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长沙市 [切换城市]
本名吴道子
别称画圣
字号道子,道玄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阳翟(今河南禹州)
出生时间约公元680年
去世时间公元759年
主要作品《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
主要成就人物画称作“吴带当风”;开创“兰叶描”
后世尊称画圣
信仰道教
吴道子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少年时孤苦穷
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
公元709(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
由于他能“穷丹青之妙”,在画坛上有些名气,公元713年左右
,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后官至“宁王友”。吴道子入内供奉之后,多在宫中作画,有时也随从玄宗巡游各地。一次,他随驾去东都洛阳,会见了将军裴旻和书法家张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裴旻善于舞剑,当即舞剑一曲;张旭长于草书,挥毫泼墨,作书壁;吴道子也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
公元725(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东封泰山,吴道子陪同前往。事后还至潞州(今山西长治),车驾过金桥,御路“曲折萦转”。玄宗见数千里间“旗鲜洁,羽卫整肃”,心中非常兴奋,对左右侍从说:“张说言‘勒兵三十万,旌旗千里间,陕右上党,至于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万岁。于是召来吴道子、韦无忝、陈闳等,命他们三人共同绘制《金桥图》。陈闳主画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马,韦无忝主画狗马、骡驴、牛羊等动物之类,而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等主题部分则由吴道子主画。《金桥图》绘成后,“时谓三绝”。
公元742—755(天宝年间),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过,当时的体会与感受,便深深铭记在心上,并没有绘制一张草图。当吴道子游览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长安,玄宗问他绘画的情况时,他回答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绘画。吴道子不是将嘉陵江山水表面罗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
吴道子壁画一壑引人入胜的境界,即把这一带的山川壮丽优美与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挥笔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风光跃然纸上,玄宗看了啧啧称赞。在此之前,大画家李将军(思训)擅长山水画,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画嘉陵江山水,虽然画得也十分奇妙,但却“数月方毕”,不如吴道玄画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颇为感慨地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可见吴道子画技高超,笔法娴熟。吴道子不仅善于画山水画,画动物也颇能传神。他在大同殿上曾画了五条龙,“麟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真是生龙活现。
公元758—759(乾元年间),吴道子尚健在。卢稜伽是吴道子的门生,“乾元初,于殿东西廊下画行道高僧数堵”。后又在庄严寺三门绘画,“锐思张开,颇臻其妙”。吴道子见了卢稜伽的绘画,觉得他有很大的长进,酷似自己的笔法,于是惊叹说:“此子笔力,当时不及我,今乃类我。是子也,精爽尽于此矣。”由于卢稜伽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地绘画,过了一个来月,即离开了人世。乾元年间,吴道子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至于以后吴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载,也就无从考证了。
约公元759年左右(唐肃宗时期),吴道子卒。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
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吴道子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据《图绘宝鉴》和《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稜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韩虬“以丹青自污,学吴道玄,尤长于道释”。朱繇从师于吴道玄,也“妙得道玄笔意”。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带,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历代名画记》便有这样的记载:“吴生(道子)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翟琰)与张藏布色。”有时,吴道子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在洛阳敬爱寺中,吴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经变”即由翟琰完成的。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唐代的绘画有着深刻影响,他被后世尊为“画圣”,后来他的徒弟接替了“画圣”的名号。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可以
创新。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
吴道子的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的许多画家所效仿、借鉴。
宋代画家李公麟的朴素淡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
在他的遗迹湮没殆尽的今天,吴道子仍被画坛所熟知,这是因为他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来历史的画派——民间传统画派。我们见到的唐朝以后的壁画都有吴道子的影响。元代永乐宫,明代法岗寺壁画等都是吴道子的风格,敦煌壁画也不乏吴派风貌的作品。
唐朝
张彦远: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其书迹似薛少保。
