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天津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朱祐樘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470年7月30日(成化六年七月初三)
逝世日期1505年6月8日(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开创“弘治中兴”
主要成就修《会典》,立制度
代表作品《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年号弘治
庙号孝宗
谥号敬皇帝
陵寝泰陵
前任朱见深(明宪宗)
继承人朱厚照(明武宗)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 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佑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
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 ”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皇帝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皇帝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感慨万千。当天召集众臣,说出真相。次日,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皇太子, 并封纪氏为淑妃。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 ,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 。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 。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 是为明孝宗。然而宪宗留给18岁太子朱佑樘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在这个上天有意安排的千疮百孔的舞台上,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力挽狂澜,让明朝得到了中兴。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 ,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明朝公元1580年前疆域图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宠信。后来李广畏罪自杀,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账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朱祐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
公元1505年,即大明弘治18年,一代英主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得年仅36岁 。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 ,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铲除奸佞
他的治国思路是很开放的,他不拘泥守旧,敢于否定前任的政策,即他的父亲明宪宗的既定政策,大胆拨乱反正。由于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朱祐樘诏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将前朝的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一律革除,处死曾经妖僧继晓,使文武百官相庆。
在人事安排上,朱祐樘完全来了一次大换血,他对前朝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及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 、万贵妃的弟弟万喜 等人,毫不手软地做了处理,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 ,将梁芳下狱,将李孜省流放 ,同时,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 千余人。但他并没有大开杀戒,史家对他的此举多有称颂文。
重用贤良
朱祐樘勤谨一生,处处以人为本。他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平时熟记,做到心中有数,意在掌握官员动态,不受蒙蔽。他每天上朝听政,除早朝外,还恢复早已废弃的晚朝制度,他常披阅奏章到很晚,从来不允许太监代批奏章。有一天,仁寿宫起火,人慌马乱的救火,忙了一夜,朱祐樘没合一会眼,因此他没去上朝,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众大臣说明原因,向众臣请假。
在用人准则上,朱祐樘遵从唯贤唯德,大量重用贤才之士,这样,形成“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他制定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选调官员主要以政绩为主。
待臣宽厚
待臣下很宽厚,能推心置腹,从未鞭打过大臣,因此,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形同一家人。对臣下宽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确属相当不易了。这样,一大批以廉洁、勤奋、有事业心、以国为家的贤臣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干,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朱祐樘还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每天的早晚朝之外,还每天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称为“平台召见”的朝参新方式。
严管宦官
鉴于前朝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孝宗对宦官严加管束,东厂、锦衣卫再不敢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职,因而几任锦衣指挥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宽松。这是明中后期其他朝代所罕见的现象。
废除苛法
朱祐樘更正律制,对刑罚运用十分慎重。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他命内外慎刑狱,任用的执法官吏比较贤明公正。
在位时期官员
轻徭薄赋
朱祐樘体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减免地方的赋税。地方官奏报因灾情免赋的要求,他都无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税粮之外,他还给贫民麦种、牛种。他还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有一次,朱祐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黄河工地上,犒劳治理黄河的刘大夏及河工人员。
