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项羽为什么执意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
1944
说到 ,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项羽连夜去 军营走了一遭,回来跟项羽一番谈话,项羽便取消了击杀刘邦的计划,而是静待刘邦只身前来,刘邦一到鸿门,项羽就甩锅给 ,并设宴款待刘邦。
宴会上, 三番四次地暗示项羽,比起派兵击杀刘邦来,直接在宴会上做掉刘邦方是上上之策,但项羽总是跟没明白过来似的,默然不应,最后,刘邦借机尿遁。
为什么项羽不听范增的话,不在 上做掉刘邦呢?难道是因为,项羽的脑回路太过清奇?还是像范增总结的那样,“竖子不足与谋”?
其实,项羽之所以不听范增的话,我以为是因为,项羽对范增有着强烈的不信任。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就要从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说起了。
范增和项羽是什么关系呢?
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或被整个项氏乃至 将领尊称为“亚父”,但这只是出于尊重,而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谋臣与君主的关系。
作为谋臣的范增,实在太让当时作为君主的项羽失望了。
项羽为什么对范增失望呢?我们来看看其他谋臣是如何让君主满意的。
相争中最出名的谋臣 ,第一次见刘邦的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呢?
是给刘邦讲解《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可是张良钻研了十余年的不传之秘,一见刘邦,就主动献上部分章节,和刘邦一起研讨,这既是对刘邦学习能力的一次考察,也是博得刘邦好感的一次献礼。
作为谋臣,你不在第一次出手时就让君主满意,如何让君主信服你呢?
说完张良再说 ,陈平是刘邦的二号谋臣,其谋略水平完全不次于张良,第一次见刘邦的时候,做了什么事呢?
是献计直取彭城。
于是,刘邦纠集了五十六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向彭城,并在进入彭城之后霸占了项羽的姬妾和 ,日日在项羽的王宫内开趴体,与民同乐。
若不是刘邦轻敌,可能 在陈平献计后就直接结束了。
作为谋臣,陈平第一次出手,就给刘邦献了这样一份大礼,刘邦如何不重视陈平呢?
说完陈平,再说韩信。
虽然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但韩信在将军身份之外,也有谋臣的一面。
韩信第一次见到刘邦,做了什么事呢?
是给刘邦指明了击败项羽的大方向,即“任天下武勇,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重用人才,重赏有功者,重视兵卒情感归属。
接着,韩信又指出,实现击败项羽的第一步,是还定关中,关中虽有三秦王把守,但三秦王并 ,只要刘邦兵力不差,定能使关中传檄而定。
拥有者谋臣一面的韩信,第一次见刘邦,就让刘邦有醍醐灌顶之感,如何能不让刘邦有相见恨晚之情?
作为刘邦四号谋臣的郦食其呢?
郦食其第一次见刘邦,就指出刘邦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的紧迫,然后献上一计,让刘邦轻轻松松拿下陈留。
曾作为 谋臣的 、 呢?
二人在陈胜称王前,就犀利地指出,现在还不是称王的时候,应当缓称王,立六国之后为靶子,把秦的火里引向六国之后,进而趁秦不备直取关中,从而据关中图帝业。
又作为武臣谋臣的张耳、陈馀呢?
二人明确地指出,陈胜之所以封武臣为赵王,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形势所迫,要用武臣帮他陈胜打秦国,一旦秦国败亡,陈胜腾出手来,就会收拾武臣了。为了避免被收拾,武臣应当扩大地盘,一旦地盘扩大,无论秦是否败亡,武臣都将拥有足够的实力,于是派 去攻打燕地。
作为韩信谋臣的蒯通?
蒯通一见韩信,便建议韩信趁汉使郦食其和齐王广达成联盟之际,偷袭齐国。就这样,韩信轻轻松松拿下齐地,并被刘邦封为齐王。
作为韩信谋臣的 呢?
李左车刚被韩信问计,就建议韩信不要直接攻打 ,而是吓唬燕国。就这样,仅凭一纸书信,韩信就逼迫燕王臧荼向刘邦称臣,轻轻松松立下一大功劳。
看到了吗?所有谋臣第一次献计,都是对君主有利的计策。那么范增呢?范增给 献的第一计是什么呢?
范增让项梁拥立 为王。
最后的结果怎样呢?项梁并没有因为拥立熊心为王而扩大地盘,反而死在了定陶。
可以说,范增献的第一计,对项梁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这一切,项羽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项羽对范增的计策,从来都是有疑虑的。
具体到鸿门宴,范增主张杀刘邦,如果从楚汉相争的结果来看,这一计策可威十分地前瞻,但站在鸿门宴的时间点来,这一计策实际上没什么用,刘邦已经亲自前来表示臣服了,项羽原本要靠开战才能拿到的东西,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到,为什么还要杀刘邦?这不是节外生枝吗?
所以,在 和范增两人所献的不同计策上,项羽自然倾向于项伯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范增的可能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和麻烦的计策,项羽只能以“默然不应”来回应了,否则,你叫项羽怎么说,难道要项羽说,亚父,你的计策根本就不行!这么说的话,不是太不尊重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