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深圳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李屏仁
外文名li pingren
国籍中华民国
出生地扬州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37年3月
职业革命军人
毕业院校西北陆军军官学校
少年时在家读私塾,后赴南昌求学。1929年考入由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工兵队学习,1930年毕业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931年,在宜黄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营长、军团教导队队长等职。1934年10月,随军长征,任红五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4年11月,李屏仁任该军团三十七团团长,先后参加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红军开始长征后,该团担任后卫,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遵义会议后,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急行军从毕节南下官渡河,将四川军阀刘湘教导师九个团拖引至温水,使红军主力一、三军团顺利南下,在娄山关和遵义歼敌两个师八个团,取得遵义和娄山关大捷,获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受到中央军产的电令嘉奖。在虹军北渡金沙江时,三十七团为保证党中央和全军胜利渡江,在敌军数倍于我的情况下,李屏仁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阻击敌人长达九天,胜利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受到红军总参谋长、渡河总司令刘伯承的高度赞扬。在掩护红军翻越雪山时,全团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军树起三过雪山的红旗。
1935年10月,李屏仁调任军团作战科科长,不久,又调任军团参谋长。红五军团与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改称红军第五军,直辖四方面军,李屏仁继任红五军参谋长。1936年10月25日,红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红西路军西渡黄河,李屏仁随军西征。在战斗中李屏仁光荣负伤,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伤口严重溃烂,1937年3月,以身殉职,终年29岁。
1931年春,李屏仁的好友李肃(中共地下党员),送给他一本《共产党宣言》。后来,又陆续从李肃处看到一些其他进步书刊。从这时起,他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要求进步。1931年7月(宁都起义前夕),组织上根据他的申请,由李肃、袁血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李屏仁新生命的开始。
1931年9月,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在中共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统战工作的配合下,加上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李屏仁等十几名中共地下党员和不愿打内战的官兵们共同努力,于12月2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名官兵,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那天,万里晴空,全军将士举着红旗,高呼“暴动起来当红军,革命要成功”等口号,威武雄壮地行进在宁都城的大道上。这次起义,使入党才半年的李屏仁的思想受到了空前的震动。
几天后,李屏仁等十几名中共地下党员在瑞金叶坪,受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接见,两位主席在接见时分别发表了讲话,鼓励他们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斗争到底,永远做一个革命的好同志。临走时,两位主席还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这是他终身难以忘怀的。
参加红军后,李屏仁始任红五军团(由原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后改编)某部连长。该连是一个敢打敢拼的主攻连。李屏仁带着这个连,先后参加了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金溪战役,打赣洲,攻漳州及开辟建(宁)黎(川)泰(宁)苏区的斗争。
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宜黄战斗中,一连被数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包围。突围时,李屏仁的小腿骨不幸被敌人弹片打断。
