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揭秘春秋时期君权旁落定律郑庄公一死郑国从此一蹶不振
1764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庄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春秋初期, 在郑庄公的带领下国力逐渐提升,经济上也不断增强,使得郑国能够“小霸”于各个诸侯国。《辞通》中更是把郑庄公列为 之一,可以说郑庄公的确是将当时的郑国拉入一线强国,但郑庄公去世后郑国迎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内乱,这直接导致郑国快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步入战国,郑国基本上属于苟延残喘之势,其实春秋时期君权旁落好像成了一种定律,那有没有诸侯能够避免旁落的事情发生呢。
在西周灭亡之后的动荡岁月里,郑武公审时度势,及时投靠了周平王,因此当上了王室执政卿。郑武公去世后,他的嫡长子郑庄公接任国君,继续把持着王室执政卿之位。
郑庄公刚继位时,不过才十三岁。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明争暗斗之后,郑庄公终于彻底击垮了母亲和弟弟姬段组成,彻底控制了郑国国政。从此后,郑庄公迈入了他人生最为辉煌的阶段:不但在十二年内击垮了以卫、宋两国为核心的反郑联盟,更是在公元前707年打败了 率领的王室联军,让天下人都为之侧目!
无论郑庄公再怎么强势,他都始终敌不过“岁月神偷”:公元前701年夏,“小霸”郑庄公终因年长而不幸去世。之后,他的长子公子忽继位,是为 。
可还没等郑昭公正坐稳君位,意外就突然发生了。
宋人把郑国执政卿祭仲诱骗到 ,然后胁迫他改立郑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突为君。为逃过一死,祭仲不得不同意合作。回国后,祭仲立刻赶跑了郑昭公,并改立公子突为国君,是为 。
此后,祭仲仗着拥立之功,凡事独断专行,根本不与郑厉公商议。因为祭仲太过擅权,郑厉公忌恨不已,就想要除掉他。可惜郑厉公行事不够周密,将此事交给了祭仲女婿雍纠。雍纠一回到家,就泄露给了老婆雍姬;雍姬也不糊涂,立刻回家告诉了父母。最终,祭仲 ,杀死了雍纠,反倒将郑厉公逼出了郑国。
一逼走郑厉公后,祭仲马上就接回了郑昭公,再奉立他为国君。可没两年,高渠弥却杀死了郑昭公、改立公子亹(wěi)为国君;一年后, 又替郑昭公复仇,杀死了公子亹和高渠弥。在庆幸自己聪明地躲过一劫之余,祭仲又默默地拥立郑庄公另一个儿子公子仪为国君。
郑庄公去世之后,他的四个儿子就这样内斗不休,长达二十二年。而郑庄公生前深为倚重的祭仲,则成为一代权臣,不断游走在郑庄公四个儿子之间,完全控制了郑国国政。直到公元前680年,在祭仲去世两年后,郑厉公才回到国内夺取了政权,重新控制了国政。
可是,失去了二十二年发展机遇的东周“小霸”,却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了。
公元前621年,因为父亲 生前任命的卿士大多离世, 被迫对卿士阶层进行一轮大补血。晋文公时代, 共有十卿;此次调整,晋襄公计划减少到六位。文公时代遗留的两位卿士箕郑、先都,自然占据了两个名额;此外,还活着的“三行”将领 和先蔑又占据了另两个卿士名额;因此,接下来晋襄公还需要提拔两人成为卿士。
最初,晋襄公是要提拔士縠和梁益耳二人来掌管中军。可功臣先轸之孙先克却上前进谏道:“狐偃、赵衰二人的功劳,不可废弃啊!”为此,晋襄公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将狐射姑提拔成中军主将,赵盾为中军佐。
接着,晋襄公在夷地举行了春蒐,正式公布了这一任命。
可不想太傅阳处父回到国内后,对这一任命再次产生异议:“狐射姑 !”于是,晋襄公又一次进行调整:把赵盾任命为中军主将,狐射姑为中军佐。
从此,权臣赵盾正式坐上了正卿之位。
不幸的是,这次人事调整刚结束数月,晋襄公就一命呜呼,离开了人世。此时,晋襄公太子晋灵公还在襁褓之中,根本无法执政。
为此,赵盾提议另立长君。可在该立晋文公哪位儿子为君的问题上,赵盾与中军佐狐射姑又产生了分歧:赵盾支持公子雍,而狐射姑则支持公子乐。两人争执不下,结果引爆了晋襄公去世 国第一次内乱——最终,公子乐被赵盾派人刺杀,狐射姑爷被赵盾逐出了晋国。
这次内斗虽然赵盾赢了,可在晋灵公母亲穆嬴的顽强反对下,赵盾所支持的公子雍也没能当上国君。最终,襁褓中的晋灵公还是当上了国君。
对赵盾个人而言,如此结果虽然并非初衷,却意外地给他带来了福利:从此他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专政。赵盾专政期间,任人唯亲,且执法多有偏私,以致晋国内乱频频。公元前607年,因为与晋灵公矛盾激化,赵盾甚至与堂弟合谋、杀死了晋灵公,改立晋成公为君!