兴修水利 。
明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力求节俭
孝宗力求节俭,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主张节约费用,缓解人民负担。他屡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还多次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秋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而弘治一朝却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词,不过,与前后几朝相比,弘治时期的朝政的确算是清明的。
经济成就
明代历朝国家赋税收入,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为高峰。正统年间,由于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赋税收入锐减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从此以后,景泰、天顺、成化始终徘徊于二千五百万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而弘治朝却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赋入高峰。其实这不仅是赋税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户,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10508935户,人口数则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弘治中兴
弘治元年(1488年),他采纳大臣的建议,开设大小经筵 。这一制度是在正统初年制定的,大经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小经筵又称日讲,君臣之间不拘礼节,从容问答,是重要的辅政方式。大小经筵制度,在宪宗朝时一度废置。孝宗开始坚持日讲 ,同时,又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孝宗勤政图治的做法,与他父亲的怠于朝政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孝宗锐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上言,或痛陈时弊,或广进方略。马文升上时政十五事,包括选贤能、禁贪污、正刑狱、广储积、恤士人、节费用、抚四裔、整武备等诸多方面,孝宗无不大为赞赏,一一付诸实施,这对弘治朝兴利除弊起了积极的作用。
维护统一
朱祐樘重视军事,极力维护国家统一。他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其中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复。羽奴思统治国吐鲁番地区后,开始与明朝争夺对哈密地区的控制权。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令其尊长牙兰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沙州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当时朝廷中有人主张放弃哈密,但朱祐樘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
爱护武将
他爱护武将,如马文升在兵部尚书任上,一次就罢免了三十多名不合格的军将,得罪了许多人,朱祐樘坚定地支持马文升整军,甚至还特地派一些大内侍卫保护马文升。他下令命任何人不得役使团营军士。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的反复多次入侵,均进行有效打击,使其败走。最著名的战役有:1488年都指挥廖冰击败小王子于兰州。1497年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凉州、1500年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1503年朱晖袭小王子于河套。
和平政策
朱祐樘奉行和平政策,采取积极防御抗战的战略。特别是鞑靼小王子,时战时和,不时侵扰明境。朱祐樘统治期间,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等的多次入侵只是采取抗战驱赶之策,没有劳师远征,没有深入沙漠主动出攻击小王子、火筛老巢,更没有主动对邻国发动大规模征战。对此,史家褒贬不一。但其他邻邦或属国如安南、暹罗、乌斯藏、琉球、占城、撒马儿罕、火剌札、爪哇、日本等,则不定期来明朝入贡。
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
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明史》: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这在《明史》多用史笔贬低明朝皇帝中是比较少见的。
李维桢:体貌大臣, 开广言路, 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近者歌讴而乐之, 远者竭蹶而趋之。德泽上昭天, 下漏泉。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 虽汉文、 宋仁, 何以加焉 !
查继佐:“帝业几于光昌矣。群贤辐辏,任用得宜,暖阁商量,尤堪口法。斥妖淫,辟冗异,停采献,罢传升,革仓差,正抽分,种种明断外,尤莫难于孝穆、 孝肃之别祀,万贵妃之免议,于肃愍之旌功。所谓情而安之于义,又列辟之所不能忘也。升遐之日,万姓哀号,岂偶然哉 ! 若夫待外戚过厚,赐予颇滥,冗员尚多,中贵太盛,囗或移心斋醮,纷费囗, 盖积渐者久,未能遽革也。夫果深有得于《太极》、《 西铭 》诸图书,即何难骑龙而上仙哉 !”。
朱国桢:“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谷应泰:“人主在襁褓,则有阿姆之臣;稍长,则有戏弄之臣;成人,则有嬖幸之臣;即位,则有面谀之臣。千金之子,性习骄佚,万乘之尊,求适意快志,恶闻己过,宜也。”
谈迁: “虽寿宁之戚,天下艳之,然宠如窦宪, 尚难泌水之园; 骄即武安,未请考工之宅。则帝心之端可知矣。”
邓元锡:“闻诸父老言, 敬皇帝之世,太平有象也。君臣恭和、 海内雍安。兆氓益殷炽阜裕,学士争游情于三代两汉之文。洋洋巍巍,斯为盛。语曰:日中必礟,即欲为国家建治平无疆之统, 斯千载一时矣。”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当年明月:“朱祐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李梦之: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看其所作所为是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是否起了进步作用。弘治当然不同于太祖、 太宗的创业,他是守成之君。作为封建皇帝,其政策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其政权的基础是地主阶级,他还要依靠多数地主的支持,因此,他的改良,或者说是新政,只能是修修补补,而不可能是根本性的变革。再加上他个人性格的因素,使这些修修补补,也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作为守成之君,他已经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根据明史、明书等官方资料记载,孝宗一生仅娶妻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在历代皇陵中,都有妃嫔陪葬,而孝宗的泰陵只葬著夫妻两人。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在历史上几乎就是绝无仅有,明代学者在叙述此事时有褒有贬。