1934年夏,李屏仁调任红五军团教导队任队长。这期间。他以超乎一般人的毅力和才智,为党和红军培训了一大批战斗骨干,赢得了组织上的信赖,于1934年11月调任为三十七团团长,率部随中央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飞渡金沙江,使红军转危为安,最后完成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任务。这期间,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为掩护主力部队行动,在著名的官渡阻击战中,把四川军阀刘湘的教导师,从官渡河以东拖到温水,拖得疲惫不堪,损兵折将。红三十七团在李屏仁的指挥下,拖住敌军九个团达五天之久,为主力红军在娄山关和遵义城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把残余敌军赶过乌江创造了战机。为此,中央军委电令表扬他们以极少代价,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李屏仁率领以擅长防御而誉满全军的三十七团,为实现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随红军主力绕过贵阳,趋黔南,折而向西径奔昆明,又转向金沙江,在绞平渡开始北渡。为保卫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胜利渡过金沙江,李屏仁率三十七团在离金沙江边90里的石板河阻击敌人。他们面对的是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吴奇伟的一个整编师,为了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李屏仁指挥所部采取分散配备兵力,占领山前高地和纵深各制高点,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并不失时机地在夜间袭扰敌人的战术,发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拼搏精神,顽强地打了九天的阻击战,阻击敌军八个团的进攻,直到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全部渡过金沙江,才最后撤出阵地渡过金沙江。
这次阻击战,为顺利实施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称赞他们打得好,是个了不起的胜利。
此后,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跟随主力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跨过大渡河,来到了川西的夹金山下。
1935年6月,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在夹金山以南的盐井坪打了五天的阻击战,保证了红一方面军胜利翻越夹金山。第五天下午,中央军委指示,三十七团已经完成了阻击任务,遂翻过夹金山,跟上大部队。于是,第二天早晨,他率部撤出阵地,在夹金山下匆匆准备了一下,就开始爬山越岭。
为了确保全团的同志们一个也不掉队,李屏仁要求全团强帮弱、大搀小,走不动的扶着走,不能走的抬着走,所有马匹全部轻装,每个马尾上拖带两名体弱伤员。就这样,全团同志一步一喘的,你扶我拉往雪山顶上艰难地行进。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英勇搏斗,这支铁流后卫终于胜利地翻越夹金山。傍晚,正当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准备宿营时,报务员将一份中央军委命令送到李屏仁团长手里,他接过电报,看到上面写着“命令三十七团火速返回夹金山以南,继续阻击敌人,以掩护一、四方面军翻山休整。”
“军令如山,坚决执行”。
李屏仁与谢良一道率领全团经原路重翻夹金山,返回到盐井坪一带继续阻击敌人。
这期间,正值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了防敌刘文辉部的进犯,保证两河口会议胜利召开,李屏仁率部主动出击宝兴县城之敌。
战斗前夕,李屏仁、谢良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李屏仁根据白天在实地侦察到的情况,提出要守住阵地,打好盐井坪阻击战,不能被动防守,要主动出击,并就兵力部署,进攻路线等作了周密的安排。
战斗打响以后,李屏仁按照作战计划调兵遣将,指挥全团四面出击,很快形成包围阵式。敌军摸不清红军的战斗意图,加上又无援兵,只好边打边逃,向城外溃窜,三十七团以速战速决之势大获全胜,有效地保卫了两河口会议的胜利召开。
一周后,李屏仁接到撤出阵地的命令,才再一次翻过夹金山,率领三十七团继续前进。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党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北上,李屏仁率部担任左路军前卫。当部队到达噶曲河边,将要走出渺无人烟的草地,与右路军会师时,出于分裂党和红军阴谋的张国焘,却反对北上,擅自决定部队南下,再过草地,经毛儿盖、懋功、宝兴等地,向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一带退却。
9月,张国焘在阿坝主持召开分裂党和红军的会议,发出臭名昭著的“阿坝会议决议”。会后,还将他的报告,整理装订成红开本的小册子,叫“干部必读”,每营一本。
李屏仁对张国焘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分裂红军的阴谋非常气愤,他拒不传达文件,并点火将“决议”烧掉。这充分体现了他敢与张国焘错误路线作斗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党性原则。
同年10月,李屏仁调出三十七团任红五军作战科长,不久,出任红五军团参谋长。
同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李屏仁随红五军第三次穿过气候十分恶劣的草地、过腊子口。11月随西路军渡过黄河进行西征。
红五军在甘肃永昌遭受敌军马步芳两个骑兵团的袭击,李屏仁指挥警卫营同敌人骑兵作战,掩护部队突围。在这次战斗中,李屏仁左大腿骨被打碎,后一直随军治疗。
1937年3月上旬,西路军在石窝战斗中,全线失败,剩下两个团在李先念等同志的率领下突围西进新疆。李屏仁与一些伤病员被困在祁连山一个白雪茫茫的大森林中。
连日来,李屏仁一直发高烧,已经骨瘦如柴,一次又一次服用住院时配给的鸦片止痛,还是痛得蜷缩着身子直打哆嗦。
1937年3月18日早上8时左右,李屏仁终因饥寒交迫,伤势极度恶化,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9岁。他的遗体由战友谢良用雪掩埋在祁连山上,成为“祁连山上的雪莲”。
1987年5月,即李屏仁牺牲50周年之际,家乡中共江西武宁县委、武宁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纪念李屏仁烈士牺牲50周年”活动,并将他一生的光辉事迹收编进《武宁县志》,同时在他的出生地杨洲乡树起了李屏仁烈士纪念碑,以照后人。当年任红五军团一三一团团长,李屏仁入党介绍人之一,解放后任民政部副部长的袁血卒特为他题词,赞扬李屏仁的革命功绩。题词是:“静如泰山,动如猛虎,和蔼可亲,生活简朴,英勇杀敌,何谓险阻,长征路上,永垂千古!李屏仁同志永生!”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李屏仁
