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南宁市 [切换城市]
本名鲁轨
所处时代东晋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宋扶风眉县
去世时间454年
主要成就破冢之战
父亲鲁宗之
类型人物传记
子鲁爽
鲁轨,东晋末年晋安帝时,雍州刺史鲁宗之之子,任竟陵太守。后投后秦,后秦灭亡时,再投北魏。南北朝时,任北魏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 南朝宋扶风眉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小字女生。少善弓马。随父入南魏。太武帝常置左右,后任宁南将军、荆州刺史。园嘉二十五年(402)与弟鲁秀等举家归宋,文帝以为征虏将军、豫州刺史。孝武帝即位,他拥戴南郡王刘义宣,起兵于寿阳,兵败被杀。 建平(454年二月—六月)是南朝宋领导鲁爽的年号,共计4个月。《纪元编》误作南郡王刘义宣年号。 鲁轨,东晋人。任竟陵太守。 其父是东晋雍州刺史鲁宗之,起兵响应司马休之。鲁轨于破冢(今湖北江陵东南)杀刘康祖和徐逵之、徐允之、沈渊子,蒯恩勒兵不动,鲁轨攻之不克。刘裕在马头(今湖北公安西北)闻女婿逵之死,大怒,三月率诸军渡江,刘裕逼迫建武将军胡藩登陆,胡藩用刀在峭壁上凿小洞,军队就这样登上山头,一时士气大振,击垮岸上守军。司马休之等弃江陵北逃。刘军在石城又击破了鲁轨。鲁宗之父子投奔后秦姚兴。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姚泓,父子再奔北魏。鲁轨后来做了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因徐逵之、徐允之,不敢南归。鲁轨去世后,其子鲁爽袭父位。
414年,东晋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出镇江陵,颇得民心,子司马文思过继谯王,留居建康,豪暴粗疏,为太尉刘裕所嫉视。有司希旨,阴伺文思过失,适文思捶杀小吏,正好据事纠弹。有诏诛文思党羽,本身贷死。裕将文思送给休之,令自训厉,意欲休之将子处死。休之但表废文思,并寄裕书,陈谢中寓讥讽意。
刘裕因之不悦,特使江州刺史孟怀玉,兼督豫州六郡,监制司马休之。翌年,又收司马休之次子司马文质,从子司马文祖,并皆赐死,一面声讨司马休之,起兵西行。
司马休之据住江陵,闻报,忙邀雍州刺史鲁宗之,及鲁宗之子竟陵太守鲁轨,合拒裕军。雍州刺史鲁宗之自疑不为太尉裕所容,与其子竟陵太守轨起兵应休之。 司马休之并驰书入关,乞后秦发援兵。后秦主姚兴遣将姚成王司马国璠等,率八千骑赴援,指日出发。
太尉刘裕使参军檀道济、朱超石将步骑出襄阳。江夏太守刘虔之将兵屯三连,立桥聚粮以待,道济等积日不至。鲁轨袭击刘虔之,杀之。
刘裕使其振威将军东海徐逵之统参军蒯恩、王允之、沈渊子为前锋,出江夏口。鲁轨设埋伏计,徐逵之等与鲁轨战于破冢(今湖北江陵东南),中计兵败。徐逵之、王允之、沈渊子皆死,独蒯恩列陈于堤下、勒兵不动。鲁轨乘胜进攻蒯恩军,乘高俯射蒯恩军,矢下如雨,敌方顿时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
鲁轨军又屡次进行冲杀,敌阵却岿然不动,鲁轨不可将其攻破,于是只能率部退去。
司马文思与鲁轨,合兵四万,夹江扼守,列阵峭岸,高约数丈。裕舟近岸,将士见了峭壁,不敢上登。裕披甲出船,自欲跃上,诸将苦谏不从。将军胡藩,忙趋出裕前,用刀头挖穿岸上,可容足趾,便蹑迹登岸。将士亦陆续随上,向前力战。司马文思与鲁轨,稍稍却退。转瞬间,裕亦上岸,麾军大进,顿将文思等击退,直指江陵。休之宗之,闻裕军锐甚,无心固守,亦弃城北遁。
414年5月,鲁轨轨退保石城,裕令阆中侯赵伦之,参军沈林子攻鲁轨,鲁轨弃城向北逃去。途中遇上司马休之、鲁宗之赶来的援军,于是和他们一起北撤到襄阳。可到了襄阳城下,鲁宗之的参军李应之却闭门不纳,而蒯恩也随后率军追来。
鲁宗之,鲁轨随司马休之走投后秦姚兴。休之、宗之、鲁轨及谯王文思、新蔡王司马道赐、梁州刺史马敬、南阳太守鲁范一同在当地人保卫下出境,北奔后秦。
后秦姚成王及司马国璠也带援兵赶到了南阳,北魏长孙嵩则到河东,但听说司马休之等江陵失守、败给了刘裕军,也只得各自撤兵返回了。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姚泓,鲁宗之,鲁轨再奔北魏。鲁轨后来做了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因徐逵之、徐允之之故,不敢南归。
鲁轨去世后,其子鲁爽袭父位。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鲁轨