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宾,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当有口诀,人莫得知。数仞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状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繇矣。(《历代名画记》)
五代
荆浩: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笔法记》)
宋朝
郭若虚: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图画见闻志叙论》)
苏轼: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书吴道子画后》)
赵希鹄: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蓴菜条,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犹未尽善。李尚时省逸笔,太古则去吴天渊矣。(《洞天清禄集古画辨》)
元代
汤垕: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蓴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方圆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画鉴》)
明朝
李日华:每见梁楷诸人写佛道诸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谨,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气耳。至吴道子以描笔画首面肘腕,而衣纹战掣奇纵,亦此意也。(《紫桃轩又缀》)
周履靖:吴之人物,似灯取影,逆来顺往,意见叠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而来,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画人物论》)
何良俊:夫画家各有传派,不相混淆,如人物资流通其白描有二种:赵松雪出于李龙眠,李龙眠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此所谓兰叶描也。(《四友斋画论》)
清朝
方薰:衣褶纹如吴生之兰叶纹,卫洽之颤笔纹,周昉之铁线纹,李公麟之游丝纹,各极其致。(《山静居画论》)
沈宗骞:.规矩尽而变化生,一旦机神凑会,发现于笔酣墨饱之余,非其时弗得也,过其时弗再也。一时之所会即千古之奇迹也。吴道子写地狱变相,亦因无藉发意,即借裴将军之舞剑以触其机,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
吴道子应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欲得势必先培养其气。(《芥舟学画编》)
吴道子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很丰富,兼工山水
吴道子作品集,描绘蜀道怪石崩滩很有名气。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生“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
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 ,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还流传有 《宝积宾伽罗佛像》 、《道子墨宝》等摹本 ,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丽江永胜县城三公里外有一胜境,乃滇西久负盛名古迹之一。此处四时掩映于古木参天碧绿青翠的壶山之间,唤作“灵源箐”;因庙宇内石壁上镌刻有唐朝画圣吴道子所作观音像,又得名“观音箐”。
吴道子所做的卷轴画也相当丰富,如《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史料中记载了很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不能确定是否为吴道子的真迹,以下列举的都是可以考证的确实是吴道子的作品。
《李林甫像》
吴道子长于山水画,他主画的《金桥图》令人拍手称绝。在他独自画《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的过程中,其绘画技艺更有所创新。
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吴道子的
佛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他在东、西两京寺观作壁画四十(一作四百)余间,而且“人相诡状,无一同者”。西京兴唐寺御注金刚经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贤及西面降魔盘龙、小殿前面菩萨,景公寺地狱帝释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等,“皆妙绝当时”。吴道子画中门内神,圆光最在后,一笔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数百人“竞候观之”;及其下笔之时,“望者如堵”,只见他“风落电转,规成月圆”,围观的人群见他画技如此高明,“喧呼之声,惊动坊邑,或谓之神”。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可见,他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他画人物,人体各部分比例十分精确。
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的恐怖的直觉形象来辅助画面的“阴惨”,那么作品中当然要有比神灵鬼怪等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如此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吴道子画像
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吴带当风”。敦煌的唐宋壁画中可见类似风格。与吴道子风格相似的还表现在线描与晕染等技法上。学者们认为,敦煌壁画中的兰叶描与吴道子线描绝技也是一脉相承的。唐代流行的兰叶描所描勾的形态,外柔内刚,粗壮者挺拔有力,精细者委婉柔丽。
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道子之画如塑然。”许多学者赞叹吴道子的画:“风云将逼人,鬼神若脱壁”。这样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比比皆是。
吴道子年幼家贫,外出谋生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在“柏林寺”结缘一位老和尚,并拜其为师。
老和尚想画一幅《江海奔腾图》壁画,但是怎么都画不好。于是,老和尚带吴道子出游观察各地江河湖海,学习画水。三年过去了,吴道子画水很有长进。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吴道子说:“师父,我愿替您画那幅《江海奔腾图》。”老和尚见十五六岁的吴道子,竟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当下就答应了。整整九个月,吴道子不出殿堂,精心构思壁画。
直到深秋,吴道子才把这幅图画完,他对师父说:“师父,我已把《江海奔腾图》画出来了!请您去观看。”老和尚听后,病竟然全好了!老和尚站在殿门口,看着扑面而来的浪花仰天大笑,冲着吴道子说:“孩子,你画的这幅《江海奔腾图》成功啦!”
