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哈尔滨市 [切换城市]
本名爱新觉罗·豪格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辽东
出生时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4月16日)
去世时间顺治五年(1648年4月12日)
主要成就攻讨明朝和蒙古,入关平定四川
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
母亲继妃乌喇纳喇氏
封爵和硕肃亲王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肃亲王豪格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子,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从大贝勒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豪格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
天聪元年(1627年),其父皇太极即位为后金大汗之后发动了宁锦之战,豪格在锦州与明军大战,击败了明军,然后又率领一支军队维护塔山的粮运。天聪二年(1628年),为了配合皇太极对蒙古的战略,他又偕同贝勒济尔哈朗一起征讨蒙古固特塔布囊,将其击败之后诛杀,尽收其部。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因难以攻破明朝经营的关宁锦防线,亲率八旗军绕道蒙古突入内地,豪格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人一起巡视通州的渡口,八旗军逼近明朝首都北京之后,包围并攻打北京。豪格在广渠门外亲自率兵迎击明朝宁、锦方向而来的援兵,明军在其右设伏,豪格率领所部兵马与明军奋战,一直冲击到北京城壕,明军被击溃。之后豪格与贝勒岳讬、萨哈廉一起包围北京以东的永平,攻克了香河。天聪六年(1632年),他又跟随大军讨伐察哈尔部,率领军队进入明朝边境,大肆攻略归化诸路。同年六月,进封为和硕贝勒。
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豪格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先攻打明朝,如果我们仅仅得到了锦州,其他的城池却得不到,那就会旷日持久,恐怕会劳师疲众、不利于我。应该从蒙古绕道进入,并且晓谕当地的各个明朝村落,我们进入是因为他们的君主不肯和我们议和,他们就会怨恨崇祯帝。再采用更番法,等到我们马肥的时候,增加使用大炮,一支人马出宁远,一支人马出蒙古旧道,夹攻明朝的山海关,如果还不能攻下来,就在附近屯兵并招致当地的流贼,驻军在通州,等到明军懈怠的时候再攻打他们。如果那样的话,朝鲜、察哈尔就可以缓缓图之了。”他的见解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所以同年八月,八旗军攻打山海关。
天聪八年(1634年),他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豪格与扬古利一起毁掉了明朝的边墙,分兵从尚方堡一带进入内地,攻掠了朔州及五台山,又跟从皇太极巡视山西大同,击败了明朝的援军。 天聪九年(1635年),豪格和多尔衮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劝进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察哈尔还抵归化城,豪格率军再次劫掠山西边郡,毁宁武关,率军进入代州、忻州。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其父皇太极称帝,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被进封为和硕肃亲王,并兼掌户部的事务。很快因为和岳讬流露出对皇太极有怨心,连坐被降为贝勒,解除户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不过很快就又获得重用,和睿亲王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仍然掌管户部。同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不遵盟约之名亲征朝鲜,豪格跟从皇太极出征,他和多尔衮一起自宽甸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在安州大败朝鲜兵。又派遣大将击败了朝鲜的援兵,大军到达宣屯村,那里的村民说:“黄州的守将听说国王被困在南汉山城,派遣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救援,已经出发了三天了。”豪格率领清军行进了一昼夜,追到了陶山,击败了朝鲜兵。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清军进入内地,豪格率领军马自董家口破边墙而入,在丰润击败了明军。攻下了山东,招降了高唐,劫掠一番直至曹州,又攻下了东光。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大军班师,皇太极赐给他两匹马、白银一万两,再次管理户部的事务,恢复原来的封爵。又和豫亲王多铎一起击败了宁远的明军,斩杀明将金国凤。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皇太极为了长期围困锦州,决定在义州附近屯田,豪格奉命和多尔衮一起在义州屯田,割掉了锦州的麦子,攻克明军很多城池。明军见清军来袭于是袭击了镶蓝旗的大营,豪格率军击败了来犯的明军。又在杏山攻击洪承畴的兵马,与多尔衮一起包围了锦州。但是因为离开锦州城到远处驻扎,再次被遣回家中,被降为郡王。
崇德六年(1641年),清军再围锦州,豪格攻击松山及山海关的明朝援兵,截获战马五百余匹。洪承畴率领大军十三万前去救援锦州,攻破了清军的三处营垒。皇太极听闻军情带病亲征,决定驻扎在高桥,豪格怕洪承畴会与锦州的明军夹击,请求改屯在松山、杏山之间。之后洪承畴被击溃,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
崇德七年(1642年),围困在松山的明将夏承德秘密派人前去清军大营请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马在夜里爬梯进入城内,八旗兵继而进入,第二天一早,松山被清军攻破,擒获了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人,斩杀明军军官一百余人、士兵一千六十多人。进驻杏山,又和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战后叙军功,豪格恢复原封,被赐马鞍一副、蟒缎百匹。
崇德八年(1643年),崇德帝皇太极猝然崩蚀,生前未立下遗旨,所以众宗室旗主大加争夺皇位。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尽管豪格在诸子中论功劳和能力最有优势,但皇太极生前却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
