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官服上面的图案叫什么这些图案都代表什么
4229
很多人都不了解 官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大家可能会对清朝宫廷剧中,文武百官官服上面的图案感到好奇,这些“ ”的图案都代表什么呢?不同品阶的官服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官服上绣的这些图案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补子”。
官服补子是为封建社会中包括 、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在内的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制定而成的,用金线和彩丝等绣出“禽”与“兽”方块纹样并饰于胸前后背,用以表明官品等级的重要标志。
而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官员的官服补子是等级社会秩序区分官阶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富有鲜明的时代性。
清代官员的官服补子是在 入关,确立中央政权地位以后强制推行的 服饰。透过清代补子的纹样,可以清晰地看出清代社会的文化。
清代补子不是单一的区别官阶大小的符号,而是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美术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是满汉文化融合的最好例证。
清朝在官服制度上是对明朝的一种改制和继承,虽然废除了明代的服饰制度,带有满族服饰的特色,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沿袭了前代,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官服上的补子。清朝在外褂 上加上表示官职大小的补子,饰在胸前和背后。
清朝的补子一般采用正方形,且要比明朝补子略小,长宽在 40 厘米左右。而皇子、亲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可用圆形补子。
补子的色彩和纹样一般都用彩色,底色选用深色系,有绀色、深红色及黑色等。补子全部织绣单只鸟、兽,四周装饰花边。文武官员的补子是以鸟、兽图案为主。
清朝文武官服补子纹样根据官阶而不同。文官补子纹样一品官为仙鹤、二品官为锦鸡、三品官为孔雀、四品官为雪雁、五品官为白鹇、六品官为鹭鸶、七品官为紫鸳鸯、八品官为鹌鹑、九品官为练雀、未入流的为黄鹂。
武官补子纹样一品官为麒麟、二品官为狮子、三品官为豹子、四品官为老虎、五品官为熊、六品官为彪、七品官为犀牛、八品官为犀牛、九品官为海马、未入流的为獬豸。
其中七品和八品的武官补子纹样相同,还需要从顶子来区分,七品为素金顶子,八品为阴文镂花金顶。
补子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易于识别。使人通过视觉感官就能辨别 官员的种类和官阶,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不同级别的官员动物的标志和补子的颜色、数量都有差异,因此,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文官绣禽,象征清秀,具有文采的意思; 武官绣兽,象征勇猛,强壮有力的意思。以武官一、二品的狮子图案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因其凶猛威严,常被人们看作是驱邪的瑞兽。狮子在佛 教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智慧神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又增加了狮子的神圣和吉祥的意义。
“狮”与“师”同音,借狮喻师,古官制有太师、少师,太师为三公之一,少师为三孤之一,太师、少师居三公、三孤之首,地位极为显赫。用这些吉祥的寓意代表最高官阶的武官是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