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萨哈为什么会对鳌拜毫无还手之力?原因是什么

2591

扳倒苏克萨哈时,苏克萨哈毫无还手之力,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苏克萨哈和鳌拜同为辅政大臣,最后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很多人觉得非常轻松,殊不知,中间的过程其实并没有这么轻松,可是说,是经过了残酷政治斗争的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 前期,为什么出现四大辅臣共同辅政这种情况。

image.png

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及顺治时期,一直是皇亲摄政王辅政。努尔哈赤的时候,安排了阿敏、 、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 、 、 为和硕额真一共十一个贝勒共议国政。皇太极登位后,也是皇太极与 、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四 共同执政,后来皇太极才把他们搞下去,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太极去世后,顺治继位,也是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然后多尔衮排挤了济尔哈朗,一人独掌权力。

摄政王辅政的方式,让皇权一直控制在皇室成员手里。尤其是顺治和康熙登位的时候,年纪都比较小,这种情况更严重。因为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与顺治商量,改变以前摄政王辅政的方式,改为由异姓大臣辅政,因此才有索尼、苏克萨哈、 、鳌拜四位大臣辅政。

那么,孝庄太后和顺治为什么会选这四位大臣呢?

这主要是 制度的分化决定的。

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创建的,最早都是由皇亲及开国大臣来掌控。但是在皇太极登位以后,因皇太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把自己领的正白、镶白两旗与多尔衮三兄弟掌控的正黄、镶黄两旗交换,从而把正黄、镶黄两旗抬到比较高的地位。后来,皇太极把 之一的莽古尔泰治罪,收缴了他的正蓝旗。这样,皇太极就把正黄、镶黄、正蓝抬到比较高的位置。这样就形成了包括“正黄、镶黄、正蓝”在内的“上三旗”和剩下的“下五旗”。顺治当 ,多尔衮执政的时候,又把正白旗提起来,把正蓝旗踢出去,形成了“正黄、镶黄、正白”这“上三旗”。

image.png

孝庄太后和顺治要给康熙选异姓辅政大臣,肯定只能在“上三旗”中选。其中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和鳌拜是镶黄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本来是选不到苏克萨哈的,因为苏克萨哈一直是多尔衮的心腹。顺治非常不满多尔衮,当然也就不会喜欢苏克萨哈。

不过,在多尔衮去世后,苏克萨哈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站出来状告多尔衮,把多尔衮的“罪状”抖出来。虽然孝庄太后并不喜欢这样,但 非常喜欢,顺治帝把多尔衮夺爵掘墓鞭尸,同时对这个半路投降过来的人极为看重,认为这是对他极为忠诚的表现,这样一来,苏克萨哈便成了四大异姓辅臣之一。

康熙继位后,由于他年纪小,实际上都是这四大辅臣在执掌朝政。而这时候,鳌拜渐渐浮出水面,并与苏克萨哈的矛盾越来越深。

鳌拜为了打击苏克萨哈,做了几件事。

一是极力拉拢索尼和遏必隆,取得两人支持。索尼和遏必隆都是两黄 ,他们和鳌拜都是皇太极的忠实部下,因此关系本来就比较近。而且在拥戴顺治继位的时候,鳌拜是他们的承头人。再加上索尼年纪比较大,遏必隆又是个老好人,鳌拜稍微一拉拢,他们自然站在鳌拜一边。这样在整个朝廷大事中,三人对苏克萨哈形成“三比一”的绝对优势。

二是极力为正黄、镶黄两旗人谋福利,取得他们的支持。这个谋福利就是鳌拜提出正黄旗、镶黄旗与正白旗换地。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在多尔衮时期,由于多尔衮的袒护,正白旗所得到封地明显比正黄、镶黄旗好,鳌拜因此有此举动。鳌拜这也是效法皇太极的做法。

image.png

三是剪除苏克萨哈的党羽。这就是鳌拜处决了三个反对换地的人,包括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以及巡抚王登联。这些人都是正白旗或者同情正白旗的人,也是苏克萨哈的支持着。鳌拜这样做,相当于剪除了苏克萨哈的党羽。

四是让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因为背叛多尔衮投奔顺治,就已经被本旗人所不齿。后来在与鳌拜的争地斗争,以及保护三位部下的风波中居于下风,因此正白旗人对苏克萨哈多有怨言。苏克萨哈两边不讨好,最后才一败涂地。

苏克萨哈在一败涂地的情况下,准备来一招“绝地反戈”,或者说“同归于尽”。他提出辅臣归政于康熙,他自己则去给顺治守陵。他这是企图拿康熙来压鳌拜。谁知道鳌拜没有把康熙放在眼里,因此罗列了苏克萨哈的二十四大罪,把他处死,甚至把他一家差不多灭族。

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并不容易。

但是,鳌拜因为得罪了康熙,也宣告了他最终将倒在渐渐长大的康熙手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赵明诚为人如何:大难临头抛下爱妻李清照

赵明诚为人如何:大难临头抛下爱妻李清照

朱元璋有那么多儿子,为何偏偏选朱允炆?

朱元璋有那么多儿子,为何偏偏选朱允炆?

蜀汉再被邓艾攻打之际吴国为什么不救蜀国

蜀汉再被邓艾攻打之际吴国为什么不救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