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极的重臣也大有人在。东庑殿内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与会者个个屏息沉思,寻找解决办法。多尔衮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豪格绝非等闲之辈。豪格也知道,和桀骜不驯的多尔衮协商解决,绝对没有可能,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
争夺皇位的大战从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开始,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火药味很浓,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朝廷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群臣们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动乱,伤及国运。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势中,权势集团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经过多日反复磋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进言:“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他们提出了由皇子继承大统的新方案。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高会议做出最后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就这样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所告发,议罪被削爵。清军入关之时豪格率军随大军进入关内。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大封诸王,念豪格跟从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这一年冬天,豪格领军进入山东,平定山东济宁满家洞的土寇。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之后,四川的张献忠成为另一目标。故清廷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军到达西安之后,豪格派尚书星讷等人在邠州破敌,又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当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等流贼占据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占据徽县、阶州。清军自西安分兵进击流贼,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军,其余的人败溃逃走,攻占了被流贼占据的城池,陕西被彻底肃清。同年十一月,大军攻打四川,当时张献忠占据西充,豪格派遣鳌拜作为先锋前去进攻,他自己率领军队跟进,大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豪格亲自射死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捷报传至京师,顺治帝下诏嘉奖豪格。
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由于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无法解决粮饷供应,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满、汉军经陕西回京,留下王遵坦、李国英(原左良玉部下总兵)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处置多尔衮,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顺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战功,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庙。
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从代善征讨蒙古扎鲁特部,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天聪元年(1627年)的宁锦之战中,豪格在锦州击败了明军。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豪格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京畿,他和莽古尔泰一起巡视通州,在广渠门之战中迎击明朝援兵。天聪八年(1634年)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攻掠山西朔州及五台山,击败明朝的援军。
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封豪格为靖远大将军,西征四川平定张献忠的政权。他到了陕西之后消灭了那里的盗贼和其他农民军的势力,彻底肃清陕西。同年十一月攻打四川,派遣鳌拜作为先锋,清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亲自射死张献忠。又在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连续攻下了西南的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等地,稳定了四川的局势。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早在天命年间就因征讨蒙古有功被授为贝勒,后在伐蒙古征明朝的战争中,又建有功勋。天聪六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六年,晋升为肃亲王,主户部事。松锦之战中,豪格亦建有殊勋。豪格成为皇太极的得力助手。
《清史稿》: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
刘小萌:面对清朝入关前后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如果国家的重担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凶多吉少。只是由于多尔衮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才使清朝入关势如破竹,扫平群雄,一统天下。所以,豪格错失皇位,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又是清朝的大幸。
