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长春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陈可珠
国籍中国福建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乡快安村
出生日期1925年
逝世日期1949.8.15
陈可珠 (1925-1949.8.15),女,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乡快安村人。解放战争时期福建连江沿海地区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47年4月参加革命,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连江琯头、晓澳一带发动农民渔民。因其秀外慧中,颇有诗名,而且工作深入,很快就融入当地群众,并建立党的秘密交通联络站,筹集经费、传递情报。1948年10月调任林连罗(林森即闽侯、连江、罗源)沿海地区工委委员兼沿海游击队政委,参与创建林连罗沿海游击根据地,组织农民建立贫农团,组织党员干部训练班(兼任党训班支部书记)培训党员干部400多名,为游击队输送大批骨干力量。1949年5月调任中共连江县委副书记兼连江游击队政委,同年6月率部反击国民党省保安团对连罗游击区的六路“进剿”,集中兵力打垮了侵入浦口、湖里的敌保安中队,巩固了连江沿海游击区。1949年8月12日晚,陈可珠率部执行任务途经才溪时,遭受南逃的国民党七十四军残部的伏击。为掩护战友安全转移,陈可珠只身阻击敌人,双枪齐发,坚持到次日拂晓,终因弹尽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犹昂首挺胸,坚贞不屈。同年8月15日,连江解放的前一天,在县城江南桥边的沙滩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陈可珠的祖父陈继上系前清秀才,父亲陈宜辉与伯父合伙经营酒库及京果生意。母亲林春妹原籍晓澳,自幼送给定安村林姓为女。可珠6岁进私塾,11岁时其父与伯父相继逝世,家道中落。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便跟母亲纺纱织布,不久即为纺纱好手,余暇坚持自学,苦练书法。过早的负重和贫困生活,锻炼出她吃苦耐劳的性格,培植了她对旧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她在《田园偶咏》中写道:“夏日炎炎照九州,田园到处半枯焦,此时谁解农心苦,指日官来把税收。” 1943年,可珠由同宗长辈作主嫁给本村体弱多病的大学生刘大起,其翁为江苏邮政局长,家中藏书颇丰,这对求知欲甚切的可珠不啻是学知识的良机。
1947年初,中选纺织厂倒闭,可珠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先后到福州梅亭、马尾君竹小学任教。是年初夏,她由堂姐陈秀英牵线,与中共城工部负责人林白接上关系,走上革命道路。6月,由林白、凌尚武介绍,可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开辟新区工作。同年8月暑假,可珠和母亲来到官头定安村,住在娘舅家。她走家串户找贫苦农民、渔民谈心,并与他(她)们一道耕作织网,向大伙揭示穷人受苦难的根本原因。指出,只有团结起来,拿起刀枪和地主渔霸作斗争,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接着她借卖蛏干,贩猪苗名义,来到晓澳开展工作。她在这两个地方,先后发展了一些倾向革命的青年农民、渔民与工人,并建立了交通联络站点。
1948年]0月,中共五县中心县委把魁岐工委扩组为林连罗沿海地区工委,并改编原魁岐武工队为沿海游击队,可珠为工委委员兼游击队政委。在可珠领导下,定安等乡村成立了贫农团,开展了打土豪、分粮食和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斗争。可珠积极开辟水陆交通线,购买枪支弹药,与进步人士建立统战关系,获取经费和情报。
到1949年2月,沿海工委已形或以定安为中心的方圆达]60多平方公里的较为巩固的游击队根据地。到1949年7月,游击队已壮大到以600多名共产党员为核心1千多人的队伍。其中定安、晓澳、东岱沿海4个游击队(计300多人)系可珠亲自组建的。11月,沿海地区工委成立党员干部训练班党总支,陈可珠任书记。她亲自拟定训练大纲,在她主持下成功地举办了11期党训班,轮训了400多名党员,为游击队输送大批骨干力量。1949年2月,可珠又来到了晓澳镇蛤场。蛤场工人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收入低,工人生活困苦。可珠发动工人建立连江沿海地区水产工会。工人推举共产党员李天使为工会主席,刘增钿为副主席,可珠则为工会党小组长。在可珠的领导下,水产工会组织蛤场工人起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可珠还和水产工会领导人深入荡蛤、筛蛤、挑运等企业组,把200多蛤场工人团结在工会周围,理直气壮地同场主作面对面的谈判斗争。