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武汉市 [切换城市]
本名许敬宗
别称许延族
字号字延族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时间592年
去世时间672年
主要作品《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官职侍中、中书令、右相
谥号缪
爵位高阳郡公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许敬宗,字延族,公元592年生于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父许善心,仕隋为给事中。隋大业中期,许敬宗考中秀才,任淮阳书佐。不久,值班于谒者台,负责接待、传送文书。公元618年(隋义宁二年),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杀许善心,许敬宗哀求,得免一死。他立即投奔瓦岗军,为李密记室。与魏征一起掌管文书。 </p><h3><strong>归顺唐朝</strong></h3><p>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被补为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秦府学士。公元634年(贞观八年),许敬宗被任命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升迁为中书舍人。 </p><p>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率更令(官名)欧阳询样貌丑而大笑,被御史揭发,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后迁给事中,仍兼修国史。 </p><p>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他因完成《武德实录》、《太宗实录》的撰写工作,被封为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李治为太子后,迁太子右庶子。太子李治即位,敬宗为检校礼部尚书。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出征攻打高丽,皇太子留守定州处理国政,敬宗与高士廉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中书令岑文本死在行所,朝廷令敬宗凭借本官的身份检校中书侍郎。太宗在驻跸山下摧毁了辽贼,敬宗站在太宗马前接受圣旨起草诏书词藻文采非常华丽,深受太宗的赞赏。 </p><p>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敬宗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高宗即位后,敬宗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把女儿嫁给少数民族部族之长冯盎的儿子,收纳了很多金银珠宝,被有司揭发,降任郑州刺史。</p><p>公元652年(永徽三年),许敬宗入朝担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p><h3><strong>立功武后</strong></h3><p>公元654年(永徽五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坚决反对。公元655年(永徽六年),重新拜为礼部尚书。许敬宗为迎合高宗,多次劝长孙无忌促成此事,受到厉色斥责。而武则天则对许敬宗极为感激,引为心腹,迁礼部尚书。皇后废立之事,久拖未决。许敬宗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就想换老婆,何况天子欲立后,这本来就与别人没有关系,何必要妄加议论呢?”武则天就让身边的人将这话告诉高宗。高宗遂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武则天当了皇后,决心报复那些反对这件事的人。敬宗与中书侍郎李义府遂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图谋不轨,于是他们被流放于岭外,并死在那里。公元656年(显庆元年),敬宗担任太子宾客,八月,许敬宗因主张立武后有功,迁侍中,并监修国史。次年,晋封高阳郡公,授中书令。公元658年(显庆三年),晋封为郡公,不久朝廷追赠他父亲许善心为冀州刺史。高宗因在古长安城游览,问侍臣说:“朕看故城旧基,宫室像是与百姓杂居在一起,从秦、汉以来,几代都是这样的吗?”敬宗回答说:“秦代都城咸阳,城郭相连横跨渭水,所以说‘渭水贯穿都城,而像是天河’。到汉惠帝时才筑这个城,那以后苻坚、姚苌、后周都把这里做都城。”皇帝又问:“昆明池是汉武帝什么年间开凿?”敬宗回答说:“武帝派使者与西南少数民族友好交往,而被昆明滇池阻绝,当时想攻打昆明国,因此借镐池的旧泽,凭它通过滇池,用来练习水战。这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的事。”高宗因此命令敬宗与弘文馆学士一一考查秦汉以来历代富室处所,上奏朝廷。当年敬宗又代替李义府任中书令。 </p><p>公元662年(龙朔二年)二月,为右相(新法改中书令为右相),加光禄大夫。次年,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依旧监修国史。至此,许敬宗所受到的重用和待遇,当朝无人与之相比。乾封初年,由于敬宗年老,不能步行,朝廷特令敬宗与司空李勣每次入朝晋见那天各乘小马进禁门到内省。 </p><p>公元670年(咸亨元年),敬宗上表请求辞官退休,皇帝的诏令听任他退休,依旧担任特进,俸禄照旧。公元672年(咸亨三年),敬宗去世,终年八十一岁。高宗为他举哀,三天停止上朝,诏令文武百官到敬宗的府第去哭丧,册封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准许他陪葬昭陵。 </p><h2><strong>轶事典故</strong></h2><h3><strong>修史妄改</strong></h3><p>敬宗自从掌管国史,记事曲从迎合、曲直不正。当初,虞世基与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封德彝当时为内史舍人,完全看到了当时的情况,因此对人说:“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人们以此为话柄,敬宗非常怨恨这件事,到了为德彝立传的时候,大肆强加他的罪恶。