萧一山:福临以冲龄践祚,奠定中原,征服华夏,其所以能成大业者,皆群臣襄赞之力也。当时宗室懿亲,僇力行间,栉风沐雨,勤劳佐命者:如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其殊勋茂绩,诚可为开国之大人物。
阎崇年:豪格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为皇太极长子,正值壮年;第二,人才出众,史称他“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经战阵,屡获军功。
邱尚周:原本胜算很大的豪格,却成了最大的输家。优柔寡断的豪格在争夺皇权的大战中缺乏豪气和勇气。他输了,怪他缺乏统筹全局的“大德”,不懂斗争的多变性,缺少控制局势的韬略。
李治亭:豪格作为太宗的长子,按照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在太宗死后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他本人条件也不差,当时已成年,有才能,有战功。他从太祖以来就在文治武功中做出了贡献,在群臣中,也有一定威信。他没有当上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实力比较分散,诸王拥重兵,他们自己要保持权力,不愿绝对听命于皇帝。
崇德元年(1636年)豪格被降亲王爵号,主要源于他与莽古济家的婚姻关系。莽古济是努尔哈赤与大福晋富察氏生的女儿,与前夫武尔古岱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代善的长子岳讬,二女嫁给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莽古济于岳讬、豪格既是姑姑,又是岳母,莽古济性格倔强,与皇太极一向不和,随着这对同父异母姐弟间愈演愈烈的仇怨,处境两难的豪格被卷入了无法摆脱的纠葛中。
天聪九年(1635年),因为与莽古济家的关系,他第一次受到父亲的处罚。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豪格娶林丹汗的妻子说起。林丹汗的另两位妻子,额尔哲图福晋嫁给了阿巴泰,伯奇福晋嫁给了豪格。莽古济见豪格娶了一个俊俏的蒙古贵妇,不禁大动肝火。莽古济离席而去,中途退出了婚宴。
莽古济大闹婚宴,让皇太极很下不来台,决心还以颜色,就把莽古济一家彻底孤立起来。这场风波的起因,本来是因为莽古济干涉豪格的婚姻。
天聪九年(1635年)底,豪格刚因与莽古济的关系受到处罚,仍心有余悸。对于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案,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审时度势,很快表明了自己在这场大火并中的立场:“我是皇上的儿子,妻子的母亲想谋害皇父,我怎么能与谋害皇父的女人同处呢?”接着就亲手杀死了妻子。从豪格的一生看,无论是他在外征伐,还是为人处世,从没有为人残暴或性情暴虐的记录,但父汗的意旨至高无上,不可抗拒,豪格下此毒手,实在是被逼无奈。
皇太极对儿子的杀妻之举并没有什么表示,内心大概还是赞许的,所以在分配莽古尔泰财产时,给了豪格诸多好处,一是分给他八个牛录的人口,一是将原属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加以改编,并任命他为该旗的和硕贝勒。紧接着,又晋封他为和硕肃亲王。这样,仅数月之间,豪格就成为拥有一旗强大实力的六大和硕亲王之一(其他五人为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成亲王岳讬)。豪格身为皇长子,在诸贝勒中更是前程远大,风光无限。
豪格生性柔弱,从帝位之争中就反映出来。数年以后,豫亲王多铎曾当面告诉豪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这句话说得很直露,“性柔”(性格软弱),是他错失皇位的主要原因,正因为他在关键时刻的“性柔”,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后来,两黄旗将领明确坚持“立帝之子”,不再专注于豪格;多尔衮口口声声他“无继统之意”,都反映出当时形势的细微变化。
不过,从豪格自身分析,当他自称“德小福薄”时,确实也有难以启齿的隐忧。试想,一个把爱妻一刀杀死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道德的力量?又怎么可能君临天下,以德服人?他自称“德小”,其实是很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再者,在皇太极有名位的15位后妃中,地位最尊显的是崇德元年封的五宫(即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后妃,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不在其列。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豪格的出身不是最显贵的,只是年龄居长,所以他自称“福薄”,也并非无的放矢。
豪格在四川,与耶稣会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有过一段交往。民国初年,法国传教士古洛东根据他们留下的教会档案和中国史料,用中文撰写了《圣教入川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利类思、安文思与豪格的多次交往。
豪哥对西洋科技有浓厚的兴趣。利类思、安文思在逃难途中被清兵抓捕,因相貌怪异,被送到豪格面前。豪格问传教士关于机器的知识,还授意他们把天文书详加解说,译成满语。豪格阅后,“大为惊异,以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称赞不已”。
豪格与西洋传教士有长期交往,在北京时与著名传教士汤若望关系很熟,所以汤若望托他到四川后保护传教士。豪格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对传教士“宠渥有加,每日赐肉给米,妥为照顾”。二位教士对豪格的“宽仁厚德”印象深刻,颂扬备至。有一次言谈之余,传教士提到,他们有一位中国仆人在逃难中走失,生死未卜。豪格立即吩咐人持令箭速到各营寻访。结果发现此人被一旗人掳获。该旗人开始不愿放回,后来听说是豪格命令,将仆人亲自送回。
关于豪格的死因,除了“卒于狱”,还有“自杀”或被多尔衮“谋杀”等不同版本。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提到:豪格凯旋回京,皇上派摄政王迎于永定门外。肃亲王按例先拜谒皇叔(多尔衮),不意幕中伏兵四起,乱刀齐下。肃亲王的太监王忠扑在豪格身上,与他同被剁为肉酱。装殓时血肉不能分,同敛一棺。后世肃王府用太监,只许用,不准打骂,因王忠同王殉难,且同葬一处。但这种说法的可信程度不大。豪格毕竟是太宗长子,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凯旋之日,却被摄政王部下不分青红皂白乱刀砍死。如果这样的话,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多尔衮,对皇上、诸王和天下臣民也不好交代,况且这也不符合多尔衮面对棘手问题时机敏灵活、缜密谨慎的一贯作风。