场主软硬兼施,妄图拖延时间以消磨工人斗志,可珠识破场主的伎俩,果断下令全场工人罢工,场主慑于工会力量的强大,不得不同意将工资由每天7两糙米,增加到1斤5两。蛤场工人反饥饿,争生存的斗争取得胜利。可珠又因势利导,把经过罢工斗争洗礼的蛤场工人组建成晓澳游击中队。游击队的武器除了在战斗中缴获以及收缴地主土豪的以外,可珠又派李天使到航行于闽江口一线的“柳江轮”当水手,把该轮变为党的地下运输船,秘密地运送各交通站买来的枪支弹药。同年5月,在林连罗沿海工委基础上组建了中共连江县委,书记为凌尚武,可珠任县委副书记兼游击队政委。6月,可珠率队反击国民党军队对游击区的六路“进剿”,又适时集中兵力打垮侵入浦口、湖里的保安中队,迫使敌人缩回县城。7月,进入福建境内的人民解放军第31军派遣侦察班与连江县委取得联系,可珠协助凌尚武派出队员到县城了解敌情,并提供解放连江县城的战斗方案。8月12日,游击队根据五县中心县委指示撤出定安村,途经才溪时遭国民党七十四军一个团的伏击。可珠只身掩护战友安全转移,双枪齐发,坚持到次日拂晓,弹尽被捕。在狱中她任凭敌人皮鞭抽打,香火烫胸,尖针扎指,始终不屈。8月15月,解放军逼近连江县城,敌人仓惶溃逃,决定将她处死,在江南桥边的沙滩上遇害。用她24岁年轻的生命实践了入党时的誓言,跟着共产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陈可珠烈士的英名不仅在连江广为传播,受到连江人民的敬仰,甚至远扬全省全国。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辑的《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中,称陈可珠为文武双全的女英雄,在《福建女英烈 一一闽山鹭水共千秋》、《福州市革命史画册》、《马尾人民革命建设史》、《连罗英烈》等书册中都记载了她的英雄事迹。为了纪念颂扬英雄事迹,1999年在福州市解放50周年之际,由陈可珠生前战友,省外经贸厅离休老干部林祥瑞老人发起组建陈可珠烈士纪念园,在林祥瑞老人的精心组织和连江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高度重视支持下,连江、闽侯、罗源、长乐、福州市郊区等千余名群众自发捐款80余万元,建成了陈可珠纪念园暨纪念馆。陈可珠纪念园位于城西烈士纪念碑右前侧山坡上,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第一期工程于2001年10月建成,以陈可珠烈士立体石雕像为主体,并建有纪念亭、石桌、石椅、石栏杆、盆景等配套设施。陈可珠塑像按照陈可珠生前相片雕刻而成。她腰扎武装带,手握驳壳枪,目视前方,英气勃勃,秀目里充满坚毅、果敢以及对未来的热切期望。花圃里栽满了各类花树,那一株株盛开的玫瑰,象征着英烈如火的革命热情,那一丛丛的天竹、铁树象征着英烈坚定的革命信念,那塑像前两列郁郁葱葱的松柏,象征着英烈的革命精神将与世长存。
第二期工程以陈可珠纪念馆为主体,于2004年建成。纪念馆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外墙以白水泥粉刷,给人以朴素、庄严的感觉。大门上方由原连江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邱吉明手书“陈可珠纪念馆”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大门两旁一副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取自毛泽东主席的诗词。纪念馆内共有3个展厅。正面主厅由鲜花簇拥着陈可珠半身汉白玉像为主,并制有一个大沙盘模型,立体展现了当年陈可珠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革命历程。主厅两侧的墙上悬挂着陈可珠生前的战友、省、市领导人的题词。’如原福建省副省长、省政协主席游德馨题词“赤胆忠心,报国为民”原闽浙赣省委常委兼机关工委书记、福建省委顾委召集人黄扇禹题词:“忠贞不贰为党国,英魂不死照后人”,原省民政厅厅长董启清题词:“浩然正气,流芳千秋”,原城工部福州市委领导、市人大秘书长简印泉题词:“碧血丹心”等等。纪念堂两个侧厅有陈可珠生前各时期部分照片,以及展示烈士革命斗争历程的图片。图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出身贫寒,走上革命道”,第二部分为“智勇兼备,双枪女英雄”第三部分为“慷慨赴死,浩气贯长虹”,全面地展现了陈可珠烈士短暂而不朽的一生。
现在,陈可珠纪念园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战士、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连江县党史办,县人武部,县妇联,县团委,县关工委以及马尾镇党委、魁岐村 党支部、定安村党支部等九个单位在此挂牌将其作为 德育教育基地,开辟为福州“红色景点”之一。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陈可珠