敬宗女儿嫁给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人本来是皇家的奴隶,敬宗贪图财物与他联姻,于是为九陇曲意陈述他的门阀,给他妄加功绩,并把他提升到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儿子娶尉迟宝琳的孙女为妻,得到很多贿赂的财物,到做宝琳的父亲尉迟敬德的传时,完全为他隐去各种过失罪过。太宗做《威风赋》用来赐给长孙无忌,敬宗做传时却改写是赐给尉迟敬德。白州人庞孝泰,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的平庸之辈,率兵跟随出征高丽,高丽知道他懦弱,袭败了庞孝泰。敬宗又收纳了他的珍贵物品,做传时说他屡次打败贼众,斩杀俘获敌贼数万人,汉将中骁勇强健的只有苏定方与庞孝泰了,曹继叔、高伯英都在他们之下。虚假美化与隐匿丑恶到了这个程度。起初,高祖、太宗两朝的实录,其中由敬宗所撰写的,很多都是详细、真实的,敬宗又总是以自己的爱憎曲意进行删改,评论群言尤其是这样。然而从贞观以来,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晋书》、《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累壁》、《瑶山玉彩》、《姓氏录》、《新礼》,敬宗都总揽其事,前后所得赏赐,多得记也记不清。 </p><p>许敬宗的奸佞之举,在其去世后不久就被人揭发。诏令刘仁轨等改修国史,后来唐朝又数次修编国史,都未提及许敬宗,佐证了许敬宗肆意删编的内容已经荡然无存。今天后人所见的《旧唐书》等已鲜有许敬宗篡改的内容了。 但许敬宗的各种丑行却通过唐代国史、两《唐书》、《资治通鉴》等一代代流传下来,警醒后人要“淡泊守节、克己修身”。</p><h3><strong>治家无方</strong></h3><p>敬宗好色无度。他的长子许昂很有文才,历任太子舍人的职务,许昂的母亲裴氏很早就去世了。裴氏的婢女有姿色,敬宗宠爱她,让她做继室,假姓虞氏。许昂平素与她私通,以下淫上一直通奸。敬宗发怒废黜了虞氏,加给许昂以不孝的罪名,上奏朝廷请求把许昂流放到岭外。显庆年间,上表请求朝廷让许昂回来,任虔化县令,不久就去世了。 </p><p>敬宗奢豪,曾经造飞楼七十间,让妓女在上面骑马而走,以为戏乐。</p><h3><strong>谥号之争</strong></h3><p>咸亨三年许敬宗病逝。这名前宰相之死,对于武后在朝中的势力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糟糕的还不止于此。在为许敬宗商议赠谥的时候,朝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议上谥号为“缪”,含义为“名与实爽”,乃是一个恶谥,还得到了户部尚书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畤的附和。——戴至德,正是太子李弘的心腹干臣。这样的谥法当然不能令许敬宗一系的人满意。于是唐高宗诏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员公议,议来议去,给许敬宗上了一个“恭”的谥号,意思是“既过能改”。 </p><h2><strong>历史评价</strong></h2><p>袁思古:“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然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闻诗学礼,事绝于趋庭。纳采问名,惟闻于黩货。请谥为‘缪’。” </p><p>王福畤:“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福畤忝当官守,匪躬之故。若顺风阿意,背直从曲,更是甲令虚设,将谓礼院无人,何以激扬雅道,顾视同列!请依思古谥议为定。”又说:“昔晋司空何曾薨,太常博士秦秀谥为缪丑公。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所以贬为缪丑。况敬宗忠孝不逮于曾,饮食男女之累,有逾于何氏,而谥之为‘缪’,无负于许氏矣。” </p><p>李翱:所谓奸邪之臣者,荣夷公、费无极、太宰嚭、王子兰、王凤、张禹、许敬宗、杨再思、李义府、李林甫、卢杞、裴延龄之比是也。 </p><p>刘昫:“及敬宗掌知国史,竟以已所爱憎曲事窜改,论者非之。” </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二》 </p><h2><strong>诗词作品</strong></h2><p>《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p><p>《奉和过慈恩寺应制》</p><p>《奉和守岁应制》</p><p>《奉和喜雪应制》</p><p>《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p><p>《奉和宴中山应制》</p><p>《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p><p>《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p><p>《七夕赋咏成篇》</p><p>《送刘散员同赋得陈思王诗山树郁苍苍》</p><p>《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p><p>《奉和元日应制》</p><p>《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p><p>《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p><p>《奉和春日望海》</p><p>《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p><p>《奉和过旧宅应制》</p><p>《安德山池宴集》</p><p>《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p><p>《奉和九月九日应制》</p><p>《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p><p>《奉和入潼关》</p><p>《奉和秋日即目应制》</p><p>《奉和秋暮言志应制》</p><p>《同前拟》</p><p>《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p><p>《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p>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许敬宗
