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太史公司马迁的著史之路!死刑改宫刑让后世愤慨千年!
622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的著史之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泰斗、文学巨匠,他学究天人,通贯古今而编撰的纪传体史学鸿篇巨著《 》被后世推为史家之极则,凡属学人,必须一读的经典。然而在人们备至推崇《史记》之时不免为司马迁的遭遇而伤感。《史记》的成就有多大,司马迁的隐忍就有多大。他不虚美,不隐恶,终于招来横祸——宫刑!
司马迁的宫刑与几个人有关,最主要的两个人是李广的孙子李陵与自己的父亲司马谈。
事情得从李陵说起, 最开始派遣李陵负责运送粮草的,李陵应该随了他爷爷的性格,非要去找匈奴干一次,只带了五千军士孤军深入。五千对匈奴三万人,击杀匈奴万于,李陵被俘虏,只有四百多人逃回 。汉武帝认为李陵极大可能战死了,就让李陵妻女进宫,让算命先生给她们看看相,算命先生还真准,看了一眼说,两位女士没有丧夫(父)相。恰巧这时候前线来报,李陵投敌。最重要的是前线将领 是汉武帝的舅哥,也说李陵投敌了。
汉武帝好巧不巧,逮住司马迁就问他的看法,作为一个史官,看问题客观理性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司马迁就是这个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史官。理性地分析道:“陛下,李陵将军带领5000人孤军深入歼敌过万,战绩已经很不错了,在没有救兵的情况下投降应该有他的后续打算吧,短时间内不合适下他投敌这样的定论。”汉武帝理解为这是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而在泼自己大舅哥的脏水,怒将他打下监狱。
本来只是一场牢狱之灾,随着事情的发展,当时的通讯不及时,汉人在匈奴的俘虏中得知一位 的将军在帮匈奴操练军队,传回汉武帝耳中的时候这位 将军变成了李陵(实际是李绪),汉武帝怒灭李陵三族(妻、弟、母),接着判了司马迁死刑!
如果没有父亲司马谈,可能这次司马迁死就死了。但是司马迁想起父亲十年前临终时对自己的殷殷期待,为了接续父亲的遗志,重现史官家族光辉激发了司马迁满满的求生欲:只要能活,怎么都行!但是已经死刑了,怎么渡这个死劫?
依据当时法律,死刑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免死,一是缴纳50万钱的“免死金”,二是死刑改宫刑。五十万金是多少的概念,购买力如何我想没必要去探究了,但凡司马公拿得出来也不至于选择第二条。没错,为了活着完成史学世家重任,他选择接受宫刑换取“苟命”。在万分悲苦与羞辱的煎熬中,他 ,将昔日自己踏足过的每一片土地的风俗历史,采访的每一位长者所获得的口耳相传的秘史,父亲毕生整理的史料,以独创纪传体的编法记录了从 时期到他所处的年代近三千年的历史。
理性直言获罪,忍辱负重偷生。伟人不一定个个饱经非人磨难,但饱经非人磨难而不改初心者必是巨人。
时常翻阅《史记》未免感慨万千,为此巨著的作者鸣不平,同时也感到庆幸与感激,庆幸太史公作为汉武帝钦点死罪的更无巨资为死罪脱身的苦难者,还可以有一个宫刑抵死的选择。留得残躯制巨作,赢得身后万古名。
无论后人对“宫刑”的愤慨或感激,对司马迁是钦佩、缅怀的,他的名会与《史记》一起再传百世、千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