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大唐初年的一代战神,打下半壁江山后为何开始沉溺酒色?
255
大唐初年的一代战神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建汉后, 力主定都长安。他说:“关中之地,沃野千里。东有崤函之固,西有陇地为腹,南有巴蜀之沃,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天下形胜之所在。”因此,自然气候变更,导致关中严重缺水前,长安与洛阳,并为天下两大雄都。
张良之谏言,与秦国都咸阳而扫六国之势,不谋而合。无独有偶,李渊建立的唐朝,终结隋末乱世之法,与此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军自关中而出,同时对中原和江南,发动了进攻。中原之地, 的对手,是洛阳 ,和前来支援的河北 。江南之地,李孝恭的对手,是荆州的萧铣,和岭南叛乱的辅公祏。
李孝恭自巴蜀之地,水、陆兵分12路,直扑长江中游。唐军行军神速,萧铣措手不及,荆门、宜都两镇沦陷,荆襄之地门户大开。
认为:哀兵不可争锋,应当与之对峙,待其士气低落,一击而致命。但李孝恭没有采纳,他认为敌军已然溃退,应当穷追猛打,一战而定荆襄。于是,留李靖留守营盘,自己率主力出战。
结果,萧铣手下大将文士弘,亲率数万精锐来援,李孝恭惨败而归。唐军全线崩溃,文士弘纵兵掳掠之际。李靖看准时机,自大营杀出,文士弘损兵过万,主力战舰400艘尽为唐军所获。
此一战后,李靖率5000 在前,李孝恭领唐军主力在后,兵临江陵城外。关键时刻,李靖又出奇谋:将缴获的战舰,全部弃于江上,送给萧铣援军。
唐军诸将,纷纷争辩:我军之战舰,何故资敌?李靖微微一笑,解释道:萧铣统辖之地,东至洞庭湖,沿江多有驻军。江陵城被围,其驻军必然源源不断。我军若攻城受阻,则必为敌军团团围困。如今,萧铣兵败,不敢出城,我军需用疑兵之计。
萧铣援军抵达巴陵,见到江上尽是遗弃的战船,以为唐军已破江陵城,迟疑而不敢前进。巴陵援军刺探情报之时,李靖、李孝恭猛攻江陵城,萧铣出城投降。
这个并不合格的君主,悲伤地哀求道:“该死的只是我萧铣一人,江陵城的百姓无罪,请不要伤害他们”。
孝恭治荆,为置屯田,立铜冶,百 之。
李孝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在荆州带头屯田,冶铜炼铁、恢复民生,百姓争相称赞。岭南四十九州,听说李孝恭治荆之策后,纷纷不战而降。
将发,大飨士,杯水变为血,坐皆失色,孝恭自如,徐曰:"祸福无基,唯所召尔!顾我不负於物,无重诸君忧。公祏祸恶贯盈,今仗威灵以问罪,杯中血,乃贼臣授首之祥乎!"
辅公祏反叛时,李孝恭领军出征。出发之前,壮行酒变为血色,将士们大惊失色,认为这不是吉兆。李孝恭镇定自若,他说:“福祸没有定数,只是人怎么看罢了。我没做过什么亏心事,诸位不必为我担忧。相反辅公祏恶贯满盈,这杯中血酒,定是他授首的先兆”!于是,唐军将士得以安心,一战而擒辅公祏。
孝恭再破巨贼,北自淮,东包江,度岭而南,尽统之。
自此,北到淮河,东到大海,西至巴蜀,南到岭南,全数归唐。整个江南地区,在李孝恭的统领下,李靖的指挥下,战乱得以平息。
隋亡,盗贼遍天下,皆太宗身自讨定,谋臣骁帅并隶麾下,无特将专勋者,惟孝恭独有方面功以自见云。
灭亡后,义军 ,大多是李世民平定的。战功方面,只有李孝恭,可以与之并肩。他们一个平定了江北,一个平定了江南,使纷乱的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或诬其反,召还,颇为宪司镌诘,既无状,赦为宗正卿。
因此,堂哥李孝恭,受到了李世民老爹李渊的猜忌。李渊将李孝恭,从扬州召回长安,见面就是:“贤侄啊!有人说你谋反”……当时就把李孝恭吓坏了,李渊接着派人查探,结果是没有谋反。
李渊又找到了李孝恭:“贤侄啊!是我听信了谗言,错怪你了。今后就别走了,留在老叔身边,咱 宗族需要你管理啊”!李孝恭就这么,从扬州大都督,成了长安的宗正。终其一生,再无领兵。
性奢豪,后房歌舞伎百馀,然宽恕退让,无矜伐色,太宗用是亲重之,宗室莫比也。
李渊一番敲打之后,李孝恭彻底明白了。他召集了100多个歌姬,整天沉溺酒色。待人却又谦和有礼,从不居功自傲。李渊和李世民,对他都非常满意。
尝谓人曰:"吾所居颇壮丽,非吾心也。当别营一区,令粗足充事而已。吾殁后,子也才,易以守;不才,不为他人所利。"
李孝恭对别人说:“我住的王府,实在是太华丽了。应当换一处简陋的,能住人就行。这样我死之后,我的儿子成材了,一定可以守得住;就算不成材,也没人会来抢夺”。
从李渊将其召回长安,夺走扬州兵权之后,李孝恭终其一生,再不言兵。这个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的宗亲,大唐初年的一代战神,彻底销声匿迹,留恋于歌姬红袖之间。
李孝恭退隐两年之后,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之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最后,一母同胞的大哥和四弟,死于老二李世民之手。一场玄武门之变,将皇权之争的惨厉,展现的淋漓尽致。
十四年,中饮暴薨,年五十。帝哭之恸,赠司空、扬州都督及谥,陪葬献陵。
李世民登基后,李孝恭更加沉溺酒色,最终在一次饮酒中暴毙。李世民为之大哭,追赠他为司空、扬州都督,位列“凌烟阁第二功臣”,仅在 之下。
李渊权力失衡的情况下,作为四核心之一的李孝恭,能够急流勇退,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亲情是不值一提的;除非有一方为了亲情,心甘情愿放弃权力。两年后,李建成、李元吉的惨死,李渊的被迫退位,就是最好的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