中增加胸腔共鸣的侧重。例如《三哭殿》中“自幼儿生长在昭阳正院”。力度、速度润腔力度速度变化,例如《拷红》一句快流水唱腔“今夜晚大着胆她来探望先生,大着胆”力度恰到好处。
甩腔
常香玉的甩腔很有特点,用力度不同,突出人物的感情。例如《花木兰》“征途”中“怕战火早烧到咱的门前”(小力度甩腔),“这女子哪一点不如儿男嗬嗬”(强有力度甩腔)。前面甩腔不如后面激动,后面甩腔的含义是:木兰对刘忠小看女子们的态度不服气,摆出事实,讲出道理,最后说得刘忠心服口服。这个甩腔正好用在甩腔高潮,人物感情激越的地方,所以饱满奔放,刚劲有力,穿透力强,就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派剧目中各种人物都用到了甩腔唱法,比如:红娘、白素贞、花木兰、黄桂英、佘太君、穆桂英、银屏公主、杜十娘、李双双、吴大娘、李奶奶、郭大脚等。
吐字
吐字清楚是常香玉豫剧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常香玉说过:“在演唱方法里,吐字最为重要,
因为它是一切唱腔的基础。合乎四声的要求、念准尖团字音、分出抑扬顿挫、讲究收腔归韵,才能做到吐字清晰,若吐字不清就不能达意,再好的唱腔观众听不明白,就不会受欢迎。”
戏曲唱腔中,由于戏曲艺术固有的特性所致,语言的表达和曲调的配合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并构成完整的唱腔内容,曲调高低不同、韵辙的变化,各种不同情感的处理等等,除了乐曲功能外,戏曲语言是关键。念准字的四声,以河南开封、郑州一带方言的声调为标准,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派唱腔注意尖团字音,韵白的念法以中州韵为基础,念白顿挫有致,音乐性较强,如花木兰、白素贞、黄桂英都年韵白,红娘则念得话白。比如小姐常派依中州韵念成团字,《白蛇传》中“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尖子有52个,20个易分辨,32个不易分辨。
板式
在板式的运用上,常香玉也富有锐意改革的精神。她饰演的人物,从不机械套用传统板式,而是根据人物的感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板式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的。例如《大祭桩》中“恼恨爹爹心不正”的唱段里,就很难把“二八板”和“流水板”截然分开,已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再如剧中“婆母娘且息怒”唱段中的一大段夹白:“哭一声我的婆母,再叫一声婆母娘,孩儿行走在三岔路口,你不问青红皂白,手持大棍,就是这样的责打......”如果单从作曲的角度考虑,则很难谱写,常香玉则巧妙地处理为似白非白、似唱非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似韵白,像吟唱的形式也是一种板式。常香玉在《红娘》中对“流水板”自如化、性格化的创新运用,在豫剧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52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87年,获得中国艺术节(中南)荣誉奖。
1989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4年7月,国务院决定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常香玉大师是一代豫剧宗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常老师这辈子不容易,道路坎坷。但是在艺术上,她是真正达到了顶峰,听她的唱腔是一种享受,一字一句都能送到观众耳朵里去。这种唱腔艺术值得年轻人很好地继承学习。 (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评)
常香玉,玉沽冰清,德艺双馨, 香玉常在,一代人民艺术家;梨园存,春色满园,声情并茂,青春永驻,万世中华戏曲魂。横批:戏比天大 (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张思卿评)
常香玉同志对民族戏曲艺术充满着炽热的情感,始终履行自己提出的“戏比天大”的诺言,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民族戏曲事业。常香玉同志是人民的艺术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常香玉
别名张妙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出生日期1923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2004年06月01日
职业豫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花木兰》、《拷红》、《人欢马叫》等
主要成就豫剧常派创始人
豫剧六大名旦之一
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中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配偶陈宪章
人物生平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
1933年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泗州城》连演3场,轰动开封。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打土地》。
1941年秋,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艺《贩马记》。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
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不久,长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7月,次女陈小香出生。
1947年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1948年春,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剧社开始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全国巡回演出。
1952年3月4日,完成捐机任务,回到西安。
1953年4月,随赴朝慰问团到朝鲜进行慰问演出。
1956年3月4日,河南豫剧院成立,常香玉任院长。
1957年1月14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成立,常香玉担任副主席。
1959年,党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召开,常香玉为大会演出了豫剧《破洪州》。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8月14日,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2年2月2日,河南省文化局举行收徒拜师大会,常香玉收孙兰香、林秀兰等五人为徒,并在大会上发言。
1977年6月,常香玉赴北京参加电影《春天》的拍摄工作。12月27日,调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
1979年,常香玉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80年,在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常香玉当选为河南省文联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
1983年6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任命常香玉为省文化厅艺术顾问,不再担任省戏曲学校校长。
1991年5月,在河南省第三次文代会上,常香玉被推举为省文联顾问。12月,河南省剧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1996年11月,河南省剧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常香玉再次被理事会推举为名誉主席。