《卢氏杂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道子去访问某僧人,欲讨杯茶喝,但此僧对他不太礼貌。他很气愤,即请来笔砚,迅即在僧房墙壁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画的驴变成了真驴,恼怒异常,满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给践踏得乱七八糟,十分狼藉。这僧人知道是吴道子所画的驴在作怪,只好去恳求他,请他把壁上画涂抹掉。以后则相安无事了。画上的驴变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却反映了吴道子画动物具有传神之笔。
唐朝时候,画圣吴道子来朝鸡足山。他在金顶寺住宿的那天晚上,作了一幅《立马图》,那马画得真是活龙活现。要画最后一笔马尾的时候,他忽然感觉身体不适,就去禅房休息了,第二天便早早下山,把那幅未完成的《立马图》给忘记了。
吴道子下山后,禅师细看《立马图》,才发觉马尾巴还没有画,十分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它挂在禅堂侧室里。禅师每天要在画前烧一炉香,一来怀念大师,二来观赏马图。看那马,越看越觉得活灵灵的,好象嘶鸣着要跳下来。
突然,山下十来个农人闹闹嚷嚷地冲进寺院来,状告禅师,说寺院有一匹秃尾马糟蹋自己的庄稼。禅师百般辩解,说寺院不可能养马的,农人仔细搜过寺院也一无所获。禅师忽然想起那幅画来,便告诉农人,自己无马,只有一幅吴道子大师画的立马图,请进屋来看看。农人一看那图上的马,都大吃一惊,于是,指着画上的马说:“就是它,天天夜里偷吃我们的庄稼。”禅师大怒,指着秃尾画马骂道:“畜生,留着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塘里去。”一说这话,只见那马跪了下来,两眼流着泪。庄稼汉看着真是惊奇,觉得把它烧了也可惜,就说:“算了,只要它诚心改悔,不再糟蹋庄稼就行了。”
吴道子从新政离堆山观景回来,路过一座茅草房侧,听到里面有纺棉花的声音,但不见灯光,感到奇怪。第二天,吴来到这茅草房前。了解了事情的缘故,才知道这是一个孤零零的老婆婆的家,只因家里没钱买灯油,才会在夜晚从不点灯。于是,他决定赠送老婆婆一幅画。
吴道子研磨铺纸,开始作画。先把蘸饱墨汁的笔往纸上一甩,纸上立刻出现许多亮晶晶的小点点,又用笔在小点点上轻轻涂几下,最后在空白处画了一个圆圈儿就算画成了。他对老太婆说:“你把这画贴在屋里,会有用的。”老太婆虽看不出画的是啥,可是深信吴道子是个好人,不会骗她,她高兴的接过画,老太婆小心地把画帖在纺车前面的墙壁上。天黑了,老太婆发现,那幅画竟是一片蓝天,上面有数不清的星星在闪光,一个圆圆的月亮把屋里照得和白天一样亮。
鸿畅镇山底吴村旧有画圣祠,座东向西,门楼上悬一石匾,上书阴刻“一峰圣堂”四个字,清嘉庆六年重修,门前立有“文王世官员至此下马”石碑。祠内有正殿三间,偏殿六间,正殿
吴道子墓中央有楠木精雕“圣主楼”,内供奉着吴道子金身塑像。吴圣祠毁于1974年,材料用于建校,原址围墙尚存。“元朝至治元年,重修吴圣祠、祖师庙、汤王庙时,画圣三十八世孙吴大仓,力大无穷,为施工劳累致死,皇封恩荣寿宫。”碑文载:“开封府禹州知事莫天麟,同知张聚坦,判官郭镳,吏目章逢涣为已故善人吴大仓立碑纪念。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孟秋之吉。”吴圣祠时存碑碣四通,其一碑文日:“重修吴圣祠金妆神像碑,且夫三峰山之阳,蓝水之在,有九山焉。吴圣祠其始不知创自何时延于今……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吉立”;另一碑文的下半部分字迹被毁,上半部分的碑文曰:“大明天启二年岁次壬申朔月初十日……南禹州鸿畅前吴家村……修盖吴圣祠……每月望日祀道子……”山底吴村东北角原有一座祖师庙,庙里供奉着祖师吴道子的塑像,庙毁于1966年冬,桥基尚存。从遗址挖出残碣一块,已不成文,但仍能看到:“道子忠厚长者……道子宠异褒……”等字样。
吴道子晚年时候,唐玄宗再度命吴道子入蜀作画。可惜,吴道子染上了瘟疫,病死于旅途之中。《资阳县志稿·冢墓篇》有吴道子卒死的记载:吴道子墓在县北十五里李家沟,俗称真人墓。李家沟就在现今的四川省资阳县城北公社境内。
吴道子墓分为“真人墓”和衣冠冢,“真人墓”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李家沟,衣冠冢则在吴道子故里——河南禹州市鸿畅镇的山底吴村。
史书对吴道子记载很少,甚至连他的具体生卒年份都没记载,这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古代画家的记载会有所遗失,即使是像吴道子这样的名家之记载也难于幸免。查阅新、旧《唐书》,对他的出身竟然不著一字,这又说明吴道子没走过什么科举之路。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北宋《宣和画谱》载:“吴道子,少孤贫,客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未冠,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
《太平广记》载:“唐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宋·夏士良《图绘宝鉴》载:“吴道子,少贫,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
