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共和国第一神炮手赵章成:曾一人操作三门火炮
2262
赵章成原是 的迫击炮手,在旧军队,尽管他没有文化,但在严格的旧式军棍训练下,结合自己的天赋和战斗经验,练就了精湛的迫击炮操作技术,射击技术十分娴熟,而且总结出许多土办法。1931年参加红军,在军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
所传说的每次射击前要拜佛,其实这是误传,赵章成射击前的姿势是在为火炮赋予射向和用跳眼法测距。为火炮赋予射向,其姿势为右臂前伸,肘部略微弯曲,手掌五指并拢拇指稍微弯曲掌心向左,指向目标方向。这是在观察所指挥员向炮兵侦查兵指示目标,也是炮阵地指挥员向瞄准手指示射击目标,统称赋予射向。跳眼法测距这是炮兵使用的一种简易测距方法。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判断两点间隔是关键,只能用来大致估算距离。只有炮兵才懂得这个指挥手势。当年红军很多人从未见过。而且这个姿势有点像单掌拜佛,所以就以讹传讹说赵章成 佛,射击之前要拜佛。
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对此曾大加赞赏。甚至以他的元帅身份公开提出练兵标准是“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艺术的标准。” 开国后吾军迫击炮装备和使用的是越来越少了,赵老将军的炮技除了在大比武时灵光一现外也就没了用场,1964年大比武时60岁的赵将军手操炮时还能 。无怪乎杨成武在向毛主席汇报比武结果时曾专门提到,经过大比武,我们的迫击炮手不用炮架、底盘、瞄准镜也能发发命中,比赵章成还行了。主席听了当时就开心的笑了。
开国少将赵章成为人憨厚随和,与世无争,在洛阳老城的老宅子日前还在,实在是应该以什么名义保留下来!
安顺场强渡战斗
运载工具只有一条小木船。第一船过河的就是“十八勇士”,领队的是连长熊尚林(抗战时阵亡),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强行登上了对岸;第二船领队的是营长孙继先(建国后授中将军衔,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当船到中游时中弹漏水,因敌火力
压制造成船工慌乱,偏离方向,一时难以靠近对岸。这时第一批登岸的“十八勇士”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在 滩头,岌岌可危。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这时赵章成仅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技术来代替瞄准装置,仅仅三发宝贵炮弹,不可能试射,不允许浪费。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赵章成的三发炮弹,准确无误地及时命中目标,摧毁了敌三个机枪火力点。赵章成的准确炮击,使得“十八勇士”籍此机会夺占了工事,为第二船支援部队靠岸赢得了时间。同时,这三炮对没有重武器装备的川军是极大的威摄,他们并不知红军只有三发炮弹。川军士兵因惧怕炮击而开始退逃,防御彻底崩溃了。随后杨得志率增援部队乘第三船渡河,安顺场强渡战斗以红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结束。
在某些作品中,将赵章成这重要的三炮误记为是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实际上,在泸定桥战斗时,红一方面军全军已再也找不出一发迫击炮弹来了,赵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
安顺场战斗,令赵章成的名字留在了军史上。然而,这还不是他“神炮”的颠峰之作。最能体现赵章成“神炮”魅力的战斗发生在 的战场上。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找到有关那次战斗的具体时间、地点、规模等详细材料,只知道那时赵章成在一二九师
任职,是该师抗战中期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击战斗。在此我只能将有关赵章成的一些细节写出,如有哪位网友知道那次战斗的具体情况,还望告之。
在那次战斗中, 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操炮,而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门急调本不在战场的赵章成快马赶来,并且专门选了六名战士供他指挥。炮击开始,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
为他的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而赵章成则一个人同时操纵三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直到三门炮的身管都打红了。至于炮击的效果,战斗结束后据俘虏供称:当受到炮击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
可想而知,赵章成一个人手下的三门迫击炮,发射的速度、准确度和火力密度已经达到何等高超的水平!在后来的岁月中,很少赞扬部属的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邯郸战役趣闻
在邯郸战役双方交战时,纪万明就用这种改造过的迫击炮将一发炮弹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里打进去了。更奇怪的是,炮弹像铁块儿一样落地,没有爆炸。
结果这枚没有爆炸的迫击炮弹,被日军拿回去研究,小日本的兵器专家 ,实在想不通八路军是如何将迫击炮弹从碉堡的射击孔中打进来的。
神奇的三炮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时,我军不但有迫击炮,还有三七平射炮,红1军团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组成
了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在黄陂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1连参战,当时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自动步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机关。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1军团部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人,当时红1军团部只有电台人员和炮2连,赵章成急忙带着20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500多人糊里糊涂当了俘虏。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的迫击炮显示了威力。乌江战斗,杨得志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都告失败,第二次昼间强渡,赵章成指挥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赵章成仅经过简单的目测和一发试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炮击打在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中,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赵章成名声大振是在强渡大渡河。当时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杨得志团,以17勇士强渡大渡河,双方展开炮战,17勇士登岸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杨得志急令炮兵火力援助。当时只剩下三发炮弹了,赵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树起拇指,一连串唱出方向、标高、距离等数字。第一炮在反扑的敌人堆里爆炸,第二炮命中了敌押阵的指挥官,当敌人准备再次冲击时,第三炮把敌人的队形又炸乱了,这时17勇士占领了有利地形,第二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敌弃阵而逃。赵章成这三炮,在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神奇的三炮,永远载入了我军炮兵史册。[3] 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评语:“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大比武运动
六十年代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大比武”的重要内容,就是以树立技术尖子来带动加强全军的军事技术训练。说到迫击炮的操作技术,谁能比得过战火中成名的“神炮将军”?已过花甲之年的赵章成,在“大比武”运动中以炮兵副司令的身份,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传授他炉火纯青已趋化境的迫击炮技术。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地击毁。。一个看上去憨厚慈祥的老人,完全和他的炮融为一体,是那样的气定神闲,威风凛厉。当看这影片时,我不由地想起别的影片中那些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日本的、苏联的迫击炮射击场面,那一个个炮手单腿跪地,每射一发就要低下头去甚至卧倒一次,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这些士兵之中,永远不会产生另一个赵章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