家谱上的记载
嫡福晋,哈达纳喇氏,哈达部吴尔古代与清太祖第三女莽古济之女。崇德元年,其母获罪,豪格将她杀死。
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名杜勒玛,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洪果尔贝勒(亦作栋果尔、伊尔社齐董郭罗公)之女,明安贝勒之孙女。孝端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姐妹。崇德元年七月,嫁给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册封肃亲王大福晋。生第四子富绶。
侧福晋,纳喇氏,赫礼台吉之女。
侧福晋,硕隆武氏,德尔赫礼他布囊之女。生第五子猛峨。
侧福晋,吉尔岳岱氏,布穆祜台吉之女。
庶福晋,宁古塔氏,佐领他克图之女。生第六子星保。
庶福晋,西林觉罗氏,男爵宁尔纳之女。
庶福晋,西林觉罗氏,佐领泰尔康之女。
庶福晋,黄氏,朝鲜黄业沁之女。豪格死后,自尽殉葬。生次子固泰、第三子握赫纳。
妾,瓜尔佳氏,乐尔赫纳之女。
妾,牛氏,诸尔密之女。
妾,那拉氏,特穆之女。生长子齐正额。
妾,伊尔根觉罗氏,杭素之女。生第七子舒书。
妾,王氏,王明之女。
其他史料记载
侧福晋,名苔丝娜,姓氏和母家不详。原为蒙古林丹汗的苔丝娜伯奇福晋,简称伯奇福晋。天聪九年归顺清朝,改嫁豪格。“伯奇”在蒙语中是黄金家族血统以外,部落领之女儿的尊称。
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赫礼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是多尔衮嫡福晋之妹。和阿济格、多铎的福晋都交好,豪格死后改嫁多尔衮。
另外还有两个福晋,分别被济尔哈朗、阿济格所娶。
豪格死后,有三名妻妾从殉,但是记载不完全。只知道其中一个是“庶福晋黄氏,朝鲜黄业沁之女”;另一个是个侧福晋,名舒呼礼,姓氏出身不详,豪格死后,自尽从殉;还有一个不详。
豪格共有七子,其中两人被封爵:
长子,齐正额。生母为妾那拉氏。天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康熙十六年二月因罪处死,黜宗室,年四十三。嫡妻觉特氏,杜达礼之女,无子女。
次子,固泰,已革辅国将军。生母为庶福晋黄氏。崇德三年元月二十八日生。康熙四十年七月十五日卒,年六十三。嫡妻佟佳氏,西伯礼之女。
第三子,握赫纳,辅国将军。固泰同母弟。崇德四年二月初三日生。康熙元年九月十三日卒,年二十三岁。嫡妻伊拉里氏,富喀之女。一子:已革奉国将军武礼。
第四子,富绶,显懿亲王。生母为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八年五月十七日生。袭爵,改显亲王。康熙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卒,年二十六。
第五子,猛峨,温良郡王。生母为侧福晋硕隆武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生。康熙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卒,年三十一。
第六子,星保,头等侍卫。生母为庶福晋宁古塔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六日生。康熙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卒,年四十三。嫡妻赫舍里氏,三等护卫穆淑之女。
第七子,舒书。生母为妾伊尔根觉罗氏。顺治二年元月二十六日生。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初六日卒,年四十岁。嫡妻觉特氏,社达礼之女。
第一代: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豪格。
第二代:显懿亲王 爱新觉罗·富绶,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袭亲王,改封号曰“显”,康熙八年薨,谥“悫”。
第三代:显密亲王 爱新觉罗·丹臻,富绶第四子。康熙九年袭显亲王,四十一年薨,谥“密”。
第四代:显谨亲王 爱新觉罗·衍潢,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袭显亲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谥“慎”。
第五代:肃勤亲王 爱新觉罗·蕴著,富绶之孙,追封显亲王拜察礼(富绶第五子)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袭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袭显亲王,四十三年复始封之号“肃”,寻薨,谥“勤”。
第六代:肃恭亲王 爱新觉罗·永锡,丹臻孙,追封肃亲王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乾隆四十三年袭肃亲王,道光元年薨,谥“恭”。
第七代:肃慎亲王 爱新觉罗·敬敏,永锡第一子。乾隆六十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袭肃亲王,咸丰二年薨,谥“慎”。
第八代:肃恪亲王 爱新觉罗·华丰,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咸丰三年袭肃亲王,同治八年薨,谥“恪”。
第九代:肃良亲王 爱新觉罗·隆懃,华丰第三子。同治元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肃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良”。
第十代:肃忠亲王 爱新觉罗·善耆:隆勤第一子。光绪十二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四年袭肃亲王,宣统帝逊位后薨,谥“忠”。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女间谍川岛芳子(爱新觉罗·显玗、金壁辉)之父。
清初肃亲王豪格的府第位于玉带桥东岸(今东交民巷正义路东)。前后共有10位府主生活于此。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府毁于兵火。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把王府所在的大片土地划为“使馆界”。肃亲王府迁至北新桥船板胡同(今东四十三条)街北。但新府已非王府形制。过去,北京人谈起旧时北京的王府,常说:“礼王府的墙,豫王府的房,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礼亲王府和豫亲王府的建筑的确好于其他王府。
位于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架松小学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松柏多被国民党军队砍伐。文革时期,架松小学迁入,地面建筑大部分被拆除,仅存西房三间。1995年,小学改造时彻底拆除。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本名爱新觉罗·豪格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辽东
