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北京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萧绰
别名萧燕燕
国籍辽朝
民族契丹
出生日期公元953年
逝世日期公元1009年
职业辽朝皇后,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使辽朝达到鼎盛
陵寝乾陵
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这种举动深深赢得了她的父亲萧思温的宠爱。有一次,萧绰的几个姐妹一起干家务活,几个姐妹草草地就收场了,惟独她还在继续仔细地擦,家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萧思温常常用赞许的眼光称赞到:“此女必成大事。”
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入夜,喝醉酒的辽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们刺杀。萧思温封锁消息,协助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为辽景宗。辽景宗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尙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
萧绰三月刚进宫,就被封为贵妃;过了两个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保宁二年(公元670年)五月,辽景宗前往阊山(今辽宁阜新)行猎,萧思温也随行。高勋和女里合谋派人刺杀了萧思温。父亲之死使年仅十七岁的萧绰迅速地成熟起来。她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干,协助体弱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若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
她所做的决定,辽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表示“知道”了就算数,不会做任何干预。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军事日渐强盛,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
保宁八年(公元976年)二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録皇后之言,“亦称‘联’曁‘予’”,并“着为定式”,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宫。 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将辽国交到了二十九岁的萧绰手里。面对年仅十二岁的长子耶律隆绪,萧绰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易变。新寡太后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着眼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重臣们上前安慰并发下重誓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接着,萧绰将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任命娶了萧绰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
与此同时,萧绰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他们失去兵权,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
982年(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辽景宗病逝于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宫。此时,年仅十二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是为辽圣宗,次年改元统和。“母以子贵”,983年(统和元年)萧绰则被封为"承天皇太后",并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从而更好的辅佐辽圣宗的统治。
相传萧绰与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相传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
萧绰之后任韩德让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此后,韩德让出入宫帐,与萧绰情同夫妻。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都不避忌。
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及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听说萧太后的风流韵事之后,联同文思使薛继昭等人相继向宋太宗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于是,宋太宗于雍煕三年(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对辽国发动“雍煕北伐”。宋军兵分三路出兵,取得了一些胜利。
萧绰以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路,后亲带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
五月,萧绰亲披戎装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阻断水源粮道。曹彬所部大败。
萧绰腾出兵力,转而对付西路宋军,极大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宋太宗连忙下令西路军全线撤退。宋军士气低落,一路连吃败仗。杨业得不到后方有力的支援,最终包括杨业之子杨延玉在内的所有部属都全数殉国,杨业本人也被活捉,悲愤之下绝食殉国。
萧绰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辽军士气大振,而宋朝守军则大受打击,未曾对敌便已经失了信心,无法守住已经夺得的土地。辽国顺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深秋闰九月,萧绰领着辽圣耶律隆绪、韩德让,率二十万辽国精锐部队南征大宋。辽军势如破竹,两个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
北宋宰相寇准坚持请求宋眞宗御驾亲征、激励士气。当宋眞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连延不绝,声震数十里,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 这对萧绰的南征大计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久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用弩射中身亡。辽军未战先丧大将,士气大受影响。萧绰审时度势,又加上韩德让的劝吿权衡,决定阵前议和。
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眞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