1994年电视剧《东方小故事之道子拜师》:李建华饰演吴道子。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吴道子
别称画圣
字号道子,道玄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阳翟(今河南禹州)
出生时间约公元680年
去世时间公元759年
主要作品《送子天王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
主要成就人物画称作“吴带当风”;开创“兰叶描”
后世尊称画圣
信仰道教
人物生平
年少刻苦
吴道子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少年时孤苦穷
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
公元709(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
入宫作画
由于他能“穷丹青之妙”,在画坛上有些名气,公元713年左右
,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后官至“宁王友”。吴道子入内供奉之后,多在宫中作画,有时也随从玄宗巡游各地。一次,他随驾去东都洛阳,会见了将军裴旻和书法家张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裴旻善于舞剑,当即舞剑一曲;张旭长于草书,挥毫泼墨,作书壁;吴道子也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
公元725(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东封泰山,吴道子陪同前往。事后还至潞州(今山西长治),车驾过金桥,御路“曲折萦转”。玄宗见数千里间“旗鲜洁,羽卫整肃”,心中非常兴奋,对左右侍从说:“张说言‘勒兵三十万,旌旗千里间,陕右上党,至于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万岁。于是召来吴道子、韦无忝、陈闳等,命他们三人共同绘制《金桥图》。陈闳主画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马,韦无忝主画狗马、骡驴、牛羊等动物之类,而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等主题部分则由吴道子主画。《金桥图》绘成后,“时谓三绝”。
公元742—755(天宝年间),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横生,遂命吴道子乘驿传赴嘉陵江去写生。到了嘉陵江,吴道子漫游江上,纵目远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过,当时的体会与感受,便深深铭记在心上,并没有绘制一张草图。当吴道子游览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长安,玄宗问他绘画的情况时,他回答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绘画。吴道子不是将嘉陵江山水表面罗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
吴道子壁画一壑引人入胜的境界,即把这一带的山川壮丽优美与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挥笔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风光跃然纸上,玄宗看了啧啧称赞。在此之前,大画家李将军(思训)擅长山水画,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画嘉陵江山水,虽然画得也十分奇妙,但却“数月方毕”,不如吴道玄画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颇为感慨地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可见吴道子画技高超,笔法娴熟。吴道子不仅善于画山水画,画动物也颇能传神。他在大同殿上曾画了五条龙,“麟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真是生龙活现。
晚年传奇
公元758—759(乾元年间),吴道子尚健在。卢稜伽是吴道子的门生,“乾元初,于殿东西廊下画行道高僧数堵”。后又在庄严寺三门绘画,“锐思张开,颇臻其妙”。吴道子见了卢稜伽的绘画,觉得他有很大的长进,酷似自己的笔法,于是惊叹说:“此子笔力,当时不及我,今乃类我。是子也,精爽尽于此矣。”由于卢稜伽竭尽全力,呕心沥血地绘画,过了一个来月,即离开了人世。乾元年间,吴道子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至于以后吴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载,也就无从考证了。
约公元759年左右(唐肃宗时期),吴道子卒。
主要成就
绘画造诣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
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为人师表
