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魏晋时期的名流都喜欢戴头巾?

2291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头巾一事,在中国很多的典籍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诗文,“羽扇纶巾,谈笑间,榆槽灰飞烟灭”,这里是表写 在战争中,举重若轻,轻松自若的潇洒姿态。

可是在大家的印象之中,“羽扇纶巾”应该是 的行头,苏东坡这样来写周瑜,是不是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

其实真实的历史,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那样。“纶巾”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属,在 末年, 两晋时期,在名流志士中间,就已经开始流行戴头巾。

在《 ·舆服志》中就有记载, 就非常的喜欢戴头巾指挥作战,而像公孙强、 也有戴头巾的传说。

按照正常的思维,双方大战,就应该身穿铠甲,头戴武盔,戴头巾上战场,是一种难理解的事情,然而由于潮流,这时候戴头巾不仅会遭受指责,反而会受到赞扬。

苏东坡写这首词的时候,世界上并没有《 》,因此将羽扇纶巾用在周瑜的头上,当然没有什么异议。一直到《三国演义》诞生之后,头戴纶巾成为诸葛亮专属,并且将周瑜刻画成其他的样子。

image.png

那么疑问就来了,那个时候的人,为什么喜欢戴头巾呢!

中国古人,有一些很奇特的习惯,尤其是对巾、冠、帢,十分的重视。

用现代人的眼光,头巾和冠,经常被混淆在一起。

比如诸葛亮的纶巾,看起来就像一定帽子,可是在古代,他们是有严格区分的:

在古代的时候,巾一般用软性材料制成,冠则是用硬质材料。

从穿戴上来看,巾可以直接戴在头上,不需要其他的装饰,比如贯穿的发簪,也不需要在下巴的位置,打结固定,而冠就少不了这个部件。

由于受到名流的追捧,头巾在那个年代,也出现了很多的款式,比如通遥巾、纯阳巾、万幅巾、平定四方巾,而且并没有性别的限制,女子也可以戴头巾,“巾帼”最后演变成为女子的专属。

image.png

在《史纪》中就有这样的一个记载,诸葛亮用头巾羞辱司马懿的事件“亮数挑战, 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这一招果然奏效,让司马懿深感耻辱,直接出兵千里迎战,准备一雪诸葛领辱骂之耻。

同时, 也不甘寂寞,也追求潮流,还自创一种头巾———帢,这个东西看起来,就像一个老旧的皮革,像戴了几十年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绝对是一个复古风的追求这。

不仅如此,曹操别出心裁,将其弄成白色,后人感觉和不吉利,导致最后白帢成为 去世之后的丧服。

在那个时候,所有的名流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戴平民头上头巾。

巾最早的时候就是平民的服饰, 独尊儒术之后,恢复了冕服制度,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受到而来追捧。可是后来,在名流之中,逐渐的失去了地位,反而被平民的头巾所取代。

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在思想上, 初期 思想为主,一直得到汉武帝时期,才独尊儒术,然而汉朝末期,道家思想又开始复燃。道家尊崇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因此名流追捧平民的头巾,是这个思想复苏在服饰的表现

从政治角度来说,冕主要体现一种家族统治,冠则师体现集团统治,东汉时期,诸雄割据,从服饰上来看,也能表现出他们对皇权的不恭,不屑的态度。

然而苏东坡,这是时尚的弄潮儿,在以前的基础上,自己发明了一个“东坡巾”。

在《三才图会》中有这样的描述:

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着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老坡所服,故名。

从这段描述上来看,东坡巾是一种高桶形式,在周围还有四个角,比中间的桶稍微低一些,在高筒的周围还有不规则的角。

根据传说,这个东坡巾是苏东坡在坐牢的时候制作的,身为囚犯不能在穿戴官府,因此制作了这样一方头巾。

可以疑问就来了,苏东坡设计的“东坡巾”有什么意义的呢。

其实他真是的意图,无人知晓,我们从后人的角度来猜测一下。

首先东坡巾本是就是一个四方的高帽,有棱有角可以彰显苏东坡的性格,周围的外墙可能象征着监狱的四周围墙。

可是不管如何,东坡巾面世之后,很快就受到众人追捧,可能是为了追求崇拜苏东坡的名声,也许是有人理解了苏东坡背后的意图,用行动来表示对其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魏文帝曹丕采取了两大举措,为何却落为笑柄?

魏文帝曹丕采取了两大举措,为何却落为笑柄?

清朝最有名的大将,揭秘杨遇春的传奇一生

清朝最有名的大将,揭秘杨遇春的传奇一生

揭秘:历史上的名臣欧阳修陷害名将狄青?

揭秘:历史上的名臣欧阳修陷害名将狄青?