外文名li pingren
国籍中华民国
出生地扬州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37年3月
职业革命军人
毕业院校西北陆军军官学校
人物生平
少年时在家读私塾,后赴南昌求学。1929年考入由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工兵队学习,1930年毕业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931年,在宜黄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连长、营长、军团教导队队长等职。1934年10月,随军长征,任红五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4年11月,李屏仁任该军团三十七团团长,先后参加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红军开始长征后,该团担任后卫,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遵义会议后,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急行军从毕节南下官渡河,将四川军阀刘湘教导师九个团拖引至温水,使红军主力一、三军团顺利南下,在娄山关和遵义歼敌两个师八个团,取得遵义和娄山关大捷,获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受到中央军产的电令嘉奖。在虹军北渡金沙江时,三十七团为保证党中央和全军胜利渡江,在敌军数倍于我的情况下,李屏仁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阻击敌人长达九天,胜利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受到红军总参谋长、渡河总司令刘伯承的高度赞扬。在掩护红军翻越雪山时,全团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军树起三过雪山的红旗。
1935年10月,李屏仁调任军团作战科科长,不久,又调任军团参谋长。红五军团与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改称红军第五军,直辖四方面军,李屏仁继任红五军参谋长。1936年10月25日,红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红西路军西渡黄河,李屏仁随军西征。在战斗中李屏仁光荣负伤,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伤口严重溃烂,1937年3月,以身殉职,终年29岁。
人物事迹
1931年春,李屏仁的好友李肃(中共地下党员),送给他一本《共产党宣言》。后来,又陆续从李肃处看到一些其他进步书刊。从这时起,他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要求进步。1931年7月(宁都起义前夕),组织上根据他的申请,由李肃、袁血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李屏仁新生命的开始。
1931年9月,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在中共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统战工作的配合下,加上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李屏仁等十几名中共地下党员和不愿打内战的官兵们共同努力,于12月2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名官兵,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那天,万里晴空,全军将士举着红旗,高呼“暴动起来当红军,革命要成功”等口号,威武雄壮地行进在宁都城的大道上。这次起义,使入党才半年的李屏仁的思想受到了空前的震动。
几天后,李屏仁等十几名中共地下党员在瑞金叶坪,受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接见,两位主席在接见时分别发表了讲话,鼓励他们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斗争到底,永远做一个革命的好同志。临走时,两位主席还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这是他终身难以忘怀的。
参加红军后,李屏仁始任红五军团(由原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后改编)某部连长。该连是一个敢打敢拼的主攻连。李屏仁带着这个连,先后参加了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金溪战役,打赣洲,攻漳州及开辟建(宁)黎(川)泰(宁)苏区的斗争。
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宜黄战斗中,一连被数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包围。突围时,李屏仁的小腿骨不幸被敌人弹片打断。
