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东吴最厉害的两大使者,其中一个狠怼刘备获嘉奖
4428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 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三国期间,魏、蜀、吴三方的关系非常有意思,它们既是敌对关系,又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瞬间结为同盟。而在这三方势力当中,东吴在其中的位置非常特殊,始终都是两边摇摆的角色。先期为了抗拒 与 结盟,后来又为了荆州效忠 力克蜀军,并不惜痛下杀手斩杀蜀军大将 。与蜀汉撕破脸皮打完后, 又再度致书刘备请和。
据《 先主传》载,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之后,于同年七月召集众文武大臣商讨伐吴事宜。虽然众臣都晓以利害、极力劝阻,但刘备被愤怒和骄傲冲昏了头脑,一意孤行、乾纲独断,亲率大军东征伐吴。在这期间孙权曾致书刘备请和,怎奈“先主盛怒不许”,于是蜀、吴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夷陵对决。
孙权第一次请和没有达到目的,孙、刘两家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结果以蜀汉惨败、东吴完胜而结束。但是孙刘两家的事情还没有结束,打完之后没多久,孙权又再度派遣使者出使蜀汉请和。
其实自 结束后,孙权曾先后三次派遣使者出使蜀汉,由于第二次出使平淡无奇,所以在本篇中不做叙述。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第一次和第三次,因为这两次正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立:一个把刘备怼得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另一个则是口无遮拦的盛赞蜀政,结果引火上身使自己获罪。
第一次出使蜀汉。据《三国志吴主传》及注引《江表传》中记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东吴在六月结束了夷陵之战后,又在同年的十月至十一月间,在洞口、濡须、南郡三处与 经历一场大战,最终的结果是以东吴完胜而告终。随后在一次朝会上,孙权对文武百官们说:“近日收到了 德的来信,说对于率部东征的错误举动表示深深的内疚和自责,现在又想重归于好继续往昔的联盟之宜。”
最后经过众人协商,孙权于十二月派遣太中大夫郑泉出使蜀汉,到白帝去面见刘备请和。在这次出使蜀汉的过程中,郑泉的表现可以说是三次出使中最大的亮点。据《吴书》载,郑泉字文渊,陈郡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一带。他 ,但是志向却 ,因为他嗜酒如命,所以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浸泡到一个全是酒的环境里面,“反覆没饮之,不亦快乎!”由此可见,郑泉在东吴的文臣当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除了经常喝得烂醉之外,其它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众。不畏王权敢于谏诤、思维敏捷且善于临场应对,这是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这也是孙权欣赏他的地方。
郑泉到达白帝之后,刘备首先抛给他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你家吴王为什么不回我的信呢,是不是觉得我这个 来路不正啊?”这句话可谓是一语双关,其中表达了两个意思:如果不承认我这个皇帝,派你来请和就是一种挑衅的行为;如果承认了我这个皇帝,你此行的目的就不是请和,而是代表东吴来臣服的。
郑泉回答说:“曹氏父子凌驾于汉室之上,最终夺取皇位自立为帝。殿下既然是汉室宗亲,自然有维护汉室江山的责任,在这危难时刻不是想办法讨伐曹氏,而是急于称帝自立,怎么能让天下人信服呢?所以我家主公没有回信。”
这本来是刘备给郑泉挖了一个陷阱,没想到让郑泉这么一怼恨不得自己跳进去,立时间羞愧难当、无言以对。郑泉这一次出使蜀汉可以说非常成功,达到了孙权的要求,对他在刘备面前的表现也非常的满意,并对郑泉进行了嘉奖。
与郑泉这次狠怼刘备相比,东吴另外的一次出使则要和谐多了。据《三国志吴主传》载,黄武三年(公元224年),孙权派遣辅义中郎将张温第三次出使蜀汉。这一次出使跟前两次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出使是大战后的首次请和,当时由于郑泉的出色表现,吴、蜀之间的联盟关系得以恢复;第二次是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去世,孙权派立信都尉冯熙出使蜀汉进行吊唁;而这三次出使则主要是跟蜀汉新主 的一次例行沟通,顺便将东吴现阶段仍与曹魏联系的原因告知 。
这本来是一次很轻松的例行出访任务,孙权有意让还算年轻的张温历练一下,却没想到被他自己搞得一塌糊涂,结果引火上身使自己获罪。
据《三国志张温传》载,当时的张温才三十二岁,相对来说还算年轻,也没有过出使外方的经验,所以在临行前孙权还特地的进行了一番嘱托,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把我们现阶段还跟曹魏联络的原因告知诸葛亮,等山越平定结束,我们会立刻跟曹魏划清界限开战;二、表现得体、不辱使命。张温信誓旦旦领命之后就出发了。
到了蜀汉之后,张温在呈递信函的过程中,对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决策和功业大肆吹捧了一番,甚至把无所事事的刘禅都给捧成了英明神武的一代圣主,表现出了东吴极其谦卑的求和之意。当时蜀汉群臣对张温的说辞非常满意,诸葛亮也对张温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张温返回东吴之际,诸葛亮还亲自为张温饯行。
张温在出使蜀汉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他这种卑躬屈膝的态度以及“称美蜀政”的言辞有辱国体,让孙权非常失望和生气,所以在他回到东吴没多久就被调离重要岗位,到豫章的部队带兵去了,“事业未究”。这还不算完,后来孙权又一步一步地把他撤职、问罪“幽之有司”,几年之后便郁郁而终了,死的时候才三十八岁。
郑泉和张温两个人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样的结果,使得吴、蜀两国摒弃前嫌协同拒敌,但是最终两个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