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福州市 [切换城市]
本名鲧
所处时代五帝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去世时间公元前2029年
主要成就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
儿子禹
种族龙族
别名崇伯鲧、崇伯、鲧公、白马、术器
五帝时期,地上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关于这次洪水的起因,各书的记载不尽相同,总的一点是与天上的神主有关,可能是共工和他的手下干的好事,也可能是天帝故意发下洪水来惩戒地上的人们,前者的说法和女娲时代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重合。
由于洪水的泛滥,地上的人们生活极为艰难,连当时的帝尧也没有办法,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一个“皆”字道出了鲧在众臣心目中的地位。数千年的历史中,像鲧这样深得人心全票通过的状况是相当少见的。
但是,帝尧不同意,理由是“方命圯族”。就是他这个人不听话,在族里的名声很不好。《左传》说他“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难道鲧果真个性乖僻、品德不佳吗?大臣四岳表了态:“异哉,试不可用而已。”(《五帝本纪》)。同样事件的描述,《夏本纪》与此便有了些微的出入:“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考虑到大家的意见,而且当时也找不出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帝尧勉强同意让他去治水。
但是在其他的神话传说中,鲧就不是尧的臣下了,就象后羿一样,是天上的神主。他下界是为了帮助地上的人们的。但是与后羿不同,他的下界是不在天帝的准许下的,也就是私自下界。不仅如此,在他下界的时候,他还偷了天帝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的名字叫息壤,据说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大概就是想利用他来治理洪水的。《山海经·海内经》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与此说相近的还有《尚书·洪范》,这应该是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的文献。箕子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dù)。鲧则殛死,禹乃嗣兴。”洪水治理的结果如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总是他方法不对而终于失败被杀,其实从屈原的天问中,可以了解到,鲧治理洪水几乎就要成功了,只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天帝发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派了著名的刽子手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终于使鲧的治水失败了。
鲧是为祝融所杀的,上引《山海经·海内经》就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也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在《史记》中,身为“四凶”(欢兜、共工、三苗、鲧合称“四凶”)之一的鲧是被处死的。据《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jiàng)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因此,当时作为钦定接班人的舜经过请示后“殛鲧于羽山”—“殛”为“诛”,一说为“诛杀”;还有一说,按《尚书·今古文注疏》:“诛,责遣之,非杀也。”也就是流放。不过,鲧因此葬身于羽山,是不争的事实。
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后来不知道是谁,有说就是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这时禹就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龙,一说黄熊,飞走了。鲧在梦中被儿子用符文剑砍下了龙头,害得只能在外道生存。所谓黄熊是一种已经绝迹的动物,类似于熊,但是有三只脚,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开始治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仅没有从中捣乱,还派了大神应龙相助。这位应龙也是非常著名的龙神,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代表了雨神的意思。传说只要在地上画上应龙的样子,就可以招来雨水。这时他则帮助大禹挖河开山,在治理的过程中,伏羲、河伯也纷纷襄助大禹,后来在东汉几乎成为国学的谶纬学鼻祖的河图洛书,传说也是在这个时候由神龟所献的。终于依靠疏导和围堵两个方法的结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
华胥氏生伏羲、女娲。
伏羲配女娲,生少典。
少典生二子:长子炎帝、次子黄帝。
黄帝生二子:长子少昊(又名玄嚣)、次子昌意。
少昊生九子:蟜极、重(又名句芒)、该(又名蓐收)、穷奇、般、倍伐、昧祖、穷申、瞽目。
昌意生一子:颛顼,又名乾荒。
颛顼生六子:鲧曾、古蜀王、称、魍魉、穷蝉、梼杌。
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即姒文命。外戚(涂山氏)远亲(共工)禹生姒启。
姒启生五子: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观。仲康生相。相生少康。少康生杼(也作予)。杼生槐。槐生芒。芒生泄。泄生不降、扃。不降生孔甲。孔甲生皋。皋生发。发生桀。扃生廑。
屈原曾在《离骚》中咏道:“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鲧的失败,并非是他本人的无能,而是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真实写照。更为重要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鲧“堵”的失败教训,也就没有后来大禹“疏”的成功。