1934年夏,李屏仁调任红五军团教导队任队长。这期间。他以超乎一般人的毅力和才智,为党和红军培训了一大批战斗骨干,赢得了组织上的信赖,于1934年11月调任为三十七团团长,率部随中央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飞渡金沙江,使红军转危为安,最后完成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任务。这期间,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为掩护主力部队行动,在著名的官渡阻击战中,把四川军阀刘湘的教导师,从官渡河以东拖到温水,拖得疲惫不堪,损兵折将。红三十七团在李屏仁的指挥下,拖住敌军九个团达五天之久,为主力红军在娄山关和遵义城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把残余敌军赶过乌江创造了战机。为此,中央军委电令表扬他们以极少代价,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李屏仁率领以擅长防御而誉满全军的三十七团,为实现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随红军主力绕过贵阳,趋黔南,折而向西径奔昆明,又转向金沙江,在绞平渡开始北渡。为保卫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胜利渡过金沙江,李屏仁率三十七团在离金沙江边90里的石板河阻击敌人。他们面对的是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吴奇伟的一个整编师,为了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李屏仁指挥所部采取分散配备兵力,占领山前高地和纵深各制高点,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并不失时机地在夜间袭扰敌人的战术,发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拼搏精神,顽强地打了九天的阻击战,阻击敌军八个团的进攻,直到红军主力部队和中央机关全部渡过金沙江,才最后撤出阵地渡过金沙江。
这次阻击战,为顺利实施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称赞他们打得好,是个了不起的胜利。
此后,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跟随主力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区,跨过大渡河,来到了川西的夹金山下。
1935年6月,李屏仁率领三十七团在夹金山以南的盐井坪打了五天的阻击战,保证了红一方面军胜利翻越夹金山。第五天下午,中央军委指示,三十七团已经完成了阻击任务,遂翻过夹金山,跟上大部队。于是,第二天早晨,他率部撤出阵地,在夹金山下匆匆准备了一下,就开始爬山越岭。
为了确保全团的同志们一个也不掉队,李屏仁要求全团强帮弱、大搀小,走不动的扶着走,不能走的抬着走,所有马匹全部轻装,每个马尾上拖带两名体弱伤员。就这样,全团同志一步一喘的,你扶我拉往雪山顶上艰难地行进。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英勇搏斗,这支铁流后卫终于胜利地翻越夹金山。傍晚,正当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准备宿营时,报务员将一份中央军委命令送到李屏仁团长手里,他接过电报,看到上面写着“命令三十七团火速返回夹金山以南,继续阻击敌人,以掩护一、四方面军翻山休整。”
“军令如山,坚决执行”。
李屏仁与谢良一道率领全团经原路重翻夹金山,返回到盐井坪一带继续阻击敌人。
这期间,正值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了防敌刘文辉部的进犯,保证两河口会议胜利召开,李屏仁率部主动出击宝兴县城之敌。
战斗前夕,李屏仁、谢良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李屏仁根据白天在实地侦察到的情况,提出要守住阵地,打好盐井坪阻击战,不能被动防守,要主动出击,并就兵力部署,进攻路线等作了周密的安排。
战斗打响以后,李屏仁按照作战计划调兵遣将,指挥全团四面出击,很快形成包围阵式。敌军摸不清红军的战斗意图,加上又无援兵,只好边打边逃,向城外溃窜,三十七团以速战速决之势大获全胜,有效地保卫了两河口会议的胜利召开。
一周后,李屏仁接到撤出阵地的命令,才再一次翻过夹金山,率领三十七团继续前进。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党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北上,李屏仁率部担任左路军前卫。当部队到达噶曲河边,将要走出渺无人烟的草地,与右路军会师时,出于分裂党和红军阴谋的张国焘,却反对北上,擅自决定部队南下,再过草地,经毛儿盖、懋功、宝兴等地,向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一带退却。
9月,张国焘在阿坝主持召开分裂党和红军的会议,发出臭名昭著的“阿坝会议决议”。会后,还将他的报告,整理装订成红开本的小册子,叫“干部必读”,每营一本。
李屏仁对张国焘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分裂红军的阴谋非常气愤,他拒不传达文件,并点火将“决议”烧掉。这充分体现了他敢与张国焘错误路线作斗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党性原则。
同年10月,李屏仁调出三十七团任红五军作战科长,不久,出任红五军团参谋长。
同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李屏仁随红五军第三次穿过气候十分恶劣的草地、过腊子口。11月随西路军渡过黄河进行西征。
红五军在甘肃永昌遭受敌军马步芳两个骑兵团的袭击,李屏仁指挥警卫营同敌人骑兵作战,掩护部队突围。在这次战斗中,李屏仁左大腿骨被打碎,后一直随军治疗。
1937年3月上旬,西路军在石窝战斗中,全线失败,剩下两个团在李先念等同志的率领下突围西进新疆。李屏仁与一些伤病员被困在祁连山一个白雪茫茫的大森林中。
连日来,李屏仁一直发高烧,已经骨瘦如柴,一次又一次服用住院时配给的鸦片止痛,还是痛得蜷缩着身子直打哆嗦。
1937年3月18日早上8时左右,李屏仁终因饥寒交迫,伤势极度恶化,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9岁。他的遗体由战友谢良用雪掩埋在祁连山上,成为“祁连山上的雪莲”。
人物纪念
1987年5月,即李屏仁牺牲50周年之际,家乡中共江西武宁县委、武宁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纪念李屏仁烈士牺牲50周年”活动,并将他一生的光辉事迹收编进《武宁县志》,同时在他的出生地杨洲乡树起了李屏仁烈士纪念碑,以照后人。当年任红五军团一三一团团长,李屏仁入党介绍人之一,解放后任民政部副部长的袁血卒特为他题词,赞扬李屏仁的革命功绩。题词是:“静如泰山,动如猛虎,和蔼可亲,生活简朴,英勇杀敌,何谓险阻,长征路上,永垂千古!李屏仁同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