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汉武帝为什仫会让霍光来辅佐新帝?原因是什么
4025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 晚年多疑,为什么会信任 来辅佐新 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们都知道,当一代皇帝驾崩之时,太子年幼,往往会任命顾命大臣来辅佐其治理朝政,但是顾命大臣到底选择谁,还是很重要的。 在老爹咽气的第二天,亦即二月初十,就正式登基即位。唯昭帝刘弗陵登基时年仅八岁,武帝传位于如此幼龄少子,便不得不预先甄选顾命大臣。在霍光等五人当中,汉武帝原本早已确定,要以霍光作为首辅。《汉书》记载在武帝去世之前数年,即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 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这样的画幅,不啻为西汉版的你办事,我放心,比文字的表述更为形象,意图也更鲜明,可谓厚望独寄,其地位绝非其他四位顾命大臣所能比拟。足见汉武帝对霍光的信任。汉武帝对霍光独倚重任,本自有其历史因缘。
所谓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质上是建立政令同一的集权统治。帝王才略愈为雄强,愈加不愿推诚委信于臣僚,常常是 于一身,但若是遗命幼子继承帝位,势必需要有得力的大臣从旁支撑。这种辅佐帝王理政的人物,当然要以不威胁君位为先决条件,合适的人选一般只有两种:一是宦官,一是 。如果所选的顾命大臣但凡能威胁到帝位的,那这皇帝估计就要易主了。 重用宦者 而转瞬亡国灭宗,殷鉴未远,故汉家独赖外戚。昔清人赵翼在所撰《廿二史札记》一书中曾列有汉外戚辅政、两汉外戚之祸两个条目,专门论述过这一问题。与此同时, 还注意到汉武帝时 、 、 利三大将皆从嬖宠擢用,并感叹云其始皆由贱妇而起,间气所钟,固有不择地者哉!
实际上这也是汉武帝在刻意擢用外戚,体现出即使是像武帝 这样强劲有为的英主,也不能不援引外戚,作为依托。高祖末年尝誓言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武帝对此亦遵奉不渝,始终坚持有功乃得封侯,故外戚要想受封为侯,跻身尊位,也需要统兵出征,获取相应的战功。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外戚仅凭借自己的身份而获得高位。 重臣刘秉璋之子刘体仁,在 初年撰著《通鉴札记》,对此做有远比赵翼透彻的分析。霍光系以同父异母兄去病为武帝卫皇后胞姊之子的缘故,入侍禁闼,因处事小心谨慎,未尝有过而获得汉武帝亲近信用。尽管 家族的势力,已经随着太子据和卫皇后的败亡而烟消云散,但霍光缘自外戚而与汉武帝建立起来的异常近密的关系,还是使得 以下四位顾命大臣根本无法与之颉颃。
所以说,霍光虽然是因为外戚身份而起的,但是他之所以能被任用还是因为自己的本事。在与霍光一同领受遗诏辅佐少主的其余四位臣僚当中,车千秋身为丞相,是朝廷地位最高的执政大臣。上官 在太初年间随贰师将军 征伐大宛时,以战功擢升少府,掌治宫室,位至九卿,接受武帝遗命时则已迁官太仆。 早在元封元年,即以治粟都尉代领大司农事,统管天下盐铁均输等财政事宜。至天汉元年,复正式出任大司农一职,虽然四年后因故贬为搜粟都尉,也算是一度高居于九卿之位。而霍光本人官不过奉车都尉,秩比二千石,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其职位不仅不为尊崇,复恰与内侍宦者有诸多相通之处。在这几个人当中,只有金日司职驸马都尉,也属侍从官员,身份与霍光类同而地位尚略微低下。
按照汉武帝最初的安排,这五位顾命大臣,实际上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治理外朝,当然要以丞相车千秋为主;另一组负责掌管内朝,明确安排是以霍光为首。昭帝初立时,霍光对车千秋说: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这段话就清楚地反映出上述内、外两朝的分工。又《汉书金日传》记载汉武帝病重,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日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这个很明显能够看出金日碑的使命只是协助霍光来司理内朝,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在履行其作为侍从之臣的职责。霍光所谓治内,具体来说,是通过领尚书事的身份来颁布朝命,而在这一方面,《汉书》明确记载,是以车骑将军 、左将军 副焉,也就是说,上官桀也被安排在治内这一组里。
在这两组臣僚之间,按照法定的地位,应当以车千秋为最高长官,但少主昭帝登基时只是一位八岁幼童,领尚书事的霍光,自然成为皇帝的代言人。武帝临终前曾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像赐予霍光,嘱托云: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可见,这种局面正是出自汉武帝刘彻本人的意见。在小编看来,选择顾命大臣的条件,一是对帝位没有任何的威胁,二是要有一定的能力,能够辅佐皇帝治理国家,最后就是品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结党营私,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汉武帝之所以这么信任霍光,估计也是包含了这几点在里面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