鲧虽然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为民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之举,堪与古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类的大神普罗米修斯媲美。
鲧不但善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
大禹故里问题,一直是史界探讨的题目之一。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正文,虽未记禹之故里,但注引《帝王纪》中,却提出“禹本西夷人也”。首先,最初记“禹本西夷人也”是不错的。夷,在春秋 之前,是泰山一带,南至淮扬,东至海滨一带的先民统称。可能当地居民因舌上音,将“人”读“夷”的转称。古之历史学家称此地为海 岱人。岱,即是泰山,当时对华夏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夷人,因地 域或风情之异,又分为“莱夷”“东夷”“淮夷”“?夷”“徐夷” 而“九夷”中更有黄、白、赤、玄、于、畎、阳、南、北之分,如此看来,夷中自然有西夷存在。
孙长同认为:鲧部落应是西夷人。西夷乃是鲁西平原一带,以山东丘岭为界划分东西夷。禹城市就应是大禹的老家。现仍有临邑德平鲧堤刘的鲧堤遗址。这段鲧堤在禹城的南面,在此筑堤是可以挡住大河的水漫淹禹城的。从此地再往西到河北清河县的鲧堤遗址应是在当时连接在一起的。再从清河县往南临西县的鲧堤[金堤]遗址。再往南山东冠县的鲧堤遗址。和河南省内黄县的鲧堤遗址。这些鲧堤的存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被命名的。这应该是鲧治水的第一阶段的工程。然而更重要的是现存最大的金堤河[鲧堤]这段大堤是从山东丘岭的西南边叫鱼山(应是羽山的错读,此地有曹埴墓,是陈王曹植的封地)的地方开始,向西稍偏南一点点的方向当时一准是到内黄的鲧堤连起来。从而使大河的水从鱼山的东面的谷地一泻千里入了海。因为这个大堤一筑成,堵住了直泄北流的去路,拐弯向东,就使得东夷部落的地方水位提高淹没了一些地方,尤其是濮阳以东的菏泽梁山东平平阴一带成了泽国。从而开罪了东夷的舜部落。济南仍有舜井街,舜耕山庄遗址.,也更使得和舜部落搭界的祝融部落。也就是现在的济南西边齐河县的祝阿镇一带。东夷的舜部落联合了西夷的祝融部落向鲧部落兴师问罪开了战。鲧败在了联军的手下。被殛于羽山[鱼山]。鲧的新家应在有莘氏部落,禹的家也应在有莘氏部落。三过家门而不入,应是大禹在领导着治理挖掘疏浚徒骇河的时候。大禹为了不再开罪舜部落和祝融部落.所以治水就采取了顺流治理的措施。徒骇河就在莘县城路过并灌穿莘县全境。此河就是因为用的人徒众多,徒夫震骇,所以才起名曰徒骇河。
洛阳南伊川县平等乡古为大莘店,此地文化遗存应为龙山至夏代早期性质,附近有“马回营北龙山文化遗址”。在《淮南子》中,记大禹的父亲是“鲧”,《{汉书·古今人表》记载鲧的妻子是有莘氏女。鲧被舜杀死后,“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在《水经注·伊水》中,记述大莘店龙头沟此地“陂方十里,佳饶鱼苇,禹父之所化。山海经所谓鲧化羽渊而复在此,然已变怪,亦无往而不化矣。”比二里头文化还要早一些。但保护、研究几乎是空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鲧
所处时代五帝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去世时间公元前2029年
主要成就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
儿子禹
种族龙族
别名崇伯鲧、崇伯、鲧公、白马、术器
生平事迹
治理洪水
五帝时期,地上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关于这次洪水的起因,各书的记载不尽相同,总的一点是与天上的神主有关,可能是共工和他的手下干的好事,也可能是天帝故意发下洪水来惩戒地上的人们,前者的说法和女娲时代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重合。
由于洪水的泛滥,地上的人们生活极为艰难,连当时的帝尧也没有办法,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一个“皆”字道出了鲧在众臣心目中的地位。数千年的历史中,像鲧这样深得人心全票通过的状况是相当少见的。
但是,帝尧不同意,理由是“方命圯族”。就是他这个人不听话,在族里的名声很不好。《左传》说他“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难道鲧果真个性乖僻、品德不佳吗?大臣四岳表了态:“异哉,试不可用而已。”(《五帝本纪》)。同样事件的描述,《夏本纪》与此便有了些微的出入:“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考虑到大家的意见,而且当时也找不出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帝尧勉强同意让他去治水。
但是在其他的神话传说中,鲧就不是尧的臣下了,就象后羿一样,是天上的神主。他下界是为了帮助地上的人们的。但是与后羿不同,他的下界是不在天帝的准许下的,也就是私自下界。不仅如此,在他下界的时候,他还偷了天帝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的名字叫息壤,据说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大概就是想利用他来治理洪水的。《山海经·海内经》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与此说相近的还有《尚书·洪范》,这应该是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的文献。箕子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dù)。鲧则殛死,禹乃嗣兴。”洪水治理的结果如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总是他方法不对而终于失败被杀,其实从屈原的天问中,可以了解到,鲧治理洪水几乎就要成功了,只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天帝发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派了著名的刽子手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终于使鲧的治水失败了。
