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南京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董瑶阶
别名艺名牡丹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沔阳里仁口
出生日期1894年
逝世日期1952年
职业汉剧演员
董瑶阶,艺名牡丹花。湖北沔阳(今仙桃)里仁口人。12岁进当地戏班 学戏,习“花衫”。17岁到汉口入福兴班,登台后以扮相俊秀、嗓音清脆圆润获好评。后参 师赛黄陂(钟华卿)、罗金喜,技艺大进,人称“花衫状元”。从此跻身于汉剧十大行当名家 行列。
抗日战争初期,加入汉口市剧业剧人战时服务团,多次尽展所长参加劳军义演。武汉解放 后受聘于武汉市戏曲改进委员会,并担任中南戏曲学校名誉教师。1952年应中央文化部特邀 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途中突患重病,折返武汉后逝世。陈伯华、花碧兰等著名演员均出其门下。
民国5 年(1916 年) ,董和汉剧名师余洪元等人被黎元洪召入北京。他精嚣的表横艺术,在京影响颇大。23年,梅兰芳来武汉演出时,向董学演《打渔杀家》里饰萧桂英的表演技巧。随后,董进上海,到沙宜,赴四川,展现汉剧表演艺术,深受各地群众赞赏。
董在戏剧改革方面,卓具匠心 <<打花鼓》原是一出良莠混杂、爱憎不明的"玩笑戏"董改成卖艺夫妇巧就曹相公,表现了对封建势力的憎恨;他还善于借鉴民间艺术,如《老背少》原是沔阳"庙会'上的传统篝蹈,在一人扮两人的基础上,董增加了故事情节,变一人唱为旦、末兼唱,搬上了舞台。董在晚年曾一度厌世脏俗,虔信佛教,到庐山结事而居,拜佛修身。
建国后,他从庐山回武汉,重登汉剧舞台。1952年秋,在第一届中南戏曲观摩大会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是年冬,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会。旅途病重,返汉去世。
董在舞台上度过了52个事秋,长期与余洪元、在天中、李春森寺iX剧名师合作,成功地表演了《闹金阶》、《小姑贤》、《反八卦》、《活捉三郎》、《打花鼓》等20多个剧目,成为著名的艺术大师。角色特点
董初以演娃娃旦见长,中年后以演泼辣旦著称。《扬雄醉归》中的潘巧云、《坐楼杀惜》中 的阎惜姣、《挑帘裁衣》中的潘金莲是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三个角色。董根据她们各自的出 身、秉性及生活环境,揣摩剧情,恰如其分地塑造了同中有异的三个荡妇形象,受到行家与 观众的一致赞许。《游龙戏凤》的传统表演偏重风情,董饰凤姐却演成天真无邪、未谙世事的少女,赋予新 意。汉剧艺人演《摘花戏主》,曾经倾向于以多变的身段多摘花取胜,董认为这是舍本逐 末,背离“戏主”的主题。于是他在表演中摘了几朵花后适可而止,转而细致地刻画牛文艳 对待主子的那种轻佻、谄媚、狡诈与贪婪等种种情态,充分触及她丑恶的灵魂,这样处理不 但使观众耳目一新,连李春森也佩服他“把这个角色的骨头都演成酥的了”。当需要用高难度的演技烘托剧情时,董必全力以赴,发挥得淋漓尽致。
1916年,农历丙辰年:沈月来首次赴汉口演出
上海武生沈月来组班到汉口春仙舞台,同来的有武生李春来,花旦陆红冰,老生刘禹臣,后来还有老生梁一鸣,武生黄笙等,人头很整齐,实力不弱,但仍然是和汉剧合作。汉导师班子的主要演员董瑶阶(牡丹花)。每晚戏码京汉交错,一般汉剧靠前,京剧在后。有时汉剧也排在大轴,如牡丹花的《赶春桃》。有时京汉剧演员合演一出戏,如在《宋十回》里,牡丹花和陆红冰分担“闹院”、“刺惜”的阎惜姣一角。沈月来和牡丹花曾合演《虹霓关》,沈月来饰王伯当,牡丹花前东方氏后丫鬟。正是借力于京汉合演,沈月来的班子在武汉演了一年多。
1928年8月,农历戊辰年:毛韵珂赴汉口演出
8月底,毛韵珂带着女儿毛剑佩、儿子毛燕秋从上海来到汉口老圃西舞台。一开始是京汉合演。汉口《中西日报》刊登的演出广告,汉剧余洪元、牡丹花是四号大字在中间,毛家和同来的京剧演员小赵君玉、周凤文等则是新五号小字列两侧。戏码也是京剧《女起解》、《杀四门》等放在前面,汉剧《三堂会审》、《七星灯》等蹲底。至10月,形势发生变化。广告上没有了“京汉合演”字样,余洪元、牡丹花的名字和汉剧戏码全不见了,毛家班的人名和戏码放大,占了这则广告的全部版面。
这次汉剧从当时汉口最大的剧场撤出,透露了京汉两剧种在武汉的势力消长。京剧来武汉约三十年,此刻已经羽翼丰满,京汉两家要劳燕分飞。
1929年12月,农历己巳年:福兴班三次组建
福兴班由余洪元、牡丹花、大和尚、吴天保等在汉口组成,是为第三次用福兴班名。该班名角荟萃,行当齐全,组班后曾赴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董瑶阶