吴道子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据《图绘宝鉴》和《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稜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韩虬“以丹青自污,学吴道玄,尤长于道释”。朱繇从师于吴道玄,也“妙得道玄笔意”。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带,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历代名画记》便有这样的记载:“吴生(道子)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翟琰)与张藏布色。”有时,吴道子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在洛阳敬爱寺中,吴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经变”即由翟琰完成的。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唐代的绘画有着深刻影响,他被后世尊为“画圣”,后来他的徒弟接替了“画圣”的名号。
人物评价
后世影响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可以
创新。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
吴道子的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的许多画家所效仿、借鉴。
宋代画家李公麟的朴素淡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
在他的遗迹湮没殆尽的今天,吴道子仍被画坛所熟知,这是因为他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来历史的画派——民间传统画派。我们见到的唐朝以后的壁画都有吴道子的影响。元代永乐宫,明代法岗寺壁画等都是吴道子的风格,敦煌壁画也不乏吴派风貌的作品。
历代评价
唐朝
张彦远: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其书迹似薛少保。
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宾,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当有口诀,人莫得知。数仞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状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繇矣。(《历代名画记》)
五代
荆浩: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笔法记》)
宋朝
郭若虚: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图画见闻志叙论》)
苏轼: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书吴道子画后》)
赵希鹄: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蓴菜条,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犹未尽善。李尚时省逸笔,太古则去吴天渊矣。(《洞天清禄集古画辨》)
元代
汤垕: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蓴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方圆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画鉴》)
明朝
李日华:每见梁楷诸人写佛道诸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谨,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气耳。至吴道子以描笔画首面肘腕,而衣纹战掣奇纵,亦此意也。(《紫桃轩又缀》)
周履靖:吴之人物,似灯取影,逆来顺往,意见叠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而来,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画人物论》)
何良俊:夫画家各有传派,不相混淆,如人物资流通其白描有二种:赵松雪出于李龙眠,李龙眠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此所谓兰叶描也。(《四友斋画论》)
清朝
方薰:衣褶纹如吴生之兰叶纹,卫洽之颤笔纹,周昉之铁线纹,李公麟之游丝纹,各极其致。(《山静居画论》)
沈宗骞:.规矩尽而变化生,一旦机神凑会,发现于笔酣墨饱之余,非其时弗得也,过其时弗再也。一时之所会即千古之奇迹也。吴道子写地狱变相,亦因无藉发意,即借裴将军之舞剑以触其机,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