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谈迁所著《国榷》尚可知,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敬顺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顺夫人刘氏,荣顺夫人孟氏,荣善夫人项氏。但夫人在明朝制度并非妃嫔称号,而是外命妇(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内夫人(资深宫人或乳母褓姆)─内廷女官封号(如明孝宗的保姆封为佐圣夫人,《明实录》“弘治五年正月乙亥赠‘宫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封为奉圣夫人、仁宗褓姆杨氏为卫圣夫人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妇人),因此很明显的这五名夫人实际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嫔。
高祖父: 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高祖母: 诚孝昭皇后张氏
曾祖父: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曾祖母: 孝恭章皇后孙氏(一说为宫人)
祖父: 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祖母: 孝肃皇太后周氏
父亲: 宪宗纯皇帝朱见深
母 亲 : 孝穆皇太后(追尊)纪氏
兄弟
明宪宗皇长子(未命名而夭折)
悼恭太子朱祐极
明睿宗(兴献王)朱祐杬
岐惠王朱祐棆
益端王朱祐槟
衡恭王朱祐楎
雍靖王朱祐枟
寿定王 朱祐榰
汝安王 朱祐梈
明宪宗皇十子(未命名夭折)
泾简王 朱祐橓
荣庄王 朱祐枢
申懿王 朱祐楷
姐妹
仁和公主,弘治二年下嫁齐世美。嘉靖二十三年薨。
永康公主,下嫁崔元。
德清公主,下嫁林岳。
四公主,早薨。
长泰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追册。
仙游公主,弘治五年薨,追册。
皇后 : 孝康敬皇后张氏
儿子
长子: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母孝康敬皇后张氏。
次子:朱厚炜(早夭折,追封蔚悼王),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女儿
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未满2岁),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孝宗的文化修养,首先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六岁时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担任教育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深邃之人。所以,孝宗从九岁出阁讲学到十八岁(虚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教育。
他在太子时期,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的说法,指立德、立功、立言。在明代皇帝中,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伦理上做得算是最严谨的了,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明史·艺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诗集》5卷,可惜已经失传。
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弘治皇帝对于绘画、弹琴也很喜爱。清人姜绍书就提到弘治皇帝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在士大夫们看来,皇帝喜欢乐曲,恐怕将来会滑入贪图享受的深渊中。因此,一些专门负责纠察朝政的言官们就纷纷上疏,劝说弘治皇帝不要耽于声乐,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养身心之上。弘治皇帝总是表面上接受,私下里却对旁边的太监们说:“弹琴何损于事?劳此辈言之。”意思是说,弹琴与政务又有什么冲突呢,要你们多嘴。他本人对言官的劝谏虽不以为然,却也不以为忤,这正表现了他宽容的一面。他还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士大夫们的批评。例如,他擅长绘画,宫中也有许多画师。有一次,他赐给画师吴伟几匹彩缎,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对吴伟说:“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意思是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弘治皇帝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们的一致称颂,主要在于他始终在表面上给士大夫们留下充足的情面。
幼年失母,对于孝宗影响深远,也许孝宗后来的善良、温和、宽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最能体现他的宽容。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作为一个皇帝,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
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一般讲,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
但事实往往就存在例外,朱佑樘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中国在南宋已有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
明孝宗死后埋在明泰陵,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其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年-1787年),此后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 “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 “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
《明实录·孝宗敬皇帝实录》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朱祐樘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470年7月30日(成化六年七月初三)
逝世日期1505年6月8日(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开创“弘治中兴”
主要成就修《会典》,立制度
代表作品《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年号弘治
庙号孝宗