出生时间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4月16日)
去世时间顺治五年(1648年4月12日)
主要成就攻讨明朝和蒙古,入关平定四川
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
母亲继妃乌喇纳喇氏
封爵和硕肃亲王
人物生平
年少征战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肃亲王豪格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子,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从大贝勒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豪格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
天聪元年(1627年),其父皇太极即位为后金大汗之后发动了宁锦之战,豪格在锦州与明军大战,击败了明军,然后又率领一支军队维护塔山的粮运。天聪二年(1628年),为了配合皇太极对蒙古的战略,他又偕同贝勒济尔哈朗一起征讨蒙古固特塔布囊,将其击败之后诛杀,尽收其部。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因难以攻破明朝经营的关宁锦防线,亲率八旗军绕道蒙古突入内地,豪格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和三贝勒莽古尔泰等人一起巡视通州的渡口,八旗军逼近明朝首都北京之后,包围并攻打北京。豪格在广渠门外亲自率兵迎击明朝宁、锦方向而来的援兵,明军在其右设伏,豪格率领所部兵马与明军奋战,一直冲击到北京城壕,明军被击溃。之后豪格与贝勒岳讬、萨哈廉一起包围北京以东的永平,攻克了香河。天聪六年(1632年),他又跟随大军讨伐察哈尔部,率领军队进入明朝边境,大肆攻略归化诸路。同年六月,进封为和硕贝勒。
天聪七年(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豪格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先攻打明朝,如果我们仅仅得到了锦州,其他的城池却得不到,那就会旷日持久,恐怕会劳师疲众、不利于我。应该从蒙古绕道进入,并且晓谕当地的各个明朝村落,我们进入是因为他们的君主不肯和我们议和,他们就会怨恨崇祯帝。再采用更番法,等到我们马肥的时候,增加使用大炮,一支人马出宁远,一支人马出蒙古旧道,夹攻明朝的山海关,如果还不能攻下来,就在附近屯兵并招致当地的流贼,驻军在通州,等到明军懈怠的时候再攻打他们。如果那样的话,朝鲜、察哈尔就可以缓缓图之了。”他的见解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所以同年八月,八旗军攻打山海关。
天聪八年(1634年),他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豪格与扬古利一起毁掉了明朝的边墙,分兵从尚方堡一带进入内地,攻掠了朔州及五台山,又跟从皇太极巡视山西大同,击败了明朝的援军。 天聪九年(1635年),豪格和多尔衮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劝进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察哈尔还抵归化城,豪格率军再次劫掠山西边郡,毁宁武关,率军进入代州、忻州。
受封亲王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其父皇太极称帝,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被进封为和硕肃亲王,并兼掌户部的事务。很快因为和岳讬流露出对皇太极有怨心,连坐被降为贝勒,解除户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不过很快就又获得重用,和睿亲王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仍然掌管户部。同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不遵盟约之名亲征朝鲜,豪格跟从皇太极出征,他和多尔衮一起自宽甸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在安州大败朝鲜兵。又派遣大将击败了朝鲜的援兵,大军到达宣屯村,那里的村民说:“黄州的守将听说国王被困在南汉山城,派遣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救援,已经出发了三天了。”豪格率领清军行进了一昼夜,追到了陶山,击败了朝鲜兵。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清军进入内地,豪格率领军马自董家口破边墙而入,在丰润击败了明军。攻下了山东,招降了高唐,劫掠一番直至曹州,又攻下了东光。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大军班师,皇太极赐给他两匹马、白银一万两,再次管理户部的事务,恢复原来的封爵。又和豫亲王多铎一起击败了宁远的明军,斩杀明将金国凤。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皇太极为了长期围困锦州,决定在义州附近屯田,豪格奉命和多尔衮一起在义州屯田,割掉了锦州的麦子,攻克明军很多城池。明军见清军来袭于是袭击了镶蓝旗的大营,豪格率军击败了来犯的明军。又在杏山攻击洪承畴的兵马,与多尔衮一起包围了锦州。但是因为离开锦州城到远处驻扎,再次被遣回家中,被降为郡王。
崇德六年(1641年),清军再围锦州,豪格攻击松山及山海关的明朝援兵,截获战马五百余匹。洪承畴率领大军十三万前去救援锦州,攻破了清军的三处营垒。皇太极听闻军情带病亲征,决定驻扎在高桥,豪格怕洪承畴会与锦州的明军夹击,请求改屯在松山、杏山之间。之后洪承畴被击溃,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
崇德七年(1642年),围困在松山的明将夏承德秘密派人前去清军大营请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马在夜里爬梯进入城内,八旗兵继而进入,第二天一早,松山被清军攻破,擒获了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人,斩杀明军军官一百余人、士兵一千六十多人。进驻杏山,又和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战后叙军功,豪格恢复原封,被赐马鞍一副、蟒缎百匹。
争夺皇权
崇德八年(1643年),崇德帝皇太极猝然崩蚀,生前未立下遗旨,所以众宗室旗主大加争夺皇位。作为皇长子的豪格成为众人拥立的对象。豪格争夺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尽管豪格在诸子中论功劳和能力最有优势,但皇太极生前却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
