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重庆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宋和海
民族苗族
出生日期1925
逝世日期1999
宋和海自1956年12月任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到1989年退休,任副县职33年,是开阳县历任副县职最长的领导干部。其间主要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族民政工作。
1949年11月,开阳解放后,县内开展民主革命,实行土地改革,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当家作了主人,全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时,全县群众文化程度极低,尤其是广大农村,初识字、不识字的占80%以上。1952年,遵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开展冬训令》的要求,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和扫盲运动,这对于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农民,无异于惊蛰之春雷,久旱之膏雨。作为时任文教科副科长的宋和海,极尽全力投入到这场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中,经常竹笠芒履,短褐赢滕,巡行于乡间村寨,穿行于农户,走遍全县各乡村小学冬学教学点,组织中小学教师和开阳中学高年级学生及社会知识分子,在全县举办冬学,开办夜校,组织动员农民青壮年参加学习。并利用农闲时间,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教育。当时,全县参加冬学和夜校学习的青壮年近2万人,全县呈现出白天春耕忙,夜晚书声朗的新气象。通过冬学、夜校扫盲学习,为地方培养了许多乡土干部。
1956年12月,宋和海任开阳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分管全县文教卫生工作,使他更加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全县的扫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为办好冬学和夜校,走村串寨,在各乡镇组织建立扫盲协会49个,共组织1万多农民入冬学学习,并为各冬学、夜校相继制订了学习制度、请假制度、考试制度、奖励制度及脱盲标准等。1958年,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县掀起更大规模的农民业余教育运动高潮,全县除组织6万多人入冬学、夜校学习外,还利用场集日组织各地师生,书写识字板挂于街头巷尾,采取“进场教,出场考”的办法进行扫盲学习。采取书跟人走、教师跟着学员走、学习内容跟着生产劳动和宣传工作走的多样办学形式,以提高农民对扫盲学习的积极性。时任副县长的宋和海,亲自背着自制的识字板,穿行于各个场坝,组织各地小学教师、学生参加扫盲工作。在组织扫盲的同时,在全县各乡举办红专大学,在社队举办红专学校或红专班,形成红专学校网,全县共举办红专大学、红专学校(班)计一千多所(班),有学员6.7万余人。先后办起职业学校、技校25所,开设专业20余个。在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中,宋和海上下联系,为学校选址,募集资金,走村窜寨,发动群众为农业技术学校捐赠猪、牛、羊和大型农具。这些学校虽然在1960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停办,但还是为全县农业生产培养了不少乡土人才。
1965年,宋和海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了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办学方针的大会报告。回县后,积极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办学方针,大力举办半耕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在全县恢复办学条件较好、师资来源广的卫生学校、双永林业中学和农业中学,并在南江创办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在杠寨林场创办杠寨林业中学。宋和海冒着酷暑,三次到边远的坝子乡罗坝田调查,拟在罗坝田举办更高层次的半耕半读大学,并将调查情况向贵州省教育厅写了专题报告,嗣因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在罗坝田创办半耕半读大学未果。
1964年,宋和海任拐二水利工程指挥部第二指挥长,常驻指挥部协调遵义水利基建工程队施工,组织民工参加开挖渠道。在水利施工工地两年中,每天清晨,宋和海总是穿着草鞋,头戴斗笠,巡行于长达10多公里的渠道施工工地,与民工谈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夜晚则走村串寨,与生产队干部一起商讨组织民工到工地施工问题,直到深夜才回指挥部。拐二水利工程,共组织羊场区群众投工投劳312万个工日,民工上工最多时达到3500多人。1965年夏,拐二水利工程王保冲倒虹吸管浇注前夜,施工场堆着大量的钢筋水泥和模具。是夜,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注,河水瀑涨,引起山洪暴发。宋和海预感到王保冲工地施工材料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时,不顾天黑和倾盆大雨,光着脚从指挥部赶到王保冲,指挥转运施工材料,直到第二天清晨。宋和海没有顾得上吃早饭,拄着木棒,头载斗笠,带着民工翻山越岭,沿南江河搜寻被洪水冲走的钢筋和模具,将被洪水冲到河滩、河湾的原木、模具一块一块地运到河岸边,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洪水造成的损失。拐二水库工程的完成,至是从1956年就开工修筑的拐二水利工程达到设计灌溉能力,将水库蓄水引到羊场、大水塘、大荆浇灌大片农田,造福于民。