谥号敬皇帝
陵寝泰陵
前任朱见深(明宪宗)
继承人朱厚照(明武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 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佑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
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 ”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皇帝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皇帝第一次见到自已那因为长期幽禁,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不禁泪流满面,感慨万千。当天召集众臣,说出真相。次日,颁诏天下,立朱祐樘为皇太子, 并封纪氏为淑妃。但随之纪氏却在宫中暴亡 ,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纪妃与张敏之死皆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宫中 。
登基为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贵妃病死,宪宗也因悲伤过度于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 。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 是为明孝宗。然而宪宗留给18岁太子朱佑樘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在这个上天有意安排的千疮百孔的舞台上,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力挽狂澜,让明朝得到了中兴。
理性治国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 ,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统治后期
明朝公元1580年前疆域图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一些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宠信。后来李广畏罪自杀,孝宗以为李广家中有天书,命人搜寻,却搜出了李广贪污、受贿的账本,孝宗这才醒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沉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朱祐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
去世
公元1505年,即大明弘治18年,一代英主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得年仅36岁 。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 ,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为政举措
政治
铲除奸佞
他的治国思路是很开放的,他不拘泥守旧,敢于否定前任的政策,即他的父亲明宪宗的既定政策,大胆拨乱反正。由于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朱祐樘诏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将前朝的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一律革除,处死曾经妖僧继晓,使文武百官相庆。
在人事安排上,朱祐樘完全来了一次大换血,他对前朝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及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 、万贵妃的弟弟万喜 等人,毫不手软地做了处理,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 ,将梁芳下狱,将李孜省流放 ,同时,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 千余人。但他并没有大开杀戒,史家对他的此举多有称颂文。
重用贤良
朱祐樘勤谨一生,处处以人为本。他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平时熟记,做到心中有数,意在掌握官员动态,不受蒙蔽。他每天上朝听政,除早朝外,还恢复早已废弃的晚朝制度,他常披阅奏章到很晚,从来不允许太监代批奏章。有一天,仁寿宫起火,人慌马乱的救火,忙了一夜,朱祐樘没合一会眼,因此他没去上朝,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众大臣说明原因,向众臣请假。
在用人准则上,朱祐樘遵从唯贤唯德,大量重用贤才之士,这样,形成“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他制定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选调官员主要以政绩为主。
待臣宽厚
待臣下很宽厚,能推心置腹,从未鞭打过大臣,因此,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形同一家人。对臣下宽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确属相当不易了。这样,一大批以廉洁、勤奋、有事业心、以国为家的贤臣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干,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朱祐樘还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每天的早晚朝之外,还每天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称为“平台召见”的朝参新方式。
严管宦官
鉴于前朝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孝宗对宦官严加管束,东厂、锦衣卫再不敢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职,因而几任锦衣指挥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宽松。这是明中后期其他朝代所罕见的现象。
废除苛法
朱祐樘更正律制,对刑罚运用十分慎重。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删除了原《大明律》中多项残暴的法令。他命内外慎刑狱,任用的执法官吏比较贤明公正。
在位时期官员
经济
轻徭薄赋
朱祐樘体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减免地方的赋税。地方官奏报因灾情免赋的要求,他都无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税粮之外,他还给贫民麦种、牛种。他还禁止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禁止势力人家侵夺民利。有一次,朱祐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黄河工地上,犒劳治理黄河的刘大夏及河工人员。
兴修水利 。
明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力求节俭