赵盾专政进一步激化了晋国内部矛盾,让晋国霸业走向了阶段性的低谷。更为严重的是,这二十年也是卿族势力全面崛起的二十年。此后,尽管出现了晋景公、晋悼公这样的英主,但公室相对于卿族的弱势格局已经形成,再也难以逆转。
公元前662年8月,年仅四十四的 卧床不起。临终前,因为担心儿子无法继位,鲁庄公不得不向同母弟 托孤。季友也不负重托,为稳固公子般太子之位,他甚至毒死了有异心的庶兄叔牙。
但没想到,鲁庄公一死,野心勃勃的 派人刺杀了即将继位的太子般。鲁人无奈,只得立鲁庄公另一儿子鲁闵公为君。鲁闵公不过是七八岁的儿童,庆父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公元前660年,庆父再次作乱,杀死了鲁闵公!
两弑国君的庆父,却没能得到国人的支持,被迫与情妇哀姜先后逃出了 。
在得知闵公被杀时,为免遭不测,季友匆忙地带着公子申逃到了陈国。见庆父也逃离了鲁国,季友马上带着公子申回国,立为国君,是为 。大局已定后,季友又逼迫庶兄庆父自杀,彻底消除了隐患。
自此,“ ”酿成的第一次内乱终于结束了。
可内乱是结束了,鲁国公室的地位却悄然发生了变化。鲁闵公继位时,不过七八岁;鲁僖公年龄,想来也与他 。作为幼君,执政能力原本就弱,不得不依靠那些年长的卿士们。所以,从鲁僖公时开始,以“三桓”为代表的公族卿士就长期把控国政,将公室逐渐边缘化了。
公元前510年12月,被“三桓”驱逐出国的鲁昭公在晋国乾侯悄然去世。晋国卿士赵简子向太史墨咨询道:“ 驱逐了国君,可鲁国民众却顺服于他,诸侯们也都支持他。现在连国君死在国外都无人向季氏问罪,这是为什么?”
史墨答道:“社稷不会由某家私有,君臣间地位也不会一成不变,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当年季友有大功于鲁国,受封费邑且世代为上卿,其后裔始终不曾废弃旧有功业。 去世后,东门遂杀嫡立庶,鲁国国君就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从此政权落入了季氏手中,到如今已有四 君了。百 不知其君,鲁昭公又怎么可能得国?”
史墨所提到的鲁文公,就是鲁僖公之子。东门遂是鲁庄公之子,他能顺利地杀嫡立庶边缘化公室,就是庆父之乱后公室地位被削弱的明证。
公元前506年6月,鲁昭公出逃后长期摄政的季孙如意去世。在准备季孙如意的后事时,他生前重臣阳虎想用玙(yú)璠(fán)为他入殓。玙璠是鲁国的宝玉,是国君才能佩戴。因为季孙如意长期摄政,在摄政期间也曾佩戴玙璠。
可鲁昭公去世后,季孙如意将鲁昭公之弟鲁定公接回立为国君,自己又退居臣位。因此,阳虎之举遭到季氏另一家臣仲怀梁的反对——既然季孙如意自己都退居臣位了,那么就不应该再以君礼来入殓!