失败被杀
鲧是为祝融所杀的,上引《山海经·海内经》就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也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在《史记》中,身为“四凶”(欢兜、共工、三苗、鲧合称“四凶”)之一的鲧是被处死的。据《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jiàng)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因此,当时作为钦定接班人的舜经过请示后“殛鲧于羽山”—“殛”为“诛”,一说为“诛杀”;还有一说,按《尚书·今古文注疏》:“诛,责遣之,非杀也。”也就是流放。不过,鲧因此葬身于羽山,是不争的事实。
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后来不知道是谁,有说就是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这时禹就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龙,一说黄熊,飞走了。鲧在梦中被儿子用符文剑砍下了龙头,害得只能在外道生存。所谓黄熊是一种已经绝迹的动物,类似于熊,但是有三只脚,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开始治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仅没有从中捣乱,还派了大神应龙相助。这位应龙也是非常著名的龙神,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代表了雨神的意思。传说只要在地上画上应龙的样子,就可以招来雨水。这时他则帮助大禹挖河开山,在治理的过程中,伏羲、河伯也纷纷襄助大禹,后来在东汉几乎成为国学的谶纬学鼻祖的河图洛书,传说也是在这个时候由神龟所献的。终于依靠疏导和围堵两个方法的结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
家族世系
华胥氏生伏羲、女娲。
伏羲配女娲,生少典。
少典生二子:长子炎帝、次子黄帝。
黄帝生二子:长子少昊(又名玄嚣)、次子昌意。
少昊生九子:蟜极、重(又名句芒)、该(又名蓐收)、穷奇、般、倍伐、昧祖、穷申、瞽目。
昌意生一子:颛顼,又名乾荒。
颛顼生六子:鲧曾、古蜀王、称、魍魉、穷蝉、梼杌。
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即姒文命。外戚(涂山氏)远亲(共工)禹生姒启。
姒启生五子: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观。仲康生相。相生少康。少康生杼(也作予)。杼生槐。槐生芒。芒生泄。泄生不降、扃。不降生孔甲。孔甲生皋。皋生发。发生桀。扃生廑。
人物评价
屈原曾在《离骚》中咏道:“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鲧的失败,并非是他本人的无能,而是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真实写照。更为重要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鲧“堵”的失败教训,也就没有后来大禹“疏”的成功。
鲧虽然是个失败的英雄,但他为民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之举,堪与古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类的大神普罗米修斯媲美。
鲧不但善于治水,而且还是城郭的创始人。
故里考证
大禹故里问题,一直是史界探讨的题目之一。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正文,虽未记禹之故里,但注引《帝王纪》中,却提出“禹本西夷人也”。首先,最初记“禹本西夷人也”是不错的。夷,在春秋 之前,是泰山一带,南至淮扬,东至海滨一带的先民统称。可能当地居民因舌上音,将“人”读“夷”的转称。古之历史学家称此地为海 岱人。岱,即是泰山,当时对华夏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夷人,因地 域或风情之异,又分为“莱夷”“东夷”“淮夷”“?夷”“徐夷” 而“九夷”中更有黄、白、赤、玄、于、畎、阳、南、北之分,如此看来,夷中自然有西夷存在。
孙长同认为:鲧部落应是西夷人。西夷乃是鲁西平原一带,以山东丘岭为界划分东西夷。禹城市就应是大禹的老家。现仍有临邑德平鲧堤刘的鲧堤遗址。这段鲧堤在禹城的南面,在此筑堤是可以挡住大河的水漫淹禹城的。从此地再往西到河北清河县的鲧堤遗址应是在当时连接在一起的。再从清河县往南临西县的鲧堤[金堤]遗址。再往南山东冠县的鲧堤遗址。和河南省内黄县的鲧堤遗址。这些鲧堤的存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被命名的。这应该是鲧治水的第一阶段的工程。然而更重要的是现存最大的金堤河[鲧堤]这段大堤是从山东丘岭的西南边叫鱼山(应是羽山的错读,此地有曹埴墓,是陈王曹植的封地)的地方开始,向西稍偏南一点点的方向当时一准是到内黄的鲧堤连起来。从而使大河的水从鱼山的东面的谷地一泻千里入了海。因为这个大堤一筑成,堵住了直泄北流的去路,拐弯向东,就使得东夷部落的地方水位提高淹没了一些地方,尤其是濮阳以东的菏泽梁山东平平阴一带成了泽国。从而开罪了东夷的舜部落。济南仍有舜井街,舜耕山庄遗址.,也更使得和舜部落搭界的祝融部落。也就是现在的济南西边齐河县的祝阿镇一带。东夷的舜部落联合了西夷的祝融部落向鲧部落兴师问罪开了战。鲧败在了联军的手下。被殛于羽山[鱼山]。鲧的新家应在有莘氏部落,禹的家也应在有莘氏部落。三过家门而不入,应是大禹在领导着治理挖掘疏浚徒骇河的时候。大禹为了不再开罪舜部落和祝融部落.所以治水就采取了顺流治理的措施。徒骇河就在莘县城路过并灌穿莘县全境。此河就是因为用的人徒众多,徒夫震骇,所以才起名曰徒骇河。
历史遗迹
洛阳南伊川县平等乡古为大莘店,此地文化遗存应为龙山至夏代早期性质,附近有“马回营北龙山文化遗址”。在《淮南子》中,记大禹的父亲是“鲧”,《{汉书·古今人表》记载鲧的妻子是有莘氏女。鲧被舜杀死后,“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在《水经注·伊水》中,记述大莘店龙头沟此地“陂方十里,佳饶鱼苇,禹父之所化。山海经所谓鲧化羽渊而复在此,然已变怪,亦无往而不化矣。”比二里头文化还要早一些。但保护、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