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仲长统: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之一,为何不被曹操赏识?
1810
对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仲长统(字公理)出生于公元180年,是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邹城)人。 末年的哲学家、政论家,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王符和仲长统)之一。
一、名声在外,不被 赏识,随之潜心著述。
仲长统自幼聪慧、善思、好学。 、勤学苦读,使得仲长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文章写得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
成年后的仲长统,既表现得才华过人,又彰显着性格上的豪爽洒脱、不拘小节,被时人称之为“狂生”。
当时,一些州郡想聘他为官,但仲长统都以健康原因为借口而拒绝了。后来,时任尚书令的 听说了仲长统的大名,就举荐他为朝廷的尚书郎。
之后,仲长统虽参与了曹操的一些军事活动,但没能得到曹操的格外赏识,只好本职于“尚书郎”,学习研究, 。
二、“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唯物史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仲长统注重分析研究既往的经验教训和时下的现实生活;强调“唯人事之尽耳,无天道之学焉”;注重“人事”的作用,否定“天命”、“上帝”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统摄作用。
仲长统在其所著述的《昌言》(共计三十四篇,十多万字)中,提出的“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唯物观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仲长统这一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呢?
1、社会生活顺“天”,在“人”为。
仲长统认为,“天”就是自然。上天本身没有人们所说的什么意志和目的。“天”的运行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根据人的指令、要求作出这样或那样的改变。
为此,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应该顺应“天时”。如种植庄稼,只要按照时令及时播种,过程中勤于管护、照料,自然就会有好的收成。收成的好坏与“天命”无关,关键在于耕作者的付出情况,看你是否充分发挥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他反对将自然界中的一些客观存在的、明白与否的现象,与人世间同样客观存在的所谓“吉凶祸福”牵强地联系在一起。
2、政权更替由“人”,不由“天”。
封建宿命论思想,尤其是“宗教神学”宣称,一个王朝的兴衰是由“天命”决定的。但是,仲长统却与时人“背道而驰”, 地反对这一观点。为此,有人说,这在两汉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卓见”。
政权的更迭、得失,取决于人为因素。一些人,通过努力,夺取了天下,成就了霸业,是由“人事”所致。反之,一个王朝从盛世转向衰落,乃至于毁业亡国,也是由“人事”所为。
与此同时,仲长统批判了“神学主义”者。他认为“信天道而背人事者,是昏乱迷惑之主,覆国亡家之臣也”(《群书治要》)。
对于影响政权存在的社会危机的出现,他认为:
“彼后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骋其邪欲,君臣宣淫,……荒废庶政,弃亡人物,……怨毒无聊,祸乱并起,……, ,一朝而去”。
也就说,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腐化堕落,以及他们对人民的横征暴敛、残酷压榨,招致了人民的反抗,导致了政权的瓦解,进而丧失。
3、措施抉择靠“人”,不靠“天”。
治国理政,发展建设,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方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要切实考察了解了现实的情况,并予以认真分析研究,然后就可以得到如何“损益”的答案。正确对待眼前及以后的客观形势,当损则损,该益则益,以暂时的阵痛换取长久的稳定和发展,而不应该幻想着通过求“天”问“神”可以解决问题。
为此,仲长统主张,一切治理社会的措施政策、法律法规,凡是对当下、对现实生活能够正确引导、有着积极作用的,就说明它有存在的价值、意义,必须坚持;否则,就应当断然放弃或坚决抵制。
对以前有着实际效用,但是现今已经不能发挥作用的,就必须改变。如果改变后,还不如从前,就应当予以恢复、还原既往。
这种以“实用性”抉择方针政策的观点,对于破除“神学迷信”思想、确立客观认知社会的观点,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语:
仲长统否决“宗教神学”和“天命主宰”,主张“人事为本”的唯物思想观点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的文献学家、藏书家严可均这样评价仲长统:
“然其闿陈善道,指抲时弊,剀切之忱,踔厉震荡之气,有不容摩灭者。缪熙伯方之董(仲舒)、贾(谊)、刘(向)、杨(雄),非过誉也”。(《全后汉文》卷八十八》)。
但是,仲长统的正确主张,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社会环境里是难以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