吴道子应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欲得势必先培养其气。(《芥舟学画编》)
主要作品
吴道子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材很丰富,兼工山水
吴道子作品集,描绘蜀道怪石崩滩很有名气。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生“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
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 ,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还流传有 《宝积宾伽罗佛像》 、《道子墨宝》等摹本 ,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丽江永胜县城三公里外有一胜境,乃滇西久负盛名古迹之一。此处四时掩映于古木参天碧绿青翠的壶山之间,唤作“灵源箐”;因庙宇内石壁上镌刻有唐朝画圣吴道子所作观音像,又得名“观音箐”。
吴道子所做的卷轴画也相当丰富,如《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史料中记载了很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不能确定是否为吴道子的真迹,以下列举的都是可以考证的确实是吴道子的作品。
《李林甫像》
画作风格
吴道子长于山水画,他主画的《金桥图》令人拍手称绝。在他独自画《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的过程中,其绘画技艺更有所创新。
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吴道子的
佛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他在东、西两京寺观作壁画四十(一作四百)余间,而且“人相诡状,无一同者”。西京兴唐寺御注金刚经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贤及西面降魔盘龙、小殿前面菩萨,景公寺地狱帝释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等,“皆妙绝当时”。吴道子画中门内神,圆光最在后,一笔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数百人“竞候观之”;及其下笔之时,“望者如堵”,只见他“风落电转,规成月圆”,围观的人群见他画技如此高明,“喧呼之声,惊动坊邑,或谓之神”。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可见,他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他画人物,人体各部分比例十分精确。
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的恐怖的直觉形象来辅助画面的“阴惨”,那么作品中当然要有比神灵鬼怪等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如此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吴道子画像
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吴带当风”。敦煌的唐宋壁画中可见类似风格。与吴道子风格相似的还表现在线描与晕染等技法上。学者们认为,敦煌壁画中的兰叶描与吴道子线描绝技也是一脉相承的。唐代流行的兰叶描所描勾的形态,外柔内刚,粗壮者挺拔有力,精细者委婉柔丽。
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道子之画如塑然。”许多学者赞叹吴道子的画:“风云将逼人,鬼神若脱壁”。这样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比比皆是。
轶事典故
拜师学画
吴道子年幼家贫,外出谋生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在“柏林寺”结缘一位老和尚,并拜其为师。
老和尚想画一幅《江海奔腾图》壁画,但是怎么都画不好。于是,老和尚带吴道子出游观察各地江河湖海,学习画水。三年过去了,吴道子画水很有长进。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吴道子说:“师父,我愿替您画那幅《江海奔腾图》。”老和尚见十五六岁的吴道子,竟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当下就答应了。整整九个月,吴道子不出殿堂,精心构思壁画。
直到深秋,吴道子才把这幅图画完,他对师父说:“师父,我已把《江海奔腾图》画出来了!请您去观看。”老和尚听后,病竟然全好了!老和尚站在殿门口,看着扑面而来的浪花仰天大笑,冲着吴道子说:“孩子,你画的这幅《江海奔腾图》成功啦!”
传神之笔