同年,辽圣宗再一次为母亲加进尊号,使萧绰的尊号从统和元年的“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四年的“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一直加到了“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仁洪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
统和六年九月的一天,萧绰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赍,并“命众臣分朋双陆以尽欢”。
统和十八年(公元994年),韩德让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实权人物:太保兼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拜大丞相,进齐王。
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韩德让被赐姓辽国国姓耶律氏,改名为耶律隆运,出宫籍,録横帐季父房,封晋王,位亲王上。
除了这些头衔,他还得到了一座规制与皇宫不相上下的文忠王府、享有帝王级别的随从队伍。从此,以述律平皇后奴隶身份出现在辽国历史上的韩氏家族正式成为皇族。
萧绰在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为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辽景宗、辽圣宗年间四十年有余的摄政生涯,去南京安享晩年。 不幸的是,就在南行的途中,萧绰染上了疾病。同年十二月初,她逝于行宫,终年五十七岁。
萧绰系出自契丹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其父萧思温乃是四朝(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元老,又辅立景宗,可谓权倾一时。萧太后之威名,远播于汉地。
萧绰的父亲是辽朝北府宰相及驸马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是辽穆宗的姊姊。萧绰有两个姊姊,三姊妹年纪差距颇大。长姊伊勒兰嫁宋王耶律喜隐,曾封为宋王妃,宋王叛乱后,被其夫牵连而遭废黜,称为夫人。二姊和罕嫁齐王耶律庵撒哥,封为齐王妃。 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当年或次年生下景宗长女耶律观音女,971年(保宁三年),生景宗长子耶律隆绪即辽圣宗,又生两子两女,其中两子分别为耶律隆庆、耶律隆祐,两女分别为耶律长寿女、耶律延寿女,详见于《辽史》“皇子表”、“公主表”。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早夭的耶律郑哥可能为萧绰所生第四子。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辽史》记载,辽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名为乾陵。根据《辽史》记载的地理位置,乾陵应该就在龙岗村附近。古墓的附近已经挖掘出了陪葬墓的墓志铭,“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葬于乾陵附孝贞皇太弟(耶律隆庆)之茔顺也!”而墓穴的下方,也就是村落之内,有两处高高隆起的墓穴,经确认是萧太后的两个孙子。根据辽国祖制,后代的墓穴要在长辈墓穴的下方,根据这个规矩,辽景宗的墓地应该在龙岗山的顶端。据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痛恨辽人,所以合宋灭辽之后,将辽国皇室的陵墓通通挖掘,墓穴内的金银器物抢掠的抢掠,毁坏的毁坏,显陵和乾陵也不例外。
由于《杨家将》故事的深入人心,“萧太后”三个字,几乎成了萧绰的专用名词。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形象被无限丑化。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萧绰
别名萧燕燕
国籍辽朝
民族契丹
出生日期公元953年
逝世日期公元1009年
职业辽朝皇后,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使辽朝达到鼎盛
陵寝乾陵
尊号承天皇太后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这种举动深深赢得了她的父亲萧思温的宠爱。有一次,萧绰的几个姐妹一起干家务活,几个姐妹草草地就收场了,惟独她还在继续仔细地擦,家具收拾得整整齐齐,萧思温常常用赞许的眼光称赞到:“此女必成大事。”
封为皇后
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入夜,喝醉酒的辽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们刺杀。萧思温封锁消息,协助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为辽景宗。辽景宗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尙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
萧绰三月刚进宫,就被封为贵妃;过了两个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协助治国
保宁二年(公元670年)五月,辽景宗前往阊山(今辽宁阜新)行猎,萧思温也随行。高勋和女里合谋派人刺杀了萧思温。父亲之死使年仅十七岁的萧绰迅速地成熟起来。她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干,协助体弱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若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
她所做的决定,辽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表示“知道”了就算数,不会做任何干预。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军事日渐强盛,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
保宁八年(公元976年)二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録皇后之言,“亦称‘联’曁‘予’”,并“着为定式”,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
临朝摄政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宫。 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将辽国交到了二十九岁的萧绰手里。面对年仅十二岁的长子耶律隆绪,萧绰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易变。新寡太后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着眼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重臣们上前安慰并发下重誓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接着,萧绰将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任命娶了萧绰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
与此同时,萧绰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他们失去兵权,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