所处时代东晋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宋扶风眉县
去世时间454年
主要成就破冢之战
父亲鲁宗之
类型人物传记
子鲁爽
人物简介
鲁轨,东晋末年晋安帝时,雍州刺史鲁宗之之子,任竟陵太守。后投后秦,后秦灭亡时,再投北魏。南北朝时,任北魏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 南朝宋扶风眉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小字女生。少善弓马。随父入南魏。太武帝常置左右,后任宁南将军、荆州刺史。园嘉二十五年(402)与弟鲁秀等举家归宋,文帝以为征虏将军、豫州刺史。孝武帝即位,他拥戴南郡王刘义宣,起兵于寿阳,兵败被杀。
建平(454年二月—六月)是南朝宋领导鲁爽的年号,共计4个月。《纪元编》误作南郡王刘义宣年号。
鲁轨,东晋人。任竟陵太守。
其父是东晋雍州刺史鲁宗之,起兵响应司马休之。鲁轨于破冢(今湖北江陵东南)杀刘康祖和徐逵之、徐允之、沈渊子,蒯恩勒兵不动,鲁轨攻之不克。刘裕在马头(今湖北公安西北)闻女婿逵之死,大怒,三月率诸军渡江,刘裕逼迫建武将军胡藩登陆,胡藩用刀在峭壁上凿小洞,军队就这样登上山头,一时士气大振,击垮岸上守军。司马休之等弃江陵北逃。刘军在石城又击破了鲁轨。鲁宗之父子投奔后秦姚兴。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姚泓,父子再奔北魏。鲁轨后来做了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因徐逵之、徐允之,不敢南归。鲁轨去世后,其子鲁爽袭父位。
战事起因
414年,东晋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出镇江陵,颇得民心,子司马文思过继谯王,留居建康,豪暴粗疏,为太尉刘裕所嫉视。有司希旨,阴伺文思过失,适文思捶杀小吏,正好据事纠弹。有诏诛文思党羽,本身贷死。裕将文思送给休之,令自训厉,意欲休之将子处死。休之但表废文思,并寄裕书,陈谢中寓讥讽意。
刘裕因之不悦,特使江州刺史孟怀玉,兼督豫州六郡,监制司马休之。翌年,又收司马休之次子司马文质,从子司马文祖,并皆赐死,一面声讨司马休之,起兵西行。
司马休之据住江陵,闻报,忙邀雍州刺史鲁宗之,及鲁宗之子竟陵太守鲁轨,合拒裕军。雍州刺史鲁宗之自疑不为太尉裕所容,与其子竟陵太守轨起兵应休之。 司马休之并驰书入关,乞后秦发援兵。后秦主姚兴遣将姚成王司马国璠等,率八千骑赴援,指日出发。
破冢之战
太尉刘裕使参军檀道济、朱超石将步骑出襄阳。江夏太守刘虔之将兵屯三连,立桥聚粮以待,道济等积日不至。鲁轨袭击刘虔之,杀之。
刘裕使其振威将军东海徐逵之统参军蒯恩、王允之、沈渊子为前锋,出江夏口。鲁轨设埋伏计,徐逵之等与鲁轨战于破冢(今湖北江陵东南),中计兵败。徐逵之、王允之、沈渊子皆死,独蒯恩列陈于堤下、勒兵不动。鲁轨乘胜进攻蒯恩军,乘高俯射蒯恩军,矢下如雨,敌方顿时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
鲁轨军又屡次进行冲杀,敌阵却岿然不动,鲁轨不可将其攻破,于是只能率部退去。
兵败刘裕
司马文思与鲁轨,合兵四万,夹江扼守,列阵峭岸,高约数丈。裕舟近岸,将士见了峭壁,不敢上登。裕披甲出船,自欲跃上,诸将苦谏不从。将军胡藩,忙趋出裕前,用刀头挖穿岸上,可容足趾,便蹑迹登岸。将士亦陆续随上,向前力战。司马文思与鲁轨,稍稍却退。转瞬间,裕亦上岸,麾军大进,顿将文思等击退,直指江陵。休之宗之,闻裕军锐甚,无心固守,亦弃城北遁。
退保石城
414年5月,鲁轨轨退保石城,裕令阆中侯赵伦之,参军沈林子攻鲁轨,鲁轨弃城向北逃去。途中遇上司马休之、鲁宗之赶来的援军,于是和他们一起北撤到襄阳。可到了襄阳城下,鲁宗之的参军李应之却闭门不纳,而蒯恩也随后率军追来。
走投后秦
鲁宗之,鲁轨随司马休之走投后秦姚兴。休之、宗之、鲁轨及谯王文思、新蔡王司马道赐、梁州刺史马敬、南阳太守鲁范一同在当地人保卫下出境,北奔后秦。
后秦姚成王及司马国璠也带援兵赶到了南阳,北魏长孙嵩则到河东,但听说司马休之等江陵失守、败给了刘裕军,也只得各自撤兵返回了。
再投北魏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姚泓,鲁宗之,鲁轨再奔北魏。鲁轨后来做了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因徐逵之、徐允之之故,不敢南归。
鲁轨去世后,其子鲁爽袭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