在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宋和海和其他领导干部一样,受到不应有的残酷斗争和批判,造成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在一次遭受批判斗争时,肩胛骨被折断,长期医治不能痊愈。1973年5月,恢复了宋和海名誉,安顺地区任命其为开阳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仍分管全县文教卫生工作。1976年,恢复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0年之久的大学招生,采取推荐与考察的办法为各大专院校推荐学生。宋和海在推荐考察学生工作中,大公无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为各大专院校推荐优秀青年入学。宋和海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政协开阳县委员会副主席期间,联系文教卫生和民族工作,仍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支持全县文教卫生工作,继续为文教工作作贡献。1987年,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持编修《开阳县民族志》,宋和海亲自参与资料搜集和编纂工作,并与编辑人员两次到毗邻的福泉、贵定县搜集整理资料,深入平寨蒲窝八寨了解民风民情,搜集典故,直至《开阳县民族志》印刷出版。
宋和海经常深入民族地区,作深入调查研究,反映民族地区情况,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平寨是开阳县苗族聚居的地方,历来有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斗牛和“三月三”杀鱼的风俗。为作好该地区民族的政治稳定工作,每逢平寨“斗牛节”和“杀鱼节”,宋和海都代表县人委参加组织节日活动,为该地区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宋和海因病于1999年11月逝世,遗体被送回平寨光中安葬。宋和海的一生,可谓仰上无愧于天,俯首无愧于民。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宋和海
民族苗族
出生日期1925
逝世日期1999
任职经历
宋和海自1956年12月任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到1989年退休,任副县职33年,是开阳县历任副县职最长的领导干部。其间主要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族民政工作。
1949年11月,开阳解放后,县内开展民主革命,实行土地改革,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当家作了主人,全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时,全县群众文化程度极低,尤其是广大农村,初识字、不识字的占80%以上。1952年,遵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开展冬训令》的要求,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和扫盲运动,这对于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农民,无异于惊蛰之春雷,久旱之膏雨。作为时任文教科副科长的宋和海,极尽全力投入到这场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中,经常竹笠芒履,短褐赢滕,巡行于乡间村寨,穿行于农户,走遍全县各乡村小学冬学教学点,组织中小学教师和开阳中学高年级学生及社会知识分子,在全县举办冬学,开办夜校,组织动员农民青壮年参加学习。并利用农闲时间,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扫盲教育。当时,全县参加冬学和夜校学习的青壮年近2万人,全县呈现出白天春耕忙,夜晚书声朗的新气象。通过冬学、夜校扫盲学习,为地方培养了许多乡土干部。
人物生平