孝宗力求节俭,诏减皇宫的开支与供奉,不大兴土木,主张节约费用,缓解人民负担。他屡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田,鱼肉百姓;还多次下诏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秋税。这些都十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年间,农民起义不断,有几次声势还相当大,而弘治一朝却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词,不过,与前后几朝相比,弘治时期的朝政的确算是清明的。
经济成就
明代历朝国家赋税收入,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为高峰。正统年间,由于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赋税收入锐减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从此以后,景泰、天顺、成化始终徘徊于二千五百万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而弘治朝却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赋入高峰。其实这不仅是赋税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户,弘治十七年(1504年)达10508935户,人口数则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弘治中兴
弘治元年(1488年),他采纳大臣的建议,开设大小经筵 。这一制度是在正统初年制定的,大经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举行,主要是一种礼仪;小经筵又称日讲,君臣之间不拘礼节,从容问答,是重要的辅政方式。大小经筵制度,在宪宗朝时一度废置。孝宗开始坚持日讲 ,同时,又在早朝之外,另设午朝,每天两次视朝,接受百官面陈国事。孝宗勤政图治的做法,与他父亲的怠于朝政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孝宗锐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上言,或痛陈时弊,或广进方略。马文升上时政十五事,包括选贤能、禁贪污、正刑狱、广储积、恤士人、节费用、抚四裔、整武备等诸多方面,孝宗无不大为赞赏,一一付诸实施,这对弘治朝兴利除弊起了积极的作用。
军事
维护统一
朱祐樘重视军事,极力维护国家统一。他在位时期,明军先后三次收复哈密,其中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复。羽奴思统治国吐鲁番地区后,开始与明朝争夺对哈密地区的控制权。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令其尊长牙兰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沙州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当时朝廷中有人主张放弃哈密,但朱祐樘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
爱护武将
他爱护武将,如马文升在兵部尚书任上,一次就罢免了三十多名不合格的军将,得罪了许多人,朱祐樘坚定地支持马文升整军,甚至还特地派一些大内侍卫保护马文升。他下令命任何人不得役使团营军士。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的反复多次入侵,均进行有效打击,使其败走。最著名的战役有:1488年都指挥廖冰击败小王子于兰州。1497年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凉州、1500年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1503年朱晖袭小王子于河套。
和平政策
朱祐樘奉行和平政策,采取积极防御抗战的战略。特别是鞑靼小王子,时战时和,不时侵扰明境。朱祐樘统治期间,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等的多次入侵只是采取抗战驱赶之策,没有劳师远征,没有深入沙漠主动出攻击小王子、火筛老巢,更没有主动对邻国发动大规模征战。对此,史家褒贬不一。但其他邻邦或属国如安南、暹罗、乌斯藏、琉球、占城、撒马儿罕、火剌札、爪哇、日本等,则不定期来明朝入贡。
人物评价
总评
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
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史书评价
《明史》: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这在《明史》多用史笔贬低明朝皇帝中是比较少见的。
历代评价
李维桢:体貌大臣, 开广言路, 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近者歌讴而乐之, 远者竭蹶而趋之。德泽上昭天, 下漏泉。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 虽汉文、 宋仁, 何以加焉 !
查继佐:“帝业几于光昌矣。群贤辐辏,任用得宜,暖阁商量,尤堪口法。斥妖淫,辟冗异,停采献,罢传升,革仓差,正抽分,种种明断外,尤莫难于孝穆、 孝肃之别祀,万贵妃之免议,于肃愍之旌功。所谓情而安之于义,又列辟之所不能忘也。升遐之日,万姓哀号,岂偶然哉 ! 若夫待外戚过厚,赐予颇滥,冗员尚多,中贵太盛,囗或移心斋醮,纷费囗, 盖积渐者久,未能遽革也。夫果深有得于《太极》、《 西铭 》诸图书,即何难骑龙而上仙哉 !”。
朱国桢:“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谷应泰:“人主在襁褓,则有阿姆之臣;稍长,则有戏弄之臣;成人,则有嬖幸之臣;即位,则有面谀之臣。千金之子,性习骄佚,万乘之尊,求适意快志,恶闻己过,宜也。”
谈迁: “虽寿宁之戚,天下艳之,然宠如窦宪, 尚难泌水之园; 骄即武安,未请考工之宅。则帝心之端可知矣。
”
邓元锡:“闻诸父老言, 敬皇帝之世,太平有象也。君臣恭和、 海内雍安。兆氓益殷炽阜裕,学士争游情于三代两汉之文。洋洋巍巍,斯为盛。语曰:日中必礟,即欲为国家建治平无疆之统, 斯千载一时矣。”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当年明月:“朱祐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李梦之: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看其所作所为是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是否起了进步作用。弘治当然不同于太祖、 太宗的创业,他是守成之君。作为封建皇帝,其政策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其政权的基础是地主阶级,他还要依靠多数地主的支持,因此,他的改良,或者说是新政,只能是修修补补,而不可能是根本性的变革。再加上他个人性格的因素,使这些修修补补,也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作为守成之君,他已经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家族成员
根据明史、明书等官方资料记载,孝宗一生仅娶妻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在历代皇陵中,都有妃嫔陪葬,而孝宗的泰陵只葬著夫妻两人。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在历史上几乎就是绝无仅有,明代学者在叙述此事时有褒有贬。