别称许延族
字号字延族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时间592年
去世时间672年
主要作品《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官职侍中、中书令、右相
谥号缪
爵位高阳郡公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早年经历</strong></h3><p>许敬宗,字延族,公元592年生于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父许善心,仕隋为给事中。隋大业中期,许敬宗考中秀才,任淮阳书佐。不久,值班于谒者台,负责接待、传送文书。公元618年(隋义宁二年),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杀许善心,许敬宗哀求,得免一死。他立即投奔瓦岗军,为李密记室。与魏征一起掌管文书。 </p><h3><strong>归顺唐朝</strong></h3><p>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被补为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秦府学士。公元634年(贞观八年),许敬宗被任命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升迁为中书舍人。 </p><p>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率更令(官名)欧阳询样貌丑而大笑,被御史揭发,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后迁给事中,仍兼修国史。 </p><p>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他因完成《武德实录》、《太宗实录》的撰写工作,被封为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李治为太子后,迁太子右庶子。太子李治即位,敬宗为检校礼部尚书。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出征攻打高丽,皇太子留守定州处理国政,敬宗与高士廉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中书令岑文本死在行所,朝廷令敬宗凭借本官的身份检校中书侍郎。太宗在驻跸山下摧毁了辽贼,敬宗站在太宗马前接受圣旨起草诏书词藻文采非常华丽,深受太宗的赞赏。 </p><p>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敬宗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高宗即位后,敬宗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把女儿嫁给少数民族部族之长冯盎的儿子,收纳了很多金银珠宝,被有司揭发,降任郑州刺史。</p><p>公元652年(永徽三年),许敬宗入朝担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p><h3><strong>立功武后</strong></h3><p>公元654年(永徽五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坚决反对。公元655年(永徽六年),重新拜为礼部尚书。许敬宗为迎合高宗,多次劝长孙无忌促成此事,受到厉色斥责。而武则天则对许敬宗极为感激,引为心腹,迁礼部尚书。皇后废立之事,久拖未决。许敬宗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就想换老婆,何况天子欲立后,这本来就与别人没有关系,何必要妄加议论呢?”武则天就让身边的人将这话告诉高宗。高宗遂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武则天当了皇后,决心报复那些反对这件事的人。敬宗与中书侍郎李义府遂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图谋不轨,于是他们被流放于岭外,并死在那里。公元656年(显庆元年),敬宗担任太子宾客,八月,许敬宗因主张立武后有功,迁侍中,并监修国史。次年,晋封高阳郡公,授中书令。公元658年(显庆三年),晋封为郡公,不久朝廷追赠他父亲许善心为冀州刺史。高宗因在古长安城游览,问侍臣说:“朕看故城旧基,宫室像是与百姓杂居在一起,从秦、汉以来,几代都是这样的吗?”敬宗回答说:“秦代都城咸阳,城郭相连横跨渭水,所以说‘渭水贯穿都城,而像是天河’。到汉惠帝时才筑这个城,那以后苻坚、姚苌、后周都把这里做都城。”皇帝又问:“昆明池是汉武帝什么年间开凿?”敬宗回答说:“武帝派使者与西南少数民族友好交往,而被昆明滇池阻绝,当时想攻打昆明国,因此借镐池的旧泽,凭它通过滇池,用来练习水战。这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的事。”高宗因此命令敬宗与弘文馆学士一一考查秦汉以来历代富室处所,上奏朝廷。当年敬宗又代替李义府任中书令。 </p><p>公元662年(龙朔二年)二月,为右相(新法改中书令为右相),加光禄大夫。次年,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依旧监修国史。至此,许敬宗所受到的重用和待遇,当朝无人与之相比。乾封初年,由于敬宗年老,不能步行,朝廷特令敬宗与司空李勣每次入朝晋见那天各乘小马进禁门到内省。 </p><p>公元670年(咸亨元年),敬宗上表请求辞官退休,皇帝的诏令听任他退休,依旧担任特进,俸禄照旧。公元672年(咸亨三年),敬宗去世,终年八十一岁。高宗为他举哀,三天停止上朝,诏令文武百官到敬宗的府第去哭丧,册封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准许他陪葬昭陵。 </p><h2><strong>轶事典故</strong></h2><h3><strong>修史妄改</strong></h3><p>敬宗自从掌管国史,记事曲从迎合、曲直不正。当初,虞世基与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封德彝当时为内史舍人,完全看到了当时的情况,因此对人说:“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人们以此为话柄,敬宗非常怨恨这件事,到了为德彝立传的时候,大肆强加他的罪恶。