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帅旗叫做什么帅旗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3184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帅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但凡将帅出战,身旁一定会竖起帅旗,称之为"大纛",是将帅指挥作战的重要依仗。古代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士气和军心都是非常重要的,军心一旦动摇,那就真的是不打也罢。
战争打到混乱时,士兵若是看不到自己的帅旗,心里一咯噔,自然就会以为己方大势已去,没有信心再去拼命。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帅旗而不见对方的帅旗,就会以为是对方输定了,信心倍增而杀伤力倍增。
说白了就是,大纛立,则军心汇聚,稳如泰山;大纛倒,则军心涣散,不堪一击。
军旗是古代战争的衍生物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出现军旗最早的国家之一,旗的起源可追溯到 作战时期,在已知最早的军事著作中都有具体描述旗帜用途和特征的记载,它和鼓一样,在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早期的旗帜多用猛兽的形象作为装饰,比如《 ·兵法》篇里就有言及用雕和鹰的样式做旗,力求够威武、够霸气,这其实就是早期图腾崇拜在军事上的应用。
在有些朝代,军旗也被称作为"戎旃",韩愈的诗文就有言:"戎旆暂停辞社树,门里先下敬乡人。"
事实上军旗的颜色、旗杆的长度、旗上装饰的式样和旗幅大小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军事文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将领的地位。著名的" "就设有"三军司命旗",专门用来识别主将的身份。
旗做指挥用途看似简单,其实是很繁复的内容,不同的旗自有不同的用法形式,不同的颜色也自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各类指挥型军阵用旗也多达八十多种。
所以 就已经出现了对士兵"辨旗"的训练,必须做到让每一个士兵都熟悉各式军旗及其代表意义,再难也得给我记住。《武备志》说:"士者,先明旗之别而要束之。"
古代新兵入伍第一课就是"教旗",旗竖起,则将士听令,"应旗"而行动。旗帜挥向哪个方向,哪个部队就受令前进,如果旗往下垂,该部队则跑步前进,军旗相交又意为两队相合。
灵活运用军旗,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往往都会有 的效果。比如党项和 的"河湟之战",党项的 在指挥军队渡河的时候在河浅水处插了旗帜作为退路的标志,却被吐蕃嘉勒斯贲反向利用,将旗帜拔出后移到了深水处,结果党项回撤的将士都被淹死了 ,嘉勒斯贲也因此大胜。
古代军旗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五大类
联络旗
古代行军打仗动轴数万人一起出征,后方和中方一眼看过去乌泱泱全是人头,根本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情况,所以就需要联络旗来指挥军队的相应行动。联络旗专门配备给前哨部队,旗杆很高,根据古人对五行的概念共分有青、红、白、黑、黄五个颜色,各有其所指,都是为了大军前进时做好该有的准备。
举青旗意指前方有山林树障,需要开路;举红旗意指前方有有烟火危机,需要防范敌人火袭;举白旗意指前方出现敌兵,需要集结应战;举黑旗意指前方出现水源,需要做好相应准备;举黄旗意则指前路无碍,可畅通无阻。
除此之外,还会用挥舞不同颜色旗帜的方式报告敌情的具体问题,比如敌人多的时候就旋转挥舞黄旗,少的时候就挥白旗,敌人来的快就挥红旗,来的慢就挥黄旗。
号旗
号旗用于指挥军队的进攻,混战时用于区分敌我。号旗是可以大量携带的,将领们就根据号旗所在的位置来分析战争的进度。因为号旗众多,挥舞起来显得己方兵多将广,气势汹汹。
打赵王歇的哪一战,就是用了2000多个号旗换掉了赵军的旗,让赵军误以为军营被占领而发生烨变,从而使韩信以少胜多。
阵旗