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谈迁所著《国榷》尚可知,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敬顺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顺夫人刘氏,荣顺夫人孟氏,荣善夫人项氏。但夫人在明朝制度并非妃嫔称号,而是外命妇(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内夫人(资深宫人或乳母褓姆)─内廷女官封号(如明孝宗的保姆封为佐圣夫人,《明实录》“弘治五年正月乙亥赠‘宫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封为奉圣夫人、仁宗褓姆杨氏为卫圣夫人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妇人),因此很明显的这五名夫人实际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嫔。
家世
高祖父: 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高祖母: 诚孝昭皇后张氏
曾祖父: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曾祖母: 孝恭章皇后孙氏(一说为宫人)
祖父: 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祖母: 孝肃皇太后周氏
父亲: 宪宗纯皇帝朱见深
母 亲 : 孝穆皇太后(追尊)纪氏
兄弟姐妹
兄弟
明宪宗皇长子(未命名而夭折)
悼恭太子朱祐极
明睿宗(兴献王)朱祐杬
岐惠王朱祐棆
益端王朱祐槟
衡恭王朱祐楎
雍靖王朱祐枟
寿定王 朱祐榰
汝安王 朱祐梈
明宪宗皇十子(未命名夭折)
泾简王 朱祐橓
荣庄王 朱祐枢
申懿王 朱祐楷
姐妹
仁和公主,弘治二年下嫁齐世美。嘉靖二十三年薨。
永康公主,下嫁崔元。
德清公主,下嫁林岳。
四公主,早薨。
长泰公主,成化二十三年薨,追册。
仙游公主,弘治五年薨,追册。
后妃
皇后 : 孝康敬皇后张氏
子女
儿子
长子: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母孝康敬皇后张氏。
次子:朱厚炜(早夭折,追封蔚悼王),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女儿
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未满2岁),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轶事典故
文化素养
孝宗的文化修养,首先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六岁时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担任教育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深邃之人。所以,孝宗从九岁出阁讲学到十八岁(虚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教育。
三德才艺
他在太子时期,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的说法,指立德、立功、立言。在明代皇帝中,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伦理上做得算是最严谨的了,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明史·艺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诗集》5卷,可惜已经失传。
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弘治皇帝对于绘画、弹琴也很喜爱。清人姜绍书就提到弘治皇帝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在士大夫们看来,皇帝喜欢乐曲,恐怕将来会滑入贪图享受的深渊中。因此,一些专门负责纠察朝政的言官们就纷纷上疏,劝说弘治皇帝不要耽于声乐,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养身心之上。弘治皇帝总是表面上接受,私下里却对旁边的太监们说:“弹琴何损于事?劳此辈言之。”意思是说,弹琴与政务又有什么冲突呢,要你们多嘴。他本人对言官的劝谏虽不以为然,却也不以为忤,这正表现了他宽容的一面。他还尽可能地避免来自士大夫们的批评。例如,他擅长绘画,宫中也有许多画师。有一次,他赐给画师吴伟几匹彩缎,害怕大臣们知道后没完地议论,对吴伟说:“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意思是说,赶紧拿去,别让那些酸腐的书生们知道。弘治皇帝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们的一致称颂,主要在于他始终在表面上给士大夫们留下充足的情面。
善良宽容
幼年失母,对于孝宗影响深远,也许孝宗后来的善良、温和、宽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还源于幼年时弱者的心态。孝宗在处理万贵妃一事上,最能体现他的宽容。尽管传说母亲纪氏是被万贵妃害死的,但是,当他即位后一位官员上疏要求惩办已死的万贵妃及其族人的时候,孝宗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先帝的意愿,不愿接受。作为一个皇帝,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却遭了很多罪,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但最终却又选择了无私的宽恕,这就是明君的胸怀与气度。
厉行勤俭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
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一夫一妻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旧伦理道德体制允许,并受国家法律保护。一般讲,身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宫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
但事实往往就存在例外,朱佑樘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发明牙刷
中国在南宋已有牙刷了,在中国四川成都中药博物馆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国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的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名下。
陵寝墓地
明孝宗死后埋在明泰陵,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其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年-1787年),此后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 “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 “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史书记载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
《明实录·孝宗敬皇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