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极的重臣也大有人在。东庑殿内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与会者个个屏息沉思,寻找解决办法。多尔衮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豪格绝非等闲之辈。豪格也知道,和桀骜不驯的多尔衮协商解决,绝对没有可能,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
争夺皇位的大战从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开始,双方一直互不相让,宫廷内火药味很浓,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朝廷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群臣们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动乱,伤及国运。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势中,权势集团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经过多日反复磋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进言:“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两黄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武装力量代表,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他们提出了由皇子继承大统的新方案。经过十多天的较量,最高会议做出最后的决议:6岁的福临继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就这样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
平定四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所告发,议罪被削爵。清军入关之时豪格率军随大军进入关内。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大封诸王,念豪格跟从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这一年冬天,豪格领军进入山东,平定山东济宁满家洞的土寇。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之后,四川的张献忠成为另一目标。故清廷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军到达西安之后,豪格派尚书星讷等人在邠州破敌,又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当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等流贼占据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占据徽县、阶州。清军自西安分兵进击流贼,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军,其余的人败溃逃走,攻占了被流贼占据的城池,陕西被彻底肃清。同年十一月,大军攻打四川,当时张献忠占据西充,豪格派遣鳌拜作为先锋前去进攻,他自己率领军队跟进,大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豪格亲自射死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捷报传至京师,顺治帝下诏嘉奖豪格。
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势逐渐安定下来。 由于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无法解决粮饷供应,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满、汉军经陕西回京,留下王遵坦、李国英(原左良玉部下总兵)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
不幸逝世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处置多尔衮,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顺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战功,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庙。
主要成就
征讨明朝
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从代善征讨蒙古扎鲁特部,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天聪元年(1627年)的宁锦之战中,豪格在锦州击败了明军。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豪格跟随皇太极攻打明朝京畿,他和莽古尔泰一起巡视通州,在广渠门之战中迎击明朝援兵。天聪八年(1634年)跟从皇太极自宣府直趋朔州。攻掠山西朔州及五台山,击败明朝的援军。
入川平乱
顺治三年(1646年),清廷封豪格为靖远大将军,西征四川平定张献忠的政权。他到了陕西之后消灭了那里的盗贼和其他农民军的势力,彻底肃清陕西。同年十一月攻打四川,派遣鳌拜作为先锋,清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亲自射死张献忠。又在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连续攻下了西南的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等地,稳定了四川的局势。
人物评价
总评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早在天命年间就因征讨蒙古有功被授为贝勒,后在伐蒙古征明朝的战争中,又建有功勋。天聪六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六年,晋升为肃亲王,主户部事。松锦之战中,豪格亦建有殊勋。豪格成为皇太极的得力助手。
历代评价
《清史稿》: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
刘小萌:面对清朝入关前后诡谲多变的形势和重重困难,如果国家的重担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凶多吉少。只是由于多尔衮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才使清朝入关势如破竹,扫平群雄,一统天下。所以,豪格错失皇位,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又是清朝的大幸。