1997年4月25日,河南省委决定成立振兴豫剧指导委员会,常香玉任委员。12月,收山东菏泽豫剧团演员朱桂芹为徒。
1998年12月,常香玉收开封市豫剧团演员朱巧云为徒。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主要作品
影视作品
综艺节目
代表剧目
艺术特色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规范精到,富有一种阳刚之气。
唱腔
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属下五音唱法。后来逐渐融合了祥符调的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风格,同时,还吸收了曲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诸剧种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常派”唱腔。 例如《花木兰》中“自那日才改扮乔装男子”唱段里,用的河南曲剧的音调;《白蛇传·断桥》中“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唱段里,用的河北梆子的音调;《拷红》中“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唱段里,用的京韵大鼓的音调;《李双双》中“我盼你早回来同叙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调;豫剧清唱《攻关》中用的劳动号子音调等等。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首先表现在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上,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的高格调追求,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其次,还表现在对板式的灵活运用和发展上。另外,常香玉对豫剧唱腔创制的另一贡献是发展了豫剧清唱这种演出形式。例如,《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大快人心事”后面拖腔的运用贴合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立体生动,艺术感染力增强,结合音乐和力度轻重缓急恰到好处,十分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在《攻关》、《怀念毛主席》、《哭总理》、《继续长征歌》、《八十年代春来早》、《正月十五闹花灯》、《责任制是俺的聚宝盆》、《学春娥比着干》、《百年梦圆·贺香港回归》等剧目中也有体现。
润腔
常香玉带领的常派,运用的润腔方法主要有:装饰音润腔、鼻音润腔、顿挫润腔、力度及速度润腔、音色润腔、情感反应润腔等。装饰音润腔就是不改变旋律的骨干音,运用上下滑音及颤音等装饰音来润饰唱腔,起到“正字”的作用。鼻音润腔,就是根据人物需要,在演唱韵尾是鼻音的字时,把韵尾归入鼻腔内行腔,使之起到润腔作用,如《拷红》中“俺红娘心肠硬(n),“硬”字后面20多小节的拖腔全用鼻音来唱。顿音润腔是运用丹田作用,使唱腔乍停又行,若断若续,方法是使吸气肌与呼气肌形成快速反复的对抗与还原,就产生一股又冲击力的气流,这种气流冲击声带以后,使唱腔出现停顿,就叫顿音润腔。如《拷红》“尊姑娘……”花腔中红娘性格表现更加突出,旋律上运用了级进、小跳和大跳的手法,使唱腔喜剧色彩浓郁另外跳音润腔和顿音润腔基本一致。嗽音润腔在常派唱腔中经常使用,喉部肌肉作较大幅度收缩,有意识让喉头上下抖动,发出若断若续的强音,音色中增加胸腔共鸣的侧重。例如《三哭殿》中“自幼儿生长在昭阳正院”。力度、速度润腔力度速度变化,例如《拷红》一句快流水唱腔“今夜晚大着胆她来探望先生,大着胆”力度恰到好处。
甩腔
常香玉的甩腔很有特点,用力度不同,突出人物的感情。例如《花木兰》“征途”中“怕战火早烧到咱的门前”(小力度甩腔),“这女子哪一点不如儿男嗬嗬”(强有力度甩腔)。前面甩腔不如后面激动,后面甩腔的含义是:木兰对刘忠小看女子们的态度不服气,摆出事实,讲出道理,最后说得刘忠心服口服。这个甩腔正好用在甩腔高潮,人物感情激越的地方,所以饱满奔放,刚劲有力,穿透力强,就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派剧目中各种人物都用到了甩腔唱法,比如:红娘、白素贞、花木兰、黄桂英、佘太君、穆桂英、银屏公主、杜十娘、李双双、吴大娘、李奶奶、郭大脚等。
吐字
吐字清楚是常香玉豫剧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常香玉说过:“在演唱方法里,吐字最为重要,
因为它是一切唱腔的基础。合乎四声的要求、念准尖团字音、分出抑扬顿挫、讲究收腔归韵,才能做到吐字清晰,若吐字不清就不能达意,再好的唱腔观众听不明白,就不会受欢迎。”
戏曲唱腔中,由于戏曲艺术固有的特性所致,语言的表达和曲调的配合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并构成完整的唱腔内容,曲调高低不同、韵辙的变化,各种不同情感的处理等等,除了乐曲功能外,戏曲语言是关键。念准字的四声,以河南开封、郑州一带方言的声调为标准,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常派唱腔注意尖团字音,韵白的念法以中州韵为基础,念白顿挫有致,音乐性较强,如花木兰、白素贞、黄桂英都年韵白,红娘则念得话白。比如小姐常派依中州韵念成团字,《白蛇传》中“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尖子有52个,20个易分辨,32个不易分辨。
板式
在板式的运用上,常香玉也富有锐意改革的精神。她饰演的人物,从不机械套用传统板式,而是根据人物的感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板式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的。例如《大祭桩》中“恼恨爹爹心不正”的唱段里,就很难把“二八板”和“流水板”截然分开,已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再如剧中“婆母娘且息怒”唱段中的一大段夹白:“哭一声我的婆母,再叫一声婆母娘,孩儿行走在三岔路口,你不问青红皂白,手持大棍,就是这样的责打......”如果单从作曲的角度考虑,则很难谱写,常香玉则巧妙地处理为似白非白、似唱非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似韵白,像吟唱的形式也是一种板式。常香玉在《红娘》中对“流水板”自如化、性格化的创新运用,在豫剧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物荣誉
1952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1987年,获得中国艺术节(中南)荣誉奖。
1989年,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4年7月,国务院决定追授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外界评价
常香玉大师是一代豫剧宗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常老师这辈子不容易,道路坎坷。但是在艺术上,她是真正达到了顶峰,听她的唱腔是一种享受,一字一句都能送到观众耳朵里去。这种唱腔艺术值得年轻人很好地继承学习。 (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评)
常香玉,玉沽冰清,德艺双馨, 香玉常在,一代人民艺术家;梨园存,春色满园,声情并茂,青春永驻,万世中华戏曲魂。横批:戏比天大 (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全书、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张思卿评)
常香玉同志对民族戏曲艺术充满着炽热的情感,始终履行自己提出的“戏比天大”的诺言,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民族戏曲事业。常香玉同志是人民的艺术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