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慈禧为什么不选摄政王载沣继位?
3064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 驾崩之后, 宁可选择 ,不选摄政王上位的真相的文章。
晚清的政局,如同一滩浑水让人难以琢磨,以 帝驾崩以后的权力走向看,似乎又非常清晰。从咸丰到 ,再由同治到光绪,以至 溥仪的这段历史中,满清宗室之间的权力争夺日益严重,这种斗争不仅是影响皇权的根本原因,更是晚清政治格局产生分化的内在驱动,溥仪能够当上末代皇帝,也完全是权力斗争后的产物,这种围绕权力的斗争,最终是要回归到宗法体制里, 摄政,溥仪即位的配置是合理的。
清朝宗族辈分及储位继承体制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 、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爱新觉罗宗谱》
清朝是在 年间学习汉习俗,给皇家子孙录入辈分时以字列入名中,康熙列出子、孙、曾孙的辈分,即胤、弘、永。所以康熙帝之子 帝的名字为 , 帝的名字为 ,曾孙 帝的名字为 。乾隆帝作为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皇帝,当然是在世的时候就以自己的诗词为后人立下辈分,他所立下的则是孙子辈的绵、曾孙辈的奕、玄孙辈的载。到了 皇帝,又续“溥、毓、恒、启”四辈。
这里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自咸丰帝 去世以后,清朝的皇帝,由咸丰皇帝子侄辈的同治帝 、 载湉,孙子辈的 帝溥仪先后继承。这里就有人提出了两个同辈分的宗室继承大统之后,再以载之辈为帝不符合宗法,且指出这是江山无后的象征,对大清国祚不利。其实清朝的大统继承,并没有完整的体系,他们也并没有像汉王朝那样“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即”,所以在影响国祚这个层面并不适合做出这等判断。
咸丰帝去世时只剩载淳这一个独苗,故而同治帝的皇位并没有什么争议,但同治皇帝有一个孩子在嘉顺皇后肚子里时便夭亡,且有传言是被慈禧害死,所以到同治帝去世时无子,皇位空缺时便有了载湉即位,这个即位就出现了很大的争议。从 到同治帝,清朝前十位皇帝皆是一脉相承的儿子辈儿继承,尚未出现过“兄终弟及”的现象。
清朝由于宗室、觉罗多享有爵位承袭,故而在无子嗣继承爵位的问题上诞生了另一种制度,即兼祧制度。也就是一个男子同时继承两家宗祧的制度,这种制度有效的弥补了清宗室无后的尴尬窘境,这一制度用在皇位继承上的首例便是光绪,光绪的情况并不是“汉”的“兄终弟及”!
慈禧太后的政治野心与手腕
此时有人提出立溥字辈儿的溥伦、溥侃为帝,但慈禧的态度是“溥字辈无当立者”,因为此时的溥伦还是个婴儿。溥字辈儿不当立其实在年龄上说得过去,但此时的载湉也只是个四岁的孩子,立一个四岁的孩子与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又有多大区别呢?
所以慈禧太后在与 争论溥字辈该不该立的时候说了句“此后垂帘如何”,这才是慈禧太后的动机,因为她在同治帝冲龄即位以后有过垂帘听政的经验,也因此获得了 的“丰功伟绩”,权力的欲望不会让她就此罢手,反而更是她独掌朝政的又一次机会。
面对亲儿子去世无后的境地,慈禧太后既然想继续垂帘听政,那么就应该立一位与自己亲近且年幼的君主,所以载湉是一位合适人选,因为他是慈禧胞妹的儿子,也是辛酉变乱帝胤派的关键人物奕譞的儿子,在 与慈禧 之后,慈禧也迫切需要奕譞这样的宗室亲王合作,故而载湉成为最佳人选,而由慈禧培提拔起来的军机大臣附和着“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朝中再也没有了立溥字辈的声音,傀儡皇帝光绪登上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