1956年12月,宋和海任开阳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分管全县文教卫生工作,使他更加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全县的扫盲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中。为办好冬学和夜校,走村串寨,在各乡镇组织建立扫盲协会49个,共组织1万多农民入冬学学习,并为各冬学、夜校相继制订了学习制度、请假制度、考试制度、奖励制度及脱盲标准等。1958年,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县掀起更大规模的农民业余教育运动高潮,全县除组织6万多人入冬学、夜校学习外,还利用场集日组织各地师生,书写识字板挂于街头巷尾,采取“进场教,出场考”的办法进行扫盲学习。采取书跟人走、教师跟着学员走、学习内容跟着生产劳动和宣传工作走的多样办学形式,以提高农民对扫盲学习的积极性。时任副县长的宋和海,亲自背着自制的识字板,穿行于各个场坝,组织各地小学教师、学生参加扫盲工作。在组织扫盲的同时,在全县各乡举办红专大学,在社队举办红专学校或红专班,形成红专学校网,全县共举办红专大学、红专学校(班)计一千多所(班),有学员6.7万余人。先后办起职业学校、技校25所,开设专业20余个。在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中,宋和海上下联系,为学校选址,募集资金,走村窜寨,发动群众为农业技术学校捐赠猪、牛、羊和大型农具。这些学校虽然在1960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停办,但还是为全县农业生产培养了不少乡土人才。
1965年,宋和海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听取了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办学方针的大会报告。回县后,积极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办学方针,大力举办半耕半读、半农半读学校。在全县恢复办学条件较好、师资来源广的卫生学校、双永林业中学和农业中学,并在南江创办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在杠寨林场创办杠寨林业中学。宋和海冒着酷暑,三次到边远的坝子乡罗坝田调查,拟在罗坝田举办更高层次的半耕半读大学,并将调查情况向贵州省教育厅写了专题报告,嗣因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在罗坝田创办半耕半读大学未果。
1964年,宋和海任拐二水利工程指挥部第二指挥长,常驻指挥部协调遵义水利基建工程队施工,组织民工参加开挖渠道。在水利施工工地两年中,每天清晨,宋和海总是穿着草鞋,头戴斗笠,巡行于长达10多公里的渠道施工工地,与民工谈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夜晚则走村串寨,与生产队干部一起商讨组织民工到工地施工问题,直到深夜才回指挥部。拐二水利工程,共组织羊场区群众投工投劳312万个工日,民工上工最多时达到3500多人。1965年夏,拐二水利工程王保冲倒虹吸管浇注前夜,施工场堆着大量的钢筋水泥和模具。是夜,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注,河水瀑涨,引起山洪暴发。宋和海预感到王保冲工地施工材料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时,不顾天黑和倾盆大雨,光着脚从指挥部赶到王保冲,指挥转运施工材料,直到第二天清晨。宋和海没有顾得上吃早饭,拄着木棒,头载斗笠,带着民工翻山越岭,沿南江河搜寻被洪水冲走的钢筋和模具,将被洪水冲到河滩、河湾的原木、模具一块一块地运到河岸边,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洪水造成的损失。拐二水库工程的完成,至是从1956年就开工修筑的拐二水利工程达到设计灌溉能力,将水库蓄水引到羊场、大水塘、大荆浇灌大片农田,造福于民。
在1966年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宋和海和其他领导干部一样,受到不应有的残酷斗争和批判,造成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在一次遭受批判斗争时,肩胛骨被折断,长期医治不能痊愈。1973年5月,恢复了宋和海名誉,安顺地区任命其为开阳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仍分管全县文教卫生工作。1976年,恢复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10年之久的大学招生,采取推荐与考察的办法为各大专院校推荐学生。宋和海在推荐考察学生工作中,大公无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为各大专院校推荐优秀青年入学。宋和海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政协开阳县委员会副主席期间,联系文教卫生和民族工作,仍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支持全县文教卫生工作,继续为文教工作作贡献。1987年,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持编修《开阳县民族志》,宋和海亲自参与资料搜集和编纂工作,并与编辑人员两次到毗邻的福泉、贵定县搜集整理资料,深入平寨蒲窝八寨了解民风民情,搜集典故,直至《开阳县民族志》印刷出版。
宋和海经常深入民族地区,作深入调查研究,反映民族地区情况,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平寨是开阳县苗族聚居的地方,历来有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斗牛和“三月三”杀鱼的风俗。为作好该地区民族的政治稳定工作,每逢平寨“斗牛节”和“杀鱼节”,宋和海都代表县人委参加组织节日活动,为该地区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宋和海因病于1999年11月逝世,遗体被送回平寨光中安葬。宋和海的一生,可谓仰上无愧于天,俯首无愧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