国籍中国福建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乡快安村
出生日期1925年
逝世日期1949.8.15
简介
陈可珠 (1925-1949.8.15),女,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乡快安村人。解放战争时期福建连江沿海地区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47年4月参加革命,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连江琯头、晓澳一带发动农民渔民。因其秀外慧中,颇有诗名,而且工作深入,很快就融入当地群众,并建立党的秘密交通联络站,筹集经费、传递情报。1948年10月调任林连罗(林森即闽侯、连江、罗源)沿海地区工委委员兼沿海游击队政委,参与创建林连罗沿海游击根据地,组织农民建立贫农团,组织党员干部训练班(兼任党训班支部书记)培训党员干部400多名,为游击队输送大批骨干力量。1949年5月调任中共连江县委副书记兼连江游击队政委,同年6月率部反击国民党省保安团对连罗游击区的六路“进剿”,集中兵力打垮了侵入浦口、湖里的敌保安中队,巩固了连江沿海游击区。1949年8月12日晚,陈可珠率部执行任务途经才溪时,遭受南逃的国民党七十四军残部的伏击。为掩护战友安全转移,陈可珠只身阻击敌人,双枪齐发,坚持到次日拂晓,终因弹尽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犹昂首挺胸,坚贞不屈。同年8月15日,连江解放的前一天,在县城江南桥边的沙滩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出生背景
陈可珠的祖父陈继上系前清秀才,父亲陈宜辉与伯父合伙经营酒库及京果生意。母亲林春妹原籍晓澳,自幼送给定安村林姓为女。可珠6岁进私塾,11岁时其父与伯父相继逝世,家道中落。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便跟母亲纺纱织布,不久即为纺纱好手,余暇坚持自学,苦练书法。过早的负重和贫困生活,锻炼出她吃苦耐劳的性格,培植了她对旧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艰难求学
她在《田园偶咏》中写道:“夏日炎炎照九州,田园到处半枯焦,此时谁解农心苦,指日官来把税收。” 1943年,可珠由同宗长辈作主嫁给本村体弱多病的大学生刘大起,其翁为江苏邮政局长,家中藏书颇丰,这对求知欲甚切的可珠不啻是学知识的良机。
参加工作
1947年初,中选纺织厂倒闭,可珠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先后到福州梅亭、马尾君竹小学任教。是年初夏,她由堂姐陈秀英牵线,与中共城工部负责人林白接上关系,走上革命道路。6月,由林白、凌尚武介绍,可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开辟新区工作。同年8月暑假,可珠和母亲来到官头定安村,住在娘舅家。她走家串户找贫苦农民、渔民谈心,并与他(她)们一道耕作织网,向大伙揭示穷人受苦难的根本原因。指出,只有团结起来,拿起刀枪和地主渔霸作斗争,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接着她借卖蛏干,贩猪苗名义,来到晓澳开展工作。她在这两个地方,先后发展了一些倾向革命的青年农民、渔民与工人,并建立了交通联络站点。
反对压迫
1948年]0月,中共五县中心县委把魁岐工委扩组为林连罗沿海地区工委,并改编原魁岐武工队为沿海游击队,可珠为工委委员兼游击队政委。在可珠领导下,定安等乡村成立了贫农团,开展了打土豪、分粮食和反征兵、反征粮、反征税的斗争。可珠积极开辟水陆交通线,购买枪支弹药,与进步人士建立统战关系,获取经费和情报。
参加游击战斗
到1949年2月,沿海工委已形或以定安为中心的方圆达]60多平方公里的较为巩固的游击队根据地。到1949年7月,游击队已壮大到以600多名共产党员为核心1千多人的队伍。其中定安、晓澳、东岱沿海4个游击队(计300多人)系可珠亲自组建的。11月,沿海地区工委成立党员干部训练班党总支,陈可珠任书记。她亲自拟定训练大纲,在她主持下成功地举办了11期党训班,轮训了400多名党员,为游击队输送大批骨干力量。1949年2月,可珠又来到了晓澳镇蛤场。蛤场工人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收入低,工人生活困苦。可珠发动工人建立连江沿海地区水产工会。工人推举共产党员李天使为工会主席,刘增钿为副主席,可珠则为工会党小组长。在可珠的领导下,水产工会组织蛤场工人起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可珠还和水产工会领导人深入荡蛤、筛蛤、挑运等企业组,把200多蛤场工人团结在工会周围,理直气壮地同场主作面对面的谈判斗争。