别名艺名牡丹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沔阳里仁口
出生日期1894年
逝世日期1952年
职业汉剧演员
人物生平
董瑶阶,艺名牡丹花。湖北沔阳(今仙桃)里仁口人。12岁进当地戏班 学戏,习“花衫”。17岁到汉口入福兴班,登台后以扮相俊秀、嗓音清脆圆润获好评。后参 师赛黄陂(钟华卿)、罗金喜,技艺大进,人称“花衫状元”。从此跻身于汉剧十大行当名家 行列。
抗日战争初期,加入汉口市剧业剧人战时服务团,多次尽展所长参加劳军义演。武汉解放 后受聘于武汉市戏曲改进委员会,并担任中南戏曲学校名誉教师。1952年应中央文化部特邀 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途中突患重病,折返武汉后逝世。
陈伯华、花碧兰等著名演员均出其门下。
民国5 年(1916 年) ,董和汉剧名师余洪元等人被黎元洪召入北京。他精嚣的表横艺术,在京影响颇大。23年,梅兰芳来武汉演出时,向董学演《打渔杀家》里饰萧桂英的表演技巧。随后,董进上海,到沙宜,赴四川,展现汉剧表演艺术,深受各地群众赞赏。
董在戏剧改革方面,卓具匠心 <<打花鼓》原是一出良莠混杂、爱憎不明的"玩笑戏"董改成卖艺夫妇巧就曹相公,表现了对封建势力的憎恨;他还善于借鉴民间艺术,如《老背少》原是沔阳"庙会'上的传统篝蹈,在一人扮两人的基础上,董增加了故事情节,变一人唱为旦、末兼唱,搬上了舞台。董在晚年曾一度厌世脏俗,虔信佛教,到庐山结事而居,拜佛修身。
建国后,他从庐山回武汉,重登汉剧舞台。1952年秋,在第一届中南戏曲观摩大会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是年冬,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会。旅途病重,返汉去世。
董在舞台上度过了52个事秋,长期与余洪元、在天中、李春森寺iX剧名师合作,成功地表演了《闹金阶》、《小姑贤》、《反八卦》、《活捉三郎》、《打花鼓》等20多个剧目,成为著名的艺术大师。角色特点
角色特点
董初以演娃娃旦见长,中年后以演泼辣旦著称。《扬雄醉归》中的潘巧云、《坐楼杀惜》中 的阎惜姣、《挑帘裁衣》中的潘金莲是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三个角色。董根据她们各自的出 身、秉性及生活环境,揣摩剧情,恰如其分地塑造了同中有异的三个荡妇形象,受到行家与 观众的一致赞许。
《游龙戏凤》的传统表演偏重风情,董饰凤姐却演成天真无邪、未谙世事的少女,赋予新 意。汉剧艺人演《摘花戏主》,曾经倾向于以多变的身段多摘花取胜,董认为这是舍本逐 末,背离“戏主”的主题。于是他在表演中摘了几朵花后适可而止,转而细致地刻画牛文艳 对待主子的那种轻佻、谄媚、狡诈与贪婪等种种情态,充分触及她丑恶的灵魂,这样处理不 但使观众耳目一新,连李春森也佩服他“把这个角色的骨头都演成酥的了”。
当需要用高难度的演技烘托剧情时,董必全力以赴,发挥得淋漓尽致。
活动年表
1916年,农历丙辰年:沈月来首次赴汉口演出
上海武生沈月来组班到汉口春仙舞台,同来的有武生李春来,花旦陆红冰,老生刘禹臣,后来还有老生梁一鸣,武生黄笙等,人头很整齐,实力不弱,但仍然是和汉剧合作。汉导师班子的主要演员董瑶阶(牡丹花)。每晚戏码京汉交错,一般汉剧靠前,京剧在后。有时汉剧也排在大轴,如牡丹花的《赶春桃》。有时京汉剧演员合演一出戏,如在《宋十回》里,牡丹花和陆红冰分担“闹院”、“刺惜”的阎惜姣一角。沈月来和牡丹花曾合演《虹霓关》,沈月来饰王伯当,牡丹花前东方氏后丫鬟。正是借力于京汉合演,沈月来的班子在武汉演了一年多。
1928年8月,农历戊辰年:毛韵珂赴汉口演出
8月底,毛韵珂带着女儿毛剑佩、儿子毛燕秋从上海来到汉口老圃西舞台。一开始是京汉合演。汉口《中西日报》刊登的演出广告,汉剧余洪元、牡丹花是四号大字在中间,毛家和同来的京剧演员小赵君玉、周凤文等则是新五号小字列两侧。戏码也是京剧《女起解》、《杀四门》等放在前面,汉剧《三堂会审》、《七星灯》等蹲底。至10月,形势发生变化。广告上没有了“京汉合演”字样,余洪元、牡丹花的名字和汉剧戏码全不见了,毛家班的人名和戏码放大,占了这则广告的全部版面。
这次汉剧从当时汉口最大的剧场撤出,透露了京汉两剧种在武汉的势力消长。京剧来武汉约三十年,此刻已经羽翼丰满,京汉两家要劳燕分飞。
1929年12月,农历己巳年:福兴班三次组建
福兴班由余洪元、牡丹花、大和尚、吴天保等在汉口组成,是为第三次用福兴班名。该班名角荟萃,行当齐全,组班后曾赴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