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不仅没被处死,还一路封官晋爵
885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但在一批命运凄惨的功臣中,周勃算是被 特殊对待的那位,他不仅没有被刘邦处死,还溯流而上,一路封官晋爵、后期职位直接升到了丞相,论起周勃在当时重将才中的能力,远不如被处死的 、 之流,说起贡献,无非就是帮刘邦收复了城池,在 之争生死一战中,也未曾看到他的身影,刘邦除功臣唯独留下他,这是为何?
自刘邦反秦时,周勃就跟随左右,刘邦对他知根知底,没有忌惮的必要。刘邦对周勃的感情,是旧相识加老部下的深重友谊,两人从年幼相识,并一路相伴参加了农民起义,后来刘邦自己兴兵反秦,他也无怨无悔的跟随左右,而且在讨伐叛乱韩信这件事上,他也贡献很大,周勃对刘邦有功、有信、有义,有这份复杂且深厚的情感在,刘邦自然不会对故交动手,即使天子真是冷酷无情,他也找不到理由下手,周勃既不手握重权,背景也是知根知底,周勃不像刘邦那些半路结识的英雄豪杰,他们其中大都是有头有脸、背景深厚的人物,刘邦考虑他若有天称帝,这些势力强大的好哥们们,肯定不会允许他独揽大权,他们手中有金钱、有军队,等到气候形成,刘邦处理他们就会很棘手,而周勃就是一介农夫,家里是养蚕编制衣服的,没有读过书,手中掌握的军队也是尽数归刘邦管辖,刘邦对其背景摸得很透,没有起疑心的必要。
周勃实力被低估,屡建军功从不居高自傲,刘邦很欣赏他的低调为人。刘邦的识人之术,是自古以来被人称道的,他总能在蛛丝马迹中嗅到危险的味道,然后杀伐果断,防患于未然,韩信攻下一座城池,就敢邀功称王,这在心思缜密的刘邦眼里已是犯了大忌,所以韩信的命运如此凄惨,周勃与这些居高自傲的功臣不同,他对刘邦的命令惟命是从,在刘邦刚举起反秦旗帜,正缺乏人才时,是周勃 ,为刘邦攻下多座城池,平定战乱,周勃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没有创下过奇功,但他在汉中进攻关中、把守镇关重地、攻取复地等战争枢纽中从未掉下链子,积累起来的战功足以证明他的实力,周勃按武功排名,应该仅逊于韩信、 这种一流高手,只是他行事低调,从不在战斗中显露锋芒。
尽管跟周勃交战的将领都是些武力低下的平庸之辈,可是高手也有难免倦怠失手之时,但周勃几乎没有失利,这不禁让后世怀疑起周勃,难道是他刻意隐藏起自己的实力?如果是这样,他为何要世人低估他的实力呢?我大胆猜测有两点原因:
一、他深谙刘邦的性格太过阴暗,他不想在战场上显露锋芒,以免落得功高震主的嫌疑。二、楚汉时期,猛将太过繁多,他觉得自己本事没什么值得炫耀的,骨子里低调。
不管他心里哪种想法,他 、忠勇无比的行事风格算是烙印在刘邦心里了,表面不说,但早已把周爱卿当成最信赖的人,要不然也不会除功臣时独留他,更不会在 ,把辅佐新皇的巨任交给他。
刘邦的远见,在吕氏政权要挟下,周勃始终立场坚定,懂得''曲线救国''。刘邦作古后,吕 总览朝政,周勃若是墙头草,肯定会顺大局来明哲保身,但周勃心中始终是向着 政权的,可他不具备跟吕氏对峙的实力,在敌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况下只能装作假意归顺,周勃在效忠吕氏那几年,在朝中秘密积蓄实力,联合朝中立场一致的官员达成同盟,等待时机成熟,就和其他 子弟一起铲除吕氏势力,终于在 死后,他们逮到了机会,一鼓作气把吕氏诸王全部清除,重新辅佐文帝拿回大汉江山。
前面说到了周勃的武力被低估,在这件事上则体现了周勃深邃的城府和不俗的智慧,如果周勃在吕氏的要挟下选择硬碰硬,就不会有日后帮刘家夺回天下的机会,好在周勃以退为进,曲线救国,周勃能一路封官晋爵,后人拿他跟被错杀的功臣相比,还是颇有微词的,在周勃这次运筹帷幄的计谋中,他向后人证明了自己并非平庸,还是个被低估的奇才,周勃日后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也足以让人佩服刘邦的远见,兴许刘邦是也是看到周勃身上未被发现的潜力,才会对他委以重任。
自古以来,君王与诸侯相爱相杀的故事屡见不鲜,周勃作为一代忠厚老将,将自己一生都用在捍卫刘氏政权上,这份忠诚足够感动后人,刘邦尽诛功臣,究竟是对是错,我们今日不允评说,只能说人性始终是趋利避害,但刘邦看人的眼光,只能用毒辣、狠绝来形容,他们二人彼此信任的主仆情让人羡慕,如果刘邦处置了周勃,或许日后就没有人在政权危机时挺身而出!
周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大,可是实力不容小觑,结合他的生平事迹,他算是 开国猛将中被低估的那一位,刘邦除功臣唯独留下他,历史证明是正确的选择,先别说周勃对刘氏江山的贡献,光他一生对刘邦忠勇的事迹都是值得被歌颂的,被称赞的,在这个信仰缺失、信任危机的时代,我们不妨学习下周勃的忠勇精神,为一个人,为一件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