982年(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辽景宗病逝于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宫。此时,年仅十二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是为辽圣宗,次年改元统和。“母以子贵”,983年(统和元年)萧绰则被封为"承天皇太后",并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从而更好的辅佐辽圣宗的统治。
力革弊政
相传萧绰与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相传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
萧绰之后任韩德让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此后,韩德让出入宫帐,与萧绰情同夫妻。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都不避忌。
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两败宋军
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及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听说萧太后的风流韵事之后,联同文思使薛继昭等人相继向宋太宗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于是,宋太宗于雍煕三年(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对辽国发动“雍煕北伐”。宋军兵分三路出兵,取得了一些胜利。
萧绰以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路,后亲带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
五月,萧绰亲披戎装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阻断水源粮道。曹彬所部大败。
萧绰腾出兵力,转而对付西路宋军,极大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宋太宗连忙下令西路军全线撤退。宋军士气低落,一路连吃败仗。杨业得不到后方有力的支援,最终包括杨业之子杨延玉在内的所有部属都全数殉国,杨业本人也被活捉,悲愤之下绝食殉国。
萧绰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辽军士气大振,而宋朝守军则大受打击,未曾对敌便已经失了信心,无法守住已经夺得的土地。辽国顺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深秋闰九月,萧绰领着辽圣耶律隆绪、韩德让,率二十万辽国精锐部队南征大宋。辽军势如破竹,两个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
北宋宰相寇准坚持请求宋眞宗御驾亲征、激励士气。当宋眞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连延不绝,声震数十里,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 这对萧绰的南征大计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久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用弩射中身亡。辽军未战先丧大将,士气大受影响。萧绰审时度势,又加上韩德让的劝吿权衡,决定阵前议和。
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眞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
同年,辽圣宗再一次为母亲加进尊号,使萧绰的尊号从统和元年的“承天皇太后”、统和二十四年的“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一直加到了“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仁洪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
自摆婚宴
统和六年九月的一天,萧绰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赍,并“命众臣分朋双陆以尽欢”。
统和十八年(公元994年),韩德让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实权人物:太保兼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拜大丞相,进齐王。
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韩德让被赐姓辽国国姓耶律氏,改名为耶律隆运,出宫籍,録横帐季父房,封晋王,位亲王上。
除了这些头衔,他还得到了一座规制与皇宫不相上下的文忠王府、享有帝王级别的随从队伍。从此,以述律平皇后奴隶身份出现在辽国历史上的韩氏家族正式成为皇族。
去世
萧绰在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为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辽景宗、辽圣宗年间四十年有余的摄政生涯,去南京安享晩年。 不幸的是,就在南行的途中,萧绰染上了疾病。同年十二月初,她逝于行宫,终年五十七岁。
家族成员
萧绰系出自契丹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其父萧思温乃是四朝(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元老,又辅立景宗,可谓权倾一时。萧太后之威名,远播于汉地。
萧绰的父亲是辽朝北府宰相及驸马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是辽穆宗的姊姊。萧绰有两个姊姊,三姊妹年纪差距颇大。长姊伊勒兰嫁宋王耶律喜隐,曾封为宋王妃,宋王叛乱后,被其夫牵连而遭废黜,称为夫人。二姊和罕嫁齐王耶律庵撒哥,封为齐王妃。
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当年或次年生下景宗长女耶律观音女,971年(保宁三年),生景宗长子耶律隆绪即辽圣宗,又生两子两女,其中两子分别为耶律隆庆、耶律隆祐,两女分别为耶律长寿女、耶律延寿女,详见于《辽史》“皇子表”、“公主表”。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早夭的耶律郑哥可能为萧绰所生第四子。
历史评价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墓葬
《辽史》记载,辽国景宗和萧太后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名为乾陵。根据《辽史》记载的地理位置,乾陵应该就在龙岗村附近。古墓的附近已经挖掘出了陪葬墓的墓志铭,“归葬于乾陵附祖宗之寝庙”、“葬于乾陵附孝贞皇太弟(耶律隆庆)之茔顺也!”而墓穴的下方,也就是村落之内,有两处高高隆起的墓穴,经确认是萧太后的两个孙子。根据辽国祖制,后代的墓穴要在长辈墓穴的下方,根据这个规矩,辽景宗的墓地应该在龙岗山的顶端。据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痛恨辽人,所以合宋灭辽之后,将辽国皇室的陵墓通通挖掘,墓穴内的金银器物抢掠的抢掠,毁坏的毁坏,显陵和乾陵也不例外。
民间形象
由于《杨家将》故事的深入人心,“萧太后”三个字,几乎成了萧绰的专用名词。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形象被无限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