萧一山:福临以冲龄践祚,奠定中原,征服华夏,其所以能成大业者,皆群臣襄赞之力也。当时宗室懿亲,僇力行间,栉风沐雨,勤劳佐命者:如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其殊勋茂绩,诚可为开国之大人物。
阎崇年:豪格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为皇太极长子,正值壮年;第二,人才出众,史称他“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经战阵,屡获军功。
邱尚周:原本胜算很大的豪格,却成了最大的输家。优柔寡断的豪格在争夺皇权的大战中缺乏豪气和勇气。他输了,怪他缺乏统筹全局的“大德”,不懂斗争的多变性,缺少控制局势的韬略。
李治亭:豪格作为太宗的长子,按照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在太宗死后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他本人条件也不差,当时已成年,有才能,有战功。他从太祖以来就在文治武功中做出了贡献,在群臣中,也有一定威信。他没有当上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实力比较分散,诸王拥重兵,他们自己要保持权力,不愿绝对听命于皇帝。
轶事典故
娶妻风波
崇德元年(1636年)豪格被降亲王爵号,主要源于他与莽古济家的婚姻关系。莽古济是努尔哈赤与大福晋富察氏生的女儿,与前夫武尔古岱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代善的长子岳讬,二女嫁给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莽古济于岳讬、豪格既是姑姑,又是岳母,莽古济性格倔强,与皇太极一向不和,随着这对同父异母姐弟间愈演愈烈的仇怨,处境两难的豪格被卷入了无法摆脱的纠葛中。
天聪九年(1635年),因为与莽古济家的关系,他第一次受到父亲的处罚。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豪格娶林丹汗的妻子说起。林丹汗的另两位妻子,额尔哲图福晋嫁给了阿巴泰,伯奇福晋嫁给了豪格。莽古济见豪格娶了一个俊俏的蒙古贵妇,不禁大动肝火。莽古济离席而去,中途退出了婚宴。
莽古济大闹婚宴,让皇太极很下不来台,决心还以颜色,就把莽古济一家彻底孤立起来。这场风波的起因,本来是因为莽古济干涉豪格的婚姻。
杀妻之事
天聪九年(1635年)底,豪格刚因与莽古济的关系受到处罚,仍心有余悸。对于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案,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审时度势,很快表明了自己在这场大火并中的立场:“我是皇上的儿子,妻子的母亲想谋害皇父,我怎么能与谋害皇父的女人同处呢?”接着就亲手杀死了妻子。从豪格的一生看,无论是他在外征伐,还是为人处世,从没有为人残暴或性情暴虐的记录,但父汗的意旨至高无上,不可抗拒,豪格下此毒手,实在是被逼无奈。
皇太极对儿子的杀妻之举并没有什么表示,内心大概还是赞许的,所以在分配莽古尔泰财产时,给了豪格诸多好处,一是分给他八个牛录的人口,一是将原属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加以改编,并任命他为该旗的和硕贝勒。紧接着,又晋封他为和硕肃亲王。这样,仅数月之间,豪格就成为拥有一旗强大实力的六大和硕亲王之一(其他五人为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成亲王岳讬)。豪格身为皇长子,在诸贝勒中更是前程远大,风光无限。
失位之因
豪格生性柔弱,从帝位之争中就反映出来。数年以后,豫亲王多铎曾当面告诉豪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这句话说得很直露,“性柔”(性格软弱),是他错失皇位的主要原因,正因为他在关键时刻的“性柔”,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后来,两黄旗将领明确坚持“立帝之子”,不再专注于豪格;多尔衮口口声声他“无继统之意”,都反映出当时形势的细微变化。
不过,从豪格自身分析,当他自称“德小福薄”时,确实也有难以启齿的隐忧。试想,一个把爱妻一刀杀死的人,怎么可能拥有道德的力量?又怎么可能君临天下,以德服人?他自称“德小”,其实是很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再者,在皇太极有名位的15位后妃中,地位最尊显的是崇德元年封的五宫(即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后妃,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不在其列。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豪格的出身不是最显贵的,只是年龄居长,所以他自称“福薄”,也并非无的放矢。
结交传教士
豪格在四川,与耶稣会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有过一段交往。民国初年,法国传教士古洛东根据他们留下的教会档案和中国史料,用中文撰写了《圣教入川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利类思、安文思与豪格的多次交往。
豪哥对西洋科技有浓厚的兴趣。利类思、安文思在逃难途中被清兵抓捕,因相貌怪异,被送到豪格面前。豪格问传教士关于机器的知识,还授意他们把天文书详加解说,译成满语。豪格阅后,“大为惊异,以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称赞不已”。
豪格与西洋传教士有长期交往,在北京时与著名传教士汤若望关系很熟,所以汤若望托他到四川后保护传教士。豪格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对传教士“宠渥有加,每日赐肉给米,妥为照顾”。二位教士对豪格的“宽仁厚德”印象深刻,颂扬备至。有一次言谈之余,传教士提到,他们有一位中国仆人在逃难中走失,生死未卜。豪格立即吩咐人持令箭速到各营寻访。结果发现此人被一旗人掳获。该旗人开始不愿放回,后来听说是豪格命令,将仆人亲自送回。
死因探究
关于豪格的死因,除了“卒于狱”,还有“自杀”或被多尔衮“谋杀”等不同版本。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提到:豪格凯旋回京,皇上派摄政王迎于永定门外。肃亲王按例先拜谒皇叔(多尔衮),不意幕中伏兵四起,乱刀齐下。肃亲王的太监王忠扑在豪格身上,与他同被剁为肉酱。装殓时血肉不能分,同敛一棺。后世肃王府用太监,只许用,不准打骂,因王忠同王殉难,且同葬一处。但这种说法的可信程度不大。豪格毕竟是太宗长子,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凯旋之日,却被摄政王部下不分青红皂白乱刀砍死。如果这样的话,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多尔衮,对皇上、诸王和天下臣民也不好交代,况且这也不符合多尔衮面对棘手问题时机敏灵活、缜密谨慎的一贯作风。