阵法最早记载于殷商时期,是古人以五行为原则,基于对天象、地理和空间的基本认识所发明的一种"五行军阵",旗就是整个阵法的核心要素。
五行军阵:"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 阴阳。军前宜捷,前用朱雀;军后宜殿,后用玄武;军左为阳,左用青龙;军右为阴,右用白虎。"
历朝历代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运用,又以"五行军阵"为基础不断的发展诸多阵法,在进攻和防守间变幻无穷,明清时期已经将其融会贯通,对五色阵旗的运用非常灵活。
将旗
一个军队分为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等五大营,各营各有一将旗竖于将领之侧。将旗共有红、蓝、黑、黄、白等五种颜色,前营用红旗,后营用黑旗,中营用黄旗,左营用蓝旗,右营用白旗。
旗在哪,兵就在哪,所以士兵必须保证将旗不倒。真正打起仗来的时候,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将领一马当先就冲进敌兵的阵营,然后大杀四方。实际上战场中的指挥远远比杀敌更重要,因为没有主心骨的军队太容易被打散,也太容易产生混乱,将领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舍本逐末。
牙旗
牙旗就是旗杆上装饰有象牙的旗,作为出征时的祭旗所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牙旗没有统一的样式,但却是军队中尺寸最大,重要性非同一般的旗帜。牙旗所在,则主帅所在。《周礼》中的"旌门"其实就是竖立牙旗的"牙门",由来已久。
用旗帜做军队的指挥用途是很了不起的创新,它至少解决了大型战争中将领们该如何运筹帷幄,随机应变的问题。但是它的缺点在于,一旦军旗被砍倒,整个部队也就溃不成军了。
"擒贼先擒王"这个窍门运用到战场上,大概就是斩帅不如先斩旗,所以在战场上,将军和军旗在一起,则两者都会受到最严密的保护,那些万军之中拿下对方将旗的故事,真的大部分都只能是故事。古代战争中能够斩下对方大将首级是很高的军功,就是因为难度非常非常大。
军旗之首大纛,地位非常神圣
纛是最古老的军旗名称,是古代军旗之首,可以单独出现在天子的依仗中,也可以出现在旗的顶端。因为天子有六军,所以古代的军队也被称之为"六纛"。 光武帝的名言"仕宦当作 ,娶妻当得 。"
纛的上端是木质髹金的金吾,所以"执金吾"就是指执纛的旗手。
只有用纯色牦牛尾制成的纛才是最正式的纛,纛体也叫做纛旓,旓是类似于枪上红缨的物件。因为纯色牦牛尾一般是黑(皁)色,所以也叫皁纛。皁纛来历可见《黄帝十六经正乱》,黄帝擒下 之后,把蚩尤的头发绑在旗杆上充做旗帜,称之为"蚩尤之旌"。后世就常用皁纛来祭祀黄帝,也因此不断提高着"纛"的神圣地位。
北宋《大驾卤簿图书》就描绘了天子仪仗中的"金吾纛旓"。随着宋、金的灭亡, 入主中原,纛的文化也影响了元朝。 的"九游白纛"就是用白色的牦牛尾制成,其图案甚至一度成为了蒙古的国徽。
大纛旗普遍的样式是长五尺,高三尺的三角形旗帜,分红白黄黑绿五色,沿边布置齿牙,旗上有飘带,旗心绣飞龙,旗边绣火焰纹。
因为纛的地位始终很高,所以在历朝历代中都不断的传承着。又因为每个朝代所注重和盛行的文化观念不同,纛的样式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除了三角形,它也有长方形;除了飞龙纹,它也有麒麟纹;除了红白黄黑绿五色,它也出现过其他的颜色。
先天五方旗以五行为基础,同八卦相关,也是古代很常见的军旗。 时,五方旗就和纛 了,如五军都督府就是用五种颜色五杆纛所代表的, 年的《入跸图》也是用五杆纛描绘的天子仪仗。
从用皁纛祭祀黄帝开始,纛就和祭祀始终关系密切,高 的作品-《观军装十咏·纛》就明确说明了其对于祭祀的意义。"
发乱野牛惊,神专大将营。师行当祃祭,坛卜戮番生。"
明朝时很多地方还设有"旗纛庙"。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战争文化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军旗作为战争文化的一个要素,从人们的图腾信仰开始,一直延续发展了几千年,其重要性 。如果能够多了解一些军旗的意义,或许可以让我们对战争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有更多的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