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一个不忘忧国的太监
4988
太监忧国?肯定有人会问,开玩笑吧?因为太监总与阴阳怪气、奴颜媚骨、狗仗人势、巧取豪夺等“美誉”相连。秦时赵高,汉末十常侍,明朝王振、魏忠贤,清代安德海、李莲英,无不遗臭万年。即便有蔡伦、郑和这样的凤毛麟角,也可惜蔡伦是宫廷夺权的帮凶,以逼死皇妃、抢掠皇子等为主业,还被认定为后汉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郑和下西洋也不过是明代太监专权的一个缩影。那么,太监队伍中就没有忧国忧民之人,都“脱骨”了吗?幸好,有一个堪称大义大勇、铁骨铮铮的太监,这就是清末的寇连材。
寇连材是直隶昌平人,15岁入宫,先在慈禧梳头房和会计房做事,后被派到奏事处,名为伺候光绪帝,实为监视皇帝。寇连材受慈禧恩宠,却不因此而迎合慈禧。在目睹慈禧独揽朝政,虐待光绪,杖打珍、瑾二妃,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供她享乐等淫纵专权所为后,寇连材十分不满,并深为国事而“忧之”。寇连材从早到晚皱着眉头,像喝醉了酒的样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得了精神病。当时,寇连材的同事们仍旧是“太监不虑亡国恨,继奉主子享太平”。1896年3月23日,慈禧放下蚊帐准备休息,忍无可忍的寇连材突至并跪到床前痛哭不已。慈禧“揭帐叱问”,寇连材道:“国危至此,老佛爷即不为祖宗天下计,独不自为计乎?何忍更纵游乐,生内变也!”慈禧太后以为他疯了,连声呵斥让他出去。
寇连材看哭谏无效,就请了5天假回家与父母兄弟诀别,回宫后又把积蓄分给小内监。随后,寇连材学大臣的样子上了一道奏折,共有十条:请归政皇上;请勿再修圆明园以幽皇上;请止宫中演戏;请废颐和园;请准皇上回宫办事;请革李鸿章的职;请续修战备与小日本决战,等等。最令人惊奇的是最后一条,说皇上没有子嗣,请仿尧舜选择天下最贤德的人立为太子。奏折虽然内容不合体统,话语土里土气,但都是人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慈禧看完奏折自然火冒三丈,但转念一想,一个小小太监何能有此见识,便怀疑有人背后怂恿。于是,慈禧太后把寇连材召来,拿起奏折质问:“此折,尔所为,尔为人使?”寇连材斩钉截铁地回答:“乃奴才所为也。”慈禧还是不信,命其背诵。寇连材见有机会,便毫不迟疑,将心中积压多时的话和盘托出,他慷慨激昂、言辞恳切,所言竟与奏折几乎一字不差。慈禧确信是他写的无疑了,便说:“尔不知祖制,内监不准言政事乎?”寇连材当然知道,他理直气壮地答道:“知之。然事有缓急,不敢依成例也。”慈禧本很喜爱寇连材,以为他年幼无知,经过一番教训就免他一死。进而威胁道:“尔知此有死罪乎?”寇连材早已视生死于度外,毫不畏惧地回答:“知之,拼死而上也。”慈禧见他至死不悔,即把他交送刑部。
两天后,寇连材被绑赴菜市口刑场,他把自己带着的一块玉佩及金表赠给来送行的同事,又把手上戴着的一只碧玉戒指摘下来赠给刽子手,微笑着说:“费心从速!”随后从容就死,神色不变,当年刚满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