季氏家族中,除了季孙如意之外,阳虎向来就是 ;现在居然还有人敢提出反对,阳虎突然被激怒,就想将仲怀梁驱逐出鲁国!不过,在好友公山不狃劝阻下,最终阳虎还是放过了仲怀梁。
仲怀梁之所以敢顶撞阳虎,是因为他受到了季氏新一代家主季孙斯的宠幸。季孙如意的葬礼结束后,仲怀梁特意陪着季孙斯前去巡视季氏采邑费。可到了费邑之后,巴结上新主人的仲怀梁却对费邑之宰公山不狃不理不睬,傲慢得很。
这下连公山不狃都被激怒了,他立刻找到阳虎,提议道:“您还是驱逐仲怀梁吧!”
仲怀梁现在可是家主季孙斯的亲信,要想驱逐他,谈何容易。
可阳虎却管不了这么多了。9月,他突然强行囚禁了季孙斯和他的堂兄公父文伯,接着就把仲怀梁驱逐出了鲁国!到了这种地步,阳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开始进一步抢班夺权。10月,为逼迫季孙斯低头,阳虎还悍然杀死了季 族人公何藐!
在阳虎步步紧逼之下,季孙斯被迫屈服了:不但驱逐了堂兄公父文伯和兄弟秦遄(chuán),还将家族大权拱手交给了阳虎。
夺权成功的阳虎,又依仗季氏势力成功地控制了鲁国国政。最疯狂之时,阳虎一度联合起“三桓”家族中的失意之人,谋划杀死“三桓”现任家主、取而代之!不过,在最后关头季孙斯幸运地逃脱了控制,阳虎的阴谋才没能成功。
郑国祭仲,鲁国季友,晋国赵盾,季氏家臣阳虎,无一不是上一代国君留下的权臣。当这些权臣们遭遇到弱势的新君时,无论他们想不想喧宾夺主,君权旁落之事都切实发生了。所不同的是,有些权臣妄图窃取国政,所以被称为奸臣,如阳虎之类;而另一些权臣虽然专政,但至少还维持了国家政局的稳定,所以被称为忠臣,祭仲、赵盾、季友等等都是如此。
无论权臣是忠臣还是奸臣,君权旁落对于国家或家族的实力都是一种削弱:祭仲专政二十多年,郑国从春秋初的一流强国堕落成了二流;赵盾专政二十年,让晋国霸业走向了衰微,更是埋下了公室长期萎靡不振的种子;鲁庄公死后的“三桓”内乱,是鲁国公室被边缘化的起始;阳虎之乱,更是差点让季氏灭族……。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无论权臣多么忠心,始终无法斩断固有的私心。譬如赵盾,被 誉为“古之良臣”,可他不但在位期间任人唯亲,还趁晋成公刚回国时果断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提拔成为公族大夫。赵盾的长期专政,导致了日后 的异常强大,最终威胁到了公室。所以,晋景公执政时就被迫发起“下宫”之役,差点将赵氏灭族!
既然君权旁落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该如何避免权臣专政、侵犯君权呢?
在春秋时代,要想避免君权旁落,有两个榜样:其一,就是晋悼公,天纵英才,十四岁当上国君,却能将一众晋国权臣训得服服帖帖,最终带领晋国重新登上了霸主之位;其二,就是 ,虽然天分不高寿命却足够长,即便遭遇了多次权臣内乱,可当身边权臣因各种原因消失或亡故后,他自然而然就重新掌控了国政。
晋悼公式的天才百年难得出一个,像宋景公一样长寿的国君也少之又少,所以春秋时代君权旁落就形成了一种普遍规律——通常都是旧权臣遭遇了新主而造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