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流行二轮马车和轿子,那历史上有四轮马车吗?
702
并非某些回答想象的技术原因。因为"需要乃发明之母",发明不是从天才头脑里蹦出来的,绝大多数科技发明都是因为在社会上存在这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能得到奖励,才促使人们去不断改进,才最终普及。
到明代,马匹没有宋朝那么缺乏,开始有了四轮马车。宋应星记载:
"大车有四轮和二轮之分,其四轮车可载五十石,由马或骡牵引运行,或十二匹,或十匹,八匹马骡不等"
明代的四轮大车可载重五十石,用马或骡牵引运行,用马骡八到十二匹。速度应该比 快得多,不过他也说出了这种运输工具的缺陷:"凡大车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路亦止。
可见四轮大车对地形要求很高,宋应星说这种车只有在徐州,兖州,汴梁之间方圆三百里的范围内最为普及。
大明如此之大,为何偏偏是徐州,汴梁,兖州(济宁一带)这三地之间?我找来地图一看,这个三角地带正好是没有山也没河 ,方圆三百里内一马平川。
而且,这个地区又靠近明代南北经济大动脉----京杭大运河,有很多繁荣的城镇,从运河上下来的南北商品在这里下船转为陆运,所以速度快,载运量又大的四轮马车成为经济上的首选。
相比牛车,马车更适合的是商业运输
在古代,马的价格比牛贵得多,牛的力气确实更大。但马的用途却比牛多,可以骑乘,驮货,拉车更具灵活性。特别是速度比较快,在运输商品价值比较高的纺织品等"轻货"时,用马车很有优势。宋应星还特别提到:在山西,牛车更为普遍,用来运输而体积大,对速度不那么看重的粮食等货物。
根据《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 年间,北京的马价平均为二十两,而牛仅为五到六两。
所以,宋应星谈到的,由"八匹到十二匹"马或骡牵引的四轮大车,运费有多么昂贵可想而知,能负担这种高昂运价的商人,一定是要 ,比竞争对手早一日到达目的地,才能把手头的商品卖出高价。
所以,影响明代四轮马车的普及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几个:
第一,这个地带商贸是否发达,是否有大量价值高昂的商品需要运输。( 的山西陕西不合适)
第二,地形以平原为主,道路情况好。(西南地区没指望了)
第三,不存在可替代的水路运输(江南没必要用)
第四,马匹获取成本不能太高。
最后只有商贸相对发达,地势又平坦,又缺乏水运的华北平原,四轮马车才有用武之地。
至于技术问题反倒比较好解决,可以发明改进,可以引进学习,只有有这种需求就不是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