场主软硬兼施,妄图拖延时间以消磨工人斗志,可珠识破场主的伎俩,果断下令全场工人罢工,场主慑于工会力量的强大,不得不同意将工资由每天7两糙米,增加到1斤5两。蛤场工人反饥饿,争生存的斗争取得胜利。可珠又因势利导,把经过罢工斗争洗礼的蛤场工人组建成晓澳游击中队。游击队的武器除了在战斗中缴获以及收缴地主土豪的以外,可珠又派李天使到航行于闽江口一线的“柳江轮”当水手,把该轮变为党的地下运输船,秘密地运送各交通站买来的枪支弹药。同年5月,在林连罗沿海工委基础上组建了中共连江县委,书记为凌尚武,可珠任县委副书记兼游击队政委。6月,可珠率队反击国民党军队对游击区的六路“进剿”,又适时集中兵力打垮侵入浦口、湖里的保安中队,迫使敌人缩回县城。7月,进入福建境内的人民解放军第31军派遣侦察班与连江县委取得联系,可珠协助凌尚武派出队员到县城了解敌情,并提供解放连江县城的战斗方案。8月12日,游击队根据五县中心县委指示撤出定安村,途经才溪时遭国民党七十四军一个团的伏击。可珠只身掩护战友安全转移,双枪齐发,坚持到次日拂晓,弹尽被捕。在狱中她任凭敌人皮鞭抽打,香火烫胸,尖针扎指,始终不屈。8月15月,解放军逼近连江县城,敌人仓惶溃逃,决定将她处死,在江南桥边的沙滩上遇害。用她24岁年轻的生命实践了入党时的誓言,跟着共产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陈可珠烈士的英名不仅在连江广为传播,受到连江人民的敬仰,甚至远扬全省全国。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辑的《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中,称陈可珠为文武双全的女英雄,在《福建女英烈 一一闽山鹭水共千秋》、《福州市革命史画册》、《马尾人民革命建设史》、《连罗英烈》等书册中都记载了她的英雄事迹。为了纪念颂扬英雄事迹,1999年在福州市解放50周年之际,由陈可珠生前战友,省外经贸厅离休老干部林祥瑞老人发起组建陈可珠烈士纪念园,在林祥瑞老人的精心组织和连江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高度重视支持下,连江、闽侯、罗源、长乐、福州市郊区等千余名群众自发捐款80余万元,建成了陈可珠纪念园暨纪念馆。陈可珠纪念园位于城西烈士纪念碑右前侧山坡上,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第一期工程于2001年10月建成,以陈可珠烈士立体石雕像为主体,并建有纪念亭、石桌、石椅、石栏杆、盆景等配套设施。陈可珠塑像按照陈可珠生前相片雕刻而成。她腰扎武装带,手握驳壳枪,目视前方,英气勃勃,秀目里充满坚毅、果敢以及对未来的热切期望。花圃里栽满了各类花树,那一株株盛开的玫瑰,象征着英烈如火的革命热情,那一丛丛的天竹、铁树象征着英烈坚定的革命信念,那塑像前两列郁郁葱葱的松柏,象征着英烈的革命精神将与世长存。
建立纪念馆
第二期工程以陈可珠纪念馆为主体,于2004年建成。纪念馆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外墙以白水泥粉刷,给人以朴素、庄严的感觉。大门上方由原连江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邱吉明手书“陈可珠纪念馆”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大门两旁一副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取自毛泽东主席的诗词。纪念馆内共有3个展厅。正面主厅由鲜花簇拥着陈可珠半身汉白玉像为主,并制有一个大沙盘模型,立体展现了当年陈可珠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革命历程。主厅两侧的墙上悬挂着陈可珠生前的战友、省、市领导人的题词。’如原福建省副省长、省政协主席游德馨题词“赤胆忠心,报国为民”原闽浙赣省委常委兼机关工委书记、福建省委顾委召集人黄扇禹题词:“忠贞不贰为党国,英魂不死照后人”,原省民政厅厅长董启清题词:“浩然正气,流芳千秋”,原城工部福州市委领导、市人大秘书长简印泉题词:“碧血丹心”等等。纪念堂两个侧厅有陈可珠生前各时期部分照片,以及展示烈士革命斗争历程的图片。图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出身贫寒,走上革命道”,第二部分为“智勇兼备,双枪女英雄”第三部分为“慷慨赴死,浩气贯长虹”,全面地展现了陈可珠烈士短暂而不朽的一生。
重大影响
现在,陈可珠纪念园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战士、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连江县党史办,县人武部,县妇联,县团委,县关工委以及马尾镇党委、魁岐村 党支部、定安村党支部等九个单位在此挂牌将其作为 德育教育基地,开辟为福州“红色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