敬宗女儿嫁给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人本来是皇家的奴隶,敬宗贪图财物与他联姻,于是为九陇曲意陈述他的门阀,给他妄加功绩,并把他提升到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儿子娶尉迟宝琳的孙女为妻,得到很多贿赂的财物,到做宝琳的父亲尉迟敬德的传时,完全为他隐去各种过失罪过。太宗做《威风赋》用来赐给长孙无忌,敬宗做传时却改写是赐给尉迟敬德。白州人庞孝泰,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的平庸之辈,率兵跟随出征高丽,高丽知道他懦弱,袭败了庞孝泰。敬宗又收纳了他的珍贵物品,做传时说他屡次打败贼众,斩杀俘获敌贼数万人,汉将中骁勇强健的只有苏定方与庞孝泰了,曹继叔、高伯英都在他们之下。虚假美化与隐匿丑恶到了这个程度。起初,高祖、太宗两朝的实录,其中由敬宗所撰写的,很多都是详细、真实的,敬宗又总是以自己的爱憎曲意进行删改,评论群言尤其是这样。然而从贞观以来,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晋书》、《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累壁》、《瑶山玉彩》、《姓氏录》、《新礼》,敬宗都总揽其事,前后所得赏赐,多得记也记不清。 </p><p>许敬宗的奸佞之举,在其去世后不久就被人揭发。诏令刘仁轨等改修国史,后来唐朝又数次修编国史,都未提及许敬宗,佐证了许敬宗肆意删编的内容已经荡然无存。今天后人所见的《旧唐书》等已鲜有许敬宗篡改的内容了。 但许敬宗的各种丑行却通过唐代国史、两《唐书》、《资治通鉴》等一代代流传下来,警醒后人要“淡泊守节、克己修身”。</p><h3><strong>治家无方</strong></h3><p>敬宗好色无度。他的长子许昂很有文才,历任太子舍人的职务,许昂的母亲裴氏很早就去世了。裴氏的婢女有姿色,敬宗宠爱她,让她做继室,假姓虞氏。许昂平素与她私通,以下淫上一直通奸。敬宗发怒废黜了虞氏,加给许昂以不孝的罪名,上奏朝廷请求把许昂流放到岭外。显庆年间,上表请求朝廷让许昂回来,任虔化县令,不久就去世了。 </p><p>敬宗奢豪,曾经造飞楼七十间,让妓女在上面骑马而走,以为戏乐。</p><h3><strong>谥号之争</strong></h3><p>咸亨三年许敬宗病逝。这名前宰相之死,对于武后在朝中的势力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糟糕的还不止于此。在为许敬宗商议赠谥的时候,朝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议上谥号为“缪”,含义为“名与实爽”,乃是一个恶谥,还得到了户部尚书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畤的附和。——戴至德,正是太子李弘的心腹干臣。这样的谥法当然不能令许敬宗一系的人满意。于是唐高宗诏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员公议,议来议去,给许敬宗上了一个“恭”的谥号,意思是“既过能改”。 </p><h2><strong>历史评价</strong></h2><p>袁思古:“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然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闻诗学礼,事绝于趋庭。纳采问名,惟闻于黩货。请谥为‘缪’。” </p><p>王福畤:“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福畤忝当官守,匪躬之故。若顺风阿意,背直从曲,更是甲令虚设,将谓礼院无人,何以激扬雅道,顾视同列!请依思古谥议为定。”又说:“昔晋司空何曾薨,太常博士秦秀谥为缪丑公。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所以贬为缪丑。况敬宗忠孝不逮于曾,饮食男女之累,有逾于何氏,而谥之为‘缪’,无负于许氏矣。” </p><p>李翱:所谓奸邪之臣者,荣夷公、费无极、太宰嚭、王子兰、王凤、张禹、许敬宗、杨再思、李义府、李林甫、卢杞、裴延龄之比是也。 </p><p>刘昫:“及敬宗掌知国史,竟以已所爱憎曲事窜改,论者非之。” </p><h2><strong>史籍记载</strong></h2><p>《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二》 </p><h2><strong>诗词作品</strong></h2><p>《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p><p>《奉和过慈恩寺应制》</p><p>《奉和守岁应制》</p><p>《奉和喜雪应制》</p><p>《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p><p>《奉和宴中山应制》</p><p>《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p><p>《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p><p>《七夕赋咏成篇》</p><p>《送刘散员同赋得陈思王诗山树郁苍苍》</p><p>《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p><p>《奉和元日应制》</p><p>《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p><p>《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p><p>《奉和春日望海》</p><p>《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p><p>《奉和过旧宅应制》</p><p>《安德山池宴集》</p><p>《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p><p>《奉和九月九日应制》</p><p>《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p><p>《奉和入潼关》</p><p>《奉和秋日即目应制》</p><p>《奉和秋暮言志应制》</p><p>《同前拟》</p><p>《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p><p>《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