家庭成员
妻妾
家谱上的记载
嫡福晋,哈达纳喇氏,哈达部吴尔古代与清太祖第三女莽古济之女。崇德元年,其母获罪,豪格将她杀死。
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名杜勒玛,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洪果尔贝勒(亦作栋果尔、伊尔社齐董郭罗公)之女,明安贝勒之孙女。孝端皇后的堂侄女,孝庄文皇后的堂姐妹。崇德元年七月,嫁给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册封肃亲王大福晋。生第四子富绶。
侧福晋,纳喇氏,赫礼台吉之女。
侧福晋,硕隆武氏,德尔赫礼他布囊之女。生第五子猛峨。
侧福晋,吉尔岳岱氏,布穆祜台吉之女。
庶福晋,宁古塔氏,佐领他克图之女。生第六子星保。
庶福晋,西林觉罗氏,男爵宁尔纳之女。
庶福晋,西林觉罗氏,佐领泰尔康之女。
庶福晋,黄氏,朝鲜黄业沁之女。豪格死后,自尽殉葬。生次子固泰、第三子握赫纳。
妾,瓜尔佳氏,乐尔赫纳之女。
妾,牛氏,诸尔密之女。
妾,那拉氏,特穆之女。生长子齐正额。
妾,伊尔根觉罗氏,杭素之女。生第七子舒书。
妾,王氏,王明之女。
其他史料记载
侧福晋,名苔丝娜,姓氏和母家不详。原为蒙古林丹汗的苔丝娜伯奇福晋,简称伯奇福晋。天聪九年归顺清朝,改嫁豪格。“伯奇”在蒙语中是黄金家族血统以外,部落领之女儿的尊称。
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赫礼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是多尔衮嫡福晋之妹。和阿济格、多铎的福晋都交好,豪格死后改嫁多尔衮。
另外还有两个福晋,分别被济尔哈朗、阿济格所娶。
豪格死后,有三名妻妾从殉,但是记载不完全。只知道其中一个是“庶福晋黄氏,朝鲜黄业沁之女”;另一个是个侧福晋,名舒呼礼,姓氏出身不详,豪格死后,自尽从殉;还有一个不详。
子嗣
豪格共有七子,其中两人被封爵:
长子,齐正额。生母为妾那拉氏。天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康熙十六年二月因罪处死,黜宗室,年四十三。嫡妻觉特氏,杜达礼之女,无子女。
次子,固泰,已革辅国将军。生母为庶福晋黄氏。崇德三年元月二十八日生。康熙四十年七月十五日卒,年六十三。嫡妻佟佳氏,西伯礼之女。
第三子,握赫纳,辅国将军。固泰同母弟。崇德四年二月初三日生。康熙元年九月十三日卒,年二十三岁。嫡妻伊拉里氏,富喀之女。一子:已革奉国将军武礼。
第四子,富绶,显懿亲王。生母为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八年五月十七日生。袭爵,改显亲王。康熙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卒,年二十六。
第五子,猛峨,温良郡王。生母为侧福晋硕隆武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生。康熙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卒,年三十一。
第六子,星保,头等侍卫。生母为庶福晋宁古塔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六日生。康熙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卒,年四十三。嫡妻赫舍里氏,三等护卫穆淑之女。
第七子,舒书。生母为妾伊尔根觉罗氏。顺治二年元月二十六日生。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初六日卒,年四十岁。嫡妻觉特氏,社达礼之女。
世袭
第一代: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豪格。
第二代:显懿亲王 爱新觉罗·富绶,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袭亲王,改封号曰“显”,康熙八年薨,谥“悫”。
第三代:显密亲王 爱新觉罗·丹臻,富绶第四子。康熙九年袭显亲王,四十一年薨,谥“密”。
第四代:显谨亲王 爱新觉罗·衍潢,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袭显亲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谥“慎”。
第五代:肃勤亲王 爱新觉罗·蕴著,富绶之孙,追封显亲王拜察礼(富绶第五子)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袭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袭显亲王,四十三年复始封之号“肃”,寻薨,谥“勤”。
第六代:肃恭亲王 爱新觉罗·永锡,丹臻孙,追封肃亲王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乾隆四十三年袭肃亲王,道光元年薨,谥“恭”。
第七代:肃慎亲王 爱新觉罗·敬敏,永锡第一子。乾隆六十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袭肃亲王,咸丰二年薨,谥“慎”。
第八代:肃恪亲王 爱新觉罗·华丰,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咸丰三年袭肃亲王,同治八年薨,谥“恪”。
第九代:肃良亲王 爱新觉罗·隆懃,华丰第三子。同治元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肃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良”。
第十代:肃忠亲王 爱新觉罗·善耆:隆勤第一子。光绪十二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四年袭肃亲王,宣统帝逊位后薨,谥“忠”。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女间谍川岛芳子(爱新觉罗·显玗、金壁辉)之父。
府邸故居
清初肃亲王豪格的府第位于玉带桥东岸(今东交民巷正义路东)。前后共有10位府主生活于此。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府毁于兵火。战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把王府所在的大片土地划为“使馆界”。肃亲王府迁至北新桥船板胡同(今东四十三条)街北。但新府已非王府形制。过去,北京人谈起旧时北京的王府,常说:“礼王府的墙,豫王府的房,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礼亲王府和豫亲王府的建筑的确好于其他王府。
人物墓地
位于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架松小学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松柏多被国民党军队砍伐。文革时期,架松小学迁入,地面建筑大部分被拆除,仅存西房三间。1995年,小学改造时彻底拆除。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