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知友官网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
天津市 [切换城市]
中文名柴宗训
外文名ChaiZongxun
别名恭皇帝
国籍后周→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澶州(今河南濮阳)
出生日期公历953年9月14日(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
逝世日期公历973年4月6日
职业皇帝
在位时间959年―960年
谥号恭皇帝
性别男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巳日,周世宗去世,柴宗训于六月甲午日,在周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 。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可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再看侍卫司系统。在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
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将赵匡胤写得无比被动。赵匡胤骑在马上,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于是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惟一的败笔是王彦升杀死了试图组织抵抗的韩通和他的家人,给赵匡胤的和平演变涂上了后周忠臣的鲜血。王彦升就此被赵匡胤恨上了,终身没有当上节度使。
与范质、王溥的见面比较富有戏剧性。先是派潘美去告诉范质等人,当时早朝还没有结束,宰相范质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谴将,吾辈之罪也。”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几乎出血。王溥一句话也不敢说。
赵匡胤见他们时,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范质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然后举行禅让仪式,但人到齐了,却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中拿出一份,于是就用了这份诏书。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后赵匡胤建立宋朝,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
赵匡胤受禅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
微信扫码关注觅知友网
中文名柴宗训
外文名ChaiZongxun
别名恭皇帝
国籍后周→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澶州(今河南濮阳)
出生日期公历953年9月14日(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
逝世日期公历973年4月6日
职业皇帝
在位时间959年―960年
谥号恭皇帝
性别男
人物生平
禅让帝位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巳日,周世宗去世,柴宗训于六月甲午日,在周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 。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可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这样,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
再看侍卫司系统。在这一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当时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
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将赵匡胤写得无比被动。赵匡胤骑在马上,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于是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惟一的败笔是王彦升杀死了试图组织抵抗的韩通和他的家人,给赵匡胤的和平演变涂上了后周忠臣的鲜血。王彦升就此被赵匡胤恨上了,终身没有当上节度使。
与范质、王溥的见面比较富有戏剧性。先是派潘美去告诉范质等人,当时早朝还没有结束,宰相范质抓住王溥的手说:“仓促谴将,吾辈之罪也。”手指掐入王溥的手,几乎出血。王溥一句话也不敢说。
赵匡胤见他们时,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范质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然后举行禅让仪式,但人到齐了,却没有禅让诏书,翰林承旨陶谷从袖子中拿出一份,于是就用了这份诏书。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后赵匡胤建立宋朝,在一块石碑上留下三条遗训,其中有一条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还可能会随着政局的演变由罢黜而回到中央这两点就可以证明
英年早逝
赵匡胤受禅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