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被称为清朝“包青天”的刘墉,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899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 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 的名臣,刘墉算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他聪明、正直、清正、爱民,被称为清朝的“包青天”,谱写着一段传奇的历史。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他出身官二代,是清廷东阁 兼 刘统勋的宝贝儿子。
他 ,三十二岁时才因考入 而入仕。刘墉作为臣子,当然知道要和 搞好关系。乾隆四十二年,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 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传播,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提议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仕途顺风顺水。
刘墉先后做过 、体仁阁大学土,官至一品,他还有个绰号“刘罗锅儿”。
据说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于 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事件。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由此可见刘墉的耿直和正义。
当乾隆皇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驾崩后的没几天,嘉庆帝开始亮剑,撤去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务,同时,被打压已久的刘墉时来运转,被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入内当差,以供随时咨询。嘉庆帝随后赐和珅自尽。而刘墉又做惊人举,他为防止有人借机“报复”和珅,又向 谏言,做好善后事宜。
和珅案结束后,嘉庆帝封刘墉为 ,对他的睿智表示赞许。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以及说书人的口里,“罗锅”是乾隆皇帝赐给刘墉的。可在实际的历史中,刘墉的绰号是嘉庆皇帝封的,与乾隆皇帝无关。
据史书记载,嘉庆皇帝偶尔称刘墉为“刘驼子”,而不是“刘罗锅”,这是在刘墉年过八旬,再加上他常年伏案读书,难免会弯腰驼背,因此用“驼子”二字极其自然。
但是,不能就此推断刘墉年轻时便是个罗锅。相反,从种种史料记载来看,刘墉即使算不上 ,却也不至于身有残疾。这是由 选官取土的标准所决定的。有关刘墉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理,于是,刘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镜率”最高的大臣。
其实,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从形象到事迹有许多地方源自剧作家的想象。刘墉属于科甲出身,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刘墉不会是“罗锅儿”。姜纬堂先生早在199年时,就曾在《北京晚报》上专门撰文《刘墉绰号“罗锅考》,指出过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