《卢氏杂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道子去访问某僧人,欲讨杯茶喝,但此僧对他不太礼貌。他很气愤,即请来笔砚,迅即在僧房墙壁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画的驴变成了真驴,恼怒异常,满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家具等物都给践踏得乱七八糟,十分狼藉。这僧人知道是吴道子所画的驴在作怪,只好去恳求他,请他把壁上画涂抹掉。以后则相安无事了。画上的驴变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却反映了吴道子画动物具有传神之笔。
秃尾神马
唐朝时候,画圣吴道子来朝鸡足山。他在金顶寺住宿的那天晚上,作了一幅《立马图》,那马画得真是活龙活现。要画最后一笔马尾的时候,他忽然感觉身体不适,就去禅房休息了,第二天便早早下山,把那幅未完成的《立马图》给忘记了。
吴道子下山后,禅师细看《立马图》,才发觉马尾巴还没有画,十分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它挂在禅堂侧室里。禅师每天要在画前烧一炉香,一来怀念大师,二来观赏马图。看那马,越看越觉得活灵灵的,好象嘶鸣着要跳下来。
突然,山下十来个农人闹闹嚷嚷地冲进寺院来,状告禅师,说寺院有一匹秃尾马糟蹋自己的庄稼。禅师百般辩解,说寺院不可能养马的,农人仔细搜过寺院也一无所获。禅师忽然想起那幅画来,便告诉农人,自己无马,只有一幅吴道子大师画的立马图,请进屋来看看。农人一看那图上的马,都大吃一惊,于是,指着画上的马说:“就是它,天天夜里偷吃我们的庄稼。”禅师大怒,指着秃尾画马骂道:“畜生,留着你害人,不如送你到火塘里去。”一说这话,只见那马跪了下来,两眼流着泪。庄稼汉看着真是惊奇,觉得把它烧了也可惜,就说:“算了,只要它诚心改悔,不再糟蹋庄稼就行了。”
落笔生光
吴道子从新政离堆山观景回来,路过一座茅草房侧,听到里面有纺棉花的声音,但不见灯光,感到奇怪。第二天,吴来到这茅草房前。了解了事情的缘故,才知道这是一个孤零零的老婆婆的家,只因家里没钱买灯油,才会在夜晚从不点灯。于是,他决定赠送老婆婆一幅画。
吴道子研磨铺纸,开始作画。先把蘸饱墨汁的笔往纸上一甩,纸上立刻出现许多亮晶晶的小点点,又用笔在小点点上轻轻涂几下,最后在空白处画了一个圆圈儿就算画成了。他对老太婆说:“你把这画贴在屋里,会有用的。”老太婆虽看不出画的是啥,可是深信吴道子是个好人,不会骗她,她高兴的接过画,老太婆小心地把画帖在纺车前面的墙壁上。天黑了,老太婆发现,那幅画竟是一片蓝天,上面有数不清的星星在闪光,一个圆圆的月亮把屋里照得和白天一样亮。
后世纪念
建画圣祠
鸿畅镇山底吴村旧有画圣祠,座东向西,门楼上悬一石匾,上书阴刻“一峰圣堂”四个字,清嘉庆六年重修,门前立有“文王世官员至此下马”石碑。祠内有正殿三间,偏殿六间,正殿
吴道子墓中央有楠木精雕“圣主楼”,内供奉着吴道子金身塑像。吴圣祠毁于1974年,材料用于建校,原址围墙尚存。“元朝至治元年,重修吴圣祠、祖师庙、汤王庙时,画圣三十八世孙吴大仓,力大无穷,为施工劳累致死,皇封恩荣寿宫。”碑文载:“开封府禹州知事莫天麟,同知张聚坦,判官郭镳,吏目章逢涣为已故善人吴大仓立碑纪念。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孟秋之吉。”吴圣祠时存碑碣四通,其一碑文日:“重修吴圣祠金妆神像碑,且夫三峰山之阳,蓝水之在,有九山焉。吴圣祠其始不知创自何时延于今……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吉立”;另一碑文的下半部分字迹被毁,上半部分的碑文曰:“大明天启二年岁次壬申朔月初十日……南禹州鸿畅前吴家村……修盖吴圣祠……每月望日祀道子……”山底吴村东北角原有一座祖师庙,庙里供奉着祖师吴道子的塑像,庙毁于1966年冬,桥基尚存。从遗址挖出残碣一块,已不成文,但仍能看到:“道子忠厚长者……道子宠异褒……”等字样。
墓址
吴道子晚年时候,唐玄宗再度命吴道子入蜀作画。可惜,吴道子染上了瘟疫,病死于旅途之中。《资阳县志稿·冢墓篇》有吴道子卒死的记载:吴道子墓在县北十五里李家沟,俗称真人墓。李家沟就在现今的四川省资阳县城北公社境内。
吴道子墓分为“真人墓”和衣冠冢,“真人墓”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李家沟,衣冠冢则在吴道子故里——河南禹州市鸿畅镇的山底吴村。
史籍记载
史书对吴道子记载很少,甚至连他的具体生卒年份都没记载,这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古代画家的记载会有所遗失,即使是像吴道子这样的名家之记载也难于幸免。查阅新、旧《唐书》,对他的出身竟然不著一字,这又说明吴道子没走过什么科举之路。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北宋《宣和画谱》载:“吴道子,少孤贫,客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未冠,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
《太平广记》载:“唐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
宋·夏士良《图绘宝鉴》载:“吴道子,少贫,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东方小故事之道子拜师》:李建华饰演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